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设计是水利建设的基础与前提,设计工作中较小的疏忽可能导致后续水利建设的较大变化和事故等。本文从水利设计前期资料、方案,中期设计思维、技术及后期的评审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较为可行的建议,为以后完善水利工程设计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水利设计;问题;改进措施
前言
先贤有言:水者万物之本源,诸生之宗室也。水利建设是国家安定、江河安澜的基础,是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前提。设计若出现问题,后续的水利建设施工就得给问题买单,故设计是水利建设事业的灵魂,乃重中之重。故分析水利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寻求新的发展和突破现有设计水平显得尤为重要【1】本文针对目前水利行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思考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一、基础资料不全面
全面的基础资料是水利设计的依据,关乎设计的整体方案制定,及影响后续水利功能的实现。现有水利设计工作必须有详实的地形测量、地质勘探、基础水文,相关建筑物衔接等基础资料,为高质量的水利设计提供有力支撑。然而、实际工作中可能迫于进度或资金的限制,有些设计人员忽视了基础资料的全面性,给水利工程建筑质量埋下了安全隐患。此外,水利工程涉及道路交通、热力、电力、燃气、建筑等较多行业,有些行业存在垄断意识与专业壁垒,致使基础资料收集较为困难。
在设计工作进行前应主动收集资料,实地查勘,充分对接,做好测量和地勘,并和相关政府等部门交接资料,在充分调查并整合测量、地勘等资料后方可进行设计。
二、设计方案论证不充分
工程设计前应与规划部门对接,结合实地具体情况对水利工程方案进行充分的论证。从规划资料中分析区域定位、产业结构(如产业与水的供需关系、水质要求等)、人口规模等,并考虑施工的方便可行、投资的经济合理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比择,但实际中有些设计仅仅片面的进行方案论证,忽视区域定位、工程等级、投资经济合理等。甚至有些设计考虑到设计费占工程总投资比等因素,选择投资高却不科学合理的方案,导致设计与区域规划不匹配,工程局部浪费,后续变更多等情况发生。
水利设计人员应本着忠诚、干净、有担当的原则,科学、求实、创新的精神进行设计工作,设计前期对方案进行多角度思考、深度挖掘,使设计与区域规划相匹配,支撑水利工程功能的实现。同时,还可从制度上下功夫,如加强水利设计行业校核人员的职责、提高设计审核的力度,削弱设计费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增加其它关联性等。
三、设计思维滞后
有些设计人员看到眼前河湖出现的问题,不去综合考虑,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常常按下葫芦浮起瓢,如设计河湖断面,对待河湖弃土问题,不兼顾生态环境,不考虑后期运行管理。涉及河道治理土方挖运时,前期对弃土拉运问题考虑不周,未考虑土方平衡、微地形塑造等,而等施工时环保部门进行扬尘治理等不允许其大量拉运弃土,致使工程搁置。治理河道应有统筹兼顾的视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有些设计人员河道治理可能受行政区域限制,在进行水利设计时,没有系统流域概念,上游河道按50年一遇进行设计,却不顾下游河道20年一遇的规划,当大于20年一遇洪水来临时,液压坝、水闸等拦蓄建筑物不能正常升、降,后期河道运行调度矛盾,问题较多。
水利设计人员应该用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的思维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要有跳出常规思路与框架的思维。如后期遇到大量弃土问题时可考虑变弃为宝,弃土造山等;进行水利设计时应有整体布局的构想,以治理问题为契机,把河道相关规划、现状问题综合考虑、统筹兼顾;应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来思考问题,有时应站在运行管理者的角度,逆向思维来思考设计等。
四、设计技术有待提升
现阶段水利设计仍以CAD图纸展现为主,图纸应该科学、规范,但是有些设计人员一味追求工程进度,不结合具体工程地质条件进行深度设计。实际水利设计工作中,搬抄图纸,标注说明不具针对性、实际施工中对接矛盾,甚至发生变更、事故等情况。
应对工程开展规范科学的水利工程设计,对工程关键部位的材料、特殊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等加以说明。此外,还应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寻求新的技术突破。目前常用的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具有将水利设计所有信息元素相互关联、协调、统一,可集前期设计指导、中期施工工序、后期运行管理于一体的优点,可关联不同建设阶段的水利设计数据资源,搭建实时共享、管理动态信息的平台。目前随着BIM设计理念的推广及部分工程实践的应用,其设计模型越来越多得到了国内设计师的认可与青睐。水利设计应加快推进BIM技术的学习与工程应用,以搭建高效、无缝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水利设计平台,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规范现有设计成果图纸,积极探索三维civil3d、revit等新技术,并在实践工程中不断应用,促使水利设计迈上新台阶。
五、设计成果审核、评审时间短
现阶段水利设计评审多则一天,少则一两个小时。厚厚的一本成果报告,浓缩着设计人员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设计成果,水利项目涉及的专业多、变更多、对接部门多、方案多,有时评审专家因时间限制对工程情况了解不够深入,不能全面了解设计成果,致使专业把控不到位,提出问题不具针对性等。
在选定好评审专家后,设计人员应提前与专家沟通,将项目汇报材料提前送给专家;汇报前最好和专家踏勘现场一次以增加专家对项目的整体了解,为项目设计方案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高方案设计水平。此外,设计单位应该加强内部设计校核人员的责任意识,层层把关,做好设计相关服务。
结语
水利兴则天下定,仓廪实而百业兴,作为一名合格的水利设计人员,治理好山、河、湖、海,解决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服务好水利事业,不仅关乎农业经济、防洪安全,而且关乎社会生态环境、人民幸福安康!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河湖生态环境的美好期盼应作为水利设计工作者执着的追求!本文结合实际水利设计工作,从设计基础资料、方案思维、技术和设计最终成果的审核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为以后完善水利设计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月云.浅谈水利工程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2013,5:192-193.
论文作者:陈鹏超,文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水利论文; 设计人员论文; 河道论文; 工程论文; 资料论文; 水利建设论文; 基础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