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驱力,消极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阻碍力。良好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能发展和丰富学生对数学的良好情感,能形成学生对数学追求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能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只有培养学生丰富的积极情感并自觉克服消极心理,才能使学生充满热情地不辞劳苦,不畏困难地去攀登数学知识的高峰。教育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训练,而且也是情感的体验。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感悟到数学自身魅力和无穷奥秘以及不可估量价值的学生并不多,因此有必要在数学教育中加强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有助于沟通师生的心灵
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喜欢他的老师,那么他对教师所从教的学科的学习动机,兴趣,课堂积极性,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都有明显的作用。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用和一颗乐于奉献的精神。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批评要适度,忠告有分寸),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助燃剂以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使师生的情感交融和谐。
二、情感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
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三、情感教育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个人能否成功的主要指标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在人生成功的诸多要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控制情绪的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却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愿望、热情,在学习态度上就会表现为积极主动。因此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必须注重情感教育,使积极的数学情感趋于持久和稳定,形成数学学习中的良性循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发展和丰富学生对数学的良好情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和体验,充分利用情感因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智能,即由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教师只有真诚的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才能更多的参与,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
四、情感教育有助于锻炼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
数学集判断、分析、推理、归纳、综合为一体,要学好数学,殊非易事。而学习的特性是日学日新,不像学技艺,可在不断重复中熟练,要学好数学,需要学生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智商因素,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自觉性、主动性、坚毅性和自制力。锲而不舍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无论何时何地都在思考数学问题,就连病卧在床,也要思考,演算数学题。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充分利用学生情感智商因素,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确锻炼,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随时掌握学生心态,充分利用情感智商因素,启动赏识教育机制,注重学生锲而不舍学习精神的培养。学生数学成绩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验证了“天道酬勤”的道理。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有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发展学生对数学的良好情感,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产生学好数学的强大内驱力;有利于锻炼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锲而不舍的学好数学。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将数学情感教育渗透在整个教学之中,真正做到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愉快,沉着地教,使学生专心,有效地学,从而实现我们意想不到的教与学的“双赢”。
论文作者:陈丽华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0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6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情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意志论文; 求知欲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0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