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活动。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尽量将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动脑思考、交流、合作、亲自探究创新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在知识探究过程中逐渐增长起来。
一、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把生物学现象重现出来,才能感受全过程,并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所以这种学生实验产生的兴趣要比观察实验产生的思维效应好。因此,笔者结合本地实验情况,在生物教学中尽可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例如:讲“种子的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时,笔者提前几天进行安排,让学生以罐头瓶代替广口瓶,用水杯代替试管,用吸管代替导管,选取小麦、玉米、大豆为实验材料,通过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来复习种子萌发的条件。把萌发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分别放在瓶中,24h后,观察蜡烛在两瓶内的燃烧情况,再把萌发的种子按书中所示装起来,过2~3h,往瓶内注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发生变化。用两个暖水瓶(甲瓶装萌发的种子,乙瓶装煮熟的种子)各插入温度计,过2~3h后,观测这两个暖水瓶中的温度是否发生变化。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最终概括出:种子呼吸时吸收氧,释放二氧化碳,放出热。课堂上,学生们很轻松地把自己观察记录的内容表述出来,相互补充、印证,从而得出了正确结论,了解了种子的呼吸作用。
二、引导学生做好探究性实验
在常规的学生实验中,学生只要按书上的详细步骤操作,在现成的框架里填数据,再把实验目的、现象、结论等抄一遍即为实验报告。这种实验模式,学生往往不动脑筋,看上去很规范,实际上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如果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选择实验用具、方法和步骤,自己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实验结论,那么学生就有可能从实验中真正领略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欢欣。生物新教材就增加了较多这样的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的增加将有力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案。学生还要通过实验找到足够的证据来检验自己的想法,这种主动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探究性实验的指导上,要重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就拿“探究根是否具有向水生长的特性”这一实验来说,根据教学进度,在做实验的前几天就要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弄清楚实验的目的要求,认真研究假设和提示。制定的方案本着可行性原则,既要简便易行,又要便于观察,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在实验前上交设计方案,老师认真阅读,对个别有问题的方案加以指导,对一些思路较正确但还不完善的方案,让学生自己在实验中完善、修改,真正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当然,刚开始的探究性实验,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等,都给出了可供参考的实验方案,使学生对探究性实验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再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做实验。
三、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通过实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探究条件反射的形成,笔者在学生制定实验方案时,提醒学生要注重实验的全过程设计,特别要注意实验的可操作性。实验开始即对每个小组进行跟踪,要求各小组定时定量喂食,中途不能断餐(以保证定时反复的刺激),同时要求各小组做好整个实验过程的详细记录。经过检测,10个实验小组,其中7个小组取得了与假设相吻合的结果,另3个小组效果不明显。通过对实验记录和实验环境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第一组失败的原因是实验组与对照组饲舍太近,两组实验动物受到同样刺激;第二组失败的原因是中途断餐(因其他事耽误没有定时);第三组失败的原因是因家里的小外甥经常不定时地乱吹哨子,不能起到形成条件反射的刺激作用。整个实验的设计、执行、结果分析都由学生完成,学生通过完整的实验操作过程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验前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再设计实验方案。例如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实验前布置讨论题: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有水分、空气、光线、温度、无机盐等,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是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后,设计出多种方案,一些方案不仅能确定光线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还能排除不会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了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真实结果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探究科学实验方法的能力。例如,在布置“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实验时,要求学生在制定方案时按讨论题展开讨论,据讨论内容设计多种方案,并制定适于记录各方案观察内容的表格,将实验中观察的现象详细地记录下来。通过对不同方案得出的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指导学生重新设计出更合理的实验方案,培养了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科学实验方法的能力。
笔者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究,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和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教学效果也有明显提高。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探究对生物实验教学是有益的,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有益的。
论文作者:闵庆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0月总第17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0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方案论文; 种子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探究性论文; 叶绿素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10月总第17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