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及应用研究论文_符湘秦

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及应用研究论文_符湘秦

天水市自来水公司 甘肃天水 741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加强,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极为重视,随着水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短缺现象的进一步加剧,随着环保工作的全面开展,都为海绵城市概念的出现奠定了形势基础,而给排水系统建设问题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点问题,应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并积极研究当前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文针对“海绵城市”的技术与实际应用方面展开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应用

一、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性

1、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有效利用雨水资源

海绵设施主要功能旨在:吸水、蓄水、净水、排水等。将城市整个人工水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既能利用雨水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也能够灵活的处理旱灾与洪涝等自然灾害,进一步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

2、海绵城市建设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不仅能缓解城市的内涝,同时也能净化生态系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这种绿色天然的水循环系统还可以增加整个城市的绿化环境,促进绿植行业发展,美化环境和净化生态系统。所以,“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刻不容缓。

二、城市发展排水建设的现阶段情况

1、排水建设的科学依据

在我国的城市建设当中,由于建筑物的数量增加其中对建筑工业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通常都是硬度和耐力方面的考虑。这种建筑材质往往不具备良好的吸水性能,并且量降雨现象产生时,雨水形成径流污染的现象将会加剧。地表的水量巨大不能及时对地面进行渗透,因此为了提高城市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存储和净化,在排水系统的设计建设时期结合相应的理论和技术,形成才能完整的、科学的建设规划方案。首先要对降水量进行预测和分析,保证在短时间巨大降雨量而导致的内涝风险问题能够避免。

2、排水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在排水体系建设方面对环境资源的利用不够到位。城市具有传统的排水系统,但是系统对水资源的利用和处理方面不到位。系统中雨水和城市生活污水都是混在一起进行排放处理的。这样雨水资源的利用缺失,尤其是部分城市周边的农业、工业产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对雨水资源与生活污水的分流处理和存储工作,采用针对性的技术方法,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给排水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1、海绵城市中渗理念的应用

在建设城市过程中,给排水系统的建设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针对城市给排水建设存在的不渗水现象,将海绵城市中的滲理念应用到其中是非常有效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铺装城市透水景观。在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过程中,针对的铺装对象主要是人们居住的景观和公共区域。原有的给排水施工材料的透水性非常差,使循环利用的水资源水质变得越来越差。光明新区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将“渗水砖”应用到城市透水景观的铺设过程中,这样不仅提高了给排水系统的透水性,同时也增加给排水系统的使用寿命。第二,铺装城市透水道路。光明新区有关部门为了改善柏油路面积不断变大引起的地面不透水现象。使用透水混凝土对各个地下停车场以及居民小区进行铺装,这样不仅增加了雨水的渗透量,还大大降低了地表雨水的径流,使地下存储和引流能够顺利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海绵城市中蓄理念的应用

在城市给排水建设过程中,传统的给排水系统的蓄水能力非常的差,水资源蓄水不能够达到理想的状态。海绵城市中的蓄理念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山东省济南市,为了对城市给排水系统蓄水能力进行改善,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到城市建设过程中。第一,对给排水系统蓄水模块的设计。相关部门将建设“雨水花园”作为主要任务,使雨水花园将来自地面的水资源以及屋顶的水资源全部汇聚到一起。然后通过沙土和植物,将水资源进行净化,引入地下,涵养地下水,或者是将其用于景观用水、道路洒水等方面。第二,设计地下蓄水池。市政府在设计蓄水池时,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考虑,分别是蓄水池的整体结构、高低位通气帽、进出水管、溢流管、尘沙井、通气系统。将粗骨料与乔木和灌木进行搭配使用,粗骨粒的直径不小于25mm,同时在建设蓄水池时,蓄水池的深度达到60mm。

3、海绵城市中滞理念的应用

在城市给排水建设过程中,水资源滞留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而海绵城市中的滞理念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例如:福建省福州市,在城市给排水建设过程中,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在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如下:在设计生态滞留区时,有两方面内容,其一是设计植草沟:植草沟主要应用地点是公园、商业场地、居民住所以及工业区等。工作人员通过对给排水系统中的水质进行分析,根据污染物的去除率,算出集水区与植草沟的面积比,从而设计出符合福州市各区域的植草沟。其二是设计雨水塘的设计,雨水塘大大增加了雨水的渗透性,同时使地下水得到有效的补充,大大讲下了径流峰值。

四、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优化建设策略

1、更新城市排水系统设计理念

(1)提升路面标高的同时控制绿化标高。这是由于当前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路面高度通常会比绿化带的高度要低。而这种设计一旦遇到强降水,就势必会导致雨水快速进入城市道路的排水系统,不利于对雨水的存储。同时,这种大量汇集的雨水径流经过绿化带时,还会带走一部分泥土,并将这些泥土一并排放到城市排水系统中,产生污染问题。而通过对道路与绿化带标高的改变,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发生强降雨时,雨水就会直接进入绿化带。(2)积极建设雨水花园。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已经被规划建设完成,因此,工作人员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建设雨水花园等绿化区域上,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净化与保护,同时还能够满足蓄水要求。此外,工作人员还应重点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后再制定建设方案,以确保环境的协调统一。(3)致力于对绿色屋顶的建设。鉴于绿地在蓄水方面的应用效果较好,工作人员还可以利用这一理念来进行绿色屋顶的建设。通过对绿色屋顶的建设,不仅能够降低径流压力,进而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同时还能够增加雨水的蒸发量,实现对空气质量的净化。

2、绿化带的排水优化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绿化带在城市中已经屡见不鲜。城市绿化带为城市增添美丽风景的同时,也为海绵城市的实现提供了一定便利。但是,当前城市中经常会出现由于绿化带积水而对道路交通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因此,设计人员应重视对绿化带排水设计的优化,促进城市排水系统的完善。优化绿化带的排水性能的方式有很多,首先,可以在绿化带外建筑围墙,减少绿化带内的积水流到道路上;其次,还可以通过在绿化带周边设立水井,及时处理掉绿化带内的积水以及周边路面的积水。

3、应用新型铺装材料

在以往建设城市道路的主要材料为混凝土,由于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密度,会对雨水的下渗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威胁到地下水资源的补给。与此同时,部分工作人员在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中选用了较为复杂的排水管道,也会为雨水的下渗造成一定阻碍。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工作人员积极利用新型铺装材料,确保应用的材料具有较强的透水性,确保雨水能够顺利下渗,避免出现雨洪内涝问题。

结语:

由此,“海绵城市”的实施,将会提高现代生活的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需要市政部门加强对于路基的管理,科学的设计出与实际相符合的进水口,路基坡度等结构。同时也应注重保护绿化带,系统的建设车行道人行道等,以及施工过程的监督强度和完工后的维护力度,来提高水循环系统的效益。

论文作者:符湘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及应用研究论文_符湘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