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探索论文_邵春宇

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探索论文_邵春宇

身份证号:13262819740910XXXX

摘要:随着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建筑设计中,对结构工程中的抗震性进行有效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抗震性能力大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质量、安全。抗震性能的好坏在设计环节中,需要根据数据计算和实际情况相互结合,而并非是单一的依赖数据单独计算而成,需要充分运用实际经验教训,设计出最佳、最好的抗震设计方案。

关键词: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有效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实施要求也有所变化,其主要表现在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方面。为了提高建筑整体的安全行,加强建筑结构抗震性尤为重要,围绕结构工程的抗震设计,很多方面都对建筑结构抗震效果产生影响,必须要有清晰的设计思路,以此为基础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优化布置,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1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重要性分析

建筑工程设计是后续工作的基础保障,只有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才能促进项目的顺利完成。对于结构工程的设计而言,抗震性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这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强的作用与价值,如果设计人员缺乏这方面的重视,很容易降低建筑物的安全性,在地震灾害发生时造成严重的后果。建筑物应用过程中,地震灾害的发生对结构变化影响较大,由于地震灾害具有不可预测性,很难在灾害发生前做好科学的预防措施,这也就增加了安全危险的系数,因此,对建筑物自身抗震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时刻做好地震侵蚀的保护,确保建筑能够具有理想的抗震效果,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在抗震设计过程中间,需要考虑的内容较多,设计难度很大,很难通过简单的计算分析达到准确的设计效果,必须从多方面入手,考虑非线性的设计处理。只有确保建筑抗震性能,才能充分发挥建筑工程所具有的作用和价值。建筑物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保障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对于建筑使用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在面临地震灾害的时候,结构安全保障效果较为突出,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介绍

由于在地震中引发的建筑火灾、坍塌等现象,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财产安全,同时也受到了极大的迫害、损失。如今,在我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面,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居民安全生活,财产不受任何损失,必须加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因此,在设计环节中就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必须对建筑结构设计环节提高警惕,增强其意识。设计具有一定的繁复性、多变性,因此,在设计阶段一定要结合建筑物实际特征进行精准计算。(2)建筑物的内力移位,可以在不同的算法中获得其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内力移位,根据计算结构进行具体分析。(3)建筑物的整体连接性设计环节,不同特征的建筑物在连接过程中,其抗震能力大小不同,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连接中,模态数量在9倍以上。

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主要思路

3.1以力为承载,延性基点

在抗震设计中,尤其是设计建筑物结构工程时需要重视建筑物的刚度,想要使刚性达到规范要求,必须要强化建筑物与墙壁以及柱子等多个设计环节,在这个前提下选择适宜的建筑材料,对其抗震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地震发生时,通过充分运用这些材料可以迅速将地震力量分散,加强建筑物的抗震力;并且因为设计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地震发生时还能够确保建筑物始终处于一种非弹性的状况中,这是由于受到建筑物抗震力的影响而引起。以合理运用建筑物的结构以及承载力等基础,对其作出正确的计算和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充分发挥出预测的重要作用,侧重于设计地震发生过程中出现的非弹性反射部位。此外,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整体结构,将建筑物结构的刚度计算出来,进而提高其抗震性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

在进行建筑物抗震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本身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强化,防止地震发生后建筑物的薄弱环节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效果.对于建筑物结构本身来说,其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这种变形能力会使建筑物的一部分发生位移,而对于建筑物的薄弱环节来说,其在发生位移后会使得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受到较大的影响,为此,在进行建筑物抗震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建筑物本身的薄弱环节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然后在进行设计时结合建筑物的薄弱环节保证其不会发生位移,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而在进行建筑物的薄弱环节寻找时,需要对建筑物的整体构建承载力等进行准确的计算,发现裂缝问题及时对其进行改善,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不受影响。

4优化建筑物抗震设计的策略分析

4.1建筑物的造型抗震设计

对于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工作,需要对建筑物的整体布局以及整体造型等进行全面的设计,而这些设计工作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打破对建筑物美观的过渡设计,避免建筑设计完成之后出现形状和力不完善的情况,这样能够防止建筑物在遭受地震影响后出现受力不均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尽量采用一些规则的形状,像方形和矩形等,通过这些对称的图形设计方案,能够将建筑物内部的承受力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在出现地震后具有更强的建筑物的造型抗震设计对于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工作,需要对建筑物的整体布局以及整体造型等进行全面的设计,而这些设计工作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打破对建筑物美观的过渡设计,避免建筑设计完成之后出现形状和力不完善的情况,这样能够防止建筑物在遭受地震影响后出现受力不均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尽量采用一些规则的形状,像方形和矩形等,通过这些对称的图形设计方案,能够将建筑物内部的承受力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在出现地震后具有更强的抵抗性。

4.2建筑物的平面抗震设计对策

设计工作人员在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设计中,均匀性是最主要的设计重点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后期使用,因此在设计此环节中,一定要在此过程加强其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得到最大化的满足。如果在施工设计中,设计出不对称的墙体或者形状不规则的墙体、承载面,在地震灾害中,必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将会造成不同部位的形变。因此,设计人员应该对此环节进行高效设计、计算,每个建筑物的房门、窗户都要与之相匹配、吻合,遇到地震后能够做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结语

如今随着国家与社会经济发展,旅游行业所面对的机遇以及挑战也被极大提升,民宿设计之中同样如此,作为民宿的管理者,对于民宿的设计需要游更加清晰的认知,需要能够真正了解何为生态文化建设,之后的工作之中积极落实。综上所述,文章分析其民俗文化对民宿设计所产生的重要意义,同时阐述目前民宿设计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保针对性改善建议。积极提升服务质量和拓展服务内容,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促进地域生态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雪莲.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思路及策略的研究.住宅与房地产,2018(03):92.

[2]杨晓波,胡珊珊.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探索.蚌埠学院学报,2018,2(02):5-8.

[3]卢建平.论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要求.江西建材,2018(04):57-58.

[4]白雨.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思路及策略研究.建筑技术开发,2018,(10):59-60.

[5]华颖.抗震概念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中华民居,2018(06).

论文作者:邵春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  ;  ;  ;  ;  ;  ;  ;  

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探索论文_邵春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