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手机成瘾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高职学生为例论文

青年学生手机成瘾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高职学生为例

邹非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摘 要: 近年来,手机发展迅速,由于青年学生对外界的好奇和求新心理,导致其沉迷于手机,损害身心健康。本文以高职学生为例,首先调查了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发现手机已经成为青年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多数学生能正确使用手机;其次,对学生手机成瘾进行了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在无法控制的渴望和生产力损失两个维度各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表现出手机成瘾趋势,而在忧心忡忡维度比重则超过了一半学生表现出手机成瘾趋势。全部14个题项平均分在3分左右,说明学生手机成瘾趋势比较明显。第三,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分析了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手机成瘾的形成机制。最后从外部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手机成瘾;青年学生;影响因素;形成机制

一 引言

当前,移动电话已经非常普及,尤其对年轻人来说,使用移动电话增加了他们社交交流的频率,扩大了他们建立社会关系的机会。相比之下,移动电话也会带来许多问题。例如,在学校使用移动电话会减少学生上课时间的专心度(Hiscock,2004;Selwyn,2003)[1,2],导致不安全的驾驶习惯(Walsh,White, Hyde, & Watson, 2008)[3],导致手机上瘾(Ehrenberg,Juckes,White & Walsh,2008; Walsh& White,2007)[4,5]等问题。在所有这些结果中,手机成瘾与手机使用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研究青年学生手机上瘾的测量、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及对策,将增强我们对手机成瘾和手机使用行为发展机制的理解,帮助我们破解当前青年学生手机上瘾引起的各种问题。

①注意卡管。在钻孔回扩完成后,如孔内石碴未清理干净,易在铺管过程中发生卡管情况,影响施工进度。因此对有断层或破碎带的钻孔必须认真细致冲洗,且冲洗完成后即组织铺管施工,不得停顿时间过长,避免卡管。

由于青年学生对外界的好奇和求新心理,导致其沉迷于手机,损害身心健康。心理学家将这种不恰当或过度使用手机的行为称为手机成瘾(mobile phone addiction), 或 手 机 依 赖(mobile phone dependence),或手机问题使用 (problematic mobilephone use)等 。手机之于人类,如同一个附属器官一样,正在或已经成为多数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避免叙述混乱,本研究对这种因手机过度使用而造成的问题行为和心理障碍的现象,统一称为“手机成瘾”。精神病专家预测,手机成瘾将会是 21 世纪最重要的非药物依赖类型之一[6]。手机成瘾已经在现实中客观存在,不得不引起关注了。

More and more artist started to create in a, before unseen,personal way.

现在,手机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网购、网游、网络小说等常常欲罢不能,醒来第一件事看手机,睡前最后一件事情也是看手机,无论各种场合,手机游戏离不开,不看手机生怕错过“天大”的事情,这些表现说明已经严重依赖手机了。2018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决定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现在,有超过20亿人拥有智能手机,而他们当中有很多都沉迷手机,对手机上瘾。这些人平均每天解锁手机、查看屏幕的频率达到了 150 次以上,其中有超过 2 个小时的时间在对着手机屏幕,在做无意义的下拉刷新。

二 文献回顾

(一) 性别和手机成瘾

许多研究人员感兴趣的主题与手机成瘾的性别差异有关。尽管许多研究人员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对于手机成瘾的高危人群,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然而,女性更有可能依赖手机(Billieux, Linden &Rochat,2008)[7],而且更有可能使用手机(Walsh,White, Cox, & Young, 2011)[8]。与此同时,互联网研究表明,女青年学生更喜欢用电子邮件与亲戚交流,与家人保持联系,并建立亲密关系((Boneva,Kraut, & Frohlich,2001; McKenna, Green, & Gleason,2002)[9-10]。此外,由于社会和距离因素,女青年学生更有可能使用手机来维持社会关系(Bianchi &Phillips, 2005; Billieux, Linden, D’acremont,Ceschi,& Zermatten, 2007)[11,12],与其他重要的人联系,在晚上打电话,保持间接沟通,并发送每日的短信(Billieux et al., 2008)[7]

(二) 手机成瘾和手机使用行为

网络成瘾研究表明,年轻人可能不会沉迷于网络本身,而是沉迷于网络活动。Young(1998)[13]发现,沉迷于网络的人被互联网的社会支持功能所吸引。同样,Thatcher and Goolam(2005)[14]发现,网络成瘾风险最高的群体更倾向于玩在线互动游戏,并使用其他在线交流工具。此外,某些技术的用户可能会过度使用技术,而不显示上瘾指标(Charlton &Danforth, 2004)[15]。这些研究表明,互联网的过度使用行为并不一定会导致上瘾,但如果存在成瘾现象,互联网的使用将会显著增加。移动电话的使用属于与互联网相同的交互技术,因此应该具有类似的影响。一般而言,手机使用越多,手机成瘾的情况就越严重,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越多。

掠过常爱兰笑容满面的脸,掠过常爱兰热情欢快的手,我们岭北人发现,周小羽死气沉沉地坐在一边。脸上冰凉,目光呆滞。

三 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

8、手机在生活交往中的重要性

(二) 测量工具

1、青年学生手机成瘾量表

本研究采用Leung L(2008)[16]开发的量表,结合Hong, Chiu & Huang(2012)的量表,从英文到中文的反向翻译和反演,证实了在量表题项意义的准确性。量表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进行打分(1=非常符合;2=符合;3=不清楚;4=不符合;5=完全不符合)。在这个量表中有11个项目,在分析中,Kaiser-Meyer-Olkin对抽样充分性的测量是0.894,Bartlett球型试验卡方= 1707.879 (P< .001)。这14个项目意味着确定手机成瘾的三个维度为:(1)无法控制的渴望(8项,例如你的朋友和家人抱怨你使用手机);(2)忧心忡忡(4项;例如: 没有手机你会感到迷失);(3)生产力损失(2项;例如当你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你发现自己被占用在手机上,这会导致问题。),总共可以解释61.635%的方差。量表总的Cronbach's Alpha系数0.895,这三个维度的系数分别为0.845、0.792和0.613。这些数据表明该量表的可靠性是可以接受的。

2、青年学生手机使用情况量表

青年学生智能手机使用情况的问卷采用李丽(2016)[18]的问卷。问卷包括12个题项,主要涵盖了手机使用的频率、时长、功能等方面内容。智能手机功能主要包括:(1)即时通信(如QQ、微信等);(2)搜索引擎;(3)网络新闻;(4)网络音乐;(5)博客;(6)网络视频;(7)手机网络游戏;(8)微博;(9)网络文学;(10)网络购物; (11)网上支付 ;(12)网上银行;(13)旅行预订;(14)团购;(15)电子邮件。智能手机使用情况主要包括使用时间长度、上课使用手机是否会影响学业等。

(三) 测量过程

采用问卷调查法,由测试人员说明调查目的、意义、保密承诺等事项,集中发放问卷、统一指导语。获得被试口头同意后,由其独立填写完成,问卷当场收回。

(四)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22.0软件统计分析,描述统计以人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均值检验,P <0.05有统计学意义。

四 青年学生智能手机使用情况

(一) 描述统计

1、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

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最短为0.5小时,最长为24小时(一直开机),平均达到了7.7362小时,其中男生平均7.161小时,女生平均8.1666小时,见表1、2。为了检验性别、年龄、 学历、年级、独生子女、家庭住地、家庭结构等控制变量对手机使用时长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均值检验。在3表中,显著性=0.053>0.05(0.05是我们设定的α显著性水平),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所以我们接受零假设,而认为性别与使用手机的时长没有关系。在相关性度量表4中,Eta值为0.114,Eta Squared为0.013,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性别变量可以解释使用手机的时长1.3%的变异程度,可以看出使用手机的时长与性别的关系微乎其微。同理,使用手机的时长与年龄、学历、年级、独生子女、家庭住地、家庭结构的也无关系。

表1 描述性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

表2 分组统计(Group Statistics)

表4 关联系数(Measures of Association)

2、除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外,学生还使用手机中的功能

英国爱丁堡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通过对7万人的健康资料进行分析,轻度忧虑者死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比普通人要高29%。

经过调查,发现使用即时通信(如QQ、微信等)功能的人数所占比重最高,达到了86.21%,紧随其后的是网上支付(74.14%),排在第三的是网络购物(67.98%)。男生在网络音乐、博客、网络视频、手机网络游戏、网上银行、电子邮件等方面使用的比重相对高于女生,其中男生相对使用最多的功能是手机网络游戏;而女生在即时通信(如QQ、飞信、微信等)、搜索引擎、网络新闻、微博、网络文学、网络购物、网上支付、旅行预订、团购等方面使用的比重高于男生,其中女生相对使用最多的功能是网络文学。

3、上课时手机状态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说过,市场经济的最终两个主宰是消费者与技术。谁掌握了这两项,谁就能在市场中屹立不倒。海尔在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人单合一”模式始终将用户需求放在首位,不断创新颠覆,最终为用户创造出深得人心的产品和服务,走在每个时代的前列,连续九年成为全球大型家用电器销量第一品牌。

10、手机日常开机情况

4、上课是否玩手机

排首位的是“上课时感觉无聊时偶尔玩”,占61%;其次是“不会玩”占22%;排第三的是“经常玩”11%;“一直在玩”的占6%。

5、上课收到短信时处理方式

选择“视情况而定”的超过半数,达到54%;“不会看”排第二位,占20%,;“只看不回复”第三,占18%;

选择“24小时开机”的比例高达75%;选择“白天开机晚上关机”的达到16%;其余9%。

近半数(46%)认为上课使用手机对学业有些影响,认为很少影响的约21%,非常影响的12%。

7、对使用手机是否成瘾的认知

认为不是成瘾行为的占39%,不确定的38%,认为是成瘾行为的占23%。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温州某高等职业学院不同专业、年级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350份,收回295份,回收率达到84.3%,有效问卷290份,有效率为98.3%。其中男生124人(42.5%),女生166人(57.5%)。

认为手机在生活交往中“非常重要”的学生超过半数,达到51%;认为“比较重要”的达到37%;仅有1%认为“非常不重要”,见图1。为了检验性别、年龄、 学历、年级、独生子女、家庭住地、家庭结构等控制变量对手机在生活交往中的重要性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均值检验。表5找中男生的平均得分为1.758,大于女生的平均分1.572,显示男性比女性认为手机在社交中更重要。在表6中,显著性=0.043<0.05(0.05是我们设定的α显著性水平),达到显著性水平,所以我们拒绝零假设,而认为性别与感知的手机在生活交往中重要程度有关系。在相关性度量表7中,Eta值为0.119,Eta Squared为0.014,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性别变量可以解释感知的重要程度的1.4%的变异程度。同理,学生感知的手机在生活交往中重要程度与年龄、年级、独生子女显著相关。学生年龄越大,感觉手机在生活交往中越重要;学生年级越高,感觉手机在生活交往中越重要;独生子女学生感觉手机在生活交往中的重要性超过非独生子女学生。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有着其特有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功能.在义务阶段渗透数学文化教育,可以激发数学热情、开阔数学视野,培育审美情趣,提升数学素养.我们可以围绕数学史、数学名题、数学家的故事、数学与生活开设数学知识赏析微课,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价值观、数学精神、数学美[2].

表3 方差表(ANOVA Table)

图1 手机在生活交往中的重要性

表5 不同性别感知的手机在生活交往中重要程度

表7 关联系数(Measures of Association)

9、上床睡觉前使用手机情况

选择“总是”的学生达到42%; 选择“经常”的学生达到33%;选择“从不”的学生2%。在9表中,显著性=0.018<0.05(0.05是我们设定的α显著性水平),达到显著性水平,所以我们拒绝零假设,而认为性别与上床睡觉前使用手机情况有关系,从表8中可以看出男生上床睡觉前使用手机情况比女生普遍。在相关性度量表10中,Eta值为0.139,Eta Squared为0.019,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性别变量可以解释上床睡觉前使用手机情况的1.9%的变异程度。

图2 上床睡觉前使用手机情况

表8 上床睡觉前使用手机情况

表6 方差表(ANOVA Table)

表9 方差表(ANOVA Table)

表10 关联系数(Measures of Association)

上课时手机“静音”比重最高,达到58%;其次是“振动”达到33%。其余“关机”等状态是9%。

6、上课使用手机对学业的影响

11、感知手机辐射对人体有危害

选择“有些影响”的占近半数,达到49%;选择“非常影响”的25%;“不清楚”的13%。

12、每天发短(微)信数量

选择“5-20条”、“20-50条”各占26%;选择“1-5条”占19%;选择“100条以上”占17%;选择“50-100条”占12%。

(二) 使用情况讨论

1、手机已经成为青年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从模型回归结果上看,变量L、K、T的t检验及prob.值是显著的,均在10%的显著水平上通过t检验,相关系数和修正后R-squared都大于99%。从模型本身的统计检验值来看,调整的拟合优度较好。土地投入变量的回归结果不是很理想,初步判断可能与土地投入面积中统计数据的精度以及播种面积与渔业养殖面积在统计口径上有所差异等影响因素有关(土地投入面积的统计也是当前农业生产函数计量中存在争议,且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4]。

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最短为0.5小时,最长为24小时(一直开机),平均达到了7.7362小时,每天发送数十条短(微)信,这说明手机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认为手机在生活交往中“非常重要”的学生超过半数。根据均值检验,性别、年龄等均无明显差异,手机融入日常生活是不争事实。学生感知的手机在生活交往中重要程度与性别、年龄、年级、独生子女显著相关。除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外,通讯和购物是学生普遍使用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男生相对使用最多的功能是手机网络游戏,女生相对使用最多的功能是网络文学,这两种功能的使用可能是学生沉迷于手机的主要因素。

2、多数学生能正确使用手机

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上课时能把手机调为静音或震动,上课时感觉无聊时才偶尔玩,上课收到信息时选择视情况而定的超过半数,说明学生在课堂上还是有意识的避免玩手机。近半数学生认为上课使用手机对学业有些影响,但对使用手机是否成瘾的认知还比较模糊。尽管很多学生意识到手机辐射对人体有危害,选择手机辐射“有些影响”的占近半数,但“24小时开机”的比例仍然高达75%,上床睡觉前“总是”使用手机的学生达到42%,“经常”使用手机的学生达到33%,男生上床睡觉前使用手机情况比女生更为普遍。

五 青年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测量

(一) 研究结果

1、描述统计

(1)根据青年学生手机成瘾量表,平均得分3分以下可视为有手机成瘾倾向,分数越低越严重。统计结果显示,手机成瘾维度1(无法控制的渴望)3分以下10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5.17%;维度2(忧心忡忡)3分以下16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6.55%;维度3(生产力损失)3分以下8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0.69%。

2、青年学生手机成瘾行为

综上所述,青年(包括学生)手机成瘾已经逐渐成为最引人关注的研究主题之一,但其内涵、影响因素、形成机理还比较复杂,还有待更多研究去探索。

我们应用均值检验对青年学生手机成瘾行为进行测量,结果如表11、12、13所示。

选2017年5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神经阻滞进行上肢或锁骨手术的70例患者,所有病例对本次研究自愿参与,排除恶性肿瘤、肝肾功能异常、精神类疾病、活动性出血、妊娠及哺乳期者。随机分为甲组30例与乙组40例,甲组男女比例为3:2;年龄(48.2±1.9)岁。乙组男女比例为5:3;年龄(47.5±1.3)岁。两组患者性别分布、年龄等人口学资料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学生学校表现和集中度受手机使用的影响。在这个测试题项上,男生平均得分为3.073,女生得分为3.343,这个结果显示男生与女生在这个方面有差异不大。男生、女生均受使用手机的影响。

(3)学生的朋友和家人抱怨其使用手机。在这个测试题项上,男生平均得分为3.197,女生得分为3.108,这个结果显示男生与女生在这个方面有差异不大。男生、女生的朋友和家人均对其使用手机不满进而产生抱怨。

(4)别人告诉学生在手机上花了太多时间。在这个测试题项上,男生平均得分为3.589,女生得分为3.838,这个结果显示男生与女生在这个方面有差异不大。别人对学生在手机上花了太多时间告诫不多。

(5)学生曾试图向别人隐瞒其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在这个测试题项上,男生平均得分为3.065,女生得分为2.856,这个结果显示男生与女生在这个方面有差异不大,但女生平均分低于男生表明女生可能由于害羞或面子薄等原因不愿意让人知道其沉迷手机。

(1)忽视学校工作,花更多的时间在手机使用上。在这个测试题项上,男生平均得分为3.089,女生得分为3.500,这个结果显示男生与女生在这个方面有显著差异。男生更多的忽视了学校工作,花更多的时间在手机使用上,而女生则表现的较好,说明男生浪费了更多的时间用于使用手机。

(6)学生发现自己在手机上的时间比预期的要长。在这个测试题项上,男生平均得分为3.169,女生得分为3.018,这个结果显示男生与女生在这个方面有差异不大,两者都不由自主的延长了手机的使用时间。

(7)学生曾试图在手机上花费更少的时间,但是不能。在这个测试题项上,男生平均得分为3.066,女生得分为3.211,这个结果显示男生与女生在这个方面有差异不大,两者都想减少手机时间,但欲罢不能。

(8)当超过一段时间后,学生会陷入错过呼叫的念头。在这个测试题项上,男生平均得分为3.169,女生得分为3.281,这个结果显示男生与女生在这个方面有差异不大,两者都有陷入错过呼叫的念头。

(9)没有手机会感到迷失。在这个测试题项上,男生平均得分为3.301,女生得分为3.102,这个结果显示男生与女生在这个方面有差异不大,两者没有手机可能会感到迷失,根据平均分,女生感受可能更强烈。

毕业顶岗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沈阳工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行“2.5+1+0.5”的教学进度安排,学生需要在上海皇廷酒店集团顶岗实习一年,前半年侧重专业技能的综合训练,后半年侧重专业技能的质量提升。这也是学校创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

表11 青年学生手机成瘾行为描述统计

(10)如果没有手机,朋友会发现很难与你取得联系。在这个测试题项上,男生平均得分为2.569,女生得分为2.133,这个结果显示男生与女生在这个方面有显著差异,而女生的与外界联系对手机的依赖性更甚于男生。

(11)当感到孤独时,学生用手机和别人交谈。在这个测试题项上,男生平均得分为2.968,女生得分为2.581这个结果显示男生与女生在这个方面有显著差异,而女生对手机的依赖性更甚于男生。

(1)小苏打:由于百香果的pH值过低,与鲜奶混合会出现絮状物,因此需把百香果汁和胡萝卜汁的混合液调节pH值为6.5。水与小苏打的配比为1∶15,溶解后备用。

(12)当情绪低落时,用手机让自己感觉更好。男生平均得分为2.710,女生得分为2.587,这个结果显示男生与女生在这个方面有差异不大,两者当情绪低落时,用手机让自己感觉更好,显示对手机比较依赖,用手机来调节情绪。根据平均分,女生依赖性更强。

(13)当你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你发现自己被占用在手机上,这会导致问题。在这个测试题项上,男生平均得分为3.492,女生得分为3.115,这个结果显示男生与女生在这个方面有显著差异,而女生表现更甚于男生。

1.加博与他的兄弟安托万·佩夫斯内在发表的《现实主义宣言》中提到,艺术的两大基本要素是空间和时间,将运动的节奏作为艺术最重要的因素,在他们看来体积和容积并不是雕塑的唯一表现手段。

(14)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直接降低了学习工作效率。在这个测试题项上,男生平均得分为3.476,女生得分为3.096,这个结果显示男生与女生在这个方面有显著差异,而女生比男生更加认为手机降低了学习工作效率。

除了在身体上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设计师在心理领域上,也要达到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满足,比如产品的材料就体现了消费者的心理追求。在传统的工业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对原材料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设计师往往会忽视了材料的设计和选择。工业化促进社会进步,使得纺织业、建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严重污染和环境破坏。现如今我们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对于老人小孩而言,在衣物材料的选择上就要以舒适、透气为主,尽量选择绵绸、丝绸等材料,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概念。

(二) 结果讨论

1、主要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在无法控制的渴望和生产力损失两个维度各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表现出手机成瘾趋势,而在忧心忡忡维度比重则超过了一半学生表现出手机成瘾趋势。全部14个题项平均分分布在3分左右,说明学生手机成瘾趋势比较明显。学生在“忽视学校工作,花更多的时间在手机使用上”、“如果没有手机,朋友会发现很难与你取得联系”、“当感到孤独时,学生用手机和别人交谈”、“当你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你发现自己被占用在手机上,这会导致问题”、“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直接降低了学习工作效率”等5个题项的感知上存在性别差异,其余题项差异不显著。从上面的分析看,青年学生手机成瘾的趋势客观存在,极少数学生已经有手机成瘾的症状,破解学生手机成瘾这个难题迫在眉睫。

2、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根据前文的研究,影响机成瘾的因素主要分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从外部因素看,首先互联网尤其是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大规模、长时间使用手机奠定了物质基础。近年来,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普通人手指的必备工具,WIFI技术的发展使得流量价格能够被百姓接受,因此普及速度非常惊人,学生则是众多消费大军中的一个主要群体。其次,手机的多功能及其便利性是另外一个重要外部因素。手机提供了相当多的功能和内容,而且便于使用,这些都足以吸引众多的人群去使用。从内部因素看,首先学生群体自我控制能力弱是一个主要因素。学生时期正处于人生的发展期、黄金期,对外部世界存在更多的好奇心,因此面对互联网提供的前所未有的新知识充满了探索的渴望,不由自主的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比如前面我们调查的结果中,男生沉迷于手机游戏,女生沉迷于网络文学就是例证。其次,学生参与的有意义活动少也是一个因素。少数学生对各类活动积极性不高,参与少,为了打发时间,就寻求手机“排忧解难”,结果是越陷越深。

事实上,外部因素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更多的还是要从自身寻找原因即内因。解决了内因问题,外部因素尽管提供了种种“诱惑”,但最终也难以形成手机成瘾。

3、形成机制。外部的互联网技术和多功能的智能手机为手机成瘾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内部因素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弱则是另外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其形成机理可以概括为如下概念模型:

表12 方差表(ANOVA Table)

表13 关联系数(Measures of Association)

六 政策建议

(一) 构建外部多方联动机制

外部社会多方联动,加强宣传,对相关手机成瘾议题进行研究。政府搭台,学者研究,媒体报道,家长关心和督促,通过多方联动,对手机成瘾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形成浓厚氛围,最后形成共识,共同探讨解决手机成瘾问题的良方妙药。

(二) 学校制定相应政策

学校出台政策,堵梳并用。所谓堵,就是不该用手机的时候坚决制止学生使用,如有的课堂不需要手机,那么就应该禁止学生使用,形成无手机课堂,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后学生自然就少用手机了。所谓梳,就是该用手机的时候大力提倡使用,把手机用在正当的地方,比如查找知识,学习网络课程的时候就可以提倡学生使用。

在撰写每一个实验脚本前,都要亲自做一遍实验,使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步操作都准确、规范,并记录实验时间。

(三) 教师承担引领作用

教师起到灵魂工程师的作用,时刻教育。授课老师在课堂上要根据所学内容酌情安排学生使用手机,不用的时候坚决禁止使用,需要的时候示范使用,强化课堂监督,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正确使用手机的重要性。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要多关怀学生,多组织全员参加的健康活动,目的是多占用学生时间,强化体能,尽量减少学生玩手机的时间。

图3 手机成瘾形成机理

(四) 学生自觉提高认识

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人生观,提高手机免疫力。要树立远大理想,制定大小目标并积极去践行;多参加户外活动,积极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尽可能与外界进行面对面交流,非不得已不用手机。

参考文献

[1] Hiscock D. Cell phones in class: This, too, shall pass[J].Community College Week, 2004, 16(16): 4-5.

[2] Selwyn N. Schooling the mobile generation: The future for schools in the mobile-networked society[J].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2003, 24(2): 131-144.

[3] Walsh S P, White K M, Hyde M K, et al. Dialling and driving:Factors influencing intentions to use a mobile phone while driving[J]. 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 2008, 40(6): 1893-1900.

[4] Ehrenberg A, Juckes S, White K M, et al. Personality and selfesteem as predictors of young people’s technology use[J].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2008, 11(6): 739-741.

[5] Walsh S P, White K M. Me, My Mobile, and I: The Role of Selfand Prototypical Identity Influences in the Prediction of Mobile Phone Behavior[J].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007,37(10): 2405-2434.

[6] Madrid. Mobile phones becoming a major addiction [Electronic Version]. Retrieved December 6, 2011, from http://www.smh.com.au/articles/2003/12/10/1070732250532.html? from=storyrhs

[7] Billieux J, Van der Linden M, Rochat L. The role of impulsivity in actual and problematic use of the mobile phone[J].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2008, 22(9): 1195-1210.

[8] Walsh S P, White K M, Cox S, et al. Keeping in constant touch:The predictors of young Australians’ mobile phone involvement[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1, 27(1): 333-342.

[9] Boneva B, Kraut R, Frohlich D. Using e-mail for 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e difference gender makes[J].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2001, 45(3): 530-549.

[10] McKenna K Y A, Green A S, Gleason M E J. Relationship 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What’s the big attraction?[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2002, 58(1): 9-31.

[11] Bianchi A, Phillips J G. Psychological predictors of problem mobile phone use[J].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2005, 8(1):39-51.

[12] Billieux J, Van der Linden M, d’Acremont M, et al. Does impulsivity relate to perceived dependence on and actual use of the mobile phone?[J].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2007,21(4): 527-537.

[13] Young K S.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J].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1998, 1(3): 237-244.

[14] Thatcher A, Goolam S. Defining the south African internet’Addict’: Prevalence and Biographical profiling of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rs in south Africa[J].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5, 35(4): 766-792.

[15] Charlton J P, Danforth I D W. Differentiating computer-related addictions and high engagement[J]. WIT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2004, 31.

[16] Leung L. Linking psychological attributes to addiction and improper use of the mobile phone among adolescents in Hong Kong[J]. Journal of children and media, 2008, 2(2): 93-113.

[17] Hong F Y, Chiu S I, Huang D H. A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obile phone addiction and use of mobile phones by Taiwanese university female students[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2, 28(6): 2152-2159.

[18] 李丽. 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冲动性和其他相关因素及成瘾干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6.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Mobile Phone Addi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ak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s an Example

ZOU Fei
(Zhejiang DongF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Wenzhou Zhejiang,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obile phone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Because of young students’ curiosity and novelty, they indulge in mobile phones and damage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aking vocational student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irst surveys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among students, and finds that mobile phones have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daily necessities for young students. Most students can use mobile phones correctly. Secondly, it studies the addiction of students to mobile phone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 about one-third of the students in uncontrollable craving and productivity loss showed the trend of mobile phone addiction, while more than half of the students in worry dimension showed the trend of mobile phone addiction. The average score of all 14 items is about 3,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trend of mobile phone addiction is obvious.Thirdly,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students’ mobile phone addiction are analyzed from both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obile phone addiction is put forward.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from four aspects:external society, schools,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 Mobile phone addiction; Young students; Influencing factors; Formation mechanism

本文引用格式: 邹非.青年学生手机成瘾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高职学生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19,6(52):217-224,227.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2.096

基金项目: 2018年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号:18wsk290)。

标签:;  ;  ;  ;  ;  

青年学生手机成瘾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高职学生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