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基础施工中技术的解述论文_杨海珑

土木工程基础施工中技术的解述论文_杨海珑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均居住地的减少,建筑物逐渐向着高层发展,所以在建筑工程中对于基础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物的地基与基础都是地下的隐蔽工程,在后期的质量检测中不能进行有效的检查,一旦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出现了质量问题,那么整个建筑将会偏斜、沉降,其后果不堪设想。鉴于此,本文就从土木工程基础施工中技术展开分析解述。

关键词: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随着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基础施工技术作为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土木工程的地基是支撑荷载建筑物的,其质量一直是地基中的重要部分,不合理的基础和地基施工的质量问题,往往会导致基础工程质量缺陷与事故。因此,对现代土木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1、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特点

1.1深基坑工程施工难度较大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在各大城市中高层建筑到处可见,导致建筑物的施工场地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在进行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保证邻近建筑物和周围的地下通信不会受到影响,因此,在进行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对基坑的施工技术进行严格的要求。同时,基坑的施工均为临时性工程,在基坑的开挖和支护工程中,要考虑的地下因素较多,主要有基础土层的稳定性及力学性能、基坑支护之间的受力特性、基坑形变发生的程度等问题。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未能进行全面的考虑,将会引起相关事故的发生。

1.2基础的埋置较深

要想提高高层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其基础的埋深要达到一定的有效深度。如果地基为天然地基,其一般埋置深度为整个建筑物高度的1/12;如果地基为桩基条件,其为整个建筑物的1/15,并且不考虑桩长的埋置深度。基础埋置深度越深,其基础的施工技术难度越大。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基本要求

2.1开挖基坑土方

要按照分层开挖和先撑后挖的原则来开挖基坑,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开挖的顺序以及分层厚度,为了避免扰动现象出现于地基土,需要进行连续施工。在开挖过程中,需要认真检查施工质量,如果挖土施工是在地下水位以下进行的,还需要进行科学降水工作。

2.2土方填筑和压实

要合理选用土料,碎石类和沙土往往可以作为填筑土料,如果豁性土在含水量方面符合要求,也可以作为填筑土料。对于那些淤泥或者膨胀性土,以及土中含有超过百分之五的硫酸盐,是不适合进行填筑的。有很多的方法都可以进行压实,比如振动法、碾压法以及夯实法等等。在压实过程中,需要对土的含水量、每层铺土厚度等特别注意,从低处开始填土,然后逐渐碾压和夯实。要分层进行填方,填筑时,尽量选用同种类型的土。要同时回填两侧和四周,填筑的当天,需要做好压实工作。

3、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3.1土壁的稳定

土壁稳定的关键在于土体内粘结力与摩擦阻力之间的平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土体失去此平衡,就会发生塌方,从而影响工程工期,也会给周围的建筑和人造成危害。要保证土壁稳定,应先放足边坡,并且边坡的留设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另外,边坡坡度的大小则要依据土壤特性、地质条件和施工的条件和方法等多种因素而定。比如,粘性土质的边坡应陡些,人工或机械挖土、明沟排水时边坡不宜太陡,应平缓些;基坑旁边有主要建筑物的情况下,边坡比例宜在1:1.0~1:1.5范围内;无地下水且工期较短,可不放坡而留设直槽时,开挖的深度不能超过以下数值:以砂土为填充物的密实、中密实砂土及碎石类土为1m;可塑、硬塑的轻亚粘土和亚粘土为1.25m;以粘性土为填充物的可塑、硬粘粘土及碎石类土为1.5m:坚硬粘土为2m。此外,为了土壁的稳定,还应设置支撑,不仅可以降低土方量、减少施工面,还可以使放坡不受场地限制。在坑槽的边缘应尽量不要堆置大量的材料和土方或者机械设备;在挖好坑槽后应当立即进行地下和基础结构的建造;雨期不宜对滑坡地段进行挖方,应先整治,然后开挖,开挖顺序为由上至下;如果有危险不稳定的情况时,应先进行妥善的处理。

3.2排水技术要点

土体干燥是土方施工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排水工作一定要做好。一般而言,施工的排水可分为两种:明排水法,即运用截、抽和疏的排水方法。截,截住水流;抽,开挖基坑时,在坑底留设集水井和排水沟,使水流顺着排水沟汇集到集水井中,之后用水泵将水抽出;疏,疏干积水。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在开挖基坑之前,在基坑的周围安设足够数量的滤水管,将水抽走,在工程完工之前,保证地下水位始终在坑底之下。保证了坑基土体的干燥,可以有效的防止流砂,并改善施工条件。尽管如此,在降水前,一定要考虑原有的工程建筑物可能产生的附加位移和沉降引起倾斜、开裂、倒塌及地面塌陷。因此,在施工必要时,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3.3填土及压实技术

设计合理的填方边坡,选择合适的土料及填筑方法,可以确保填土的强度和水稳性。土壤中如果有机物含量较大或石膏含量超过2%,则不能作为填土所用。施工时,填方工程宜分层铺土然后压实,若用同类的土壤来填筑最好。如采用了不同类型的土壤填筑时,应当把透水性较小的土壤放置于透水性较大的土壤之上。为了避免填方内有水囊形成,严禁将不同类型的土壤混合且不均一的使用。

3.4基坑监测技术

基坑监测技术是为了防止基坑施工发生意外,确保安全,一般分为以下几方面:

3.4.1基坑边坡变形观测,了解基坑支护的变化状态,以监测数据为依据,结合开挖的地质情况,对支护参数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如果发现基坑支护存在异常情况,则应该采用支撑或者回填等方法,提高基坑边坡的安全系数。

2.4.2监测的内容除了量测基层位移情况和观察地表开裂的位置和列宽,还要对基坑的渗水情况和漏水情况变化进行观察。

3.4.3布置监测点,选择在基坑支护变化最大的地段,或者局部地质条件不利的地段。

3.4.4监测技术的施工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以施工单位为主体,量测基坑的位移,如果基坑支护工程已竣工,则由建设单位负责测量,将测量点布置在基坑支护的施工图纸上;在支护的施工期间,保持每天监测一次的密度,在完成基坑开挖或者基坑变形稳定后,再适当减少监测的次数;雨水季节的监测和支护安全水害来源的监测,要查明渗水的原因,譬如生产排水、生活排水、管道渗水、贮水池、化粪池渗漏水等,以便及时采取排水措施;在施工开挖期间,加强基坑顶部侧面位移和开挖深度比值的观察,及时分析原因,为提出适当支护方法和加固措施提供基本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土木工程基础施工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其综合性极强,需要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的系统工程。因此,施工技术对于土木工程来说极其重要。那么相关技术人员就需要不断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总结以往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汲取经验和教训,使我国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真正做到不断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向荣.土木工程基础施工的关键点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

[2]田磊.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中华民居,2013.

论文作者:杨海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

标签:;  ;  ;  ;  ;  ;  ;  ;  

土木工程基础施工中技术的解述论文_杨海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