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线形在陶瓷造型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詹淑珍[1](2021)在《中国传统陶瓷执壶形态与功能研究》文中指出十三五规划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进入平稳化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思想源泉。蕴含传统文化内涵的产品已经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文化也将成为提高产品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的推手。深入研究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陶瓷器物,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引导国内陶瓷市场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陶瓷执壶的形态与功能中体现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研究中国传统陶瓷执壶形态和功能的构成,能够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我国陶瓷产业的发展。本课题通过对执壶、形态和功能等概念性问题的阐述,以及对传统陶瓷执壶的形态、功能与所蕴含的设计理论的分析,确定对传统陶瓷执壶形态和功能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研究的必要性。首先对大量的中国传统陶瓷执壶案例进行调查,以形态构成的视角对传统执壶的组成构件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探究执壶整体形态与功能构成之间的关联性。在研究角度上突破以往对传统执壶形态功能研究的单一性,从而另辟蹊径,更多的站在设计学角度进行中国传统陶瓷执壶形态构成和功能构成的分析和研究,并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形式美法则和人机关系等设计学理论对传统执壶的实用功能、象征功能、审美功能进行研究,并提出执壶形态与功能的合理性、和合性、统一性等设计原则。最后将此次研究理论运用于设计实践,以佐证传统执壶的设计原则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可行性。对传统陶瓷执壶的深入研究可丰富产品的表现形式,增强产品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现力,开拓产品设计的创新领域。从而为陶瓷执壶类产品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以推动执壶类文创行业的经济发展,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满足国民的文化娱乐需求。
何胜霞[2](2021)在《敦煌元素在陶瓷综合装饰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也不断发生变化。陶瓷综合装饰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装饰语言载体,发展到现代,人们在装饰中融入了很多元素,包括各种不同属性的材质,使其画面艺术特色明显、新颖、极富变化、感染力强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在创作中更注重作者本身的个性与审美价值相结合。当然敦煌壁画艺术的独特性备受艺术家的青睐,敦煌艺术是我国永久性研究的艺术宝库,其艺术语言、装饰风格独特。本文从论述陶瓷综合装饰的概念及表现形式着手,主要挖掘其敦煌元素在陶瓷综合装饰的表现形式、造型形态、装饰技法等的合理应用。在研究中传承陶瓷艺术与敦煌艺术两种文化的同时进行创新,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典籍、图片资料,对敦煌元素和陶瓷综合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行梳理总结研究。对敦煌元素进行分析梳理,尝试将敦煌元素通过立体、重组、整合等形式,运用堆贴、刻划、釉下彩绘、颜色釉等不同手法进行装饰,期待作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同时让更多人的了解关注陶瓷艺术与敦煌艺术。
张宁[3](2021)在《当代定瓷餐具造型及装饰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孙宇鑫[4](2020)在《中国绘画元素与首饰设计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一幅好的绘画艺术作品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民族精神和思想文化的传承。中国绘画艺术将传统的诗词、书法融入其中,以卷轴为载体以及从右到左的书写形式,都不同程度的展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感。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山水画将文人的气韵以及画家自身的旷达态度以及寄情山水的情怀与思想融入其中,完成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一笔线条、一抹色彩、一份情思,看似寥寥几笔,都是纪录着每个时代的缩影,带有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成为最能彰显我国文化特色的历史产物。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审美意趣更是深深的吸引着众人,奠定了绘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取代的地位。本文首先简述了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探索其在染织、陶瓷、漆器、雕刻工艺方面的应用,分析了中国绘画在题材、笔墨、布局、色彩、意境几个方面上的表现形式,最后与首饰设计专业相结合,将中国绘画的内容题材、笔墨技法、空间布局、色彩搭配、意境营造几个方面的元素借鉴于首饰设计的创作中,探索其在首饰设计中应用。同时在以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具有中国绘画意境的首饰作品,并简要探讨了具有中国绘画这一元素的首饰作品在当今市场上发展前景。为当今东方文化复兴的潮流之下,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运用提供一套可行的方法,将东方美学发扬光大,树立文化自信,彰显自身的发展特色。同时,接受来自大众审美和艺术市场的双重评价,不断地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尝试从中国绘画艺术进行探讨,并对中国绘画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将中国绘画这一传统的文化元素与首饰设计相结合,实现首饰设计上的多元化,为其注入新鲜血液,使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兼具现代的时尚气息。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精神文化上的需求,也越来越关注“人”本身,消费者开始更倾向于具有传统文化内涵且具有个性特征的首饰设计作品,而其本质就是多领域之间限制的打破。这就要求设计师将时代潮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设计出了具有中国风格且符合当下审美需求的设计作品。
张子瑶[5](2016)在《线在宋代陶瓷造型中的运用研究》文中提出宋代陶瓷——这个短语让人耳熟能详,并且标志着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盛况,其不论是釉色还是造型,都是难以超越的经典,而清淡意蕴的釉色总是让人会忽略其造型的审美情感,殊不知正是简约而不简单的造型反而凸显了其釉色的魅力。所以,笔者从宋代陶瓷的造型中的基本元素入手——线,来探究线在宋代陶瓷造型的独特之处,整体从功能特点、美学特征、情感表达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剖析线在宋代陶瓷造型的独特运用手法所表现出的艺术素养,对现代陶瓷造型在线的运用有所启发。
张宇[6](2014)在《探析线条在陶瓷造型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线条的不同的认识和它所体现在艺术作品中的魅力以及产生的不同的艺术特色,来进一步分析线的内在特征和它在艺术陶艺造型中所体现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引言线,它是艺术世界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是各种造型、装饰艺术的表现载体。同时线在各种造型、装饰艺术中有着独特的魅力,更在陶艺造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线的概念自然界中线条无处不在。所谓线条,是指点移动的轨迹。它可以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线有直观和抽象之分。直观的线具有比较明确的位置和形状,几何层面上的线即是如此。而抽象的线,例如器物与
林露,李燕芬[7](2013)在《线在陶瓷艺术造型设计中的运用刍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空间构成看陶瓷艺术是造型艺术,它是由点、线、面构成的具有一定空间体积的造型物体,在点、线、面这些最基本构成要素中,线在造型的衔接、转折、起伏等方面是最具有表现力的。本文重点从陶瓷造型中"线"的表现手法出发,分析了陶瓷艺术造型中"线"的性质与特征,阐述了陶瓷艺术造型对线的运用以及线对陶瓷造型独特气质与形体美的作用。
王雅楠[8](2013)在《现代日用陶瓷设计造型要素研究》文中指出现代日用陶瓷设计是以日用陶瓷产品的功能效用为基础、把社会的、科学技术的、生产工艺的、艺术的、心理的、生理的、经济的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精神需要的设计。文章从现代日用陶瓷设计造型的整体把握、线条的运用、造型中美感的传递、造型中装饰法则等造型设计要素着手,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综合社会的、科学技术的、生产工艺的、艺术的、心理的、经济的种种因素,来探讨当下日用陶瓷设计应该具备的特点和时代品格,以及现代日用陶瓷设计发展的新趋势。作者主要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出发,对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的造型要素进行考察研究,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就现代日用陶瓷设计造型要素的问题上进行探讨并发表作者个人对现代日用陶瓷设造型设计的观点。文章总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的概述,作者从日用陶瓷设计的合理性、审美性、科学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叙述。第二章,日用陶瓷设计之造型的整体把握,作者就日用陶瓷设计中造型样式、比例、尺度、容积、成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第三章,日用陶瓷设计之线条的应用,本章着重从线条的应用上对日用陶瓷的造型形式表现进行了探讨。第四章,日用陶瓷设计之造型中美感的传递,本章从审美的角度对日用陶瓷的造型设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第五章,日用陶瓷设计之造型中的装饰,本章主要探讨了日用陶瓷造型设计中有关装饰的问题。
鲍豫飙[9](2013)在《陶瓷造型细节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陶瓷造型历来是陶瓷制作者、设计者、购买者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当人们一提及陶瓷,陶瓷造型的种种形态便会浮入脑海。一件好的陶瓷器物无论是装饰手法的独特,还是艺术效果的生动,造型美是必然的。即使普通一件陶瓷作品,它的造型也是值得深入设计研究的。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造型的多样性、审美性,一直在被模仿、传承与创新中发展。陶瓷造型千变万化,形态各异,在万变的陶瓷造型中或在相近相仿的陶瓷造型中在局部细节的处理上也是各不相同。细节设计在陶瓷造型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件有生命力的陶艺作品,一件有美感的陶瓷产品,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于对细节的处理,从而使陶瓷造型设计焕发出新的生机。陶瓷造型细节设计的核心是细节设计的表现。本文主要论述细节设计在陶瓷造型设计中的关系与作用、传承与创新和实际的应用等。同时强调在陶瓷造型设计中细节设计、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
史会娟[10](2012)在《“线”在陶瓷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陶瓷造型设计中,线不仅仅是轮廓线和结构线,也不仅仅是陶瓷表面的装饰,而且是陶瓷作品设计者情感的一种体现,是设计者的心境在陶瓷作品中的反映。本课题从“线”的概念、分类以及艺术魅力为切入点,初步分析陶瓷造型设计中的“线”的种类,并从陶瓷造型形式美感和功能实用两大方面探讨,研究“线”是如何具体地在陶瓷造型设计中应用的。
二、浅谈线形在陶瓷造型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线形在陶瓷造型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传统陶瓷执壶形态与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课题研究目的 |
1.2.2 课题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传统陶瓷执壶的研究现状 |
1.3.2 设计形态与功能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中国传统陶瓷执壶及形态与功能概述 |
2.1 传统陶瓷执壶概述 |
2.1.1 传统陶瓷执壶定义与分类 |
2.1.2 传统陶瓷执壶的形态演变过程 |
2.2 形态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概述 |
2.2.1 形态与功能的概念 |
2.2.2 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
3 中国传统陶瓷执壶形态构成与功能的关系 |
3.1 传统陶瓷执壶的形态构成 |
3.1.1 壶身形态 |
3.1.2 壶嘴形态 |
3.1.3 壶把形态 |
3.1.4 盖子形态 |
3.1.5 底足形态 |
3.1.6 注碗形态 |
3.2 传统陶瓷执壶的功能构成 |
3.2.1 实用功能 |
3.2.2 象征功能 |
3.2.3 审美功能 |
3.2.4 人机关系 |
3.3 传统陶瓷执壶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
3.3.1 陶瓷执壶形态与实用功能的合理性 |
3.3.2 陶瓷执壶形态与象征功能的和合性 |
3.3.3 陶瓷执壶形态与审美功能的统一性 |
4 基于传统陶瓷执壶形态与功能研究的设计实践 |
4.1 设计目标 |
4.2 设计定位 |
4.3 设计方案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敦煌元素在陶瓷综合装饰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课题研究方法与思路 |
1.4 课题研究现状及创新点 |
1.4.1 研究现状 |
1.4.2 创新点 |
2 陶瓷综合装饰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
2.1 陶瓷综合装饰的概念 |
2.2 陶瓷综合装饰的表现形式 |
2.2.1 复杂式综合型 |
2.2.2 多材质综合型 |
2.3 陶瓷综合装饰的形态特征 |
2.3.1 陶瓷综合装饰语言的拓展 |
2.3.2 陶瓷综合装饰工艺技法的传承创新 |
2.3.3 陶瓷综合装饰创作思维的革新 |
3 敦煌壁画的发展及艺术特征 |
3.1 敦煌壁画的发展 |
3.1.1 早期风格 |
3.1.2 西魏时期风格 |
3.1.3 北周时期风格 |
3.1.4 唐代时期风格 |
3.2 敦煌元素的分析 |
3.2.1 唐代飞天人物艺术特征 |
3.2.2 人物造型中线的造型表现 |
3.2.3 设色研究 |
4 敦煌元素在陶瓷综合装饰中的应用 |
4.1 敦煌元素在陶瓷综合装饰中的运用 |
4.1.1 拓展综合装饰的艺术风格 |
4.1.2 丰富画面的表现语言 |
4.1.3 组合形式的“随意性”和“延展性” |
4.1.4 综合材料与科技的交融 |
4.2 敦煌元素在陶瓷综合装饰中的应用原理 |
4.2.1 敦煌元素装饰中色彩间的协调运用 |
4.2.2 装饰技法的主次分明 |
4.2.3 敦煌元素在画面中的构图设计 |
5 《敦煌情缘》陶瓷综合装饰作品实践过程 |
5.1 《敦煌情缘》作品的来源 |
5.2 《敦煌情缘》的草图绘制 |
5.3 陶瓷综合装饰作品《敦煌情缘》创作过程 |
5.3.1 试烧釉料 |
5.3.2 泥坯的制作 |
5.3.3 综合装饰与肌理 |
5.3.4 《敦煌情缘》系列作品的烧制 |
5.4 敦煌元素对陶瓷综合装饰的意义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中国绘画元素与首饰设计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2 本文所用概念的界定 |
1.3 中国绘画历史概述 |
1.4 研究现状综述 |
1.5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2 中国绘画元素与工艺美术的关系简述 |
2.1 中国绘画元素在染织工艺中的应用 |
2.1.1 染织工艺概述 |
2.1.2 中国绘画元素在染织工艺中的应用 |
2.2 中国绘画元素在陶瓷工艺中的应用 |
2.2.1 陶瓷工艺概述 |
2.2.2 中国绘画元素在陶瓷工艺中的应用 |
2.3 中国绘画元素在漆器工艺中的应用 |
2.3.1 漆器工艺 |
2.3.2 中国绘画元素在漆器工艺中的应用 |
2.4 中国绘画元素在雕刻工艺中的应用 |
2.4.1 雕刻工艺概述 |
2.4.2 中国绘画元素在雕刻工艺中的应用 |
3 中国绘画元素与首饰设计的关系研究 |
3.1 中国绘画元素的内容 |
3.1.1 题材内容元素 |
3.1.2 笔墨技法元素 |
3.1.3 空间布局元素 |
3.1.4 色彩搭配元素 |
3.1.5 诗化意境元素 |
3.2 首饰设计元素的内容 |
3.2.1 造型 |
3.2.2 色彩 |
3.2.3 纹饰纹样 |
3.3 二者的关系研究 |
3.3.1 技法相互借鉴 |
3.3.2 题材的相互借鉴 |
3.3.3 风格的共同性 |
3.4 审美共通性 |
3.4.1 和谐与秩序 |
3.4.2 寓意与物 |
3.4.3 意境情感的表达 |
4 中国绘画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方法研究 |
4.1 题材内容元素 |
4.2 笔墨技法元素 |
4.3 空间布局元素 |
4.4 色彩搭配元素 |
4.5 诗画意境元素 |
5 中国绘画元素与首饰设计关系的个案研究 |
5.1 任进作品 |
5.2 胡茵菲作品 |
5.3 Lan珠宝作品 |
5.4 Chanel作品 |
5.5 TTF作品 |
5.6 个人的设计实践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线在宋代陶瓷造型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对象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的现状 |
1.4 研究的方法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2 宋代陶瓷器皿造型的风格与功能特点 |
2.1 宋代陶瓷器皿造型的溯源 |
2.2 宋代陶瓷器皿造型风格 |
2.3 宋代陶瓷器皿造型的功能特点 |
3 宋代陶瓷器皿造型中线的美学特征 |
3.1 简约淡雅的自然韵律 |
3.2 人文特色的造型意蕴 |
4 宋代陶瓷造型中线的运用 |
4.1 轮廓线 |
4.1.1 直线的表现 |
4.1.2 曲线的表现 |
4.2 装饰线 |
5 线的情感表达与宋代人文思想及审美观点 |
5.1 恬静淡雅的审美追求 |
5.2 清虚玄远的道学瓷韵 |
5.3 幽古内敛的线条美感 |
6 宋代陶瓷器皿造型设计的启迪 |
6.1 宋代陶瓷造型引发的分析 |
6.2 发展前景 |
6.2.1 审美意识提升 |
6.2.2“形式”、“功能”之间的联系 |
7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探析线条在陶瓷造型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线的概念 |
线条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
线在陶瓷造型中的作用 |
1.线条的韵律和节奏在陶瓷造型中的作用 |
2.线条的情感因素在陶瓷造型中的作用 |
3.线条的装饰作用 |
结语 |
(7)线在陶瓷艺术造型设计中的运用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陶瓷艺术造型及线的运用 |
1.1 线的构成与性质特征 |
1.2 线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法则 |
1.3 线的装饰性与陶瓷艺术造型的关系 |
2“线”在陶瓷艺术造型中所展现的形态美 |
3 结语 |
(8)现代日用陶瓷设计造型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日用陶瓷设计概述 |
第一节 日用陶瓷设计的合理性 |
第二节 日用陶瓷设计的审美性 |
第三节 日用陶瓷设计的科学性 |
注释 |
第二章 日用陶瓷设计之造型的整体把握 |
第一节 日用陶瓷造型概述 |
第二节 造型的变化与统一 |
第三节 造型的比例与尺度 |
第四节 造型的工艺性问题 |
注释 |
第三章 日用陶瓷设计之线条的应用 |
第一节 直线的形式表现 |
第二节 曲线的形式表现 |
第三节 曲直结合的形式表现 |
第四章 日用陶瓷设计之造型中美感的传递 |
第一节 形式传达美感 |
第二节 造型美感表达的时代性 |
第三节 造型多样化之于美感的表现 |
注释 |
第五章 日用陶瓷设计之造型中的装饰 |
第一节 装饰的合理性 |
第二节 装饰的多样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
(9)陶瓷造型细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陶瓷造型细节设计概述 |
2.1 陶瓷造型细节设计的概念 |
2.2 陶瓷造型细节设计的特征 |
2.2.1 自然天成 |
2.2.2 和谐美观 |
2.3 细节设计在陶瓷茶具造型中的运用 |
2.3.1 壶嘴的细节 |
2.3.2 壶把的细节 |
2.3.3 壶钮的细节 |
2.3.4 壶足的细节 |
3 陶瓷造型设计中细节设计的表现 |
3.1 细节设计的要求 |
3.1.1 功能实用 |
3.1.2 画龙点睛 |
3.2 细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
3.2.1 一脉相承 |
3.2.2 力求创新 |
3.3 细节设计的艺术体现 |
3.3.1 工艺之美 |
3.3.2 意境的追求 |
4 陶瓷造型细节设计的当代魅力 |
4.1 手工的自然情怀 |
4.2 消费文化的需求 |
4.3 缔造生活之美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硕士毕业生信息表 |
(10)“线”在陶瓷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3 课题主要创新点和拟解决问题 |
1.4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
1.4.1 概念界定 |
1.4.2 研究方法 |
2 线的分类及艺术魅力 |
2.1 线的分类 |
2.2 线的艺术魅力 |
2.2.1 线的抽象意味——某种精神、观念等主观因素的符号 |
2.2.2 线的情感表达——艺术家气质、趣味、性情的个性流露 |
3 陶瓷造型设计中的“线”的分类 |
3.1 直观视觉要素构成的线 |
3.1.1 形体转折线 |
3.1.2 边缘和底部的内外边缘的连接线 |
3.1.3 形体表面起伏的弦线 |
3.2 概念构成要素的线 |
4 “线”在陶瓷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
4.1 线在陶瓷造型形式美感方面的体现 |
4.1.1 对比与统一 |
4.1.2 节奏与韵律 |
4.1.3 比例与平衡 |
4.2 陶瓷的功能实用方面对线的要求 |
4.2.1 实用型日用陶瓷对线的要求 |
4.2.2 线在观赏型艺术陶瓷上的体现 |
4.2.3 卫生洁具陶瓷对线的要求 |
5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硕士毕业生信息表 |
四、浅谈线形在陶瓷造型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传统陶瓷执壶形态与功能研究[D]. 詹淑珍.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1(12)
- [2]敦煌元素在陶瓷综合装饰中的应用研究[D]. 何胜霞.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1(12)
- [3]当代定瓷餐具造型及装饰设计研究[D]. 张宁.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4]中国绘画元素与首饰设计的关系研究[D]. 孙宇鑫.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9)
- [5]线在宋代陶瓷造型中的运用研究[D]. 张子瑶.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16(04)
- [6]探析线条在陶瓷造型中的作用[J]. 张宇. 现代装饰(理论), 2014(02)
- [7]线在陶瓷艺术造型设计中的运用刍议[J]. 林露,李燕芬. 中国陶瓷工业, 2013(04)
- [8]现代日用陶瓷设计造型要素研究[D]. 王雅楠.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13(09)
- [9]陶瓷造型细节设计研究[D]. 鲍豫飙. 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3(01)
- [10]“线”在陶瓷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史会娟. 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