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人文乡土案例 课堂教学应用 应用策略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高中教材必修二中大量采用了典型案例, 运用案例开展教学是新教材最显著的特点与优势之一,通过列举国内外有关的典型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学生从中感悟和体会出其中的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但是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有些涉及的案例由于地缘疏远学生不是很熟悉,对教材案例背景比较生疏,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影响案例教学的有效性,然而他们却对乡土地理较为熟悉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学生熟悉的乡土资料编写成案例引入课堂地理教学,对课本中的部分案例进行了替换。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中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建立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达到正确、全面、合理解决地理问题的目的。难么如何将乡土案例应用于课堂地理教学?为此本人进行了教学实践探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展示的案例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
案例是为了教学服务的,案例的展示要和课堂效率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所列举的文字简洁、明了,通俗易懂,避免过于复杂,使学生在案例展示的过程中提出最有用的信息,缩短学生熟悉案例的时间,使学生从容的分析、探究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
二、案例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方式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启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了能更好的启发学生的思维,起到案例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学实施时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把握好案例应用的时机。
1、利用案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开端对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很关键,好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学习欲望,为此在我课堂教学导入中加入乡土案例,这样增添了真实感和亲切感,并使学生迫切的想要解决问题,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地理学习。例如:在讲授人口的数量变化这节课时,以南昌市百年人口变迁的乡土案例作为导入,并引导学生思考南昌市的人口在数量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又如在讲述工业地域的形成时以南昌市小蓝工业园区作为导入,此时教师随即提问:“请大家思考作为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是如何形成的呢?”从真实的场景和现实的问题导入新课,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生活化,也教会学生学在生活中从地理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对后面的学习充满兴趣,学习对学生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2、利用案例导出地理规律和原理
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中,周边的事物现象都体现着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需要我们去观察和发现。但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会比较的少,也不明白身边事物和现象所隐含的地理规律和原理,这就需要老师的不断引导。课堂教学中通过对乡土案例的分析、思考、谈论进而讨论归纳出地理规律和原理。例如:在讲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时,投影南昌市城市规划图,引导学生思考a城市主要的功能区有哪些?城市中分布最广的功能区是哪种?b各功能区的区位? 为什么?c各功能区的特征是什么?学生通过对本土城市规划图的阅读、分析、思考得出城市功能区的分布规律: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拐角处,占用土地面积少,经济活动频繁,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是城市土地利用最多的方式,出现高级和低级住宅区,并呈背向发展的趋势。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素养,教会学生用地理的眼光来看待周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而明白身边事物和现象所隐含的地理规律和原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利用案例说明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
地理规律或地理原理有的对于学生来说会比较的抽象难懂,这就要教师先向学生解释说明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再出示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例如:不同等级的服务功能这部分内容中有关正六边形的城市服务嵌套理论比较难懂,在课堂教学时我先讲解了这部分的理论:a每个高级城市周围总是分布多个低级城市b高级城市服务范围大,包含多个低级别城市服务范围 c同级别的城市服务范围彼此独立、相互排斥d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相互重叠、交错,层层嵌套的。如同金字塔.然后出示江西省政区图,引导学生应用理论分析:a江西省城市等级有几级?b不同等级城市数量多少及彼此间隔的距离如何?c我们省城市规划是否合理?未来江西省城市发展规划的方向?
三、利用案例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启发思维
有人曾说“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如果演示,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会明白。”所以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学习的重要方式,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感悟中提高。课堂探究活动中加入乡土案例,学生则能从已有经验出发,自然地进入探究过程开动脑筋,增强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保证合作探究的效果,在问题提出后教师要进行巡视,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鼓励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并分小组安排小组记录员记录组内每个同学的发言,允许相互批评和指正,并进行补充和修正,最后请每组代表发言。例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这节内容的讲述我使用了南昌市地铁一号线的修建为案例,并引导学生分析图片、材料思考:(1)结合材料一分析南昌市修建地铁的必要性?(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影响南昌市地铁1号线走向的区位因素是什么?什么是主导区位因素(3)南昌地铁1号线站点布局疏密不均,结合材料三分析站点疏密不均的原因是什么?(4)南昌地铁1号线建设的意义?因为对本土案例熟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很自然的进入探究,
由于学生有了生活感知的基础,课堂教学的解惑就水到渠成了。这样从本土案例出发,阐明原理,再利用教材案例加以印证,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使学生从现象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同时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的意识更培养了其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四、利用乡土案例拓展课堂,提升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讨论所得结果,进行总结、点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图,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引导利用所学的知识,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例如:在“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结束后,我设计了拓展探究:调查学校所在地周边的企业,分析工业布局的区位条件,并撰写调查报告。又如在“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教学结束时引导学生思考南昌市市区人口超300万,加上周边的县、区人口超500万,他的将来能否可以发展演化超大城市?你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掌握了本课基础知识和原理后,教师有意识地安排乡土地理案例作为课外拓展,让其用所学原理尝试着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不但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拓展思路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几点启示
1、选取的乡土案例要符合课标要求
在课标的要求下对乡土案例进行适当的整合,使乡土案例有利于课堂目标的完成。不能牵强附会,有些乡土案例具有典型性,可以用来进行教学,但是一些典型性不强的乡土案例或者是理解难度大的乡土案例不能用于课堂教学。所以我在乡土案例的应用上并没有每个章节都使用乡土案例,必修二总共分为六章,总节数16节,本人选取了期中的10节内容将乡土案例融入期中。
2、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全面参与
案例教学中需要通过合作探究来分析、思考问题,但是要让学生正真参与进来而不是流于形式,就必需要有一套相应的激励机制,这对于调动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是非常重要的。我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将每个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与其课程考核成绩挂钩。二是将课堂案例活动计分,加入平时的考试成绩中,提高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权重,适当减
少理论考试成绩的权重。
参考文献:
[1]陈继增. 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0
[2]李健. 案例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J].内蒙古教育,2015,10
论文作者:刘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案例论文; 学生论文; 乡土论文; 地理论文; 城市论文; 南昌市论文; 原理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