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雨水花园的植物景观优化设计研究论文_戴夕娟

——以昆山物流园景观项目为例

上海翰澜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 200233

摘要:昆山作为海绵城市典型试点城市之一,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先行推广作用。本文以昆山地区物流园项目为例,着重论述雨水花园中植物景观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归纳出适用于昆山地区雨水花园项目的植物品种及搭配方式。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植物景观;优化设计;昆山物流园景观项目

引言

在海绵城市理念中,城市"海绵体"既构成一个水生态基础设施,包括涵养水源、雨洪调蓄、修复土壤等功能。雨水通过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些"海绵体"将其进行吸水、渗水、净水几个步骤,最后将剩余部分径流通过地下管网、泵站等设施进行外排,从而有效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目前为止,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植物景观的应用则主要体现在雨水花园的建设中。雨水花园也称为生物滞留池,是指园林绿地中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低洼区域,主要被用于吸收和汇聚来自建筑屋顶或地面铺装的雨水并通过植被、砂石等的综合作用促进污染物质的分解,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水调蓄设施。雨水花园巧用植物生长特性结合有效的搭配形式,不仅起到优化景观的效果,同时能有效提升区域的生态环境。

1 昆山物流园景观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江苏省昆山市花桥经济开发区,用地北侧为海翔路、东侧为宝贸路、南侧为海星路、西侧为河道。主要建筑为三栋物流库房,一栋综合楼及公用辅房。项目基地面积56469.1m2,建筑面积28554.8m2。其中绿地面积为8482m2,绿地率为15.02%;道路广场以及停车场面积为19432.3m2。

图1 项目总平面图

2 昆山物流园景观项目海绵技术方案设计

项目场地整体竖向较为平坦,设计结合整体竖向,优先考虑利用地面坡度进行雨水径流组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设置海绵设施。由于本项目绿化率较低,拟在建筑物空地及道路两边布置集中绿地及绿化带,同时在人员活动较为频繁的综合楼北区前留有绿地,结合场地条件本设计共建设566.9m2雨水花园和320m3蓄水池,小型车停车位均采用生态停车位,篮球场采用透水形式建设。

3 昆山物流园景观项目雨水花园植物的选择原则

植物是天然的蓄水库,能够有效防止地表的水土流失,起到一定的蓄水作用,海绵技术中的植物选择不同于常规的植物选择,不仅要考虑景观的功能性,更需要考量植物在特殊环境下的生长状况以及在雨水设施中的特殊功能。因此雨水花园内植物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3.1 选用耐涝又抗旱的植物

海绵措施中的植物随着满水期与枯水期交替,植物的生长条件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满水期时,海绵植物要求收集、净化下渗的雨水,景观植物在雨洪期间汇集雨水的植草沟、雨水花园等均能正常生长。而在干旱期时要求植物植株强健具备顽强的生命力,同时减少市政浇灌用水的需求。因此在植物选择上应选用耐涝为主同时兼具抗旱能力的植物。

3.2 选用净化力强、根系发达的植物

雨水花园中时常会沉积通过雨水冲刷道路或屋顶而流入其中的污染物质包括沉积物、营养物和重金属物质等,这些物质会对土壤、植被等产生一定的破害作用。而与传统工程措施相比,雨水花园利用植物特性来转移、去除各类污染物及重金属超标物质,具有成本低、不破坏生态环境和不引起二次污染等优势。

3.3 多选用维护成本低的乡土植物

乡土植物不仅能更有效的适应当地生长环境,还能使其植物景观效果保持极强的地方特色。同时应选择维护成本较低的植物品种,在植物特性上,多年生观赏草和自播力较强的多年生宿根草本以及水陆两生的植物比那些常规景观配置的乔灌木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强健的抗性,所以更适合运用到海绵城市项目中,以达到生态野趣的景观效果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3.4 合理搭配多层次、多物种植物

研究表明,不同植物品种进行合理搭配(一般3种植物以上)可提高雨水花园的景观性、生物多样性以及稳定性。多选择观赏草和多年生宿根草本的搭配形式,以减少养护成本;另外将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搭配种植,除了能丰富植物群落的结构层次性更能提高观赏价值。

4 昆山物流园景观项目海绵技术植物配置分析

本次设计采用的绿色海绵技术主要有雨水花园和植草沟,其中植草沟种植要求以密植混播草坪(百慕大混播黑麦草)为主,植物高度则控制在0.1-0.2m之间;而作为项目中主要植物景观的雨水花园,从植物选择到配置手法都应以营造自然野趣的生态群落为主。除了满足上述植物选择的原则外,雨水花园中根据种植区不同的水淹情况可将雨水花园分为湿生区、中生区及旱生区。

1)在“湿生区”由于植物长期生长在浅水里应选择根系发达,具有一定水质净化能力的湿生植物如:杉树、千屈菜、美人蕉等。

2)“中生区”则部分植物根系会在丰水期被水淹,有一定的蓄水要求,在此区域的植物需要具备一定的耐旱和抗雨水冲刷的能力,植物选择则以喜湿生环境的乔灌木及草本植物为主,如绣线菊、大吴风草、山桃草等。

3)“旱生区”由于此区域植物相对远离生物滞留池无蓄水能力要求,所以在植物选择上以适合陆地生在的乔灌以及宿根草本为主如榉树、小叶栀子、金鸡菊等。

5 海绵技术植物后期养护管理优化措施

传统植物景观需要后期维护,海绵城市运用的雨水花园中的植物同样需要进行有效的后期维护,由于海绵项目具有修复生境、净化水体等特殊性,所以在后期植物景观的维护上更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5.1 制定养护计划

编制养护管理计划,并按计划认真实施,在施工期间必须严控植物高度、疏密度,保持适宜的根冠比以及水分平衡。

5.2 灌溉

应根据植物的习性和墒情及时浇水,优先选用的乡土植物不需要过多的进行灌溉,仅需在旱季为防止植物缺水萎蔫时进行适当灌溉即可;而在雨季则需要控制灌溉频率,避免灌溉过多使植物烂根。结合中耕除草,保证雨水设施内植物全覆盖,及时进行补植。

5.3 堆肥护根

在种植区域土壤表面可以选用如松针、碎木屑等有机覆盖物或以堆肥的形式防止杂草丛生以及土壤板结等现象导致的土壤渗透性下降的情况。护根堆肥的时间最好选在每年的春天或在每年的5-6月份之间喷施黄金液体活性菌肥。

5.4 抑制杂草及病虫害

为了避免使用除虫剂时对场地内的生境造成危害,建议利用如夜间人工光源诱导等相对自然的方法抑制病虫害及抑制杂草。并根据每种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针对性养护,加强病虫害观测,控制突发性病虫害发生。

5.5 材质更新

在连续降雨降雪后应注意检查种植区域覆盖层及植被的受损情况,若发现有严重受损应及时更换长势不佳或受损的植株。并对一个生长周期后的雨水花园内的植物长势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各品种的适应性。并定期对植物景观进行适当修剪以保证最佳的景观效果。

6 结论与展望

项目景观设计运用海绵技术实现了雨洪资源化和园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化。方案中沿建筑周边设多处雨水花园,运用乡土植物及材料为出发点,结合低成本、低维护的后期管理以实现园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案总结了降雨、汇流、竖向以及土壤、植物等材料综合分析计算出相关海绵措施,使其不仅作为一种绿色基础设施起到减缓内涝、清理面源污染等功能性的作用,同时能展现出场地全生命周期的景致变化与美感。

参考文献

伍业钢.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技术、案例[M]. 南京: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2]肖楚田,肖克炎.海绵城市——植物净化与生态修复[M]. 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3]戴滢滢.海绵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雨洪管理[M]. 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4]俞孔坚.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论文作者:戴夕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雨水花园的植物景观优化设计研究论文_戴夕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