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只有想办法让学生提高识字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识字率。只有运用新理念,开创新的识字方法、运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努力提高识字效率。
关键词:低年级识字 识字兴趣 鼓励策略
一、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语言文字,对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要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一、二年级要认识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进行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领会教材编写理念,把握教材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记生字,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利的条件、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同时更应该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使我们的识字教学情趣化。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生字,在快乐中学会生字。学生对识字发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限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
二、研究方法
1.结合本班实际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识字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必须让学生减少负担,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成为辅导者。由于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对汉字的兴趣不大,笔者就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了很多小动物图片,在图片下面附带与图片有关的汉字,利用课下时间和学生交流。
一开始老师引导看图识字,学生之间互相识字,后来慢慢地自己主动地学习识字,记住了字的名字,自然而然提高了小孩子的识字的兴趣,好学、爱学、愿意学的兴趣得到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利用游戏来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游戏是以玩带学、以玩促学的最好形式。简单的识字教学活动机械枯燥,孩子容易厌倦,因此利用一些小游戏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同时可以利用学生渴望参加游戏的心理规范课堂秩序。
每次上课做识字游戏时,全班学生都热情高涨,连班里最调皮的孩子也坐得端端正正。孩子们一听说做游戏,识字的兴趣高涨,希望老师能选到自己,时间一长,自然而然就有一种成就感。
3.“授之以渔”,提高学生识字兴趣。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1)图画或实物识字法。(2)字义分析法。(3)形近字比较法。(4)谜语识字法。(5)讲故事识字法。(6)查字典识字法。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1)《新课标》的实施建议第二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就鼓励教师积极开发一切语文课程资源,黑板报和宣传栏就是常见的教学资源。(2)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3)把现代科技运用到教学中。(4)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平时与人交谈,大街上的招牌,政府的宣传标语,电视广告等无一不用到汉字。因此,我们学习识字可以不局限于课堂,而是运用好社会这个大课堂。
5.举办各种活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1)举办“争当小老师”的活动。(2)举办改错字竞赛。(3)举办写字比赛。(4)在生活实践中识字。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一线教学的经验,以本班学生为例,发现在兴趣中识字的学生占总数的60%,在教师和家长督促下学会识字的占30%,强制性学习生字的学生占总数的10%。
总之,识字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多种方法和途径,增加汉字和学生碰面的机会。并且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较熟悉地掌握所学的汉字,还掌握识字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快乐乐学汉字。既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又会识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参考文献
[1]艾老师 《智慧教育》写字软件。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用上册.山东教育出版。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4]张娇 《浅谈小学低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
[5]《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识字要求。
[6]《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年级教学用书下册.山东教育出版社。
[7]《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
[8]《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
[9]《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
[10]《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二年级教学用书上册.山东教育出版社。
[1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二年级教学用书下册.山东教育出版社。
[12]刘雅荣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218。
论文作者:孟祥杰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7月总第3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汉字论文; 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课程标准论文; 义务教育论文; 方法论文; 生字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7月总第3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