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区人民医院 江苏南京 211200
摘要:目的:探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到我院接受诊治的3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方法的1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综合护理方法的18例患者为实验组,对2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的血小板计数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4例)],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过程中,为其实施全面、综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恢复,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方法;应用效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出血性血液病,指的是无明显外源性病因而造成的血小板减少症状,内脏出血、皮肤粘膜出血是该病的主要症状[1]。本研究旨在探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方法和应用效果。
1.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到我院接受诊治的3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时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瘀斑及出血点,束臂试验呈阳性。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8例。2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男12例,女6例;年龄5~42岁,平均(20.35±0.85)岁。实验组:男11例,女7例;年龄4~40岁,平均(20.64±1.05)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包括:给予人血丙种球蛋白注射液(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国药准字S10970081),肌内注射,每千克体重0.05~0.1毫升或儿童每次注射1.5~3毫升、成人每次注射3毫升;给予地塞米松(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12020514),静脉滴注,每次2~20毫克,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连用5天;停用地塞米松,改用泼尼松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123),口服,一次5~10毫克,一天2次;同时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K1以及安络血等支持治疗。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的18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的18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方法,包括:①病情观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注意观察患者面色、精神状态、意识的变化情况以及皮肤黏膜的淤斑、淤点情况,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呕吐、视力模糊以及腹痛等体征时,应首先考虑出现内部器官出血,及时报告给医生[2];②用药护理。人血丙种球蛋白用药后,仔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静脉输注激素进行治疗的时候,合理控制滴速,并加强巡视,若患者出现心动过速、面色潮红、兴奋等情况,应减慢滴速,并上报医生进行处理,加强对口服给药的用药管理,预防漏服、少服、错服的现象出现;③心理护理。全面了解、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适当的鼓励、称赞等沟通技巧,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并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能够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与护理[3];④健康宣教。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基本情况、疾病治疗流程、治疗药物以及用药常识等知识详细地告知给患者,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3疗效评估标准
治疗7天内,血小板上升至每升100×109个及以上,且出血症状消失,即为显效[4];治疗8~14天内,达到上述要求,即为有效;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即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取t检验、卡方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血小板达标时间比较
(均数±标准差)
3.讨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发,大多数是因为免疫反应所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因此也被称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寿命减少、骨髓巨核细胞上升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特点,临床上有急性、慢性之分,其中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见于儿童,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
多项研究报道指出,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如,李团宇[5]等人的研究中,对3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干预,对3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发现,一般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为80%,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为85.71%,因此,得出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疗效有着积极作用。本研究中,对3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组的血小板计数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4例)]。与相关文献中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1~6]。因此,笔者得出如下结论:在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过程中,为其实施全面、综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恢复,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谭玉婷,许琼,王君廷.优质护理在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动脉超选择栓塞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6,(17):149-152.
[2]郭丽艳,肖荣桃,杨小乐,倪利华,胡园园,邓映,肖嫔.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J].继续医学教育,2015,(11):129-130.
[3]赵民霞,余守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6例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29):176-177.
[4]毛竹青,范甜,肖荣桃,卓梅英.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04):42-43.
[5]李团宇,张书评.综合护理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07):874-875.
[6]朱明兰,李菁媛.循证理念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0):1426-1428.
论文作者:滕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9
标签:紫癜论文; 患者论文; 血小板减少论文; 特发性论文; 实验组论文; 方法论文; 血小板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