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疾病的成因与对策论文_农先辉

小学生心理疾病的成因与对策论文_农先辉

我从事农村教育工作已经30多年,从近几年调查发现,当下学生心理疾病越来越多,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一年级新生个别怕上学;学习上有厌学情绪,在作业或检测产生焦虑,考场恐惧,认识变态;情绪波动大,心理脆弱、抗错能力差、不能吃苦耐劳、有谈恋爱、抽烟、喝酒、甚至有小学生吸毒。不少学生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如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卑、逆反心理等等。当下就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疾病现状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学生产生心理疾病原因浅析

孩子的各类心理疾病的成因拾多方面的,有基因遗传的有后天环境的,尤其以教育方面的影响最为重要,主要变现在:

1、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人格形成影响很大。当前好多农村家庭为了更好的生活,孩子父亲或母亲甚至父母双双外出务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兄弟姐妹或亲戚托管、照顾,或家庭离异,这样孩子就没有人好好的管教,有的管不了或不敢管,变成任由孩子们自然生长,形成扭曲的人格。

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的不当表现为家长双方对子女教育的态度不一致,一个严管一个溺爱;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有的家长制止,有的家长对孩子无可奈何,有的家长对孩子放纵。有好多家长对孩子六岁之前产生的不良行为从有的从不制止,从不说“不”,任由孩子任性。认为长大后就自然懂事。使子女在思想上无所适从,没有良好的榜样。有的家长对子女施加过多学习的压力增加子女的心理负担,除了在学校学习之外,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给孩子学这学那,参加各种校外辅导班给孩子都喘不过气来。

2、家长的文化水平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当代的农村青少年学生的父母年龄都在30至45岁之间,经过调查具有初中和高中文化水平的任占大多数,大专以上学历的一个班只有那么两三个,小学文化也是少数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社会对公民的文化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也在不断地提高。文化程度较高有经济条件的家长对其子女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视孩子学习,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给孩子学这学那,参加各种校外辅导班,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文化素质有局限的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没有给孩子树立更好的学习榜样,无可奈何,置之不理,扔给学校就完事。导致孩子任性,厌学。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得不到真正落实

近几年来国家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求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开设心理教育专业,招生更多心理学专业学生。但是报读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还是较少,毕业就业也不容热观,就业率低。目前农村学校有专业的心理教师少之又少。

虽然国家省市级重视,但到县级校级就没那么重视了,很多所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教师,没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也有个别学校课程表显示心理教育课程了但也只是个摆设,没有专业的心理教师去授课。学校平时不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没有心理研究教师团队;没有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得不到适时解决。

二、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学校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适应环境赢得学习和生活愉快的必要条件。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责无旁贷。

首先上级部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经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观摩。近几年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就多次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比如去年11月在我区在广西师范大学就举办心理教师培训班。全区各地都派老师与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校领导重视,有专业的心理教师或心理教师研究团队。安排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各校设有心理辅导室或心理咨询室,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师或心理咨询团队。教师们也在学科教学中合理调适学生的心理课堂教学是一种充满感情色彩的活动,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可以是教学移情结果。教师保持对学生积极情感的投入用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对待学生摒弃专制或放任自流的思想努力与学生教学心理上的沟通以民主态度和方法教学教学形成民主、真诚、信任愉快的课堂心理氛围。

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咨询辅导机构,帮助、矫正、治疗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学校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开设专题讲座,心理讲座,对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学生要安排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咨询预约,安排辅导老师,咨询辅导内容,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进行对症下药,有利于学生了解自我,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向健康的心理成长。

加强学校心理文化建设,营造健康的育人环境,人的心理拾客观现实的反应,是个体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仅需要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赖于整个育人环境的优化。同时健康环境还有赖于的隐性课程———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对浓厚和谐的心理健康状态有这渗透和暗示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2、家长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并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家长压力过大和教育方法不正确也是导致青少年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子女过高的期望是问题的根源,我认真做过调查,一所乡镇中心校30多个班,一个班的学生家长有大专或大专以上的学历的就有那么两三个。可见,农村小学情况更糟,家庭的教育、家庭的影响尤为重要。家长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不懂如何教育孩子。家长没有正确教育孩子这个能力也没有较好的教育方法 。有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家庭缺少父母关爱,只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亲戚帮带孩子的,有的敢管有的不敢管孩子,有的过于宠爱孩子都造成孩子们的心理扭曲,有的孩子很任性谁都管不了,带这种任性到学校,对子女的健康成长都是十分不利的。家长也要明白,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特别是在六岁之前,对孩子的教育该说“不”的时候还是要说“不”。不能任由孩子哭闹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同时家长自身也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毕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营造一个令子女身心健康的家庭人文环境。家长和老师不应成为一对矛盾,家长不应该图省心省事,推卸自己身上的责任,甚至和老师较劲,这样的家长也许会赢了老师,但很可能输了孩子。

三、积极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教育网络,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学校领导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安排有心理健康教育课。有专业的心理教师的学校要安排上心理教育课;没有专业心理教师的学校可以组织有心理学基础的教师组成一个教师研究团队,多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担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立心理辅导室或心理咨询室,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或心理咨询团队。

2、大专院校开设心理教育专业,招生更多心理学专业学生并安排就业;各级部门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机构等让全社会都来参与,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心理教育资源共享和心理教育辅导大数据网络新时代。使农村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我见过太多失败的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认为剩下全部都是老师的责任,然后自己不管不问,甚至对老师的主动沟通还有抵触情绪。这样的家庭孩子容易出问题。家长只有和老师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把孩子的教育做到最好。

参考文献:

[1]刘静.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 科教文汇(中旬刊), 455(04):168-170.

论文作者:农先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  ;  ;  ;  ;  ;  ;  ;  

小学生心理疾病的成因与对策论文_农先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