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61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认识逐步深入。高校数学教育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也不断涌现出新观念与新方法,高校数学教育理论正在丰富完善。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化,在对数学文化研究中发现了高等数学教育的新视角。本文将分析数学文化的概念及特征,并阐述数学文化对高校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最后分析数学文化视角下数学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文化 高校教育 策略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数学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数学文化对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来实现的。数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财产,也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知识。数学既然是一种文化财富,那就具备一种数学文化内涵,和其他学科一样都有着本学科的独特语言,是开启人们智慧和科学世界大门的钥匙。在高校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中,要重视数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培养大学生的数学精神,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要将数学文化作为教学的一种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在实际的高校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高等数学的教学局限于数学知识学习本身,百忽略了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的重要作用,而这些都是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都是需要在高校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出来,要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学科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关系,充分展现出数学学科的科学性和应用性。
一、倡导高校数学教育的多元化
我国的高校数学教育强调基础性、理论性和实用性;而西方的高校数学教育更注重探索与创新,鼓励个性发展。在结合我国的数学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洋为中用,开启多元化的高校数学教育的新时代。数学教育的多元性还体现了数学教育活动的多样性。高校数学教育远不仅限于课堂数学文化的渗透,而是根植在一切的高校教育乃至终身教育当中。借助于完善的平台,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与讨论研究,或深或广,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构建自由而宽松的文化环境
数学文化继承的一种主要途径就是数学教育,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与掌握知识、技能等是不相同的,并不是通过不断的训练就能建立起来的。适度的自由而宽松的环境对文化的传承毫无疑问是大有裨益的。对学生而言,必须注重过程与体验,淡化结果与目标,甚至彻底打破各个学科之间的自然界限;对教师而言,应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也对高校数学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应当具备包含数学文化在内的基本科学素养,并且能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将它们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三、了解数学应用性,拓宽知识视野
在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数学是描述世界形式最强有力的工具,被人们称之为“科学的皇后”。因此,教师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我们实际的生产、日常生活中所能用到数学知识都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土地的丈量问题、产量的计算问题、制定生产计划的问题、建筑物设计的问题等,这些问题中包含有数学知识,也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能离开数学知识,比如简单的技术革新、制造出复杂的人造卫星、人造卫星的发射等,都离不开数学。在力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等具体的学科中,都包含有数学知识,通常以一些数学公式来体现本学科内的公式定律,在这些学科理论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将数学作为应用工具,进行广泛的使用和研究。
四、对数学文化美学价值进行挖掘
数学美为数学文化的主要环节,同时数学美主要表现在和谐统一、简洁大方、对称平衡以及奇异神秘等方面。同时数学美学还是人类精神和外界沟通的桥梁,审美教育价值不但是对素养品质的升华,同时还鼓励人向上乐观、求真务实等美好品质的培养。教学过程主要是带领学生对数学赏美的过程。打个比方,运算、数字符号等符号中简洁美的表现,此外命题表述与论证方面,数学逻辑体系中也不难见到其身影。几何图形里有诸多对称例子,比如像点线面的对称等,从中不难窥见其美感,还有在几何学的内部注重和谐统一,各个方面也都力求表现出美。奇异美指的是引发人们好奇心,让人们有强烈欲望去探索数学奥秘。很显然,老师要注重自身美学素养提升,这样才能对学生发挥更好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懂得赏识数学之美,从而对数学学习更加具有动力,然后学生可以借助数学美陶冶情操,达到寓教于乐的理想效果。而当数学某方面并没有突显出美时,我们按照需要对其进行适当改变,让它再度美起来,也许将会登上新的高峰。该方法即补美法,也就是创造数学美的方法。
在高校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高校老师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数学美的眼睛,给学生一种很好体验感受,唯有如此做方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体会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使学生文化素养能够得到质的升华。
参考文献
[1]周琳亭 高校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吴小艳 高职数学微积分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3。
[3]杨新玲 数学文化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渗透[D].河南大学,2014。
论文作者:陈国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数学论文; 文化论文; 高校论文; 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