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的急剧增加,人们对建筑物的需求越来越多,使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现阶段,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活环境,因此,对建筑施工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施工单位为了满足业主的要求,必须从施工技术入手,改变传统的施工技术引入先进的技术进行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一个施工阶段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并且满足业主各项需要。此篇文章对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给出了控制建筑质量的对策,希望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要点;质量控制策略探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剧增,就需求现代的房屋建筑必需要最大化地节约土地资源,并且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要非常好。因而,当时经过大力发展房屋建筑来处理这一系列的疑问。房屋建筑质量的好坏要取决于建筑施工技能是不是科学和领先。传统的施工技能在房屋建筑中因为工期、出资等原因无法得到使用,并且质量也不可靠。因而,研讨房屋建筑的施工办法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1.建筑工程创新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
施工技术的各项工作,包括施工技术的实施、施工材料的管理、施工人员的管理等都需要按照的一定的管理原则进行,这样才能够实现建筑施工的高效进行,做到科学化的管理水平。下面笔者就建筑工程创新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加以简单介绍。
1.1科学合理原则
施工技术的各项管理工作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化流程进行操作,那么就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标准,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做到科学管理和作业流程的操作,实现科学化的现场管理水平。
1.2经济效益原则
所谓的经济效益原则,就是利用较少的资金占有,较少的劳动成本支出,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到管理与经济效益这两者之间的有效关系,才能够将这两方面有机结合,既适应了当代经济发展的潮流,又成为推动企业高速发展的动力,保证企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成果。
1.3标准化流程建设原则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能够随意地对建筑过程进行更改,在没有遇到特殊情况的状况下,一定要按照既定的标准实施标准化规范流程建设,从根本上提高施工技术的生产管理和工作效率,维护施工现场的有效秩序。
2.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要点分析
2.1模板支撑系统设计
在工程转换层结构自重比较大的情况下,转换层粱板混凝土未达设计强度前,根据其下各层的楼板设计承载力,按传统常规方法支撑须加至底层地面。因此,采用分层支撑,通过其下各层楼板和模板的垂直支撑共同支承转换层。同时,利用叠合粱原理留置水平施工缝,将转换层大粱分两次浇筑的混凝土和施工荷载,形成叠合粱,减少施工荷载,降低支撑费用。
2.2混凝土施工
为防止温差裂缝,减少混凝土水化升温,混凝土配合比采用高标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和掺用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为防止浇筑时产生施工冷缝,使用高效减水剂,控制初凝时间,有利于延长混凝土层间搭接覆盖时间。同时混凝土浇筑时要求投入的大产能机械设备和较多的人力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并考虑混凝土设备应急方案。
2.3钢筋施工
对于钢筋层次多的工程结构,在框架粱柱节点部位,钢筋绑扎和混凝土下料及振捣较困难,如钢筋采用普通搭接法,造成钢筋节点过于密集,排距过小,无法正常浇捣。因此钢筋连接采用墩粗等强直螺纹接头,可以克服以上难题。
2.4建筑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的选择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非常多,其质量的好坏对建筑施工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建筑施工之前,要对原材料和机械设备的选购进行严格的把控。在选购施工原材料时,要结合施工区域的特点选用最佳的材料,同时需要将各个供应商的产品进行比较,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原材料,在确定供应商后,签订购买合同要求商家提供质量合格证明等材料,方便以后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可以要求调换和赔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几种常见的控制技术措施
3.1后浇带施工技术
后浇带在建筑住宅中使用,有利于解决沉降差和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后浇带的断面形式有平直缝、阶梯缝、企口缝以及V形缝,但是较常用的是平直缝。当工程中的墙和板的厚度在60厘米以上时,一般用企口缝,在30厘米以下时采用平直缝,而在这两者之间时采用阶梯缝。其施工技术为:首先,在浇筑后浇带之前应该将所有的裂缝以及积水都排除,并且确保后浇带构件的两边的表面保持一天以上的湿润状态。其次,后浇带设模板预设应按照施工图上的要求进行,应保证模板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强度,模板的材料可以选择粗细一致,网格均匀的钢丝。最后,清理完后浇带施工缝之后,应该用铁皮或者其他模板在对其顶端进行封盖,还需要利用砂浆等筑成一条挡水带,并在周围设置其临时的栏杆进行围护,防止施工过程中钢筋受到污染,避免垃圾的堆积。
3.2混凝土施工技术
首先,利用泵输送混凝土,泵使用之前可以用水泥纯浆进行润滑,以提高输送的通畅度、速度和质量。但泵输送混凝土容易导致较大的坍落度,因此应该有序地输送,并注意加快浇筑的速度,尽量减少混凝土暴露在外面的时间。其次,在振捣梁板混凝土的时候,可以采用平板式或者插入式的振动器或振动棒。平板式的振动器一般是用于浇筑楼板混凝土时振捣,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让混凝土和平板底部完全接触,并使振捣的两个面重叠。振捣结束的标志应该是混凝土的表面出现泛浆,并且混凝土没有下沉,这个时候振动器可以缓慢地向另一个地方移动。最后,混凝土的养护。对于楼面来说,一般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方法进行养护,并且保证每一天在塑料薄膜上淋水两次或者两次以上,以保持混凝土适当的湿度,避免出现干裂现象。
3.3预应力技术
首先,在单根钢筋的制作过程中,通常要进行配料、对焊以及冷拉制等一系列工序。应该在对锚具特点以及相关因素的综合考虑下,对下料的长度进行计算并确定;其次,孔道预留应平顺;将顶端的预埋垫板与孔道的中心线垂直安装,安装完毕需要用钉子或者螺栓等将其固定在模板上,确保混凝土浇筑时预埋垫板不会随意移动,以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张拉预应力筋时,应确保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的要求,若没有具体要求,也应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高于设计强度等级要求的75%。最后,灌浆应该均匀、缓慢进行,不能中断,且需保证排气的通畅。依照封闭顺序依次灌浆,掌握恰当的灌浆时间,通常是在泌水基本完成但还未开始凝固之前进行的,当室外的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孔道出现裂纹。构件张拉结束后,仔细检查端部等部位是否出现裂缝,将张拉过程出现的各项事项记录下来。采取防锈漆对外露的锚具进行涂刷,并用混凝土将其封裹起来。
3.4模板技术
用企口连接角模和平模,避免由于拼接松漏而出现漏浆的现象,同时还有利于避免出现上下墙柱错位的现象。应该通过拉通线将墙柱以及梁的模板找直,确保整个结构中的阴阳角呈方正状态,棱角呈顺直状态。墙柱梁三者模板以消除模板拼缝不严和漏浆现象,同时可防上下墙柱错位。梁模板、柱、墙上口模板拉通线找直,以确保整体结构棱角顺直,阴阳角方正。粱模板及柱、墙模板从立模到浇筑的整个过程中,应该通过拉通线来对长宽高进行校验,确保浇筑时保持通线。
4.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4.1新技术的持续应用
建筑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只有加快新技术的应用,才能有效提升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房屋建筑施工同样需要新技术的应用,并且在新型、高大、复杂的房屋建筑中,新技术的应用需要就越迫切,因此,应该针对新技术展开全面的研讨,形成房屋建筑应用新技术的要点,加速新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转化为更高的生产力。
4.2现代科技的应用
在房屋建筑的施工中还要注意结合运用现代科技的强大力量。如今的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引入计算机作为辅助河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可有效地引入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庞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模拟能力为现场的施工技术提供支持。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处理能力,将已经设计好的施工技术数据输入,用计算机来模拟一下这些数据在实践中的可行性从而提高整个工程的技术水平。
4.3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技术的提升,归根结底是人的技术的提升,人作为建筑施工的主体,在建筑施工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因此必须要重视培养建筑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其不断更新建筑知识,并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得到应用。另外,要实现技术人才的可持续性,必须建立人才的培养与继续教育体系,鼓励研究所、高校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可以将企业和高校联合起来,实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科学体系,从而在根本上提升我国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水平。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上述文章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并且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合理化、科学化的建议,我国各个施工企业可以以上述内容作为借鉴,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从而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并且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使建筑行业能够快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洋.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策略探究[J].科技风,2015(15):173.
[2]杨健.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浅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4):222-222.
[3]刘海萍.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3(5):82-83.
论文作者:吕莉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模板论文; 建筑论文; 房屋建筑论文; 钢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