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校项目管理初探_项目管理论文

成人高校项目管理初探_项目管理论文

成人高校项目管理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项目管理论文,成人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项目管理近年在国外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它是用系统的观点解决工作任务的一种管理方法。由于系统论在哲学方法中的地位和影响,项目管理适用于众多的领域。正如美国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委员会主席格雷斯(Paul Grace)所说,“在当今社会中,一切都是项目,一切也将成为项目。”事实上,在我国的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开发领域,项目管理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并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随着项目管理理论的引进,项目管理理念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成人高校的工作中。项目管理是一门新兴科学,有独立的体系、结构、概念和方法,而多数成人高校还沿袭着传统的管理模式,项目管理还没有在成人高校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教育系统对项目管理并不陌生,科研课题一直在采用立项的模式。由于对项目管理理论和项目管理方法一直没有给予重视,致使每年都有科研课题流失,有的尽管勉强结题,也难以产生效益。可以看出,成人高校由于长期依赖传统的线性管理模式,还很难适应目前这种世界变革的潮流。

一、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含义

项目一般是指按性质分类的事物。但在项目管理学中项目有特定的含义,一般认为,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在一定的时间、人员和资源约束下,所开展的一种具有一定特性的一次性工作。项目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活动,是为创造特定的产品或服务而开展的活动。因此只要是人类创造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活动都属于项目的范畴。在项目管理学中“具有一定特性的一次性工作”是项目的本质属性。对于成人高校来说,某一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和培训任务都可以作为一个项目。

有了项目,也就产生了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就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和优化。项目管理不是一种独立的方法,它是多种现代管理方法的综合。上个世纪70年代风靡一时的统筹法,在项目管理中叫做关键路线法,是一种重要的项目管理方法。

根据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定义,我们会发现成人高校中有许多工作是可以转化为项目进行管理的。国内外的成功事例表明,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校工作进程,提高办学效益。例如,成人高校的一项中心工作,就是对成人进行职后教育、新职业技术教育,其大致工作流程如下:首先是要对社会进行各种职业的需求进行分析,然后要根据社会的职业需求确定设立紧缺职业的课程,进行课程开发,编写职业技术教材,组织相关知识素材,构建课程体系,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标准,对各科的学分分配权重,组织实施教学,职业技术考核,向社会输送具有新职业技术技能的人才。另外还有子项目的产品——职业技术教材。如果我们把新课程开发流程与一个项目的执行流程对比考察一下,就会发现工作的一次性、活动和产品的独特性、活动目标的确定性、活动的整体性、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等等,两者的属性是完全一致的。由此可见,在各类高校教育工作中,成人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适合进行项目管理的。

应该看到,实施项目化管理需要有相对应的组织机构,不同的组织形式对应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其管理效能也是不一样的。当前多数成人高校,还因循计划经济时代的部门设置体例来管理学校。这种管理体制与项目管理组织结构是冲突的。项目管理进入成人高校也面临着如何选取适合的组织结构与高校原有的行政管理组织形式融合的问题,融合得不好就会互相掣肘,不但影响教学,还会影响行政工作。事实上,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万能的管理方法,项目管理也不例外。

二、项目管理形式与成人高校新课程教材开发

项目管理一般常用的管理形式有三种:

第一,项目式管理。以一个项目为中心,将人员、资源组织起来的临时机构。在项目单列式组织中,大部分的成员和资源按项目划分,组织项目班子,投入项目工作。项目负责人有很大的独立性和权限。其优点是责权明确,命令单一,决策快,不足是机构重复。与既有的制度和规定不一致,与现存的管理体制有距离,不便于学校领导管理。

第二,职能式管理。项目作为原来职能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能式组织中的项目事宜是由职能部门负责人来协调解决的。其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行政决断的优势,人员调配方便,易于交流,不因人员调动而中断。不足是,项目活动不可能代替职能工作,项目也难以成为部门工作的重点。项目参与者任务界限不清,响应迟缓,跨部门的交流困难。

第三,矩阵式管理。是前二者的结合。形成以职能为列、项目为行的矩阵。其优点是,项目是重点。避免部门重复,容易交流,响应快。与既定的部门分工、规章制度较易相容。不足是,由于项目负责人都要争取自己的项目优先考虑,优先级可能出现冲突,导致责任不明确,可能会政出多门。

考虑到成人高校现有的管理形式和项目管理的特点,目前看来,矩阵式管理是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和目前高校管理现状的一种项目管理形式。

与普通高校相比,如何进行矩阵式管理?成人高校除了要开设国家指定框架下的课程,还特别注重社会对急需人才的需求,要及时开设满足一些新兴行业,而又没有列入国家课程框架之内的课程。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正在不断兴起一些新的行业和产业,像资产评估、物流管理、项目策划、项目评估等。成人高校就是要发挥培训工作短平快的特点,及时开设有关课程,帮助成人及时进行职后培训,帮助国家进行劳动力的转移,充实新兴行业,为新兴行业输送人才。由于行业是新兴的,所以成人高校的一项重头工作就是新课程的开发。课程开发本来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的。由于我们多年来课程开发习惯于职能式管理,就是组织一批人编一本教材,不关注教学对象,不做需求分析,致使教材的针对性弱。早期计算机培训教材即是如此,差不多就是计算机操作使用说明书的翻版。许多人学完之后还是不得要领,计算机考级之前突击强化,考完之后又成了计算机盲。因为教材没有遵循学习规律来编写。

发达国家的方法则不同。如,英特尔公司为了推动教育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决定做一个全球性的信息技术培训项目。这个项目就是在我国已经开展了5年的英特尔(r)未来教育。负责英特尔(r)未来教育的部门与公司其他部门是平级的,培训经费是由公司统一划拨的,而项目运作则是完全按项目单列式的组织结构进行的。从公司的角度看是一种典型的矩阵式管理。他们的教材开发,则是集中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教学设计、平面设计和中小学教师等各方面专家共同组成教材开发项目组。这就是一种项目制的人员组成,即使是一本教材,也要有涉及到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各类专家共同完成。这与国内教材的编写基本由一人或几个同行攒稿子的编写方式是大相径庭的。另外该教材的开放性也是值得注意的,包括了大量随时更新的案例,在引进项目的国家和地区对教材实行本土化。这样,保证了在项目引进的国家和地区能够更加结合实际进行项目管理。我国则由教育部师范司、各级进修院校构成职能管理机构,通过各省市项目负责人和主讲教师进行项目管理,这就构成了英特尔(r)未来教育矩阵式项目管理结构。从运作的效果来看,受训教师经过48小时的训练,就掌握了教学需要的基本信息技能,并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我们不能不叹服英特尔(r)未来教育教材编写水平及其项目化运作的巧妙。

那么在成人高校又如何实施项目管理呢?成人高校一般是院级管理、二级学院管理、系级管理、教研室管理这四级结构,对于国家指定课程,按照传统的四级管理层层布置就可以了。可是对于新课程开发来说,有许多学科是新设立的,到了二级学院往下,不但找不到对应的教师,可能连对应的系都找不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新课程作为二级学院的一个项目进行开发。

具体操作是,二级学院指定一位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向上对主管院长负责,向下负责组织项目开发组成员,负责项目计划,负责经费预算和经费监控,项目流程监控,组织项目成果的鉴定、推广,项目组内、组外的协调。对于项目负责人的要求,不必是新课程的专家,他只要有相近的知识即可,但必须有非常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创新开拓的意识,要懂得项目管理流程。美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就是一个经典案例。他的负责人莱斯利·R·格罗夫斯(L.R.GROVES)并不是核物理学家,而是一个职业军人。但是他天才地把来自各国的科学家、熟知相关工艺的工程师、工人和军人组织起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因此出色的管理能力,对于项目负责人来说是首要的。

从国内外成功的项目来看,项目组的成员不应该是“近亲结缘”。我们编写信息技术教材,就不应该是只有几个计算机教师,还应该包括教学论、课程论、教学设计、教学法、整合方法、研究课件的教师参与。当然计算机教师应该是项目组成员的主体。这些人在一起不是各写一段,而是共同研究,如何编写教材才能更符合受训者的心理,如何让现代教学理念渗透在教材的内容之中,让受训的教师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现代教学理念、整合方法,自觉地进行有信息技术手段参与的教学设计。

三、成人高校项目管理趋势

项目负责人要根据项目需要提出人选,在主管院长的支持下,与各系、教研室负责人协调,有的人可能还要由项目负责人与其他二级学院或院外单位协商。由于任何项目都是一次性的,外借的项目组成员的人事关系应保留在原单位,原从事的业务工作不应停止,但要腾出较大的精力和时间从事项目工作。这样做可以保证学院常规工作的运转,保持稳定。对从事项目开发的同志意义更大。经常同本领域之外的同志讨论问题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开阔知识视野,找到创新的切入点,也可能找到更能发挥自己特长的领域和空间。对于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对于成人高校来说,经常地、大量地进行项目开发是提升全校教师整体水平的一个好办法。

如果一个符合成人高校管理特点的项目开发组建立起来了,在实施项目管理的时候只要遵循项目管理流程,按照项目管理的规律来组织和指导工作就可以了。项目制管理更适应成人高校的培训工作特点,更能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和成人高校的发展,是成人高校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项目制可以打破传统的管理格局,变单一纵向管理为矩阵式管理结构。通过众多高效精干的项目组织,减少中间环节,并可以根据项目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使学校对需求变化的反应更加迅速,对决策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准确,提高了工作效率。

项目制可以更好地遵从成人高校的教育规律。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成人教育不像普通教育从小学到大学,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链条,成人教育特别是技能培训教育,往往是一次性的。通过项目管理,可以使成人培训,从调研立项、设计方案、授课讨论、实习参观、到饮食起居,各个环节联系更加紧密。过去是行政领导管立项,老师管授课,教务处管参观,总务管食宿,如果把有关的培训转化为项目,这一切完全由项目小组负责。组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责权利清晰,可以确保培训项目直接落实到位。

项目小组之间形成的竞争机制,是学校新的发展动力。成人高校原来的管理是与教学流程相适应的,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够保证教学工作的平稳,但易于消磨人的创新精神。而项目都具有新颖性和创新性。在项目组内,大家都必须发挥聪明才智,不断进取,不断提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保证项目圆满完成。另外项目是需要出产品的,而产品的生产周期,产品的社会价值都是具有可比性的,这就会在不同的项目组之间产生压力。各项目组为了今后能争取到好的项目,就必须把手头的项目做得更好。同样,对于每个项目组成员来说,只有所在项目组的工作和产品最优秀,将来才能继续进入新的项目小组,承担新的工作。这种竞争完全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通过项目运作,市场动力无形中被引入学校,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新动力。

综上所述,项目是一个单位实现发展战略的载体,单位的使命、单位的远景、单位的战略目标都要通过一个一个具体项目的成功来实现。因此,成人高校的业务工作应尽可能地将实现项目化管理,通过项目拉动学校的业务工作,改变计划经济时代那种由上而下地指令性的管理模式。项目制在成人高校的实施,将打破传统教育机构中的分工界限和模式,形成项目负责人这样一个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新的综合性职业岗位和项目小组这样一个综合性管理机构,这种模式对成人高校工作所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但是无论如何,项目制更符合市场化的运作规律,能为成人高校提供新的发展动力,能够强有力地推动成人高校的改革。当然,对于一个单位来讲,管理模式的改变是复杂的,会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我们应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以现代管理理论指导成人教育工作,寻找和把握其客观规律,积极主动地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标签:;  ;  ;  ;  ;  ;  

成人高校项目管理初探_项目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