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水大粒径砂卵石地层盾构下穿北三环及DN2400给水管施工技术论文_魏俊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针对富水大粒径砂卵石地层的不稳定性,以及管线加固的施工难点,通过常规措施的优化,及施工过程中的精细管理,顺利穿越城市主供水管路,为后续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渣土改良;同步注浆;变形控制

一、引言

目前,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蓬勃发展,盾构机因其施工安全可靠、适应地层广泛、沉降易于控制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但区间沿线错综复杂的地下建(构)筑物也给盾构施工造成了较大影响。如何安全无风险穿越成为盾构施工经常遇到又必须解决的问题,且部分建(构)筑物因特殊原因不具备预处理条件,只能通过施工过程中的优化控制加以处理,更加增大了施工难度。

本文所描述的DN2400mm给水管为城市主要供水管路,与隧道垂直净距不足1倍洞径,且位于城市主干道下方,不具备预处理条件,只能通过优化盾构施工参数予以解决。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成都地铁6号线一、二期工程土建7标西华大道站~金府站区间(以下简称西金区间)设计单线总长720.7m,隧道埋深为9.76~13.36m,采用盾构法施工。区间沿交大路敷设,周边建(构)筑物、管线较多,施工风险较大。

2.2工程地质及水文

区间隧道从上到下主要覆土为杂填土、素填土、砂卵石、砂岩。区间隧道主要赋存于中密卵石层,岩性特征:褐灰色、浅灰色,中密,局部稍密,饱和,圆砾、中砂充填,卵石粒径2~15cm,含漂石,漂石含量在4.0%左右,粒径在15~20cm;卵石原岩为石英砂岩、花岗岩。据颗粒分析实验:粒径>20mm的颗粒含量为56. 8%~75.3%,粒径为2~20mm的含量为7.8%~10.7%。

区间隧道地下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赋存于黏性土层之上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二是第四系砂、卵石层的孔隙潜水。地下水位埋深为5.5~7.5m,高程502.75~505.52m。

三、施工重难点

西金区间主要穿越DN2400给水管、南堰河、三环交大立交桥匝道、、三环路、DN529高压燃气管、金府机电城等重大风险源,施工安全风险高,为本工程施工重难点。其中右线沿DN2400给水管长距离推进及三环路(地面不具备设计加固条件)风险源穿越安全尤为关键。区间平面示意图见图1。

图1区间平面示意图

西金区间左右线盾构在里程YDK23+290~400、ZDK23+400~420、YDK23 +420~510处下穿DN2400给水管线,管线材质:钢管,接头形式为焊接,埋深约2~5m,主要在杂填土及黏土层。盾构沿该管线下方平行敷设,最小竖向距离4.72m,管线影响盾构施工长度为220m。DN2400给水管每日供水量可达80~100万吨,提供1/3成都市民的日常用水,风险等级高,监测控制等级I级。

三环路风险源位于交大立交北三环一段,道路总宽度约80m,主道双向八车道,车流量极大,主道限速100Km/h,盾构左右线在里程Z(Y)DK23+435~513范围内通过三环路,盾构覆土约14~16m,直线段25‰下坡。另外,三环路盾构施工沉降控制难度大,应急处理局限性高,被列为成都地铁6号线重大风险源,受到各级业主、领导的高度关注。

四、施工方案

针对此次重大风险源的穿越,从掘进控制、技术分析、制度管理、应急储备等多个方面进行施工把控,前期重在实地调查,过程中严控推进,后期严格滞后沉降排查。现对整体施工技术进行总结交流。

4.1掘进控制

4.1.1提升渣土改良效果

渣土改良采用泡沫+膨润土+水,泡沫剂采用(巴斯夫)原液水比3%,膨胀率取12~14,空气流量控制在300~350L/min,膨润土采用水:钠基膨润土=100:32的重量比,经24小时膨化,每环根据实际改良效果注入2~6m3进行渣土改良。根据螺旋机出渣情况对渣土改良添加剂各项参数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土仓内渣土的和易性,预防土仓内渣土结块形成积仓。

4.1.2严格控制掘进参数

盾构推进中优化掘进参数,推力控制在1300t~1500t,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细微调节,控制刀盘扭矩在4500KNm以下,经计算和结合沉降数据,推进中土仓顶部压力控制在1.0~1.2bar间推进顺畅,出土量正常可控,地面沉降较小。推进中盾构姿态遵循“缓纠偏、勤纠偏”的原则,每环调整量不大于±5mm。每环对刀盘进行至少一次换向,确保盾体滚动值合理。

4.1.3强化注浆控制

同步注浆在穿越风险源期间每环注浆量调整为不低于6.5m3,根据注浆压力实际情况进行方量的调整,压力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注,保证填充密实,缩短衬砌脱出盾尾的暴露时间,改良浆液配合比,缩短浆液初凝时间。注浆孔压力控制在0.25Mpa~0.3Mpa,同步注浆速度和推进速度必须保持同步。在出现少量超方时在相应位置增加同步注浆方量,同时进行二次注浆的补强。

4.1.4加强设备检控、维保

穿越风险源期间,由机电部当班工程师每日对各项设备进行至少2次的巡检,严查设备保养维修记录,设备运行状态,加强对维保班组的作业内容督察。各项维保所需材料、零部件由专人负责每班进行清点并提前报备库存量,确保各项物资齐全。

4.2技术分析

在穿越风险源的过程中,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把控:

4.2.1每班掘进分析

在风险源穿越阶段,每班掘进结束后召开本班掘进分析会,由盾构总工主持,当班值班工程师和当班工区长进行汇报,对本班施工过程中的掘进参数、盾构姿态、管片姿态、成型管片质量、设备运转、监测信息、掘进异常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交流分析,为下一班的掘进施工提供参考数据。

4.2.2监控量测

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加密监测频率,调整监测时间,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及时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改进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减小风险源变形风险,保证推进安全可控。

4.2.3滞后沉降排查

针对盾构穿越风险源后的滞后沉降情况,我部根据风险源穿越前预防、穿越中控制及穿越后跟踪处理等制定出了一套详尽的管理办法(日常巡视检查及雨中雨后巡视检查记录、重大风险源穿越后的持续监测及巡查记录、异常处置台账、滞后沉降跟踪记录等)。

4.3案例分析

针对右线DN2400给水管直埋点沉降事件为例,分析如下:

4.3.1异常描述

2018年5月8日,掘进至YDK23+350(第94环)少量超方0.6方(理论出渣54.9方,实际出渣55.5方),推力和扭矩等参数均正常,根据5月9日监测数据显示GX24-10监测点沉降数值较大。GX24-10监测点为盾构右线上方DN2400给水管直埋监测点,监测点与给水管管壁紧贴。隧道顶部与管底垂直距离约5.5米。

我方立即确定异常位置,部署地面应急措施。监测异常区域位于南堰河南侧YDK23+345~ YDK23+355之间,该区段DN2400给水管埋深3.84m,隧道埋深11.78m。

4.3.2原因分析

在该区域掘进中,出土量未出现明显超方及掘进异常,仅345处超方0.6m3,347处超方0.8m3。经调查,发现本次沉降较大区域为施工前调查给水管探挖区域,回填不密实,且近期连续降雨,可能是造成此次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4.3.3处理措施

(1)停止掘进,启动应急预案召开分析会议,同时通知管线产权单位告知其沉降情况,并听取产权单位意见,协助进行给水管排查。

(2)在DN2400给水管沉降较大区域两侧立即安排进行地面钻孔处理,在YDK23+350断面处钻孔2处,深度为8米;在YDK23+350-1处注浆1.3m3、在YDK23+350-2处注浆1.7m3,并在该段洞内进行二次注浆加固。

(3)加强对该区域的监测工作,每2小时监测一次,及时反馈监测信息。

(4)优化掘进参数(同步注浆量、土压、推力等),中盾径向孔注入高稠度膨润土,加大同步注浆量,由6.5m3暂时增加为7m3,配合比增加水泥用量。

对现场处理完成后,对比沉降处5月8日—10日的监测数据,得出异常段沉降规律如下:推进时如有少量超方现象,刀盘对开挖面的扰动造成第一次地表的沉降,随着盾构机的向前推进,在盾尾脱出少量超方的刀盘切口里程处会产生第二次较大的沉降量。

五、施工总结:

(1)推进当前环出现少量超方时,停止掘进后进行保压操作(土仓顶压不超过1.5bar);并及时通过中盾径向孔注入高稠度膨润土填充;

(2)合理组织推进作业,尽可能保证连续平稳推进;

(3)在盾尾接近超方里程3m内开始加大同步浆液方量,并根据注浆压力调整方量;

(4)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区段及时进行地面探孔,发现空洞或疏松后及时加固处理,并建立隐患排查处置台账,对风险区域进行长期监测和巡查;

(5)如正常段沉降较大,适当提高0.1~0.2bar土仓顶压,加大每环的同步注浆量,并适当调整浆液配合比,缩短初凝时间,必要时进行二次注浆补强。

参考文献:

【1】李辉平,盾构下穿既有高铁框架桥沉降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17-06-01

【2】张凯博等,大粒径无水砂卵石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机选型,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7-25

【3】杨惠源,南昌富水砂砾地层盾构下穿拉杆拱桥沉降控制技术研究,东华理工大学,2017-06-14

【4】张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03-01

论文作者:魏俊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0

标签:;  ;  ;  ;  ;  ;  ;  ;  

富水大粒径砂卵石地层盾构下穿北三环及DN2400给水管施工技术论文_魏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