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教材(人民教育版)编制的基本特征_课程论文

论社会教材(人民教育版)编制的基本特征_课程论文

浅谈(人教版)社会课教材编写的基本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人教版论文,基本特征论文,教材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新开设的综合课程。该课程的教材将知识性与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融为一体,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说明,社会课是一门能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课程。其所以如此,基本原因在于该课程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明确,内容的编选符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编写形式新颖活泼,易教、易懂、易学、易做。本文仅就教材内容的编写特征谈点粗浅看法。

一、深入浅出、哲理深刻

对于小学生应该知道而道理又较难懂的知识,课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构思巧妙,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引入知识天地,使学生自然地领会到其中深刻的道理。如“学校与社会”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明确学校为社会培养人才,知道《义务教育法》中规定的“国家、社会、学校必须依法保护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了解“2000年左右,我国将在全国完成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上述要求,对小学生来说,无疑是较深奥的,教材不是平铺直叙地直接讲述,而是从观察有工人、农民、军人、科学家的四幅图片引入,紧接着提出“如果没受过教育,能不能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的问题。据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并开展讨论。讨论中,学生列举了自己知道的大量因没受教育而做不好本职工作的事例,十分自然地得出了我们将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必须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的道理,进而明确义务教育法中所提出的“义务”和“任务”以及为什么要保护自己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利。并由此与必须珍惜在学校的宝贵时光,努力学好本领相呼应,使人才培养与义务教育法在学生头脑中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二、见微知著、内容丰富

社会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包含了历史、地理知识,还包括了社会生活常识以及与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要编选的内容如此之庞杂,涉及的范围如此之广泛,而面对的又是接受启蒙教育的儿童少年,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编者从小学生和启蒙教育的实际出发,大胆突破传统的过分讲究知识系统性的格局,运用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思路和手法,在精选代表性极强的教学内容的同时,编入结合实际、启发性较强的思考题和安排符合学生特点、联系本地实际的活动,使教师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有充分发挥和适当展开的广阔天地,使之能在我国不同地域,千差万别的各个学校,既能按教材的统一要求,又能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教学,能很好地达到该课程大纲规定的预期目的。

例如,“工业与生活”这一单元中,从文具、食品、服装等小学生经常用到的具体的产品入手,说明“工业与我”的关系,继而扩展至各种各样的工厂,把学生的视野由身边的铅笔、面包、衣裳扩展至“各种工业产品”乃至市场对产品的需求。这一部分可以说是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局部到全体的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典型实例。

三、可知可察、贴近生活

教材内容的表述方式,充分遵循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例如《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都是从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表层内容开始,逐步引向深入,把内涵深邃、哲理性很强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可知可察、实践性很强的实例,以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产生联想、模仿甚至运作。使本来从属理论范畴的知识转化成了贴近生活的实践性知识,大大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增强了教学中的可接受性。

四、形象生动、寓教于乐

教学内容的编排,不仅注重了思想性、知识性,而且充分注意了适宜于小学生特点的趣味性。例如,在学完“商业与生活”这一单元后,编排了“模拟买卖活动”的内容。通过学生认真地准备和兴致勃勃地模拟表演,不仅复习和巩固了所学的商业常识,培养了购物能力,而且有利于扩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模仿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明辨是与非、对与错、好与坏等观察社会生活和分析问题的初步能力。类似的形象生动、寓教于乐、一枝多果的教学内容的编写方法,贯穿于教材的始终,是社会课教材十分突出的特点之一。

标签:;  ;  

论社会教材(人民教育版)编制的基本特征_课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