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螺环酮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论文_纪霞 李绪忠

纪 霞 李绪忠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 山东平度 266700)

[ 摘 要] 目的:探讨丁螺环酮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4 年2 月至2015 年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100 例符合CCMD— 3 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观察组采用丁螺环酮联合西酞普兰 的方法治疗,对照组仅用西酞普兰治疗,疗程10 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屠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 茸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5 周末、10 周末观察组的HAMD 和HAMA 平均减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 在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丁螺环酮联合西酞普兰治疗 抑郁症的方法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而轻,值得在临床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关键词] 丁螺环酮;西酞普兰;抑郁症

[ 中图分类号] R749.4+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4-1620(2015)10-072-02 抑郁症是一种集高患病率、高复发率和高疾病负担于一体 的精神疾病,2004 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抑郁症造成的 疾病负担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排第3 位[1]。但过去 常局限于精神病学范畴,习惯强调患者症状,即情感低落、思 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其中,相当一部分抑郁症患者就诊的 主诉为情感或精神症状,而另一部分为躯体方面的症状。本 文选取2014 年2 月至2015 年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 例符合 CCMD— 3 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和对照组各50 例,通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屠表(HAMD)、汉 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茸表(TESS)评定疗效和 不良反应,发现螺环酮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安全有 效,不良反应少而轻,值得在临床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现 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2 月至2015 年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 例焦 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制订的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关于焦虑症的诊 断标准,同时排除严重躯体疾病、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患者。 将所有患者按就诊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观察 组中男30 例,女20 例,年龄18 ~ 50,平均年龄(30.4±6.3) 岁,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10 例,大专18 例,高中8 例,初中 12 例,小学及以下2 例;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轻度焦虑 22 例,中度焦虑20 例,重度焦虑8 例。对照组中男28 例,女 22 例,平均年龄(31.3±5.4)岁,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11 例,大专19 例,高中10 例,初中6 例,小学及以下4 例;SAS 评分轻度焦虑20 例,中度焦虑22 例,重度焦虑8 例。两组性 别、年龄、文化程度、SAS 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组前详细告知患者家属本研究的意义、具体实施办法及 有关事项,征得同意后签定知情同意书,入组后两组均采用 西酞普兰治疗,初始剂量均为20mg/d,早晨顿服,2 周内增至 40mg/d,最大用至60mg/d,平均剂量研究组(34.6±7.8)mg/d, 对照组(35.4±6.6)m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加服丁 螺环酮,初始剂量均为5mg/d,两周内增至20mg/d,最大用至 30mg/d,平均剂量(21.2±4.8)mg/d,对照组则加服外形相似 的安慰剂,由本项目组主管药师发药,研究结束后揭盲,两组 均根据治疗反应酌情调整用药剂量。研究期间两组患者躯体疾 病治疗药物照用,设置相同的认知行为治疗,不合用其他抗抑 郁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以及电休克等治疗,对不良反应不预防 性用药,出现后对症处理,观察时间为10 周。研究结束后,根 据患者病情酌情调整治疗方案继续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量 表(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8、10 周末分别 对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定。各量表由2名经过培训的精 神科主治医师评定,一致性检测Kappa 值> 0.81,按治疗10 周 末减分率(HAMD)评定临床疗效。临床痊愈:HAMD 减分率 ≥ 75%;显著进步:减分率≥ 50%;进步:减分率≥ 25%;无 效:减分率< 25%。显效= 痊愈+ 显著进步;总有效= 痊愈+ 显 著进步+ 进步。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 及心电图等常规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 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 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 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和睡 眠差,时刻担心自己患有某种疾病和感到全身不适,严重者 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和行为。在西方国家常常被称为“情绪感 冒”,意思是说抑郁症就像是伤风感冒一样的一种常见精神疾 病,首次发病年龄以15— 30 岁最多;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 超过3000 万,其中12%~ 18%的抑郁症患者最终将死于自杀。 引起抑郁症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体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等[2]。 本文选取2014 年2 月至2015 年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 例符 合CCMD— 3 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 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通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屠表(HAMD)、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茸表(TESS)评定疗效 和不良反应,以此来研究丁螺环酮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 效果。可以看出,采用丁螺环酮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 床总有效率高达98%,且患者HAMD 和HAMA 评分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丁螺环酮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不仅安全 有效,而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值得在临床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 用。

参考文献:

[1] 谭云飞,廖峥娈,仇雅菊等. 丁螺环酮联合草酸艾司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增效作用和安全性观察[J]. 浙江医学, 2015,0(12):1027-1029.

[2] 白延欣.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的疗效 分析[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36(1):64-65.

论文作者:纪霞 李绪忠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第9卷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3

标签:;  ;  ;  ;  ;  ;  ;  ;  

丁螺环酮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论文_纪霞 李绪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