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法教学的困境与突破(二)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十年回顾_英语论文

英语语法教学的困境与突破(二)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十年回顾_英语论文

英语语法教学的困境与突围(下)——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十年回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基础教育论文,课程改革论文,困境论文,英语语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四、突破语法教学困境的路径

突破目前的语法教学困境,改进语法教学的效果,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的语法教学素养。提高教师的语法素养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内部条件主要是依靠教师的自主研修,稳步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和语言学素养,逐步完善语言观和语法教学观,不断丰富语法教学方法和技能;外部条件主要包括教学语法体系的基础研究、相应的教师培训及配套资源支持。

(一)始终坚持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教育观

首先,应从宏观上和根本上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正确认识语法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之间的关系,纠正对知识学习的偏见,正视知识教学的价值。同时,不空谈理念,把理念认识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将理念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二)客观认识语法教学的功能和价值

其次,应建立正确的语言观和语法教学观,给语法教学理性定位,不淡化也不夸大,从而妥善解决“为什么教语法”的问题。外语教学历史表明,对语法教学的态度容易走极端:要么淡化排斥,要么过分夸大其作用。要避免这两种倾向,就要正确把握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全面理解当代外语教学法与语法教学的关系(郝兴跃,2004;衡仁权,2007)。随着交际法、任务法等教学法引入国内外语教学,一度产生了部分淡化或排斥语法教学的某些主张。实际上,交际法和任务法不排斥语法知识教学(Thornbury,2003)。交际教学法代表人物之一Widdowson(1979)就曾提醒外语教师:交际法绝不是摒弃语法教学,相反,它是对语法在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关键作用的认可。各种教学法不过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处于不同阶段、针对不同侧面的手段,都是为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服务的。

语法作为外语学习的基础,不存在“过分重视”的问题。要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淡化或回避语法不能解决问题。有效的办法是加强语法教学的研究,以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出发点,研究和更新语法教学的内容,创新语法教学的途径,最终提高语法教学的实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了外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属性,这是认识上的进步。在体现课程性质方面,语法教学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智力的发展,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媒介。对语法教学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和价值,国际二语教学理论研究领域虽仍有争论,但已有基本共识(Celce-Murcia,1992;Larsen-Freeman,2005;Ellis,2006);国内外语教学界近十年也有很多讨论(束定芳、庄智象,1996;王宗炎,2001;胡壮麟,2005;戴炜栋、陈莉萍,2005;桂诗春,2010),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检验,目前对语法教学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日趋一致,语法“教不教”不再是问题,“语法教学不应淡化或忽视而是应该优化”(张正东,2001,2004;崔刚,2007;李永大,2007;陈力,2011;程晓堂,2013)。

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涉及观念认识的问题,解决起来相对容易,通过适当的培训和普及教育,配合教师的阅读反思,就可以澄清可能存在的某些模糊认识。

(三)稳步提高英语语言文化水平

教师的英语语言文化水平对教学的巨大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英语教师自身的英语语言文化素养达不到一定水准,对教学内容缺乏精准的定位和把握,却热衷于追求教学法的“研究”、“创新”,就无异于缘木求鱼。通识课程、课程理念类课程固然重要,但没有学科根基做支撑就显得空洞;教学设计、课例观摩类课程短期内见效比较快,但没有深厚的学科根基,教师发展很快就会遇到瓶颈,因此,教师要有决心和耐心夯实职业素养的基础。但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困难不小,因为教师的英语水平个体差异较大,想短期内提高英语水平又不容易,既需要教师有强烈的内驱力,又需要能长期坚持。外部还要有合适的课程培训和资源配合支持,需要组织专门机构或人员根据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为教师设计专门的听、说、读、写技能课,以及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知识及英美社会文化等课程。这类课程内容对培训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如内容选择或操作不当,往往不能激发教师的兴趣,再加上见效较慢,所以目前在很多教师培训项目中所占比例偏小。但是,这类课程对教师职业素养的提高非常重要,下文所谈其他方面的素养,都需要这个英语水平做基础,所以一定要加强认识,深入研究,坚持不懈。英语语言文化素养的提高,虽然可通过短期进修和专门课程进行阶段性强化,但实际上它是英语教师的终身课题,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提高过程。

(四)根据需要补修语言学类课程

首先,必须认识到语言学的实际作用。目前语言学课程主要是在普通高等院校的外语系、语言学系或中文系的语言专业开设,部分师范院校也有语言学课程。但由于教育背景的原因,目前中小学在岗教师中,需要补课的人数比例不小。现实情况是,熟悉和了解语言学课程性质的教师不多,真正明白其价值的更少。有的教师可能由于提高教学能力的心情迫切,偏好那些立竿见影的课程,希望学了能马上用;有的教师可能先入为主地认为,语言学理论在中小学教学中用处不大,不能认识到“越是基础教育阶段,越需要语言学理论,在基础教育阶段,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最大,关系到语言教育的成败”,“现在的情况是在最需要理论指导的教育阶段却最忽视理论”(张志公,1956,转引自王本华,2001)。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理论素养是语言教师特别是外语教师的必备学科素养,其他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通识课程,是很多学科共享的。应用语言学建立的时间只有几十年,在我国,人们对它还比较陌生,缺乏语言学训练的教师很容易把个人经验当做普遍规律,用来指导外语教学的实践(桂诗春,2010)。因此,从师范院校课程设置,到在岗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都需要重视语言学理论素养的强化,同时,我国有众多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期刊,大都追求理论研究层次,笔者建议应该多注重普及相关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也应该重视对来自教学实践中的普遍问题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研究。

其次,为中小学英语教师提供合适的资料也非常重要。虽然普通的语言学专著教材也可以用于教师研修,但毕竟教师的业余时间有限,需要对这些专业内容进行精选简化。因此有必要专门组织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共同研究,编写一套供中小学英语教师研修的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系列读本。这类读本的编写不应以理论研究为目的,而应本着简明、实用的原则,不过分追求理论的系统性,而是密切结合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过多使用术语,而是用适合教师阅读的语言来编写。这类读本既可以做集中培训的课程材料,也可以供更多没有机会参加脱产培训的教师平日自修,还可以供师范专业的学生参考,它的编写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同时,还可以组织相关力量,给教师培训课程中专门增加一些普及性的语言学讲座,先就最紧迫、最重要、最常见的问题给需要补课的教师进行专题培训。这样,结合假期培训和平日自修,经过一段时间,多数英语教师的语言学理论素养可以满足英语教学的基础需要。

在教师的各项职业素养中,英语水平和语言学修养是基础和根本,但这个本质属性在近年来的教师教育和培训中重视程度不够。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教师语法教学的技能,仅靠课程理念培训和教学设计等不能解决问题。观摩课更多的是直观模仿,只有教师清楚了各种教学法包含的思想,他们才能理解具体教学设计背后的语言学和教育学的依据。因此,教师培训中除了为教师提供一部分可以直接模仿的课例,也要多提供一些基础的语言文化和语言学基础课程。目前教师培训的课程中,通识课程、理念类课程和教学设计、教学观摩类课程较多,英语知识与技能训练方面的课程分量不足,语言学类课程更是急需补充。

(五)强化和提高英语语法教学技能

提高语法教学的效果,至少包括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一是“教什么样的语法”,二是“怎样教语法”。从教学法研究到课堂实践,以前大家更关注“语法怎么教”的问题。但实际上,优化语法教学,首先要研究“教什么样的语法”。因为只有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讨论“怎样教”才有意义。要谈论语法教学,必须关注和厘清教学语法(刘炜,2011)。解决好“教什么样的语法”,是解决“怎样教语法”的前提(陈力,2011)。要想提高英语教师的语法教学技能,除了上述基本素养以外,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提高教师对语法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把握能力。

1.研制简明实用的教学语法体系,解决“语法教什么”的问题

目前语法教学的内容中有两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语法内容陈旧,教学体系过时,表现为过多关注结构和形式,过分强调规则和规范性,忽视语言的功能、表达的意义、使用的具体语境和语用因素等。第二个问题是语法教学缺乏较清晰的范围。由于课程标准和教材中语法教学的内容不够明晰,在应试压力和成绩评价的体制压力下,师生常需要求助于教辅资料,花大量时间做题、讲题、分析“语法”。但问题是,某些情况下教师讲的可能不是对语言能力发展有益的语法规律,而是一些脱离意义和语境的“语法题”和机械死板的语法条文。

要优化语法教学,当务之急是研制一套适合中国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的、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精要、好懂、管用”的英语教学语法系统(张志公,1956,转引自王本华,2001)。这就需要对语法教学的内容进行细致研究,剔除那些对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意义不大的偏、怪、繁、难成分,根据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和认知规律,结合语料库研究和中国学生偏误研究的相关成果,立足语言的运用来选择语法教学素材。研制这样的教学语法系统,应该以简明、实用为原则,可以适当吸收语言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新成果,而不必追求全面系统,重点是考虑中国学生学英语的现实需求。国内已有几种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偏误的语料库,对这些偏误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具体了解中国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提高语法教学的针对性。英汉语言对比的研究成果也有不少,如能合理利用,也可使新的教学语法系统在指导语法学习时更容易做到以简驭繁。总之,从必要性和现实性方面考虑,都应该尽快研制这样一个教学语法系统。然后,将这个系统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加以明确。

加强配套的教学资源开发。各种练习题、模拟卷之类的教辅材料在基础英语教学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对师生的英语教学影响非常大。目前市场上教辅资源良莠不齐,虽然其中不乏优质资源,但由于教辅质量监管没有教材严格,部分粗制滥造的教辅材料充斥课堂,不但浪费师生宝贵的时间,加重课业负担,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输入了大量的错误语言。劣质教辅给外语教学带来的危害可能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需引起更多重视。在教学语法系统研制出来之前,相关机构有责任组织编写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相当的语法教学内容以及面向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的应用资源,包括工具书、辅导书、练习册、检测题、试卷等,或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给教师,以满足教师对语法教学权威的、高质量的辅助材料的紧急需求。教学语法系统研制出来之后,教辅资源也需要依据这个体系编写和审查,这样师生的语法教学才会有一个可靠的依据。

2.探索语法教学的新方法,解决“语法怎么教”的问题

(1)放弃对最佳方法的追求

要创新语法教学的新途径,首先要放弃对所谓“最佳教学法”的追求。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语言教学的思想和实践有过许多变化和发展,从语法翻译法到直接教学法、听说法(视听法)、意念/功能大纲、交际法、任务型教学等等,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更多的人认为根本就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法,或认为教学法的更迭无非是一种时尚,或是像两头摇晃的钟摆(Ellis,2006)。

与其他语言要素的教学一样,语法教学中也不存在所谓的最佳方法。一提到语法教学的方法,多数人容易习惯性地联想到一些具体策略上去,比如集中教与分散教、归纳法与演绎法、发现法与讲授法、隐性(implicit)与显性(explicit)、聚焦形式(focus on form)与聚焦内容(focus on content)、讲授法与任务法等等(刘忠政、李西,2010)。诸如此类的教学法或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思考,在理论研究中或有意义,但对日常课堂教学来说,这些方法策略孰优孰劣的种种争论并不重要。这些看似对立的各种“法”,虽各有成功的实证案例,但总体来看,国际二语教学领域经过多年研究,最后的结论也无非是“各有优缺点”,选择哪个还是要看教学内容、学生、教学条件、教师水平等特定的具体情况(Ellis,2006;王宗炎,2001;桂诗春,2010)。Larsen-Freeman(2005)和Ellis(2006)在新近出版的语法教学研究专著中都指出:至今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表明哪一种教学模式或方法是普遍有效的,无论是实证研究还是理论假设,都没有一致的结论。由于语法教学的效果受教学环境、学生情况、教师水平、教学资源、学习目标、母语与目的语的关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课程制订者、教材编写者与教师需综合斟酌这些方面的具体情况,才能做出适切的决定。

(2)从新的语言观出发探求语法教学新路径

本文视角聚焦于语言教师的语言观、语言教学观和当代语言学理论对语法教学的普遍原则,认为要从根本上改进语法教学的效果,需要英语教师通过学习培训,更新知识结构,了解当代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新发展,以新的语言观和语法教学观来指导课堂教学。

传统的语法教学是在结构语言学和描写语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较注重形式和结构的分析,对具体语境、语义和语用等语言的社会功能和交际因素关注极少。以这种语言学观为基础的语法教学用于培养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显然不太匹配。

由于前文所述原因,国内很多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中仍然是结构语法系统,得到及时系统更新的比例并不大。这一现状就与新课程所提出的教学目标形成矛盾,这个矛盾仅靠课程理念培训、观摩课例、教学设计培训等表层手段很难根本解决。更有效的途径是系统升级知识结构,完善基础的语言观及语言教学观。有什么样的语言观,就有什么样的外语教学观,语法翻译法、听说法、交际法等无一不是在相应的语言学流派影响下产生的(王培光,1996)。因此,如果止步于结构主义和规范语法的语言观,把语言看成一套规则控制的符号系统,把语法当成判断一个说法正确与否的绝对标准,那么,语法教学就很难有本质的突破。比如,你打电话给在南京的朋友,说明天你要去南京(I will go to Nanjing tomorrow./I will come to Nanjing tomorrow.)哪个说法对?有人说第一句对,有人说第二句对,其实都对,两者的区别不在形式上而是在说话人视角上。这种现象用传统的语法理论来解释就没有认知语法更方便。

过去的一个世纪,语言学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生成语法、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等众多的流派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类语言本质的不同侧面,让我们对语言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和全面,英语教师很有必要适当了解,因为它对教师建立更全面、客观的语言观和语法教学观,从而从本质上改进语言教学的效果大有助益。

培训和资源支持方面,语法教学方法的探索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研讨观摩“语法课”上,有必要深入调查研究中国学生英语语法学习的特点和需求,研究语言学习的内在规律,在新的教学语法系统研制的基础上,研究编写配套的同步教辅材料,语法专题包,分年级、分阶段、分专题、分课型的语法教学案例资源等。通过丰富的优质资源,辅助教师发展语法教学技能,让语法教学更好地促进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英语课程改革十年取得了可观的成效,课堂交际性明显增强,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显著提高,“哑巴”英语等突出矛盾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同时必须看到,学习者在语言准确性、结构性石化、书面语和写作能力发展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问题,教师对语言教学内容和方式仍有种种困惑,语法教学的整体效果不够理想。目前语法教学中显现出来的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对更早期英语教学中某些其他问题的矫枉过正。这提醒我们仍需要加强对语法教学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善于在知识与技能、语法与交际、工具性与人文性等各种矛盾的动态对立中寻求平衡。语法教学的内容升级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宜及早提上日程;教师培训或资源研发中,应特别重视教师英语语法素养的补修和强化。

本文提出了突破语法教学困境的五个方面的建议:(1)坚持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教育观;(2)客观认识语法教学的价值;(3)提高教师的英语语言文化水平;(4)补修和强化语言学类课程;(5)更新语法教学内容,提高语法教学技能,探索语法教学新路径。这几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其中,端正认识是前提,提高英语和语言学素养是根本,更新教学语法内容是基础,探索语法教学新路径、提高教师的语法教学技能是归宿。

标签:;  ;  ;  ;  ;  ;  ;  ;  

英语语法教学的困境与突破(二)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十年回顾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