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进程论文,特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20世纪末,世界上发生了两件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事件:一件是1989-1991年的苏东剧变,一件是1978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兴起。这两个事件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完全相反的,一个代表着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一个代表着社会主义的发展;一个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陷于低潮并落入谷底,一个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新时代的到来。如此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引起了许多人的迷茫和困惑,在有些人看来,这甚至是无法理解的。然而,如果站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历史高度,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的观点来观察问题,就不难发现,苏东剧变的发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的原因和经验教训,这两个事件之间也不是彼此无关的,而是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
一、社会主义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飞跃
社会主义是一种新生的社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这种生命力和优越性归根结底来源于它是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符合人类解放的利益。所谓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首先是指代表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社会制度是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建立起来的,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迁。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制度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可以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代替封建主义,是由于它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资本主义在不到100年的时间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过去人类社会的总和。但资本主义同过去的封建社会一样,是一个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生产力愈来愈强烈地要求打破资本主义私有制对它的束缚,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这个社会就是社会主义社会。所谓符合人类解放的利益,是指社会主义将逐步消灭人对人的剥削和贫富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并创造条件向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人类争取自身解放的过程。在原始社会,人类刚刚从动物界分离出来,几乎完全是自然界的奴隶,终日为着自身起码的生存条件而斗争。到了阶级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增强,但由于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出现了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劳动成果的现象,产生了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这种剥削和压迫制度在资本主义社会达到了十分完备的程度,而愈来愈充分发展的生产力为取代这种剥削压迫制度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并要求代之以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就是这种没有人对人的剥削和压迫的新的社会制度。正是根据社会主义的这种内在性质,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正是由于社会主义代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符合人类解放的根本利益,所以它从诞生以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世界社会主义在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曾表现为三种历史形态,经历过三次主题变换,实现了三次历史性的飞跃。世界社会主义首先是作为一种批判资本主义和追求理想社会的社会思潮出现的,虽然有过一些关于未来社会方案的试验,但从总体来说是表现为思想和理论形态。当时社会主义的主题,是要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到了19世纪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全面展开和无产阶级独立地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产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经过这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找到了得以实现的现实的物质力量,走上了与日益兴起的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这样社会主义就不仅仅表现为一种批判资本主义和追求社会主义的理论,而且开始表现为一种反对资本主义和争取社会主义的革命运动。这时世界社会主义的主题由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逐步转向运用这种理论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以及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都是在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建立起来的。在无产阶级国际组织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各国的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艰难曲折地不断向前发展。经过1848年的法国工人6月起义、1871年的巴黎公社、1905年的俄国革命等无数次的革命斗争,终于在1917年取得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后来又先后在东欧、亚洲、拉丁美洲等一系列国家取得了胜利,实现了从理论到社会制度的历史性飞跃。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形成了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这时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和革命运动,而且出现了第三种形态——社会制度。
在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社会制度以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逐步进入到自己发展的第三个时期,这个时期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尚不具备取得胜利的条件,世界社会主义的主题是在已经取得革命胜利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以后,显示出了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和明显的优越性。苏联在十月革命后的二三十年时间,就由欧洲最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变成了可以与美国抗衡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打败德国法西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社会主义使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变成了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全国人民五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89404亿元,成为世界第七经济大国。我国人民的生活也已经摆脱了贫困状态,从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也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到80年代,人口总数占世界不到三分之一的原来经济基础大多数都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业总产值占到世界工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二,国民收入占到世界国民收入总额的三分之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经过长期的艰难探索之后,初步解决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实现了从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到建设有各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飞跃,在中国产生了邓小平理论。这次飞跃现在还刚刚开始,但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已经表现出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我们在观察世界社会主义的形势的时候,如果不是局限在某一个时期或者某一个事件,而是纵观整个的发展进程,就不能不承认,社会主义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同时又必须看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曲折的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经过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够最终实现。
二、社会主义是在探索中前进,遭受暂时的挫折和失败是难免的
社会主义所要实现的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变革,这种变革比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困难得多、深刻得多,要完成这样的伟大变革,必然要经历无数的风险和困难。社会主义又是史无前例的崭新的事业,要由小发展到大,由不成熟达到成熟,面对着无数的未知的领域,需要解决一个接一个的新课题,经过反复的实践和认识,不断地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必须在摸索中前进。而在这个过程中,发生这样和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是难以避免的。
回顾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我们就会发现,社会主义的成功与挫折的发生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就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每个历史时代都会提出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这个主要问题获得解决之前,社会主义要经过反复地探索,寻求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各种的失误,其中包括重大的挫折和失败。而正是这些挫折和失败,促使人们深刻地思索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寻求正确的道路和方法。一旦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和方法,社会主义事业就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甚至出现历史性的飞跃。世界社会主义发生的三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都是在遭受重大挫折之后出现的。
在空想社会主义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了追求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曾经从头脑中构想出关于社会主义的种种美好的蓝图和方案,并且进行过一次又一次的乌托邦式的试验,结果都遭到了失败。而这些恰恰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直接思想资料。他们正是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合理成分,同时也总结了他们的理论沦为空想的原因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列宁明确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的思想来源。
在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以无产阶级革命为主题的时代以后,无产阶级革命曾经历过高潮和低潮,发生过多次起义和革命,结果都无一例外的遭到了失败。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了和平发展时期,第二国际和绝大多数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人对无产阶级革命丧失信心,走上了改良主义道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又纷纷沦为社会沙文主义者,使社会主义遭到了极其严重的挫折。而恰恰在这个时候,列宁总结了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教训,批判了第二国际的社会改良主义和社会沙文主义,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和俄国的实际情况,为无产阶级革命制定了正确的理论和策略,指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上的第二次飞跃,把世界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以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为主题的时代以后,由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这些国家的建设曾经取得重大的成就,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及其历史局限性和民族局限性,愈来愈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到了60年代以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速度逐步减缓,社会政治矛盾和国家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一些国家试图通过改革解决这些矛盾,也出现了重重的困难和重大失误,于是苏东国家党和政府的某些领导人对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框架内解决问题丧失信心,在这个关键时刻转向了民主社会主义,导致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然而在此同时,中国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初步解决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致使社会主义在世界处于低潮的形势下在中国却处于高潮。正如十月革命的胜利虽然是一国的胜利,但却标志着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的到来一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尽管主要还是在一国的范围之内,但由于它正确的回答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样也会把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说明,社会主义在发展进程中出现某些暂时的挫折和失败是难以完全避免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以什么态度来对待。如果像第二国际领袖和苏东国家的某些领导人那样,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悲观失望,在社会主义发展面临攻坚的关键时刻,放弃科学社会主义,转向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那就要葬送社会主义事业。如果像列宁和邓小平一样,认真分析困难和挫折发生的原因和教训,积极探索解决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新问题,就会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大踏步地推向前进。
三、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前进中遭受的重大挫折
苏东社会主义的挫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起的关系,概括地说,就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苏东国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而且最后走上了斜路,从而导致苏东社会主义出现严重的挫折,而这些问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得到或正在得到解决,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导致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它从正反两个方面反映出,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当今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最重大和最基本的问题,能不能正确地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成败。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首先是在俄国和中国这样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要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要比西方发达国家困难得多。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立即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他说:西方发达国家取得革命胜利困难,建设社会主义容易,像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取得革命胜利容易而建设社会主义困难。列宁在这里实际上已经提出了十月革命以后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两大难题:一个是西方发达国家如何取得革命的胜利,一个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在前一个难题的解决至今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后一个问题是在遭受了严重曲折和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之后,才得到了初步的解决。
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所遇到的首要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从什么样的社会条件出发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原来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以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背景的,是以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为基础的。所以他们的注意力主要是放在社会制度的变革方面。而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面对的是落后的经济文化,较低的社会发展水平。像中国这样的国家甚至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生产力极其落后。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这样的实际出发,把发展生产力放在中心地位,并且根据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和发展要求,调节社会生产关系。但是这些国家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困难估计不足,普遍对本国社会的发展阶段估计过高,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认识不够,而且脱离本国的生产力实际和社会发展水平,追求社会制度的变革,犯了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错误。这就严重地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所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在取得革命胜利以后,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和比资本主义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这就使它们必须同时面临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方面要打破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反对资本主义国家的颠覆、破坏与和平演变,在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又必须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和友好交往,积极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充分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利用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但社会主义国家过分强调和注意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方面,在国内急于消灭资本主义和其他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际上进行两大阵营、两大军事集团的全面对抗。这种情况的出现,对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下、经常面临生死存亡威胁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且这主要是由资本主义国家造成的,或者说是被资本主义国家逼迫出来的。但它却严重地影响了这些国家的发展,使它们很难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特别是影响了利用西方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来建设社会主义。不仅如此,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的长期对抗,尤其是60年代以后的美苏争霸,使苏联和东欧国家耗费了巨量的财力,严重地影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所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如何对待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如何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社会制度以后,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苏联,在一国建设社会主义条件下,从当时的国际国内情况出发,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主义模式。第二次大战胜利以后,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成为多国,这便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支援民族解放运动,以及维护人类和平,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苏联的大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日益膨胀起来,经常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把苏联建设社会主义模式强加给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而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经验,也往往机械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这就严重地阻碍了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实践相结合,压抑了这些国家党和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当有的社会主义国家起来反对苏联的大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时候,又遭到苏联的打击和围攻,导致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及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
苏东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去进行观察和研究,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而从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曲折,是为探索解决新的历史课题而付出的巨大代价。苏东剧变的发生,是由于社会主义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初期,在实践中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首先是还没有真正解决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而且在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犯了长期的和严重的错误。这种错误之所以长期得不到彻底纠正,而且后果愈来愈严重,则在于思想僵化保守,教条主义和大国主义长期盛行,使这些国家的党和政府不能有效地实行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践相结合,从本国的实际和时代特点出发来建设社会主义,因而长期找不到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从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苏东剧变的出现,是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所积累的未能解决的各种问题的总爆发,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问题和弊端的大暴露。它要求有一种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来解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标志着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苏东剧变对于世界社会主义来说是一件坏事,它使社会主义国家由15个减少到现在的5个,陆地面积由占全球的百分之二十四减少到现在的百分之七,应当说损失是惨重的。但苏东剧变也教育和锻炼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他们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中,总结了深刻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中看到了社会主义的未来希望,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似乎比过去削弱了,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更强了,变得更健康了。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注:引文选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3页;)苏东剧变后的实践完全证明了邓小平同志的这个论断,社会主义在苏东剧变后不但站住了脚,而且更加健康的向前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世界社会主义在苏东剧变以后是前进了还是后退了?我们的回答是前进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准确的和科学的历史定位。世界社会主义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三个大的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空想社会主义时期;第二个时期是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第三个时期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每个历史时期中,又分为若干历史发展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大的发展阶段来说,是处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历史时期,但这个大的历史时期又可以至少分为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划分这两个发展阶段的历史界碑,是1989-1991年的苏东剧变。在此之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在1978年已经诞生,但还没有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占居主导地位。苏东剧变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它说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弊端,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能持久地和充分地发挥出来。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不但克服了苏联模式的问题和弊端,而且在实践中成功地开创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正因为如此,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苏东剧变的狂风暴雨中巍然不动,而且以骄人的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苏东剧变后人们把目光急剧地转向正在蓬勃兴起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在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十分重视中国的经验,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者也都在研究中国的经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败,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不倒,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注:引文选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6页。)。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相比,有以下主要特点:
第一,强调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强调社会主义模式的统一,而且把苏联自己的模式说成社会主义国家的统一模式,要求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无条件地搬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张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强调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共同本质,又完全适合于各个国家的实际,是扎根于本国土壤之上的与本国人民利益休戚相关的最有生命力的社会主义。
第二,从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脱离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文化落后的现实,去追求更公更纯的社会主义。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分重视自己经济文化落后的问题,提出中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把发展生产力、奠定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并根据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和发展要求,调整和改革现在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所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区别,是把主要的注意力由追求更公更纯的生产关系,变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把计划经济看作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坚持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方法,社会主义可以用,资本主义也可以用,主张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就找到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尽快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第四,主张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实际上处在封闭或半封闭状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坚持国家政治独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主张改善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
第五,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主张社会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把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实际上置于不平等的基础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张社会主义国家完全独立平等,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相互关系。这就为社会主义各国从自己本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创造了必要的外部条件。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今后的发展中,还会遇到社会主义国家过去曾经遇到的许多困难,例如,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资强社弱。但由于我们已经初步解决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将会展现出越来越光辉灿烂的前景。
标签: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炎黄文化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中国模式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阵营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苏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