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代体育在西藏的传播与开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藏论文,近代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88(2007)01-0079-05
1840年,帝国主义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通过一系列侵略战争入侵中国。西藏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也必然会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1888年和1904年,英帝国主义两次武装入侵西藏,并侵占西藏重镇江孜。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资本主义的东西不分优劣、不管有用无用的自然而然会慢慢传入到中国。西方近代体育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自然也会传到西藏。但西方近代体育在西藏的传播与开展晚于内地,主要传播时期大约在20世纪初到40年代,传播形式以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体育文化渗透、西藏创办学校教育主动引入西方体育和赴国外或内地学习的西藏学子的带入为主。
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西藏与体育文化的渗透
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对西藏的入侵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20年代。他们在侵略手段上以宗教外衣为掩护,以传教士为急先锋,秘密侵入我国西南边疆重地西藏,实施间谍侦察活动和文化渗透与侵略。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在枪炮威胁下与清政府签订了种种不平等条约,他们利用这些不平等条约,加紧对我国西藏等边境地区的渗透和入侵。19世纪70年代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英、俄、法等国,假借“传教”、“探险”、“考察”、“游历”等活动,派出了大批“传教士”、“探险队”、“考察队”等,进入西藏地区进行所谓的“传教”、“考察探险”、“游历”等活动[1] (P133),加紧对中国西藏地区的直接地或间接地文化渗透与侦察,为他们进一步入侵西藏做准备。当然,帝国主义列强对西藏的文化渗透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军事的、教育的、经济的,其中也包括西方近代体育文化。
1888年(光绪十四年)和1904年(光绪三十年),英军两次对西藏进行武装侵略,第二次侵藏战争使江孜沦陷,拉萨被占领,西藏大片土地被侵占。1904年9月7日,在英帝国主义的枪炮威胁下,迫使西藏部分藏族官员和三大寺代表,与英帝国主义签署了不平等的《拉萨条约》。从此英帝国主义在西藏享有多种特权,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获得了更大实际利益。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西方资本主义的一切东西,包括政治的、军事的、文化的、经济的、教育的等等,通过帝国主义势力的刻意传播和间接渗透自然而然地传入到西藏。西方近代体育也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同其他事物一起,经间接渗透和直接传播等方式逐步进入西藏,慢慢被人们了解、认识,进而接受。
毛泽东同志指出: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不仅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起了解体作用,同时又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加剧,促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努力向西方寻求救国的真理,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学说、文化教育,这就产生了一个向西方学习的潮流,造成了中国接受近代体育的条件,西方近代体育就是在这一潮流中传入中国并逐步居于近代中国体育的主导地位的。[2] (P122)
西方近代体育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新的事物,其思想、内容和方法是旧西藏所没有的,因而表现出极大的吸引力和渗透力,不论是英帝国主义出于奴化西藏人民而刻意渗透和传播,还是西藏人民因其新颖独特的活力受到吸引而主动引进,客观事实表明,西藏近代最早的体育活动及其体育项目的传播,尤其是篮球、足球运动在西藏的传播,与入侵西藏的英军和在藏的外国人率先开展这些体育项目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西方近代体育传入西藏的早期,各类体育活动的开展最早出现在入侵西藏的英军兵营里。1904年,英军侵占江孜和拉萨后,驻扎在江孜和拉萨的英军兵营里,士兵们经常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跑步、足球、篮球等体育活动,而后影响到当时的英办学校。尤其是近代足球运动,率先在入侵江孜的英军军营里开展,而后逐渐传入社会[3]。英军军营里所进行的这些体育活动,给西藏人民以新鲜感,人们经历了由诧异、惊奇,到逐步了解,进而效仿学习的过程。而西藏的贵族子弟效仿更甚,到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时,篮球和足球运动在西藏贵族子弟中已经较为盛行,且有多支足球队,经常利用空闲进行一些小比赛。
二、新式教育在西藏的创办与近代体育活动在学校的开展
1904年(光绪三十年),英帝国主义的铁蹄踏入西藏,侵占拉萨,此时清政府驻藏大臣有泰丧权辱国,对英帝国主义屈膝求和,对西藏人民的抗英斗争却采用“釜底抽薪”,“任其战,任其败”的反动政策[4] (P37)。从而使清政府在西藏人民心中的威望急剧下降,其在西藏的统治也日益动摇。这一切使清政府感到整顿藏务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因此,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4月,清政府授予张荫棠“副都统”头衔,以驻藏帮办大臣的身份,进藏“查办藏事”,以挽回西藏武备废弛的危局[1] (P162)。
张荫棠早年出使外国,历任清政府驻美参赞、总领事和驻西班牙代办等职,受到欧美资产阶级思想的熏陶,并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知识有广泛了解,这使其成为清末统治阶级中一位颇有抱负并极具民族自尊感和爱国思想的官员。他在“查办藏事”的过程中,大刀阔斧,参劾查办有泰为首的误国、劣绩昭著的满、汉、藏官员,大力整顿藏务,使全藏民气大振。同时,他又以满腔爱国热忱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向清政府提出了治藏建议十九条和西藏地方善后问题二十四款等新政措施,得到清政府的批准与采纳。在这些措施中,率先提出了“广设汉文学堂”、“创办汉藏文白话报”[4] (P37)等兴办教育的主张,并明确喊出了“练兵兴学,以图抵制”的口号[5]。这一口号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兴办新式学堂,编练新式军队,其目的就是增强全藏人民的爱国心及其体质,以抵制帝国主义列强对西藏的侵略。
此后,张荫棠依据清政府批准的治藏新措施,责令西藏地方政府筹备设立了交涉、督练、工商、盐茶、财政、农务、学务、路矿、巡警等九个局,作为清政府在西藏办理“新政”的常设机构,以保证“练兵兴学,以图抵制”政治主张的有效实施。这九个局中,学务、督练、巡警三个局与体育的传播有密切关系。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西藏学务局成立,学务局设汉藏总办各1人,汉官总办由驻藏委员齐东源担任。齐东源上任,依据清政府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和张荫棠在藏“兴学”的治藏主张,制订了西藏蒙养院、初等小学堂、汉文传习所、藏文传习所等新式学堂的办学章程,开始在藏兴办新式学堂。章程明确规定,蒙养院必修课为诵读、浅近珠算、游戏、唱歌、手技;初等小学堂学制初定5年,后改为6年,学生入学条件为身家清白,年龄八九岁至十二三岁,曾经读书识字者为合格,必修课程有读经、讲经、作文、算术、历史、修身、格致、地理、体操等9科[6];汉文传习所必修课为诵读、讲解、语言、文字、算术、历史、地理、体操,学制5年;藏文传习所必修课为藏文读法、译解、中文、算术、修身、历史、地理、格致、体操,学制5年。各学堂所开课程中的游戏、体操则为体育课(当时的“体操”与“体育”属于同一概念,二者内含基本一致。到1923年时北洋政府正式将“体操”改为“体育”,此后体操与体育才分别表示不同含义)[7],且在第一、第二初等小学堂、藏文、汉文传习所还配有专职体育教师。这表明西藏在兴办新式学堂中较为重视体育,也标志着西藏开始主动引进、传播西方近代体育。
同时,张荫棠根据西藏当时藏务等客观实际,还提出“计前后藏各寺院三千余,拟令自筹经费,各立汉文蒙学堂一所,兼习算学,兵式体操,汉文汉语”,计划聘任南北洋粤蜀陆军学校毕业生担任教员,学习年限6年,而后从中选取“藏中所有官兵”,训练出有文化的新式军队[4] (P38)。虽然张荫棠这一计划与其他许多治藏主张最终未能付诸实施,但其“练兵兴学,以图抵制”的政治主张及其主动引入西方“体操”(即体育)的观点给西藏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西藏人民对西方近代体育有了初步的了解。
1907年张荫棠被调离西藏,联豫接任。联豫根据张荫棠的“兴学”主张,继续在藏兴办新式学堂,到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时,西藏已设立初级小学堂2所,藏文传习所和汉文传习所各1所,白话报馆1所,商品陈列所1所,施医馆1所。1909年(宣统元年),联豫在拉萨又创办陆军小学堂(也称西藏武备速成学堂)1所,从四川武备学堂咨调14名毕业生入藏担任教习(员),选送制营及卫队中的年轻兵弁20余人,以及其他藏汉族青年20人入堂学习,一年毕业,以训练新兵,达到“使各人略明战术,于边境不无裨益”。陆军小学堂设立后,为加强学生体能,达到强体练兵之目的,较为重视体育(操)训练,专门修建了“器械体操场”,购置体育器械和“操衣”,配置人员,加强体育教学与训练。截止同年5月,西藏已建立初级小学堂、藏汉文传习所及陆军小学堂等各类学校16所[4] (P41)。据统计,至1911年时西藏共建立蒙养院9所、初级小学堂8所、汉文和藏文传习所各1所,陆军小学堂1所。在这些学堂中,体育(体操)学习已经成为一项必学内容,而体操课的内容主要为兵士体操、徒手操、跑步等。这为西方近代体育的引进以及在西藏的早期传播奠定了良好基础。
辛亥革命后,十三世达赖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在西藏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实施所谓的新政措施。而提倡教育则是十三世达赖推行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他除选派贵族子弟到国外留学外,还下令西藏地方各宗都要成立藏文小学。并规定凡藏民子弟不分出身贵贱,只要愿意学习的都可以进校学习。这些藏文小学参照西藏已建初等小学堂章程,大都设有体操(体育)课。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国民政府参谋本部次长黄慕松为首的中央代表团在藏致祭十三世达赖喇嘛期间,与西藏噶厦政府协商,确定在拉萨设立教育部边疆司直属拉萨小学(通称国立拉萨小学)。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夏,拉萨小学正式招生近百人。以后学校逐年增加招生人数,到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时,学生人数已经达到300人,教职员20余人。学校设有藏文班、阿拉伯文班、汉藏文班、幼儿班和上层人士特别班,课程开设有藏文、国语、阿文、算术、历史、地理、公民、常识、音乐、体育、图画等[8] (P17)。学校创办伊始,就比较重视体育教育和学生的体育锻炼,规定体育课为必修课。体育课的主要内容为军事体操、跑步和跳跃(远)等。当时由于学校无体育场地,为确保体育课的正常进行,体育课常在学校附近的林卡里上。教学过程较为规范,学生练习刻苦。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秋,哲蚌寺汉僧邢肃芝被委任为拉萨小学校长,其上任后进一步健全了学校的组织机构,任命了教务主任、训育主任、体育主任和推广主任。体育主任主要管理学校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可见当时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锻炼已经是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而受到重视。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初,学校以800两藏银租赁一块约1200平方米的地皮,修建为操场,同时将几间旧房改建成约180平方米的大礼堂兼体育馆,使体育课教学有了保证。体育课内容也有所丰富,在军事体操和跑步、跳跃(远)的基础上,增加了徒手操、单杠、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项目。体育活动较为活跃,除正常的体育教学外,学校还经常举行课余跑步、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与比赛,对近代体育在西藏的开展与传播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进而使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西方近代体育项目在社会上开始有所传播,成为当时社会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7月8日,西藏地方当局在英、美帝国主义的直接支持下,竟以“防共”为借口,制造了“驱汉事件”。他们通过印度噶伦堡电台,突然发出通知,要求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及其人员撤离西藏,同时宣布在拉萨经商的汉人和汉籍喇嘛也一律要限期离藏。接着他们就派遣藏军包围了国民政府驻藏机关,封闭了国民政府设在拉萨的电台,强行关闭学校,遣散学生,并将国民政府驻藏办事处官员眷属等强制送往印度。事件发生后,虽经国民政府驻藏办事处的多次交涉,但西藏地方当局一意孤行,最后国民政府驻藏机关全体人员不得不取道印度返回内地。至此,国民政府创办5年之久的拉萨小学等学校被迫停办,使当时已经较为活跃的学校体育活动被迫中止,这给近代体育在西藏的传播及西藏体育的发展、进步带来了极大损失。
三、西藏选派学子赴内地和国外学习与近代体育的引入
清末,清政府在兴办学校的过程中,开始注意对藏族的教育。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在京师设满蒙文高等学堂。学制为预科2年,正科3年,别科3年。学堂采用新式教育,各科学生必习体操(体育),体操课每周2学时。1909年(宣统元年),设于京师的满蒙文高等学堂开始招收来自西藏的学生,当时的《广益丛报》记载云:理藩部商同驻藏大臣“饬选藏人来京肄业”,“理藩部现将满蒙高等学堂推广学额,昨咨行驻藏大臣选派藏人子弟来京入堂肄业,以为整顿藏省学务之起点”[4] (P74)。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不久,中央设立的“蒙藏事务局”在京筹设国立蒙藏专门学校,学校分预备科和专门科,招收蒙藏等民族地区学生。招收名额分配为内外蒙占50%,西藏占15%,青海及附近回族占10%,汉、满族占25%[4] (P76)。学生由各地保送来京学习。此外,国民政府鉴于在西藏办学的困难,特为设在印度大吉岭和噶伦堡的两所中华小学补助经费,让其就近招收藏民子弟入学。至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时,大吉岭小学和噶伦堡小学分别招收藏族学生20名和35名[4] (P196)。
上述学校的课程设置中,体操为必修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习体操,课外体育活动也必不可少。因而他们或多或少都对体育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了一定的体育技能。且部分学生对体育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而大加练习,掌握了较为熟练的体育技能,学生毕业回藏后必将常加练习,势必会带动西藏体育活动的开展,促使西方近代体育在西藏的传播。
辛亥革命以后,十三世达赖深感西藏之所以贫穷落后,与教育落后有很大关系。因此,十三世达赖实施新政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提倡教育。他在下令创办藏文小学的同时,开始选派贵族子弟赴国外留学,以了解世界,学习新文化和新的科学技术知识。1914年(民国三年),达赖选遣西藏贵族子弟4人,赴英国留学,1920年(民国九年)学成归国。1916年(民国五年),达赖又选派仲郭尔喀的儿子索南贡觉等一批西藏青年赴印度学习军事。自1914年(民国三年)至1923年(民国十二年),达赖多次选派人员赴英国、印度等国学习军事、电机、电报、采矿等专业技术。据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统计,西藏派往英国的留学生达50余人,赴印度留学生约10余人。这些留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除接受现代教育,学习科学技术外,还接受国外近代体育的熏陶,了解学习体育知识和技术,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也是在国外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他们大多掌握了一项或多项体育技能,如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等,对这些体育项目的娱乐性、游戏性和激烈、刺激的对抗性,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感受,大大激发了他们对体育的浓厚兴趣和参与热情。他们学成相继返回西藏后,除了在不同地方发挥他们所学专长外,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各项体育活动和比赛成了他们的业余爱好,而且成为西藏当时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人员,起到了带动与示范作用。如20世纪40年代,活跃在西藏足球运动场上的一支贵族子弟足球队就是由他们组成。同时,篮球运动也是他们较为喜爱和当时经常开展的一项运动。因此说,西藏留学国外的学子是在西藏传播西方近代体育活动的骨干,也是传播、推动西藏近代体育兴起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英办学校近代体育活动的开展及影响
英帝国主义入侵西藏后,为进一步实现对西藏的文化侵略,加快扩张侵略的步伐,以达到分裂祖国西藏的阴谋,极力在西藏创办学校,为其培植亲信。1914年(民国三年),英帝国主义在江孜专门办了一所军官训练学校,表面是协助西藏地方政府训练新式藏军,实为培植亲英势力。该训练学校创办以后,达赖派遣仲巴札萨、多仁台等西藏地方政府部分高级官员入校受训,以后,又相继派遣一批西藏贵族青年入校接受军事训练。教官“由商务委员公署卫队的英印指挥官”担任,采用新式方法进行训练。其中体育(体操)训练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训练之余也少不了开展篮球、足球等近代体育活动。
1921年(民国十年),英国驻亚东商务代理处商务委员麦克唐纳夫妇主办了1所私立学校,招收附近村庄藏民及商民子弟免费入学,学生最多时达40人。1923年(民国十二年),英帝国主义又先后开办了江孜英语学校和拉萨英语学校,专为培养西藏官吏和地主的子弟。学校的学生由西藏地方政府派遣入学。江孜英语学校开办时有学生40人。[4] (P291)这些学校“仿照英国学校办法”,采用新方法进行管理和教学,体育课是必修内容。体育课以跑步、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为主,课余也常有体育活动。虽然英帝国主义在西藏开办学校以进行奴化教育、培植亲英势力为目的,且开办时间不长,就因西藏人民强烈反对奴化教育而寿终正寝,但其在推广田径、篮球、足球等西方近代体育活动在西藏的开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五、近代传入西藏的体育项目与主要活动形式
西方体育在西藏的传播,从“练兵兴学”开始,经过入侵西藏英帝国主义的渗透、示范和国外来藏商人的影响以及西藏创办新式学校教育主动引进、选派学子赴内地和留学生到国外学习的带入,到20世纪40年代时已有了较大发展,开展的体育项目也从最初的体操萌芽,发展到后来的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等多种项目。
足球是20世纪40年代西藏开展最为广泛的一项体育活动。足球在西藏的开展始于20世纪20年代。最初在侵占西藏江孜的英军军营里开展,不久就传入社会,被当地群众认识接受而得以传播,并随来往于江孜城的商人及学生传入拉萨,加上西藏创办新式学校教育时对西方体育的主动引进,足球活动很快就在西藏上层贵族子弟、商人和学生中开展起来。到1930年时,足球活动和比赛已经在拉萨开展得较为活跃,许多足球爱好者自发组队练习,至30年代末时,拉萨已有14至15支业余足球队。如当时较为活跃的“达尔康”校队,“藏兵队”、“国民党小学队”、“河坝林回民联队”、“贵族联队”[3] 等。此外,还有外国人组织的“德吉林卡队”(英代办处队)、“尼泊尔商人队”等。这些球队经常利用空余时间练习足球,并不时组织一些比赛,吸引当地不少人前往观看。特别是每年夏季西藏传统的“林卡”节上,足球活动更加活跃,频繁举行比赛,为节日助兴。但这些比赛活动以业余自发组织为主,而西藏地方政府尚未组织过正式体育比赛。
1941年(民国三十年)夏天,拉萨一批足球爱好者,自发组织了有11支业余足球队参加的足球比赛,这在旧西藏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这也是旧西藏历史上唯一一次较为正规的体育比赛,引起了较大的轰动。在足球比赛期间,许多喇嘛离开寺院佛堂,前往现场观看,成了球场上的球迷。但不巧的是在“德吉林卡队”与“贵族联队”进行比赛时,天上突然下了一场特大冰雹,这一自然现象在西藏宗教界和官方要人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恐慌。由于旧西藏属于一个“政教合一”的社会,人们的认识有较大的宗教迷信倾向,从而认为足球运动这一西藏新兴的体育活动项目违犯了宗教教义,踢足球是在变相踢“佛头”,而且足球比赛影响了正常的宗教秩序,扰乱了僧侣的思想,因而宗教势力对足球运动百般阻挠和限制,到后来明令禁止。特别规定僧人踢足球要受到惩罚。从而使足球运动在旧西藏的开展受到了打击,很难在旧西藏正常发展。但足球运动这一新颖的体育项目并没有因此而在西藏熄灭,许多足球爱好者悄悄组成“地下”球队,经常在拉萨的“林卡”密林中进行练习或比赛,使足球运动在西藏得以继续。
篮球运动也是西藏开展比较早的一项体育活动项目,大约始于民国以后。20世纪30年代,篮球运动在西藏贵族子弟中广为开展,也组织有业余球队,常有比赛进行。1935年,西藏也曾组队参加中华民国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篮球赛。这也是旧西藏参加的唯一一届全国运动会。
此外,排球、乒乓球、网球等球类运动项目在西藏也有所开展。排球和乒乓球主要在贵族子弟和外国商人中有所开展,偶也举行比赛,但不及篮球、足球普及,参与的人员也不多。网球则是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出于联络工作需要,举行文体活动时的主要项目之一。当时在原驻藏大臣衙门旧址曾设有网球俱乐部,建有网球场地[9] (P229),常在这里举行网球比赛。
以跑步为主的田径和体操,当时主要在学校开展,是学校体育课和课余活动的主要内容,与常在学生中间举行游戏性质的比赛,以增加体育教学乐趣。当然,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球类项目也是学校体育教学和课余活动与训练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整体而言,西方近代体育在西藏的传播,以及近代西藏体育的发展是缓慢的,远远落后于内地。虽然经过西藏不少人的努力参与、主动引进和推动,但由于旧西藏无任何体育管理机构,西方近代体育活动在西藏的开展始终未得到西藏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体育活动缺乏行之有效的组织保证,主要以自发、业余、娱乐及小范围开展为主。篮球、足球等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虽有球队,时常也在空闲时间进行一些比赛,但多属自乐性质,规范性与普及性不高。且平时球队缺乏正规练习,技术水平与运动能力普遍较低。加之宗教势力的百般阻挠,使近代传入西藏的西方近代体育项目的普及与推广受到了极大限制,各项体育活动局限于少数人群,多在西藏上层贵族及其子弟中间进行,而广大西藏人民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力却被剥夺,因而大大制约了旧西藏体育的发展、普及和水平的提高。
[审稿 索南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