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 415001)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来我院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8例,并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开颅手术,实验组患者行微创手术,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效果
高血压是发生在老年群体中的常见慢性疾病,也是导致出现脑出血的重要因素。有调查显示,在脑出血中,高血压性脑出血占据8成。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率、死亡率都较高,因此临床上需要及时对患者诊治[1]。现今临床上治疗这种疾病多以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为主,预防出血后出现系列性病理变化。本文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来我院至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8例,对其中29例患者行开颅手术,另29例患者行微创手术,发现相较于开颅手术,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来我院至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8例,并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9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8例,年龄47-81岁,平均年龄(62.11±1.30)岁,出血部位:脑疝8例,小脑2例,脑叶12例,基底节区7例。实验组29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7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63.21±1.24)岁,出血部位:脑疝7例,小脑3例,脑叶13例,基底节区6例。经过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实验组患者行微创穿刺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平卧位,行局部麻醉。CT诊断明确出血部位,选择合适的YL-1型血肿粉刺穿刺针,若患者血肿破入脑室或血肿较大,则利用双针。抽出脑内的液态血肿,并分次注入2万单位尿激酶,闭管3h后,对其冲洗引流,闭管期间需要复查患者头颅CT,血肿清除情况至满意后拔针[2]。对照组患者行开颅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全身麻醉,观察患者头颅内血肿位置并做大骨瓣。手术入口选择距离皮层最近区域。手术在显微镜下操作,输出功率电凝较低及负压吸力较低,手术应对血肿腔尽量控制,尽可能避免对血肿周围进行电凝操作[3]。若小血块位置较深或血块与重要功能区的粘连较紧密,不需强行清除,防止反复电凝导致再出血。术后常规去除骨瓣,并充分减压。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比较
由表1可知,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2.2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29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共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17.24%,其中水电解质平衡紊乱2例、肺部感染1例,营养不良2例。实验组29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共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为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占3.45%。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疾病最严重的并发症,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率越来越高[4]。在临床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多采用手术治疗方式,但传统开颅手术手术时对患者损伤较大,患者预后恢复较差,且容易出现并发症。随着现今影像设备的发展,微创技术日益成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中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患者生命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因此需要选择有效手术术式,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由于受到患者出血部位、病情发展及血肿大小因素的影响,国内外关于患者应采取何种术式治疗仍存在争议[5]。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时需要对患者全麻,且手术时间过长,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等,手术中遇到的风险较大。因而可以选择微创手术,可准确快速直达血肿腔,配合显微镜冲洗、引流血肿,可使得手术时间缩短,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本文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来我院至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8例,对其中29例患者行开颅手术,另29例患者行微创手术,发现微创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常规开颅手术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晓峰,零达尚,张建国.显微外科微创手术治疗86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8:44-45.
[2]罗飚.超早期与早期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J].当代医学,2011,1703:72-73.
[3]张坤.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7,2307:1199-1202.
[4]陈均昌,包陆君,卢家璋,陈成贤,周国南.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16:55.
[5]汪雷,苏传平,范新娟,胡火军,罗然.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202:93-95.
论文作者:朱先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患者论文; 脑出血论文; 手术论文; 血肿论文; 实验组论文; 高血压论文; 时间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