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湘桂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_反法西斯论文

豫湘桂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_反法西斯论文

豫湘桂作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战论文,反法西斯战争论文,世界论文,豫湘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先声。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的四强国之一,它的每一胜败进退,都与世界战争密切相关。抗日战争后期中国正面战场发生的豫湘桂作战即是如此,它一方面受到了当时国际战局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胜利的曙光与黎明前的黑暗

当我们的目光投向四十多年前的豫湘桂作战时,我们就会惊异地发现,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露出胜利的曙光的时候,中国的抗日战争却出现了黎明前的黑暗。

1944年,正是反法西斯战争在世界各个战场节节胜利的一年。在欧洲战场上,苏联红军于本年初收复了全部国土,并挥师西进,打出国界,以高屋建瓴之势突破德军的防线,向德国逼近;这年6月,英美远征军在诺曼底登陆,胜利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芬保罗轴心附庸纷纷投降,波、南、希、比、法等国全部或大部解放,摆脱了法西斯的奴役,德国法西斯陷入东、西、南、三面包围之中。苏军的大炮轰击着东普鲁士的防线,英美的战车冲撞着德意志的西墙,无论德寇怎样挣扎,敲响丧钟的时间已为期不远了。在亚洲战场,美军于本年初在中太平洋上对日军展开规模宏大的攻势,采用“越鸟”战术向日本本土跃进,日军的内外防线相继被突破。仅半年时间,美军就攻占了马绍尔、加罗林、马里亚纳等群岛,日军在海上丧师失地,完全处于招架的颓势;这年5月,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在滇西缅北发起攻势,中国驻印军自印度雷多冲出胡康河谷,开始攻打缅北重镇密支那,英美盟军亦在缅南境内向日军出击,缅甸日军遭受夹击,首尾难顾,面临着灭顶之灾。

但是,就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各条战线都凯歌频奏的时候,中国的正面战场却出人意料地出现了“一溃千里”的豫湘桂大撤退。

1944年初,日军在太平洋海战中不断失利,大陆日军同海洋日军的海上交通被美军切断,同时,以中国大陆为基地的美国空军不断对日本本土和海上舰船实行轰炸,引起了日本国内的极大惊慌。为了挽救灭亡的危机,同时也为被孤悬在南洋海上的50万日军在失败时找一条逃生之路,日本大本营决定,不惜孤注一掷,实施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计划。为此,日本陆军调动5万人的部队,10万匹战马,1500门大炮,15000辆汽车和794辆坦克器(参战的第5航空军和海军第2派遣舰队未计在内),①向中国的正面战场发动了自芦沟桥事变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战略进攻。悲壮而惨痛的豫湘桂作战由此开始。

4月17日夜,日军在河南中牟县强渡黄河,击退了中国守军顽强的抵抗,出其不意地占领了郑州。仅用40天时间便打通了平汉铁路。接着,日军主力又挥师西进,兵临洛阳城下。5月25日,洛阳沦陷敌手,河南战事基本平息。

5月27日,日军以特大兵力,分三路,齐头并进,对湖南展开猛攻,目标直指长沙。国民党第九战区采取逐次抵抗战术,分兵御敌,在平江、济阳、益阳、宋乡、汨罗江等地与敌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苦战。6月18日,日军经过三天围攻,占领长沙。接着日军大举南下,把兵锋指向了华南军事重镇衡阳。为保卫衡阳,中国第10军进行了极其悲壮的战斗。在一个半月中,打退敌人无数次进攻,打死打伤敌人19380余人,其中中高级将佐910人。②最后,由于弹缺援绝,无法再战,军长方先觉命令停止抵抗,接受了日军提出的无条件投降要求,衡阳失陷后,湖南会战宣告结束。

9月上旬,日军沿湘桂铁路向广西急进,首先打破守军的薄弱防御,轻取黄沙河、全州。国民党第四战区虽制定了抵敌计划,但各部队经长衡剧战,实力大损,加之交通不便,行动迟缓,不能如期赶到指定地点,只好一任日军在广西境内长驱直入,中国军队则节节败退。日军先攻占了桂林、柳洲、桂平、南宁等重要城市。南路日军乘机南下,于12月10日,与从越南北上的日军在绥渌会师,打通了渴望已久的大陆交通线。北路日军沿黔桂路追击中国军队入贵州,12月3日打下独山,并进入都匀。这时,中国军队几路援军赶到贵阳附近拒敌,日军由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势成强弩之末,面对中国强大的后援部队感到力不从心,只得从都匀。独山退回广西河池,与中国军队在河池形成对峙局面。至此,广西会战宣告结束,从而关闭了豫湘桂作战的幕布。

发生在抗日战争后期的豫湘桂作战,对中国来说,无疑是场灾难。短短8个月里,国民党就损失军队50多万,丧失国土20余万平方公里,丢掉城市146座,空军基地7个,飞机场36个。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这样惨痛的失败,在中华民族的抗日御敌史上,实可说鲜有其例。甚至连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在这八个月来,国土丧失之广,战地同胞流离痛苦之深,国家所受的耻辱之重,实在是第二期抗战史中最堪悲痛的一页。”③“八年来抗战之险恶未有如今之甚者也。”④可以说,豫湘桂作战时期,是中国八年抗战中最危险、最黑暗的时期,这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讲豫湘桂作战的失败,相对地延缓了这场世界性战争的胜利进程。在抗战胜利的关键年头,由于中国正面战场的惨败,中国军队失去了反攻的时机和能力,致使德国在欧洲投降后,日本仍能在亚洲负隅顽抗三个多月。更为严重的是,中国战场的大撤退引起了盟国对中国的强烈不满,严重地降低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威信。英国首相邱吉尔对这次军事挫败表示“极大地遗憾”,认为“是最大的令人失望和烦恼的事。”⑤美国总统罗斯福愤懑地责问正在美国请求贷款的孔祥熙:“中国军队在哪里。他们为什么不同日军打仗?看来日军想把中国军队赶到哪里就能把他们赶到哪里。”⑥其它盟国也瞧不起中国,正如蒋介石向部下痛斥的:“现在一般联合国已经看我们军队不是军队,看我们军人不是军人,看我们军事机关不是机关了,……可以说他们到了现在,已经根本没有把我们中国放在眼里!我们国家和军队的地位,低落到这种地步。⑦豫湘桂作战的失败,使英美对中国打败日本失去信心,为避免本国再作大的牺牲,都把打败日本的希望寄托在苏联出兵上。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举行雅尔塔会议,在没有中国代表出席的情况下,签订了有损于中国利益的雅尔塔条约,以牺牲中国权益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这同豫湘桂作战前三国首脑举行德黑兰会议的情况,正好相反。德黑兰会议本来也准备邀请中国首脑参加的,但由于苏联当时与日本保持中立,害怕中国参加该会议会引起日本对苏联的抗议,为避免刺激日本,苏联提出了不邀请中国参加。但中国当时的地位又不容忽视,英美为依靠中国替它们拖住日本,特地约中国在开罗举行中英美三国最高级会议,会后发表了对中国外交来说算是“空前胜利”的《开罗宣言》。但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时,却以出卖中国权益为交易而又置中国于不顾,由此可见,豫湘桂作战的失败,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信低落到了何等地步。

二、国际战局的制约对中国作战的不利影响

豫湘桂作战已平息近半个世纪了,40多年来,国内外有关这次作战的著述很多,无论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历史学家,在分析这场作战失败的原因时,无不以当时的国际形势为出发点,把豫湘桂作战的失败归结于中国战场的抵抗不力。他们普遍认为,1944年中国正面战场的大撤退是完全不应发生的。理由是,这一年正是反法西斯战争在世界各个战场节节胜利的一年,国际形势对中国的作战非常有利,但中国的正面战场却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千里大撤退。仅此一点,就足以证明国民党政府是多么腐败,中国军队是多么无能。

但我认为,上述论证未免过于直观和简单化。如果我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对豫湘桂作战时的国际形势做一深刻的历史反思,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1944年的国际战局非但不是中国军队能够抵抗日军进攻的充分条件,相反,倒是造成豫湘桂作战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尽管国际战场的形势起到了鼓舞中国军队进行抗战的士气和打击日本侵略者骄妄气焰的作用,但由于它的制约,中国战场为服从世界全局的需要,承担了更大的牺牲。

就欧洲战场而论,盟军开辟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但它却是以延缓日本法西斯的寿命为前提的。我们知道,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全球战略和世界政策是“先欧后亚”,即以德国为头号敌人。这种政策意味着“美国人在确保打败德国之前,对伤害了他们的日本人只能局限于进行牵制和袭扰。”⑧这样,在亚洲战场上抗击日本的主要兵力就是中国军队。在豫湘桂作战前不久,罗斯福还对中国表示歉意说:“中国理解,在这场世界大战中,克敌制胜的战略,首先需要我们大部分力量集中使用于欧洲前线。”⑨为了开辟第二战场,英美两国调动了各自绝大多数军队。据统计,参加诺曼底登陆的盟军官兵共2876439人,其中美军就有1533000人,占总数的一半以上。⑩并且,为了保证登陆成功,美国还把许多用于亚洲战场的兵力也调往欧洲。如在太平洋战场,本来美国海军准备对日军发动特大攻势,但由于英美在开罗达成了一项协议,规定盟国的资源和在世界各地的军事行动必须服从1944年5月的“霸王”计划(即诺曼底登陆)。美国只得缩小太平洋进攻的规模,而把太平洋的登陆舰调往欧洲参加登陆战役。(11)在印缅战场,本来英美准备1944年实施“海盗”计划(即英美海空部队从仰光登陆,进攻南缅),以配合中国军队反攻北缅的“泰山”计划,夹击日本,收复缅甸。罗斯福为了使中国军队出兵北缅,对蒋介石作出了实施“海盗”计划的保证,(12)但实施“海盗”计划所必需的15艘坦克登陆舰,却被罗斯福在德黑兰会议上答应了斯大林和邱吉尔,用来执行“霸王”计划。最后,罗斯福只得收回对蒋介石的承诺,将这些坦克登陆舰运往欧洲。(13)事后,罗斯福向蒋介石解释说:“由于看到德战争早日结束将会使中国和太平洋地区得到莫大好处,这才影响了我的决定。”他希望中国军队在没有两栖行动配合下单独实施“泰山”计划。(14)在中国战场,1944年6月,日军正向湖南省大举进攻,中国军队连连失利,形势异常危险。这时陈纳德向蒋介石保证,只要得到充分的物资,美国第14航空队就可以制止日军前进。蒋介石请求监督援华物资的史迪威给陈纳德支援1万吨物资,史迪威只同意给陈纳德调拔1500吨,结果却被马歇尔拒绝了。马歇尔认为,支援陈纳德的空中攻势是不值得的,并且会使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时间推迟。(15)蒋介石又分别向驻美大使高斯和罗斯福请求援助。6月15日,高斯告诉蒋介石,由于美国要在欧洲作战,目前无力向中国增加军事援助。(16)7月6日,罗斯福回信说:“务请记住,在意大利,法国以及太平洋上,事情已清楚志表明,单单依靠空军是无法阻止顽敌进攻的。”(17)委婉地拒绝了蒋介石的要求。事实证明,欧洲战场对德战争的胜利局面,对中国乃至亚洲战场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是有利的,但就当时来看,它确实减少了盟军在亚洲的兵力,削弱了亚洲和中国对日作战的力量,增加了中国战场的困难。如果盟军1944年在亚洲战场继续保持原有兵力,对中战场给予必要的支援,豫湘桂作战的前途将会是另一番景象。战时美国众议员周以德在国会中曾对“先欧后亚”的政策有过公正的评论,他说:“如果我们决定先攻击日本,而把98%的作战物资运到亚洲,请问英国能否存在?俄国人守得住斯大林格勒吗?”(18)若干年后,美国对“先欧后亚”战略进行反思,认为这一决策使美国在亚洲的地位陷于被动。美国战略家格林菲尔德公开承认:“在亚洲,如果我们在1944年──1945年间有更多的师可供使用,那么我们也许不会感到有必要祈求俄国军队的积极支援来牵引在满洲的日本陆军。”(19)从美军对日本本土的轰炸和太平洋上的进攻来看,这确使日本遭到空前打击,引起了日本国内的恐慌。然而,正是由于这种形势才迫使日本大本营最终下定决心实行“一号作战”计划。日本大本营作战课长服部卓四郎曾就作战目的向中国派遣军第一课高级参谋天野大佐说明,因为在太平洋受到美军牵制,所以无论如何也必须考虑确保西面的中国大陆和南方的联络,在海上正面一旦发生问题,对在南方的50万军队不能坐视不救,(20)日本认为,把主要兵力放在打通大陆交通线上,打通大陆后,即使海上与南方的交通被切断,也可经过大陆运输南方的物资,以加强战斗力。(21)从战略上讲,日本这样做不失为一步好棋。这样既可避开太平洋上美军的攻势而击中国战场之虚,亦可达“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之效。为使“一号作战”成为1944年“最出色的作战”,日本从国内和东北等地调动大量兵力到中国大陆,本来预定该年十月前后调往南洋的第21、第22、第39师团,也停止了调动,全部投入了“一号作战”。(22)日本仅从国内征集的补充兵就达10万余,编成14个步兵旅团,7个野战补充队,另征战马4万匹,悉数运来中国。战斗期间,又将驻防东京的第47师团运来增援,甚至把担任首都空防拥有日本最新四式战斗机的第22飞机队也抽调到粤没线上。(23)真可说是破釜沉舟了。由此可见,1944年美军在太平洋上的进攻,不但没有吸引中国战场上的日军回援太平洋,反而迫使日军调动大量兵力到中国战场来,企图以在中国大陆的胜利来弥补其在太平洋上的损失。日本这种冒险于中国战场求生路的政略,给中国战场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使中国又面临一场生死存亡的战争考验。

至于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在缅北的胜利反攻,对中国战场的不利影响则更加明显。这两支军队完全由美国帮助装备训练而成,从武器配置到人员素质都堪称中国第一流的军队。美国的援华物资,除用于陈纳德的第14航空队外,基本上都用来装备这两支部队。但由于要进行缅北反攻,这两支部队却不能在中国战场失利的情况下回师东援。另外,陈纳德的第14航空队本来的任务主要是负责在华作战,1944年初拥有300架机动作战飞机,但由于进行缅北作战,史迪威征用了150架去支持中国远征军在怒江的攻势,只剩下150架驻守粤汉湘桂地区。至于美国通过“驼峰”空运的援华物资,由于史迪威是美援华物资的监督人,他又力主北缅反攻优先,所以中国战场根本无望得到美援物资。蒋介石在致罗斯福的备忘录中说:“北缅一战,将中国所有储藏之装备一概用尽,同时又将应用空运来华之吨位占去,……中国国内各战场因北缅作战之故,既缺军械之补充,又缺驼峰空运之接济,……史迪威对于东战场毫不好意,当各该地危机时,史迪威把持其可以移之租借军火,不许用于东战场用战,以致在六月以前,中国军队除远征军外,从未在中国租借法案中,得到一枪一炮。”(24)蒋的话里虽然夹杂有个人恩怨,但反映的问题,当是实情。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缅北反攻的胜利,实在是在中国战场承担了极大损失和条件下取得的。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形势,对中国来说并不是一种有利条件,相反,正是由于世界战局的制约,削弱了中国战场的抵抗能力,增加了中国抗战的困难。因此,豫湘桂作战的失败,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及其军队的无能固然是一个方面的原因,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世界战局制约的结果。

三、豫湘桂作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豫湘桂作战是中日军队在整个抗战时期进行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略作战。日本为进行此次作战,仅陆军就投入了51万人,这在日本陆军的战史上是没有先例的。日本认为,自芦沟桥事变爆发以来所进行过的华北作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大规模的野战,都不能和“一号作战”相比,日俄战争的沈阳会战,与之相比,也是望尘莫及的。(25)日军参谋长更把这次作战称为“旷古之大作战”,“世纪之远征”,(26)可以说,为了进行“一号作战”,日本几乎把其所有陆军的精锐部队都调到了中国战场来,这种孤注一掷的作法,当然不会对中国有利,但由于日军在其它地区的防务空虚,从而使盟国军队的战斗变得非常有利。所以,我认为,豫湘桂作战对中国来说,毋庸置疑一次惨重的失败,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来说,它又确实起到了积极的配合作用,是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

首先,豫湘桂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的对德作战。

我们知道,日本一直把苏联视为“绝对敌人”和“第一个敌人”,它发动侵华战争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准备对苏作战。为了对付苏联,日本在伪满境内的关东军兵力一般都保持在70万人以上,始终不敢轻易用于其它战场,这就极大地牵制了苏联的兵力,为了防范日本关东军可能的进攻,苏联不得不把其远东军的兵力保持在日军的一倍到二倍以上,这不能不影响苏联的对德作战。豫湘桂作战使得苏联对日本关东军的顾虑得以解除。为了实现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计划,日本不但从国内派遣补充部队,并且还大规模地抽调关东军南下,从关东军抽调的部队计有:1号师团,3个战斗战队,1个袭击战队,2个重轰炸机队,2个飞行团,3个飞机场大队,2个野战炮兵大队,3个工兵联队,12个辎重中队。(27)日本大本营还把关东军第20军司令部调到华中,指挥粤汉线作战,(28)本来预定该年2月调往满洲以应付苏联第3师团第13师团,也停止了调动。(29)日本这种举动,无疑使苏联减轻了来自东线的威胁,免除了在西线大举进攻德国时的后顾之忧,苏联得以从容地调动远东军的兵力开往欧洲战场投入对德作战。就此点论,可以说豫湘桂作战为苏联全力西进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战略上配合了欧洲战场掩护了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攻势。1944年初,美国海军对日本发动了越岛攻势,这种攻势的规模,虽然由于支援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而受到限制,但由于日本把陆军主要兵力投入了中国战场,海上防御相对空虚,因此,美国海军的这种牵制性的进攻,竟能势如破竹般向日本本土推进。日本原来决定将侵华部队的第21、第22、第39师团调往太平洋方面作战,但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就暂时取消了决定。(30)日本力图以大陆上的胜利来弥补海上的损失,集中陆军主力于中国大陆,而对海上岛屿则爱莫能助,这就给美军的进攻造成了有利时机,从而也减少了美军官兵的牺牲。日本在总结“一号作战”的得失时,也认为,这次作战使“中国方面受到很大打击,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中国派遣军本身的消耗也决非轻徽,如今明显暴露出由于我战场过于偏西,而在美军新的进攻时,处于极不利的态势。”(31)这不能不是豫湘桂作战的功绩。

再者,豫湘桂作战支持了印缅战场的反攻。1944年3月上旬,日本南方军“政策应支援中国派遣军的作战,在缅甸及印度支那方面发动一部分作战。”(32)日军越过缅甸边境,在印度东部向英帕尔和科希马两个重要兵站发动进攻,这使负责印度防务的英国将军威廉·斯利中将惊慌万状。英军司令蒙巴顿要求美国对蒋介石施加压力,使中国军队渡过萨尔温江向缅甸进攻。(33)但蒋介石因罗斯福收回了配合中国远征军进攻北缅而在南缅发动两栖作战的保证,同时日军正在河南进攻,所以拒绝出兵。英帕尔前线不断传来坏消息,从4月底到5月初,斯利中将把所有可动用的后备军全部调到前线,英国在科希马的防区一度缩小到仅剩下两个山头,已以陷入绝境。(34)后来马歇尔指示史迪威,以不再提供租借法的军事物资迫使蒋介石屈服。罗斯福连着5次发电要求,并3次以停拨租借物资要挟,蒋介石只得在日军大举进攻河南的紧急情况下,决定反攻北缅。5月10日,中国远征军全部渡过怒江,英帕尔前线顿时转危为安,但中国战场却陷入危机。这年夏天,日军向湖南进攻,蒋介石考虑这是有关中国战区全盘生死的战事,应调北缅一部分中国军队,返回自救。但因只迪威的坚决反对,且又虑及亚洲战场全局,终未回调。(35)9月中旬,日军进入广西,兵锋直指桂林,形势异常危险。9月17日,陈诚向军令部发电,称:“倭寇进犯西南,其势未已,对敌备军,久战必疲,兹趁美使到渝,可否商请美军接替缅甸战区,转移我军北上痛歼顽寇。”(36)军令部回电说:“陈长官所请将缅甸战区交美军接防,而将国军转用于国内战场一节,用意良佳,惟恐兵力转用费时,缓不济急,且深恐因此迟延打通国际通路之时间,反而于我害多而利少。”(37)结果中国远征军在豫湘桂作战期间,始终未回调一兵一卒。富有戏剧意味的是,当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不久,中国远征军同中国驻印军于1945年1月在缅北芒友会师,胜利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中印公路。印缅战争以日本的惨败而宣告结束,它使日本入侵印度的威胁不复存在,日军指挥部想把中国同盟国分割开来的企图也遭破产,缅甸和东南亚其它国家获得解放的条件已经具备。但是,中国战场和中国人民却为此付出了极大代价。蒋介石在给罗斯福的备忘录中说:“日本乘我北缅出兵之时,对于豫湘两者猛加攻击,中国国内各战场,因北缅作战之故,既乏军械之补充,又缺驼峰空运之接济,而其所受日军之压力,更六倍于北缅之所遭遇,北缅一部之胜利,实不足以抵中国东战场之损失。”(38)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达莱克也认为,“缅甸战斗由于占领了密支那和击退了日本对英帕尔的进攻获全胜,但中国的困难却更为严重了”。(39)就中国当时的情况来说,自己国内尚处于强敌人侵,面临危险的境况,而为了世界局仍能出兵国外,扬威异域,这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无疑是个了不起的贡献。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豫湘桂作战,是中国战场和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由于中国的牺牲,苏联在进攻德国时,减轻了来自日本关东军的威胁,避免了后顾之忧;美军在太平洋的攻势,减少了牺牲,变得更加顺利;而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在缅北的胜利,则为印度的安全,缅甸的光复以及东南亚各国的解放提供了条件。我们决不能因豫湘桂作战的失败,而抹煞了它的这些积极作用。

注释:

①(20)(21)(22)(25)(26)(30)(31)〔日〕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一号作战之一·河南会战》第6页、11页、18页、14-15页、7页、48-51页、14-15页、225页。

②〔台〕《近代中国》1984年第42期第48页。

③〔台〕《总统蒋公言论思想总集》卷三十二第100页。

④〔台〕《蒋总统大事长编》卷四第159页。

⑤周恩来《如何解决》原载1944年10月12日《解放日报》。

⑥(15)(16)(17)〔美〕巴巴拉·塔奇曼《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下册第678页、662页、665页、679页。

⑦〔台〕蒋介石《对于整军名案之训示(一)》。

⑧(11)(12)(13)(19)〔美)肯特·格林菲尔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第8页、48页、76页、77页、10页。

⑨〔美)《罗斯福选集》第444页。

⑩〔苏〕M·谢未罗亚加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九卷下册第428页。

(14)〔美〕舍伍德《罗斯福与霍普金斯》下册第448页。

(18)〔台〕《中华民国建国史讨论集第四册──抗战建国史》第16页。

(23)〔台〕吴湘湘《第二次中日战争》下册第992页。

(24)(35)(38)〔台〕余坚《中美外交关系之研究》第41页、45页、41页。

(27)〔台〕张其昀编《抗日战史》(二)第198-199页。

(28)〔日〕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四册,第1351页。

(29)〔日〕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三册,第1106页。

(32)〔日〕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三册,第1104页。

(33)(39)〔美〕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第696页、697页。

(34)〔美〕戴维·贝尔加来尼《日本天皇的阴谋》下册,第1270页。

(36)《抄陈诚申庚亥电》9月17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25)1990。

(37)《军令部对陈诚申庚亥电研究意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25)1990。

标签:;  ;  ;  ;  ;  ;  ;  ;  ;  ;  ;  ;  ;  ;  ;  ;  ;  

豫湘桂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_反法西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