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_高中化学论文

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业论文,新课程标准论文,高中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作业形式过于单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作业成了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沉重负担,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意义。[1]新课程标准下的作业,应该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和学科特点,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如何通过作业设计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达成课程目标,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体现自主

高中化学新课程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回归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尊重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求。[2]

1.设计分层性作业

学生的智力、兴趣、技能是有差异的,如果教师用统一的作业来训练和培养能力有差异的学生,必然会导致部分学生丧失信心,影响发展。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设计作业时要坚持差异理论,精心设计不同内容的作业组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

具体做法:(1)作业量分层。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完成必不可少的基础性练习,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至于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一些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2)作业难度分层。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可确定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努力完成创造目标。(3)完成作业时间分层。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分层要求,要求优等生隔天就得交的作业,后进生可以宽限几天。这样,保证后进生的作业质量,使之扎实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性循环。[3]

2.设计整合性作业

研究表明,人们在认识、理解一个新事物的过程中,只有当现象在人脑中形成一定的表象时,才能摆脱具体的事物,通过概括抽象过渡到思维的中间环节,从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过程也需要经历这样一个内化的过程,知识整合性作业为知识的内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以往这一作业常常由老师包办代替,往往是老师写得多,学生抄得多,费力费时,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知识整合性作业主要是在学完一章或一单元后,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对本章或本单元涉及的知识进行连贯性的整理。学生可以用表格的形式,也可以用分类组合的形式。在知识的整合过程中,提出对知识的疑问和困惑,理清解题策略,归纳知识要点,学会如何学习。

如在“晶体结构”单元学习后,留下作业:①如何判断晶体类型、推测晶体性质。②如何推断晶体所对应物质的化学组成。布置这种知识整合性作业应注意加入必要的提示或设计成表格,要求具体一些,防止部分学生无从下手。

3.设计自命题式作业

传统作业是由课本、练习本提供或由教师设计让学生完成,学生被动应付,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事实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如果让学生当一回作业的“导演”,自己设计作业,参与作业的评价,作业给学生带来的就不再是“题海”大战后的疲倦、厌烦,而是创造发现之余的成功喜悦。

如学完盐类水解后,让学生根据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电离和水解的主次性来出题,学生非常开心,觉得自己了不起,可以出题目难倒对方,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进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再如结合所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让学生围绕金属先提出一些问题,再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和内容,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进行研究、调查或实验,写一篇关于金属的小论文,并与同学交流。

二、体现合作

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背景下学生面对的作业更多的是探究性作业,作业过程需要学生之间密切合作。另外,从作业的时空特点看,课程的开放性,使大量的作业已不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而需要与社区、家庭以及他人的协同合作。[2]

1.设计互动性作业

传统作业片面强调独立思考,缺少互动,从来不把“合作”当做一项重要的素质来进行培养。互动性作业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也可以允许学生自由结成对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寻求同伴、家长、教师的帮助。在策略上,教师可设计一些学生不容易独立完成的作业,迫使他们寻求他人合作。

新教材上的“思考与交流”“角色扮演”等,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围绕某个主题,进行假设并表达和交流自己见解的活动。如人教版《化学1》“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中思考与交流“如何选用材料”;角色扮演“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在这些作业中,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修正、完善自己的观点,获得超出个人思维所能得到的新知识。另外,一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作业,也可让家长参与到作业中来。如中学生的社会调查、校外实践活动等一些复杂的作业,需要家长的配合。在这种配合中,家长的人生经验、价值观念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设计操作性作业

传统的化学作业,以书面习题为核心,学生完成作业从概念到概念,从公式到公式,实际操作性的作业很少,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为此,在学生学完理论知识后可设计一些操作性作业。如学完必修“晶体结构”知识后,可设计如下作业:①用泥巴或橡皮泥制作常见的分子模型和晶体模型并布置一个展览室。②制备明矾等大的晶体并说明操作要领。③收集并展示矿物标本,要求标注中英文矿物名、俗名、化学式、主要产地以及利用价值等。作业完成后,可在班级、年级中进行展示和评比。这样的作业,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设计开放性作业

传统的化学作业,内容往往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一旦要真正解决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问题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开放性作业就是让学生从书本中、从题海中跳出来,突破学科知识范围,走向社会、走近生活。[4]教师可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开展课外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学习等。

例如,通过调查家庭所使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蕴藏情况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等,对家庭燃料的选择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烧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调查周围的生活环境中“白色污染”的情况,提出控制和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通过调查所在城镇或农村的一所工厂的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分析其厂址的选择是否合理、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等。为完成这一类作业,学生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家出谋划策,互相协助,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能力。

三、体现探究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探究性学习,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2]

1.设计实验探究性作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形式。新教材中“做做想想”“课外小实验”等栏目,许多是让学生在家中自己设计,自己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观察、归纳。作为一种新的作业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动脑的机会,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获取知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间紧的矛盾,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如让学生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完成实验:①如果你家中有碎的陶瓷片和玻璃片,设计实验研究它们是否含有?②有一正、负极标注不清晰的蓄电池,设计实验检验其正、负极等。

2.设计小课题研究性作业

课题研究是很复杂的过程,小课题研究作业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出多少研究成果,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技能。

如在作业中简单地运用观察、测量,作出预期、推论、分类、交流等过程,获得新的经验,收集证据形成解释,并将新的解释与原有的概念、模型等联系起来,提高认识水平,完善知识结构。一个小课题可以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某一种或几种科学技能。开始时宜作简单的运用,以后逐步系统化、规范化。老师也不应期望学生课题做得多好,最重要的是科学精神的培养。课题的选择应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学以致用,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在愉悦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从而体会学习的乐趣与价值。

3.设计知识预习性作业

传统作业只是对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和提高。我们可以通过设计预习性作业,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在预习中找到学习的“兴奋点”。如课前让学生围绕“化学电池”的主题,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电池的发明史、目前市场上的任一款电池的相关信息(原理、价格、使用价值等)、你最感兴趣的一种电池及原因、对废旧电池的处理措施等等,并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课件,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选择适合交流学习的内容,指导学生对作业做相应的修改和完善,在上新课时当堂演示说明。这样的预习性作业可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为课堂的成功探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标签:;  ;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_高中化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