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民主选举经理的积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_民主制度论文

国有企业民主选举经理的积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_民主制度论文

喜忧参半的尝试——国有企业民主选举经营者的积极效应与存在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喜忧参半论文,经营者论文,国有企业论文,存在问题论文,效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选谁来当厂长(经理),谁来选择厂长(经理),这既是国有企业全体职工注目的一个焦点,也是当前企业干部管理中的一个难点。本着改革的精神,我市先后在颇有影响的豫西轴承厂和河南第二纺织器材厂进行了民主选举厂长的试点。这两家企业都是千人以上的中型企业。豫西轴承厂1994年8月民主选举厂长前,长期开工不足, 厂级班子年龄老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河南第二纺织器材厂到1995年2月民主选举厂长前,已连续亏损3年,原上级委派的厂长在任8个月,不仅没有遏制住亏损势头,而且亏损额继续增大,加之其它种种原因,厂长主动辞职。市委、市政府针对两厂具体情况,决定通过直接民主选举方式,来解决厂长人选问题。这一做法,不仅在两厂内部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引起了全市企业界的普遍关注。最近,我们对两厂进行了追踪调查,从调查情况看,直接民主选举厂长,既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效应,也带来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民主选举厂长的积极意义和正面效应显而易见,概括起来有六个方面。

一、找到了在企业干部管理中如何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的现实操作方式。

毫无疑问,在选配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时,党管干部这一原则丝毫不能动摇。但全面完整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则必须同走群众路线有机结合起来。原来实行的委任制,虽然有民主推荐、民意测验等程序,但群众普遍认为是“民主流于形式,集中缺乏基础”。而实行直接民主为选举,一方面它是按照党的企业干部选配政策在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候选人还要经过上级党组织的考核、审查,从而体现了党管干部的原则;另一方面,由于投票对最终拍板具有决定性作用,群众便认为民主有了实实在在的意义。

二、扩大了选人范围和视野,有利于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有人称传统的委任制选人为“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此话虽有偏颇之处,但也确实道出了这种办法的局限性。由于是“由少数人选人”,且这“少数人”多在企业之外,对企业情况客观上难以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因此,选人的范围和视野不可避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一些埋头苦干、有真才实学、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实干家,可能因尚未进入决策者视野而难以入选。相反,那些已进入决策者视野之内的“少数人”,便成了别无选择的遴选对象,其结果理所当然只能是“在少数人中选人”。此外,由于是“少数人”说了算,也的确使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有机可乘。而直接民主选举,在确定了程序、条件之后,所有符合条件的都可参加应试,同时一切置于群众直接监督之下,公平、公开、公正成为事实,既赢得了信任,又扩大了选人范围,客观上也堵住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三、工人的主人翁地位得到了具体体现。

国有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是由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对企业的所有重大事宜,职工都享有法律赋予的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在企业的各种政治、经济活动内容中,由谁当厂长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恰恰是在这一方面,作为主人翁的工人过去并没有发言权,或名义上有而实际上无。尤其是当工人们看到由于“公仆”不称职而导致企业日益走向亏损直至濒临破产边沿时,他们最为忿忿不平而又最感无可奈何。民主选举让职工有了发言机会,并且通过选票的“发言”,有了实实在在的权威性。豫西轴承厂的一些职工说:“过去说工人是主人翁,充其量只能在福利待遇等小事上发发言,这次是真正当了一次主人翁。”据了解,以前这两个厂在选职工代表、选劳模先进时,有投智力低下者的,也有投影视明星的,每次都出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选票。这次两厂选举,没有出现一张不负责任的选票,参与投票的职工或代表,都十分珍视自己那神圣的一票。由此可见,广大职工是十分严肃认真地对待民主选举厂长这一活动的。

四、厂长有了职业荣誉感,也有了信心和压力,同时也强化了竞争意识。

委任制下的厂长,无论素质如何,精神状态如何,在事实上都只能是被动的,因为当或不当,都是由组织决定的。而民主选举则截然不同。河南第二纺织器材厂新当选的厂长茹馨说:“我今年53岁了,以前也想,该歇歇了,少管点事,少操些心。现在不能这样说了。虽然也是组织上考核的,又经过了群众选举,但毕竟是自己主动站出来应选的,因此,咱就不能再说想当不想当的话,而只能是竭尽全力干好,这样才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职工的期望。”

五、形成了新型的干群关系,增强了信任,产生了合力。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性极强的经济机制,企业能否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取决于自身有无强大的凝聚力,特别是处于困境中的国有企业,这一点尤为重要。民主选举不仅选出了一位新厂长,还因为让职工参与了厂长产生的全过程,这就使全体职工经受了一次深刻、严肃的集体主义教育和厂情教育。职工在充分知情后,就更加关心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豫西轴承厂职工纷纷赞扬厂长许育民在企业最困难时挺身而出、挑起重担的可贵精神。全厂职工还自觉把信任转化成了支持厂长工作的具体行动。厂财务科长说:厂里资金困难,不能按时发工资,货款回来后,先付材料款保证生产不受影响,再付一线工人一部分工资,机关行政人员虽暂时一分不发,但没有一个人有怨言。

六、有利于企业领导干部双向选择,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企业经营者不同于一般行政领导,承担着很大的经济责任,同一个位置,并非谁都适应,谁都胜任,除了要求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外,还要求有特殊的专业素质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原来的委任制,较多地强调个人服从组织,而对个人意愿重视不够,组织选中的,个人未必认为最合适,这从一开始就为搞活企业埋下了隐患。民主选举要求必须是个人主动应试,这就将组织选配和个人意愿结合了起来,有利于未来厂长积极主动参与竞争。

民主选举厂长作为企业干部管理制度改革的一种新举措,虽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但不少人仍感到陌生,认识亦不完全一致,也确有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

一、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因此职工或职工代表投票时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采用民主选举的方法产生厂长,任何一票都有其决定性意义。这从豫西轴承厂的选举中便可看出。502张有效选票,两名候选人仅以8票之差决出伯仲。而第二纺织器材厂的选举现象则是一边倒,139 名职工代表投票,新厂长以120票绝对多数当选。景象殊异, 但分析参选者的心态,却是惊人的一致:感情重于理智。调查询问投票人何以投甲而不投乙,多数人回答直截了当:觉得谁行就投了谁。毫无疑问。参与者素质参差不齐,并非人人都能分辩出更适宜当厂长的能力,其结论的合理性就大打折扣。因此,在那些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的大型或特大型企业,实行民主选举就很难操作。

二、民主选举厂长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精神有抵触,特别是在实行股份制的企业难以实行。

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产权明晰。产权是一种与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是出资者的一种特有权利。产权主体享有选择企业经营者的权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一种除产权主体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的一种权利。国有企业的出资者是国家,产权归代表国家的政府,政府可以授权给具体行使权利的投资机构作为出资者,但不可能也无法授权给企业的职工群体。虽然作为国家主人中一员的职工对企业享有一部分权益,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工人并不是他所工作的企业的产权的主人,因此,法律便没有赋予企业职工选择经营者的权利。强调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是从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出发的,但以此替代产权主体所专享的特有权利,在国有企业资产流失严重,产权约束机制尚未形成的今天,的确值得思考和研究。而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倘实行民主选举,则为投资者所难以接受。

三、民主选举产生的厂长上任后,如何对其考核、奖惩、监督、罢免,尚无相应配套措施。

民主选举厂长作为搞活企业、扭亏增盈的一项举措,要真正发挥作用,除了认真做好有关选举的组织工作外,还要从一开始就对上任后的工作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这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民主选举产生的厂长,要实行任期制,变过去的无期限委任制,为有期限的聘任制;要制订科学的、量化的任期目标,使未来评价实绩有据可依;要健全监督机制,把上级组织的自上而下的监督、企业党组织的同级监督、职工群众自下而上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要根据经营者工作性质特点,变月薪制为年薪制,每年底根据原来确定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确定厂长应得的报酬。否则,民主选举厂长的作用同样很难发挥出来。

四、民主选举的方式客观上使厂长只能从企业内部产生,选人范围相对狭窄,有一定的局限性。

实行民主选举的企业,一般都存在着人才素质偏低、数量不多的问题,应试者可能在当时当地是优秀的,但放在更大范围看则不尽然。而且当选者往往可能是企业内部有一定资历和威望的干部。那些年纪轻、资历浅,但确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未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走上企业经营者岗位。同时,实行民主选举的企业,能够成为候选人的几乎全是企业原班子中的成员或中层骨干。虽然参加者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企业发展,但竞争毕竟是一种直接的公开的对立,而当选者只能有一个,参与投票的职工或代表也会产生不同的心态。目前,民主选举的企业尚未因此而暴露出矛盾,但调查中仍能隐隐约约感到这种分歧情绪的存在。考察以前实行内部招标承包的企业,也确实有因此而导致班子内部矛盾错综复杂并影响到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的。对此,一定要积极加以正面引导,防止产生不良效应,决不可避而不谈,视而不见。

认真考察、冷静分析民主选举厂长的利弊得失,可以清楚地看出:既不可以简单地肯定它,把它当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又不应该轻易地否定它,认为它是一种表面文章。全盘肯定,认为很快就可以全面推广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它将影响我们建立企业家市场、让市场来配置企业经营“一把手”的进程。我们要按照中央领导同志所要求的那样,积极探索企业家的市场化问题,探索在党管干部的基础上让市场配置经营者、聘用企业家的途径。为此,要认真吸取乡镇企业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乡镇企业,正是借助市场配置的力量,争夺并获取了大量的原料、市场、资金、产品和技术。现在,又发展到对企业家这一稀缺资源的争夺上。国有企业倘认识不到这一点,再一次贻误了时机,在未来新一轮竞争中,将会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同样,全盘否定,认为民主选举毫无可取之处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从实际出发,在那些条件具备、群众有要求的企业,还是应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相信群众的智慧和识别能力。在试与闯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民主选举这一做法。特别是在那些生产规模不大、技术相对简单、市场涵盖面小的中小型企业,积极尝试这一做法,更有其实际意义。

总之,我们认为,对待民主选举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慎重不停步,积极不盲目。这样,民主选举国有企业经营者这一做法,才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

标签:;  ;  

国有企业民主选举经理的积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_民主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