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理护理在产科急危重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论文_刘丽雪

分析心理护理在产科急危重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论文_刘丽雪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产科一病区 安徽 合肥 23303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产科急危重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1年内接收的产科急危重症病人,并随机抽选690名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确诊为产科急危重症病人。排除标准:有其它重大疾病史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345例,使用常规方法护理)和观察组(345例,使用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具体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患者满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是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患者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产科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治疗时,通过心理护理模式有更加明显的效果,因此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字】心理护理;产科;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效果

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过于迅速同时有较高的死亡率[1]。此类患者大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来确保生命安全[2]。一旦患者在手术过程出现过分紧张的情况,那么会使得患者的血压波动较大,因此增加了风险的几率[3]。那么,为了有效地降低风险,对患者进行相应地护理则显得尤为重要[4]。本文则重点探讨了,心理护理在产科急危重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1年内接收的产科急危重症病人,并随机抽选690名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确诊为产科急危重症病人。排除标准:有其它重大疾病史患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345例,使用常规方法护理,年龄范围25-35岁,平均年龄30.22±2.47岁)和观察组(345例,使用心理护理,年龄范围25-35岁,平均年龄33.35±2.55岁)。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具体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患者满意情况。后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明显,因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患者和我院伦理委员会均知情且同意研究。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

(1)药物护理: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药物指导让患者了解服用药物的重要性。

(2)日常护理: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做好记录,以及叮嘱患者和家属在术后的注意事项

(3)饮食护理:应该在手术后告知患者家属日常的饮食搭配,不可食用刺激性食物。

(4)健康教育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详细讲解健康知识。

1.2.2心理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1)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团队:医院应当设立专门的医护人员心理咨询队伍,从而更好的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

(2)患者情绪的护理:应多与患者及其家人交流从而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若患者情绪较为激动时应该给予患者适当的安慰,从使患者情绪稳定。

(3)对患者实施心理访谈:医护人员需要对每位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同时记录患者的整个心理变化过程。对一些存在消极或是悲观态度的患者,给予他们鼓励与支持,从内心深处去理解和体谅该类患者。

(4)运用自我调节法:患者感觉紧张或者焦虑时可以让其尝试深呼吸,听一些轻音乐适当放松。

1.3 观察标准

护理结束后需观察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患者满意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注:上述指标由我院护理人员发放问卷调查表,此次研究数据均以此为基础。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上述数据纳入 SPSS20.0软件并对其进行分析,用t和“x±s”表示计量资料,用卡方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明显,因此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患者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具体数据如下:

观察组 焦虑评分(14.3±2.4) ;对照组 焦虑评分(22.2±3.3)T= 17.3167, P= 0.001 ,(P<0.05)。

2.2.两组患者的患者满意情况,具体数据如下:

观察组 患者满意情况(27.3±5.2 ) ; 对照组 患者满意情况(20.1±4.1);T=25.6883, P= 0.001 ,(P<0.05)。

3讨论

近年来,从各个医院收治的产科危及重症患者的数据而言,大部分患者在手术时都会出现过分紧张和焦虑的情况[5]。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我院随机选取了138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具体分析如下:

在传统的常规护理的方式下,忽略了患者的整个心理状态,因此手术后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许多患者产生了焦虑,抑郁等消极情况,传统的方式下缺少医患之间的相互交流,此种方式不利用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况,甚至会造成掩盖真实病情。因此,传统的护理方式下并不能真正提高治疗率,同时会使患者产生许多负面的情绪。

69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的是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设立了专门的医护人员心理咨询队伍,从而更好的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此外还包括了情绪的护理、心理访谈护理等几种模式,通过对上述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出现患者的焦虑的情况,此外还可以缩小医患之间的矛盾。

综上所述,在对产科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治疗时,通过心理护理模式有更加明显的效果,因此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卢静娴. 综合护理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5(17):237-238.

[2]冯贇. 产科危重症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要点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9):93+139.

[3]彭燕妮, 邱学文, 余立建. 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8,11(1):42-44.

[4]王浩, 刘会乐, 武晓攀.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6):99.

[5]王晶, 田晶. 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急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 5(14):76-77.

论文作者:刘丽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  ;  ;  ;  ;  ;  ;  ;  

分析心理护理在产科急危重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论文_刘丽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