新疆公路交通的沧桑巨变
文 / 宋文蛟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衣食住行的巨大变化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还是新疆公路交通沧桑巨变。
1994年寒假,我从昌吉到阿勒泰公路总段看望父亲。记得当天,我凌晨6点就从家里出发,来到昌吉客运站。排队好长时间才买上去阿勒泰的长途车票,接下来1个小时等待,车站内都是操着各种方言等车的人,冬季的冷风吹得我发抖,我不时地看看电子表,还时不时把衣服领子拉一拉,来回跺着双脚,来回走动。稍微暖和一点,就蜷缩在座椅等车。突然,车站工作人员说,发往阿勒泰的班车来了,周围等车的人群全部涌过去,有提包的、有扛麻袋的、有抱小孩的蜂拥而上,我好不容易才上车,环顾四周,好点的座位早被身强力壮者占据,我看看门口一个座位空着,就坐了上去。当时,车上人很多,车是双扇门,密封还不好,关门后,留下很大一条缝隙。后窗玻璃是破的,用胶带粘着。
伴随着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的开展,一批洋务学堂也应时而生。1862年清政府官办京师同文馆的设立,开创了中国近代官办新式教育的先河。[5]继而出于对外交往的需要,京、沪、粤三地设立同文馆,培养外语人才。以后,则渐有数理化和医学等课程的开设。1872年英籍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描述京师同文馆:“学生们学习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数学、自然生理学和化学。”[6]随着洋务企业的开办,广州、福州、天津、上海等地都有一些专门的技术学校设立,开启了近代教育的风气。
那时候,车况也不好,有的路段是土路,路面窄,坑洼不平,波浪叠起,坐车里东摇西晃,使我苦不堪言。更难受的是,刺骨的寒风从缝隙中冲出来,吹在身上像刀割一样。在走山路时,山弯路险,颠簸不平,让我筋疲力尽。甚至有的山路又窄又不平,险得吓人,我就紧紧抓住扶手,真的害怕一松手被翻到沟里去。可以形容“车在路上跳,人在车里跳,心在肚里跳”公路。
那时,从昌吉到阿勒泰大约800公里,经过十几个小时颠簸,到阿勒泰已经是晚上9点,一下车,我乘坐出租车,赶到阿勒泰公路总段。
临睡前,我向父亲诉说着一路的艰辛。当时,父亲是阿勒泰公路总段党委书记。父亲听完后,对我说:“1949年解放军凯歌西进,新疆和平解放,那时的新疆贫穷落后,百废待兴,全疆仅有简易公路3361公里371辆破旧汽车。当时,人们代步主要工具依旧是清末民国初期用的轿马车、皮包车和名叫‘哈迪克’的六根棍马车,运输只能依靠骡马、毛驴和骆驼。1950年1月新疆交通厅成立,翻开新疆公路交通历史崭新篇章,从此,一代代公路交通人肩负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托,怀揣着全区各族人民的期盼,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公路基本是简易的砂石路。1965年,新疆第一条沥青路面公路——乌鲁木齐至独山子公路建成。后来,国道312线乌鲁木齐至伊犁、314线大河沿至喀什段沥青路面的铺设,使新疆的道路技术等级有了质的飞跃。1985年,新疆实现了一级公路‘零’的突破,建成当时我国西北第一条一级公路—乌昌公路,同时,还建成也是堪称西北第一的乌鲁木齐市迎宾路、人民路两座互通式立交桥,当流线型的桥体隆起在丝绸古道,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通达天堂的七彩长虹。”
1.1 样品采集 将金沙江(石鼓镇-白马雪山段,海拔:1 814~3 034 m)分为10个采样点,采集腐烂程度高(指掐木质松软为宜),直径1~2 cm,长10~15 cm的沉水腐木。每个采样点采集20根样品,共采集200根腐木,用自封袋装好后带回实验室,并记录采样地的地理信息、温度以及水体pH。见表1。
新疆独库公路
果子沟大桥
(2)无涂层的原始石墨片在在1500 ℃空气中焙烧2.5 h后就完全被烧掉.1号~6号试样在1500 ℃空气中焙烧16 h后失重率W分别为69.45%,1.97%,-0.60%,46.06%,58.91% 和 0.58%.重新制备3号样,试样在1500 ℃空气中焙烧86 h后失重率W为-5.26%,这进一步证明了3号试样经历长时间高温氧化不仅没有氧化失重,反而增重了.这说明,3号试样图涂层抗高温氧化效果最好.
如今,新疆公路交通基本形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国省道干线为骨干,环绕两大盆地,沟通天山南北,辐射主要地州和兵团师团,东联内地,西出中亚,通达全疆的大通道公路网。若不是我亲身经历,真是恍如隔世。
1998年,我从部队退伍,分配到昌吉公路总段(现昌吉公路管理局)参加工作,如今,我在昌吉路政海事局工作,一直奋战在公路交通战线上,每当一条公路不断伸展拓宽的时候,我的内心就无比的振奋,因为这是新疆公路交通人用道路延伸梦想。我看着公路交通发展的日新月异,我为自己是新疆公路交通人感到骄傲,更为新疆公路发展的巨大变化而浮想联翩。
2011年9月30日果子沟大桥建成通车。这标志着新疆公路史上建设难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最为壮观的赛—果高速公路全线通车。从此,新疆的大道更加畅行,新疆的门户更加洞开,新疆文化更加繁荣。
2017年7月,我到阿勒泰办事,我从早晨7点就从家里出发,来到昌吉新客运站。很快就买上车票,没过多久,坐上班车,经省道、国道、乌奎高速、奎阿高速,公路宽敞、视线良好,路面平整如砌、畅通无阻,一路直达。公路两边绿树成荫,我的双眼不停地寻找当年路的痕迹,可是车子一路飞也似的前行,记忆中的一切都不复存在。14点赶到阿勒泰吃午饭。可以形容“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等级公路。
1998年8月20日,全长283.9公里的吐—乌—大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这是当时新疆建设等级、标准、规格最高的一条公路,实现新疆高等级公路“零”的突破。2000年11月3日,全长265.5公里的乌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紧接着,一条条高等级高速公路在天山南北穿越时空而来:小草湖—和硕路段、和硕—库尔勒路段、奎屯—赛里木湖路段、库尔勒——阿克苏……新疆高等级公路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在天山南北遍地开花,大大改善了新疆的投资环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危害大豆幼苗主要害虫之一是大豆蚜虫,这种害虫体积非常小、繁殖能力很强,在大豆受害的时候主要是在豆叶的背面,这些小虫子从大豆开始长叶就吸食大豆嫩叶的汁液,造成大豆的茎叶卷缩,虫害严重的时候会蔓延整个病叶,受害的豆叶会影响大豆的根系发育,造成大豆减产。
高质量公路,宛如一条条飘逸的彩练,四通八达连接着城市、乡镇、村落、田野……多样化开放式的交通“大格局”把日新月异的新疆带上经济腾飞的“快车道”。公路通,百业兴,人尽其游,物尽其流。一改往日的丝绸之路的悲壮苍凉,新疆不再是遥远的传说。
如今,在宽阔平坦的大道上,在风光秀丽的公路上,在水泥铺就的乡村路上……看着一辆辆大客车、货运车、小轿车、旅游车或飞驰而过,或徜徉穿行,令我不禁感慨新疆公路交通发生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
我作为一名新疆公路交通人,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将满怀感恩之情变成建设新疆的务实行动,建设我们自己美好的家园。
(作者单位:昌吉路政海事局)
标签:昌吉路政海事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