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出版商的香港出版经验_香港论文

内地出版商的香港出版经验_香港论文

一个内地出版人的香港出版体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内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9月11日,这个日子令我永久记忆,其原因不仅在于纽约世贸大厦遭袭,还在于从这一天起,我暂别了国内出版社的工作,投身于香港出版界,开始了一段全新的出版体验。屈指算来,从那一天至今已是五个年头了。而回首五年的体验,迟钝如我,不能说自己已把握了香港出版的精髓,只可以抓住几点只光片羽式的印象,写在这里,供国内同道一哂。

体验之一:出版竞争之激烈

香港陆地面积不到一千平方公里,人口不到700万,总体上不及北京一半,是名副其实的弹丸之地。对其图书市场总量的估计,2004年大约是50亿港元,除去其中的一半,也就是25亿港元的教科书外,大众图书的市场总额也就是25亿港元上下。与之相对,在这个狭小的地域中,存在着上千家出版公司。一方面,香港的出版是自由的,任何机构和个人,只要缴纳1200港元,就可以成立出版社。如果嫌麻烦,也可以不成立出版社,作品自费出版后,交一家发行机构代理,就可以进入图书市场。另一方面,香港的市场又是开放的。香港的书店里卖的图书,不仅有香港出版社的产品,还有台湾版、内地简体字版、英文版或者其他文种的图书。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下,出版业的竞争,用酷烈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体验之二:出版成本之高昂

2004年,香港的国民生产总值达28000多亿港元,人均GDP已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支持着这一水平的是高房价、高工资、高福利的三高政策。不提第三高,前二高对出版业的影响就十分巨大了。香港的写字楼和商铺的月租金一般为每平方英尺20~50港元,也就是说,一平方米的月租在300~600港元之间。不过这只是“租金”而已,此外租户还要承担差饷、水电、冷气等费用,七七八八加起来,就要过千了。就是说,香港的一般写字楼的租金要比北京的高级写字楼贵一倍左右。为了降低租金的压力,出版社的规模都压到最小,一些年出书一两百种的出版公司,也只有六七个员工,编辑则仅两三个而已;另外一种办法,就是不租写字楼,而在工厂大厦或居民楼中办公,因为这里的租金只是写字楼的几分之一。说到高工资,香港的熟练编辑和中级管理人员的月薪一般都在2万港元左右,新入职的大学生也要8000港元以上,都比北京的同级人员高4~5倍。设想一下,这样的租金和人工,岂是小本生意的出版公司可以承受的!

体验之三:市场定位之精细

正因为香港是一个太小的市场,故这个市场被加以精确的细分。从大的方面来说,香港的报社不出杂志,出杂志的公司不出图书,而几乎全部的出版公司绝对不出报纸和杂志。近年来,个别报纸如《香港经济日报》也办起了出版社,开始出书,但多是利用报纸的资源,不具备一般意义上的出版社的运作。从次一层面来说,香港的教科书出版社基本上不出版大众图书(香港称为杂书),而出版大众图书的出版社也绝不染指教科书的出版。香港的教科书出版是有很大利润的行业,但在香港,是否采用某一种教科书,并不是永久的和法定的,教科书的选定,教育署只负责资格认定,决定权在各个学校。一个出版社投放人力财力,做了一套教科书,如果未通过资格审定或只有一两家学校选用,就将是巨大的损失。因此香港的教科书出版主要由牛津、朗文、商务教图、现代教育等几家出版社瓜分,而这几家出版社由于倾力于教科书的编写、出版与更新,倾力于向学校推介自己的产品,也无力再去从事一般图书的出版。从最下的层面而言,即使是出版一般图书,各出版公司也是谨守自己的市场定位,扬长避短,争取把自己擅长的图书做得最好。香港的一些知名出版品牌,如皇冠、商务、三联、天地莫不如此。知名的出版社如果打算在目前的市场定位之外出版新门类的图书,一般都会新申请一个出版品牌,而不会用原来的品牌去搏,其原因在于,新的尝试如果不成功,不仅仅是金钱的损失,还会损害原有品牌的形象。

体验之四:图书制作之用心

香港出版业是一个充分细分的市场,各出版公司要取得自己的市场份额,除了在选题上要出奇制胜外,还要在具体制作方面求新求精。香港的畅销书制作已基本形成特定的模式,爱情小说更是千人一面,设计与制作的比拼主要在一般图书,尤其是在图文书的制作方面。在这方面,香港三联书店可说是突出的代表。他们出版的《笔记清明上河图》以其独特的设计创意,获得了海内外书业的一致好评。香港出版社的用心制作,还表现在购买内地版权图书的再制作方面。香港出版社从内地购入版权书,并不是简单地简转繁了事,而要通过自己的工作使之增值。这种工作可以是另配插图,也可以是单色变彩色,最一般的,也要另行设计,使之更加美观大方。

体验之五:行规之严明

香港是一个狭小的市场,但同时又是市场经济十分发达的市场,这个市场靠其完善的法制和出版业的行规,可以维持良好的运作。同目前国内市场令出版商叫苦不迭的退货多、回款慢问题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香港的书店退货率总体上低于发货码洋的15%,回款也基本无拖欠,更有甚者还有对出版社结款过慢大表不满的书店主人,我个人就曾处理过这样的投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香港的出版商在决定印数时十分谨慎,首批发往书店的图书数量不会太大;另一方面,香港书店的采购人员十分与业,挑书的眼光十分精到,哪一类书可以卖多少本,大体可以拿捏得准。关于退书,香港的行规是,出版社新书可以主发至书店,账期一到,书店可以同出版社协商,或退货,或继续销售;如果该书销势看好,书店可向出版社要求添货,添货的部分是不可以退货的。与此同时,各出版社都有自己的推广人员不断地在各书店巡视,如发现本版书有畅销或滞销现象,会及时向书店提出建议或主动调货。这样的机制保证了书店中各类书畅行其道,给读者以极大的方便。还应说明的是,香港的书店可以有大小之分,有一楼(香港称为地下)书店和二楼书店之别,可以有专卖外文书和专卖简体字书的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对盗版书的深恶痛绝,如有书店售卖盗版书,一定会遭到同行的唾弃和法律的制裁;而如果有恶意拖欠书款的,除了会受到行业的制裁外,更可能有坐监和被从重罚款的危险。因此谁还会去铤而走险呢?

体验之六:香港人爱书之至诚

来香港之前,颇听到一些议论,说香港人忙于挣钱,不爱读书,严重的有“香港是文化沙漠”之说。来港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香港人限于住处狭窄,不可能有很多空间来藏书,但他们碰上自己喜欢的图书,买起来也是十分豪爽。分析起来,香港人为生计而打拼,其搏命程度在世界上也是居于前列的,但他们重视个人的增值、重视对子女的培养教育也是十分突出的,表现在买书上,他们并不吝啬。每年香港书展上,一掷数千金购买心爱图书的大有人在,只要他们认定某一本书是有价值的或有用的,一般都会收为己有。这就对出版者提出了要求:你的图书在香港这个市场是否有独特性?是否能使读者在知识上和专业上增值?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的书就不愁卖,因为香港有完善的书店网络和图书馆采购系统。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书店有五六百家,一个爱书的人总能寻到自己喜爱的书,而一本好书也总能货卖识家。我在香港曾出版过一本名为《生死的另一层意义》的书,内容很专,作者也不知名,以我的经验,这书在内地不会卖到一千册,而在香港,四个月下来,这本书竟卖掉了1200册!我在内地购买版权的一套书,原版只卖了五千套,而在香港三年累计卖掉16000套!以前面提到的一般图书销售数字计,25亿港元的市场,700万人,则香港的人均年购书额为357元,且这个数字中还不包括教科书与外文书。

或者可以这样说,香港的读者是一群十分挑剔的读者,在他们挑剔的眼光下,可以检验出一个出版人的眼光和创意。与内地相比,香港的市场固然袖珍,但出版人在这里还是可以学到许多东西的,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标签:;  ;  ;  

内地出版商的香港出版经验_香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