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远端胰腺切除术后不同胰腺残端关闭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外科2016年3月至8月期间收治的实施胰腺远端切除术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患者术后应用手工缝合法关闭胰腺残端,B组患者术后应用闭合器法关闭胰腺残端,C组患者术后应用超声解剖器法关闭胰腺残端。结果: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A组、B组患者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A组、B组患者少(P<0.05);A组、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者的术后输血率、引流液淀粉酶值、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30d内在住院率及病死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C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A组、B组患者的20.0%、15.0%(P<0.05),A组、B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远端胰腺切除术后应用超声解剖器法关闭胰腺残端,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关键词】远端胰腺切除术;胰腺残端关闭技术;术后并发症;应用效果
远端胰腺切除术是现阶段我国临床治疗胰腺创伤、胰腺肿瘤等疾病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应用初期该种手术方式存在明显的应用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术后胰瘘发生率高,伴随着外科手术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远端胰腺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了明显降低,但仍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应用效果[1]。近年来,不断有临床研究发现,胰腺残端关闭技术的应用效果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存在明显相关性。基于上述现状,我院本次研究选取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远端胰腺切除术后不同胰腺残端关闭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现做出以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外科2016年3月至8月期间收治的实施胰腺远端切除术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联合其他器官、重要血管切除、保脾手术;(2)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2)既往有发作胰腺炎病史。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平均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患者中,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1.9±1.9)岁,BMI(22.6±2.5)kg/m2。B组患者中,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2.4±2.1)岁,BMI(22.4±2.5)kg/m2。A组患者中,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1.7±2.2)岁,BMI(22.4±2.3)kg/m2。对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比较意义。三组患者均在术前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A组:手工缝合法,结扎主胰管,对断端胰腺实质进行褥式缝合,然后用Prolene缝线褥式缝闭残端断面的胰背侧和腹侧边缘。胰腺近端切缘内凹呈“<”形,如鱼嘴样,以便对合、缝闭胰腺残端。
B组:闭合切割器法,Endo?GIA60切割闭合器横跨在胰腺的预切除处,气短远端胰腺后不结扎主胰管,残端出血点进行电凝止血。
C组:超声解剖器法,经超声震动暴露很小的胰管和血管,进行骨骼话后,结扎暴露的很小的胰管和血管,不封闭胰腺残端。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选取的观察指标包括(1)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体温≥38℃、术后心率≥100次/min、胰瘘);(3)三组患者的术后输血率、引流液淀粉酶值、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30d内在住院率、病死率。
胰瘘判定标准:术后3d及3d以上经手术放置的腹腔引流管中引流液的淀粉酶浓度大于正常血清淀粉酶测定值上限的3倍以上。
1.4数据处理分析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符合高斯分布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经统计发现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A组、B组患者(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B组患者少(P<0.05),A组、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s)
注:C组与A组比较χ2=5.573;P=0.026;与B组比较χ2=5.102;P=0.033;A组与B组比较χ2=0.509;P=0.047
2.3三组患者的术后输血率、引流液淀粉酶值、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30d内在住院率、病死率比较
三组患者的术后输血率、引流液淀粉酶值、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30d内在住院率、病死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的术后输血率、引流液淀粉酶值、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30d内在住院率、病死率比较(±s,n;%)
注:组间比较P>0.05
3.讨论
手工缝合法是我国临床上最早应用的一种胰腺残端关闭技术,长期应用发现该种胰腺残端关闭技术会使部分断端胰腺实质次级胰管分泌的胰液不能汇入主胰管,导致胰液向胰腺断面溢出,胰漏的发生率较高[2]。闭合器法是上个世纪70年代被发明和应用的一种胰腺残端关闭技术,近年来有研究学者对该种胰腺残端关闭技术的预防胰漏的效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该种胰腺残端关闭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胰漏发生率[3]。但远端胰腺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有待开发新技术进一步降低。
超声解剖器法是近年来才在我国临床上得到应用的一种胰腺残端关闭技术。为明确最佳胰腺残端关闭技术,提高远端胰腺切除术的治疗安全性,我院本次研究对上述三种胰腺残端关闭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过程中发现,在横断胰腺时,即使很小的胰管和血管也能够在最低频率的超声振动水平中得到充分的暴露,并能将暴露的胰管和血管骨骼化,无需封闭胰腺残端。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超声解剖器法的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应用其他两种方法的A组、B组患者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B组患者低,三组患者的术后输血率、引流液淀粉酶值、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30d内在住院率、病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我院认为远端胰腺切除术后应用超声解剖器法关闭胰腺残端,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同时也表明超声解剖器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晨,黄新余,刘永志等.生物膜包裹残端预防胰腺远端切除术后胰漏的实验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3,28(1):48-51.
[2] 包蔚雷,高圆圆,张京平等.闭合器闭合胰腺残端降低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J].江苏医药,2014,40(12):1414-1416.
[3] 鲁葆春,沈志宏,萧岗等.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十例临床分析[J].中华胰腺病杂志,2013,13(5):331-333.
论文作者:郭朝群 董爱宾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2/9
标签:胰腺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远端论文; 淀粉酶论文; 手术论文; 并发症论文; 《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