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对策论文_陈宣斌

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对策论文_陈宣斌

摘要:随着国家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也越来越繁荣。建筑工程的发展给我国城市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要保证用先进的建筑施工工艺、建筑材料和生产技术,确保建筑物的使用效率。混凝土作为建筑整体的主要建筑材料。本文针对混凝土的一些施工基本操作和特性,对建筑施工的质量监控和施工技术的相关应用进行研究探讨,为建筑施工人员提供一些混凝土相关知识帮助。

关键词: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有效措施

在我国各类的土木建筑工程中,骨料胶和混凝胶材料的相结合,形成了建筑材料中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骨料胶指的是砂石,混凝胶材料指的是水泥,通过加水来按照一定的配合比混合,如果混凝土质量达不到设计标准,那么会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要加强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和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的重视,才能有效的避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所带来的质量隐患。

一、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取

混凝土作为房屋建筑的整体支撑构件和主要的建筑材料,那么如何选取混凝土的原材料就很重要。主要针对砂石料、水泥、外加剂等作具体指标的要求,在选择混凝土的原材料应该注意几方面,首先要注意原材料的供应商所提供的相应产品信息真实度,相关资质手续是否齐全,原材料的选择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根据相关材料的标准进行合理的选择。其次根据地方质监站的具体要求,以及根据试验检测统一用表中对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指标及参数要求,混凝土所用原材料(水泥、碎石、砂、水、粉煤灰)和外加剂(减水剂、防腐剂、泵送剂、防水剂等)必须经试验室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在确定采购使用之前,要多次的经过试验来确保所采购材料是否有效,同时还要检查有没有超过材料的保质期,也可以委托当地相关质量检测部门来帮助检测材料,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然后,混凝土原材料的运输与储存应结合材料的相关特性合理的运输及储存,尽可能的减少运输及储存过程中对材料的损坏。例如说水泥在运输的过程中应该用布遮光,水泥地保管要防潮灯相关措施。

2.建筑混凝土的搅拌技术

混凝土在使用前,应进行配比试验验证,报监理与质监站审批后方可正式使用,操作中根据设计要求,注意对混凝土每一种原材料都要有指标要求并形成书面报批单,不能漏项,包括拌和用水水质指标等细节要求。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按照经审批的混凝土书面配比单进行混凝土配制拌和,在原材料中加入水,把原材料聚合成盆状,沿着盆状边缘螺旋型向中间搅拌使材料均匀,然后将混凝土聚合成锥形体,用搅拌棍不断进行拍打,如果锥形崩裂瓦解,要继续进行搅拌,如果锥形体不断下沉,则说明混合的粘聚性较好,混凝土融合成功,水灰能够使混凝土的水热化效果明显降低,水灰的比例要按照标准来进行添加混合,在混合时要用搅拌器不断的慢度旋转搅拌,加水的过程要严格按照标准比例一次性加够,不能在搅拌过程中加水,待混凝土完成搅拌后,要进行相关部门的质量检测,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能够达到标准,有相关的质量检测报告才可以在建筑中使用[1]。

3.混凝土浇筑要点

混凝土浇筑有几个重要点,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要严格按照施工建筑的要求,遵循建筑的施工流程来进行施工。在浇筑之前,首先要根据随车出料单对预拌混凝土的塌落度、强度等级等指标进行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预拌混凝土中一定严禁随意加水,浇筑混凝土时要严格遵循混凝土浇筑流程,按照浇筑的先墙后梁的顺序,采用分层分块的浇筑方法进行浇筑。其次在混凝土终凝前要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动,以此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粘结力。二次振动还能减少混凝土内部裂缝,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混凝土在振捣时要分两部分来进行,先把振捣器垂直的插入混凝土中进行振捣,在平推刮杆的方式让浇筑平面更加平整。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施工,要让先浇筑的表面打毛,除去接触面的浮浆,要确保后浇带内没有任何杂物,要从两个方向同时不间断的进行浇灌,保证其连接的部分精密没有裂缝的出现。

4.混凝土的保养

混凝土保养得好坏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会不会产生缝隙及混凝土表面炭化而影响混凝土质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要预先预留好固定测温点进行温度测量,尽可能的避免混凝土内温度给混凝度产生温度反应力的影响。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大概保持15天在常温的条件下,在这段期间要定时的给混凝土洒水养护,而且还要在洒水之后对混凝土进行保湿的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

在高层建筑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因为泵送混凝土产生的水灰较大,导致混凝土出现沁水的现象经常性出现,一旦发生混凝土非常严重的沁水现象,那么混凝土的抗腐蚀力和混凝土的表面强度性都会大大降低,同时还会导致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产生间隙,影响混凝土的紧密性,最终会大幅度减少钢筋与混凝土的贴合力。如果不及时的进行处理,将会对建筑施工的总体质量产生质量安全隐患,所以有必要清除混凝土的表面沁水,在混凝土浇筑时,以保证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整体质量。

2.混凝土后浇带质量的控制

在混凝土两侧完成浇筑两个月后,就要开始混凝土浇带的施工,采用早强混凝土补偿收缩的方式,加入膨胀剂来弥补混凝土的收缩功能性,其强度要保证比两侧混凝土强度高一个等级。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后浇带的施工目的是为了防止由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温度结构产生收缩不均匀的情况,有可能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在这个施工阶段主要是在墙体、板等响度应的位置留下临时的施工缝,把其结构分为几个部分,在经过一段时间内部结构的收缩后,在进行该施工缝的浇捣,把结构合成一个整体的施工方式。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的质量,以免出现泥浆蓬松的情况的出现,用钢筋支架把后浇带两侧分隔开,施工设计人员来决定断面的结构,可设置为凸形缝或是阶梯缝,如果客户提出地下室要有相应的防水功能要求时,此处的后浇带就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止水带,在进行后浇带的清理时,要用专业的清洁人员进行清洁,也要避免后浇带发生腐蚀情况的出现[2]。

3.混凝土养护质量控制

在对混凝土进行保养护理之前,要观察周围的温度条件和湿度情况,保证混凝土能在一个良好的养护环境。养护人员要根据设定好的温度指标来建立混凝土的具体保养方法。在对混凝土进行保养护理时,要依据施工规范及施工的设计要求,合理的掌控混凝土的温度和混凝土的湿度,也要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差,根据混凝土对温度的反应来控制保持温度的时间。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在完成浇筑作业后,其保温时间不少于15天,在拆除混凝土表面的保温膜时,要按照顺序依次拆除。对于混凝土的养护过程可以大幅度减少混凝土的整体降温速度,增加混凝土整体的抗拉力,同时也能有效地提升混凝土建筑质量,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反应,以免出现预防裂缝的情况。

三、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控制措施

1.混凝土前期护理

出现混凝土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做好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所以建筑施工人员要根据房屋不同的部位,不同的体积大小来进行混凝土浇筑。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做好混凝土的前期养护工作,当混凝土的体积较大时,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该保持在15到25天之间,当混凝土的体积过小时,要确保其养护的时间控制在10到15天之内。

2.混凝土浇筑过程控制

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混凝土性能要求,来合理的调整混凝土的振捣时间,为了避免过振或者漏振的现象,振捣棒的速度应该慢拔快插。此外在混凝土的振捣浇筑过程中,可以运用一般比较常用的方法,比如二次涂抹混凝土表面、分层次振捣等相关技术,都能有效地清楚混凝土内的水分和气泡。

3.混凝土裂缝温度的控制

温度对于混凝土产生的裂缝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对混凝土进行相对的降温、升温处理,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要结合水泥的水化热影响,来避免发生水泥水化热情况过于集中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如果出现了水泥水化热集中的情况,在次部分成型以后,由于混凝土内部的气体相对排放,混凝土的表面就会容易出现裂缝[3]。

总结

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较多,这就要求我们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在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上,要把握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要点,总结经验,并严格把控好混凝土浇筑过程,制定有效的混凝土施工方案,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工艺及施工规范进行质量控制。在建筑施工当中,混凝土施工技术与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完善施工的方法,不断创新建筑施工的技术,以此来确保建筑业在社会发展和城市进步中的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康.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7(2):00026-00026.

[2]孟祥瑞.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7(11):82-83.

[3]张剑.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J].环球市场,2017(14):257-257.

论文作者:陈宣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

标签:;  ;  ;  ;  ;  ;  ;  ;  

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对策论文_陈宣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