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正确实施网络舆论监督的思考_反腐倡廉论文

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正确实施网络舆论监督的思考_反腐倡廉论文

关于反腐倡廉建设中正确开展网络舆论监督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反腐倡廉论文,舆论监督论文,正确论文,建设中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我国舆论环境进入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从“周久耕案”到“局长日记”,从“史上最牛钉子户”到“华南虎事件”,从“躲猫猫”到“罗彩霞事件”,新兴网络媒体不屈不挠的“草根精神”和敢于揭露丑恶、督促纠错的舆论监督作用得到了彰显。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与网民在线交流。中央纪委的工作报告强调,要拓宽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渠道,加强反腐倡廉舆情网络信息的收集、研判和处置。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看待网络舆论监督,如何正确引导、规范和加强网络舆论监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角度,就如何正确开展网络舆论监督,作一些探讨。

一、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正确开展网络舆论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舆论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党的执政能力提高的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对于促进人民群众实现批评和建议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正确开展网络舆论监督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完善制约监督机制,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注意分析网络舆情,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这些年的实践表明,在坚持党的领导以及坚持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的前提下,正确开展网络舆论监督,有利于促进各级领导和党政机关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利于畅通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在与西方敌对势力的斗争中赢得主动权和话语权,防止西方媒体借机炒作,不断提高党政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是正确开展网络舆论监督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途径。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广泛性、社会性、世界性的网络媒体成为交流传播各种知识和社会信息的现代化工具,成为人民获取知识、了解天下大事的重要渠道。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及时反映呼声和愿望,或针砭时弊,或表达维权诉求,鞭挞和揭露各种丑陋和消极腐败现象,帮助纠正和克服党政机关工作中的一些与时代和群众要求不相适应的做法,促进解决生产生活中面临的难点问题。在这种形势下,网络舆论监督已经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成为党和政府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三是正确开展网络舆论监督是促进各级党政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更好地为群众服务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和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的历史时期,各方面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仍然易发多发。认真解决反腐倡廉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和重要进展,但是,对于反腐倡廉方面的问题必须系统治理、长期治理,必须发挥包括网络舆论监督在内的各种监督的作用。与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相比,网络舆论监督由于具有论坛、新闻留言等互动平台,在促进转变干部作风、反腐倡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群众在网络媒体上可以表达反腐败意见建议,可以揭露发生在身边的腐败问题。在网络中,群众的各种观点互相碰撞、交锋和融合,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力量,能够给腐败分子和消极腐败行为造成巨大的舆论压力,从而促使各地区各部门在施政过程中更加重民意、恤民情、集民智,更加注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四是正确开展网络舆论监督是对加强权力监督工作的有效延伸。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网络舆论监督,不同于西方所谓的“第四权力”,后者是基于西方多党制下的一种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性监督制衡,而我们的网络舆论监督,是为了促使党在执政过程中不断纠正自身失误和偏差。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网络舆论监督中,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双方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都要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都要服从于维护最广人民群众利益这个根本宗旨。可以说,正确开展网络舆论监督是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对加强权力监督;工作的有效延伸,是促进党和政府不断修正错误、自我完善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党的十七大以来正确开展网络舆论监督,有力促进了反腐倡廉建设

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任何时候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党的十七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和完善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有关规定,健全相关工作机制,正确发挥网络舆论监督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积极作用,为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作出了贡献。

一是从查办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工作来看。2010年初,新华社发布了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工作报告。2009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34504件,结案132808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8708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366人。严肃查处了陈绍基、王华元、黄松有、王益等一批大案要案,震慑了腐败分子,增强了干部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在这些案件中,有的是通过网络舆论监督的渠道发现和揭露出来的。随着全国纪检监察举报网站的开通,信访举报渠道进一步拓宽,网络举报已经成为纪检监察机关案件线索的重要来源。有的网民收集线索后直接上传网络,纪检监察机关通过网上反映的案件线索,严肃查处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比如,陕西省注重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研判和处置,严肃查处了网上反映的某市公安局副局长徇情枉法案件,查处了某县法官入股煤矿讨要分红案,维护了党纪国法的严肃性。

二是从加强领导干部教育和廉洁自律工作来看。这些年来,一些党员干部的不廉洁行为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互联网络曝光,其他新闻媒体相互跟进,从而得到查处的。比如,某市经济适用住房“六连号”事件,网络和主流媒体曝光后,监察机关迅速介入调查,严肃处理了多名责任人员。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从政方面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也通过网络舆论监督的督促得到了纠正和克服。比如,某市针对网络反映的领导干部“三小”(小兄弟、小爱好、小圈子)问题、行政成本居高不下问题,出台了治理公款接待、赌博和带彩娱乐、出国(境)三项规定,针对网络投诉中反映集中的基层工作人员作风问题,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活动,有效地促进了这些问题的解决。

三是从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来看。这些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纠风专项治理,着力解决征地拆迁、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教育医疗、涉法涉诉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取得了明确成效。一些地方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发挥网络媒体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发现问题机制。比如,黑龙江省以“行风热线”为依托,设立了直拨受理电话、语音留言电话、短信平台、网上投诉信箱,建立起覆盖广泛、便捷高效、全天在线的受理问题系统。通过网络平台,公示收费项目、解读收费政策、受理乱收费问题,筑起了一道防范和发现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的“网络屏障”。青岛市重视网络舆论监督,建设了纠风网,扩大纠风工作的参与面和影响力,提高纠风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同时,把该网与“行风在线”节目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在全市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纠风工作网络系统,共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670多件,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四是从推动勤政廉政、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来看。针对廉政建设中显露出来的群众参与数量少、时间不灵活、地点受限制、解决问题缺少监督等问题,一些地方通过开展网上政策咨询、反映问题、表达意愿、提意见建议以及相关部门定向解答、限时回复、限期解决等措施,以网络舆论监督促进党政机关科学决策、勤政廉政和依法行政,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比如,山东省寿光市依托“中国寿光网”,创办“寿光民声”,要求所有上线单位都安排专人按时登录“寿光民声”,及时下载群众留言,由主要或分管领导批示给有关科室和所属单位,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职责到位”,并加强对上线单位回复留言和解决问题的监督检查,对群众满意率低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通过网络强化了来自群众的监督。

五是从反腐败治本抓源头工作来看。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信息不公开、不透明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公权私用的重要原因,而网络舆论监督就是通过推进民主、公开、透明、平等、竞争,从源头上发挥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作用。多年来,不少地方和部门按照“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资源在市场中配置,资金在网络上监管”的思路,针对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工程建设、行政审批、国企改革等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网络舆论监督,以科技保证制度执行,以平等竞争保障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以公开透明减少权力的暗箱操作,有效地减少和预防了腐败问题的发生。比如,上海市针对当前政府采购周期长、价格高、过程不够透明以及容易产生“集中采购、集中腐败”等问题,探索建立健全了以“全覆盖、全流程、全上网、全透明”为主要特征的全市政府采购电子平台,也就是开设了“网上大卖场”,把监管部门的监督同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结合起来,收到了好的效果。2009年实施电子集市采购以后,采购周期从以往1个多月缩短到1天,采购平均价格从原来高于市场价格降低到低于市场价格的10%。比如,南京市运用信息技术,创新监督平台,推动行政权力规范透明廉洁高效运行,将政务公开作为阳光机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以电子公告栏、“民意直通车”等为载体加大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力度,全市78家政府部门和13个区县的近10万条信息按照统一格式上网供公众查询,有效地促进了网络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

三、反腐倡廉建设中正确开展网络舆论监督需把握的几个方面

在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刻认识网络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网络舆论监督是一柄“双刃剑”。网络舆论监督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对负面消息具有放大效应的问题、网民情绪化问题、散布虚假消息问题、“人肉搜索”侵害隐私权问题以及法律法规不规范、不健全问题,等等。面对快速兴起的网络舆论监督,如何正确引导和规范使其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更加有效的作用,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要树立主动作为、积极应对的意识,正确对待网络舆论监督。要深化对网络舆论监督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肯定网络在反映社情民意、揭露腐恶、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既不要因为强调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而看不到其存在局限和不足,也不要因为网络舆论监督有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而求全责备、因噎废食,应理性、辩证地对待网络舆论监督。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敞开胸怀、端正心态,加强与网民的互动,善于通过网络交流了解民情、汇聚民智、解决民生。要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引导他们关注涉及本地民生方面的意见、可能引发问题的突发事件,善于从网络舆论中发现案件线索。要教育干部宽容对待偏激言论,营造开门纳谏的民主氛围,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认真听取网民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及时调整工作的重点和方式方法,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要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加强反腐倡廉舆情网络信息的收集、研判和处置。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要安排专人对网络监督信息线索进行及时汇总和归纳,认真收集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各单位要成立反腐倡廉舆情工作组,专门负责本单位反腐倡廉舆情信息的收集、采写和报送。对于经查证属实的信息,要予以迅速处理和回应,抑制虚假信息的泛滥。要本着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原则,及时公开事实真相和处理结果,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积极功效,回应群众和社会的关切。要加强对从事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的同志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网络舆情的政治辨别能力、处置能力以及预见和防范能力。

三要加强网络舆情阵地建设,积极引导网络舆论更加理性而规范地发挥作用。正确开展网络舆论监督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高度重视政府网站、廉政网站建设,加强网络宣传教育。要高度重视网络在廉政教育中的作用,及时了解掌握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动态。要注重提高各类政府网站和廉政网站的质量和水平,丰富网站内容,创新宣传方式,采取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网络宣传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探索开展网络反腐倡廉论坛活动,吸引网民对反腐倡廉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发表个人意见和评论,及时向群众公布反腐倡廉工作动态,使主流观点在与其他各种观点的交锋碰撞中主导网络舆论,让主流声音压倒噪音和杂音。

四要建章立制,加快网络舆论监督法制建设的步伐。网络舆论监督作用的真正发挥,归根到底要靠加强网络舆论的法规制度建设,将网络监督纳入法治轨道。要注意界定网络舆论监督中涉及的知情权与隐私权、党务公开及政务公开与党政保密事项、正常监督与造谣诽谤、言论自由与人身污蔑等法律界限,使网络舆论监督中的评价、讨论、互动、传播等方方面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严明法律责任,对那些恶意散布虚假信息、诬陷他人、危害国家以及对网络监督压制、打击、报复的,要依据情节轻重和危害程度,采取必要的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进行惩戒。同时,要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网民树立正确的上网道德,规范上网行为,客观真实地反映问题,合法有序地开展监督。

收稿日期:2010-11-12

标签:;  ;  ;  

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正确实施网络舆论监督的思考_反腐倡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