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应用无人机技术测量的分析论文_李文杰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 100020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需要克服复杂的地形地貌环境,人工进行相关事项的测量越来越不符合实际的需求,无人机以其高机动性、实效性、全时性,为工程测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不仅有助于提供第一手的全面信息资源,也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的性能必将得到更人性化的升级,对水利水电工程而言,其数据监测的实效性也必将更进一步。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应用;无人机技术;测量分析

1导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水利工程建设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传统使命与新兴使命的叠加,使得水利工程建设地位更加凸显。测量工作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关系着水利工程安全、使用寿命乃至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如何高效、精确、快捷地获取数据,一直是水利测量工作关注的焦点问题。

2无人机的优势与不足

传统测量工作以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为基础,通过引入GPS技术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提高;面对河道复杂地形、破碎地貌时,传统测量手段还是不能满足快速成图的要求。伴随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远程遥控、飞行质量等方面得到提升,并在国民经济建设的众多领域得到应用。在水利行业中,该技术由于机动性强、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小、成图周期短等优势,在水利规划、设计、防洪减灾、建设数字水利工程等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并取得初步成果。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具备以上优势的同时由于其自身硬件、技术特点等方面,在实际生产工作中也受到了种种限制。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其项目往往位于山区、平原河道等高差较大、地貌较为破碎地区,会对无人机摄影测量高程精度产生影响,而高程精度对水利工程质量乃至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无人机摄影测量高程精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具体工程项目,对无人机摄影测量高程精度进行分析。对今后生产工作中,如何提高无人机数据的高程精度提供思路。

3无人机成果精度影响分析

分析影响航测成果精度的因素,有助于提高无人机航测成果精度,进而更好推动无人机航测应用。与传统大飞机航测方式相似,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同样需要进行航线设计、航摄飞行、质量检查、像控测量等步骤,以上各个过程都会对航测成果精度产生影响。

3.1像控点的布设

像控点的布设好坏对后期成图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每条行带至少需要一定数量的像控点,其具体数量应根据地形情况确定,若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应加密像控点,否则导致平差数据不能达到精度要求。像控点应均匀分布于航飞区域,不能靠近影像边缘,因为影像边缘质量较差,像点受畸变和大气折光等因素影响较大,增加判读和刺点难度。刺点精度是影响像片控制测量精度的又一重要因素,尤其在水利工程测量中表现明显。一般水利工程测量位于山区、河滩、地貌较为破碎和居民地稀少地区,通常测区内找不到较为明显的地物点,进而对后期影像刺点精度产生影响。

3.2仪器误差

由于无人机体积及载重原因,无法搭载常规的航测仪进行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目前无人机搭载小型数码相机一般均为矩形阵面CCD,并非传统的正方形,像片的重叠度越大基线越短,基高比越小。在立体模型下,同名地物交会角较小,降低立体观测的效果,将会对高程精度的量测产生直接影响。

3.3外界因素

对于摄影测量来说,地物亮度的大小只是像片上的曝光量,最重要的是在像片上相邻地物之间的密度差。如果影像上地物之间没有密度差异,也就没有影像反差,进而将无法从影像上辨别地物。决定影像反差的因素除地物本身特征外,还取决于阳光部分和阴影部分照度之间的差异,如果选择在天气条件不好进行无人机航测,必然会影响成果的质量。目前无人机体积较小,一般在30kg之内,在进行航飞作业时受风力、风向影响较大,无法保持直线平稳飞行,航线倾角、旁向倾角和旋转角都很大,飞行姿态难以控制,造成了影像模糊,降低影像的清晰度。另外,无人机航飞作业时一般采用低空飞行,相对于地面地物的移动速度较快,在曝光过程中,成像面上的地物构像时将产生像移,进而影响成像质量。

4实例分析

4.1项目简介

项目以河北省境内某条河流为依托,采用塞斯纳208飞机,ADS80数码航空摄影测量系统进行航空摄影,采用的影像地面分辨率(GSD)为0.14m。其主要技术路线为:采用推扫式数码航空摄影测量系统ADS80实施航飞作业,以航飞影像为基础,通过POS数据和外业像控成果建立立体模型;内业处理使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进行立体数据采集,生成数字线划图(DLG)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DEM数据对航飞影像进行正射纠正,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最后对其成果进行质量检查。

4.2检校DEM精度

检查对象为此次航飞作业区的部分地区数字高程模型,其数据格式为ESRIGRID,格网尺寸2.0m×2.0m,按50cm×50cm正方形分幅;检查内容为该DEM数据精度,其设计精度要求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0.17m;采用水文测量断面实测数据为检查基准数据;其具体检校步骤如下:利用ARCGIS将水文断面实测数据转为shp矢量文件,并与该DEM数据进行叠加;实测断面点的坐标提取DEM上相应点处的高程值;以实测断面点的高程为检校基准,计算DEM数据高程与相应断面点高程之间的较差(Δi=hDEM-h断);由检查点的较差计算中误差,本次检查取高精度检测中误差,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M-成果中误差;

n-检查点总数;

Δi-较差。

由于此次检查区域较大,总共501幅DEM数据。选取部分影像作为检查对象,选取原则按河口边界线包括影像2/3面积以上作为检查对象。

4.3精度分析

此次航飞项目设计的高程精度为0.17m,从上文检查结果来看精度未达到设计要求。为此,对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将检查点与航飞地区的数字线划图(DLG)进行叠加,截取部分叠加图。高亮显示的点为实测水文断面点与DEM高程较差大于0.7m的点。可以发现,较差较大的点大多分布于河道两岸,地形高差较大的地方,选取了检查点中部分点的分布情况。高亮显示的点为较差大于1m的点,从其分布情况来看,主要分布在陡坡、沟坎和地貌较为破碎的地方。通过展绘误差较大点的分布,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可能造成最终误差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此次航飞作业生成的数字高程模型格网间距采用2.0m×2.0m,能满足地势较为平坦地区的精度要求,但难以满足有沟坎的复杂地貌的精度要求。其次在内业处理时,由于植被的遮挡造成内业处理人员在切点时的不准确,进而造成后续处理的误差。最后在河道进行水文断面点实际测量时,由于仪器自重原因和河滩地表较为松散,造成测量时仪器下沉,实际测量数据不精确,不利于后期精度的检查。

5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对地形地物资料的现势性、成本、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测绘数据获取手段越来越显现出其局限性:卫星影像的采集时相难以保证、周期长,且影像的分辨率通常不能满足大比例尺测图的精度要求;传统航空遥感主要采用大中型固定翼飞机,受天气制约及空域管制,对于成图周期短、测区面积小、比例尺要求大的应急项目及测绘工程不适应。

参考文献:

[1]顾广杰,张坤鹏,刘志超,徐天鹏.浅谈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标准[J].测绘通报,2017(S1):210-213.

[2]李明明,丁淼,秦宇翔.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世界,2015(14):96-97.

[3]王洛飞.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在城市测绘保障中的应用前景[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02):217-219+222.

论文作者:李文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工程应用无人机技术测量的分析论文_李文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