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_周新懿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_周新懿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徐州设计院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目前,我国的地铁发展很快,为人们提供了出行方便。加强对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研究,可以为人们的安全与出行便利提供保障。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对于运营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相关设计在满足经济实用、舒适美观等基础要求的同时,还需要提高在布局、通风、采光以及防灾等方面的设计水平,以及突出时代发展的特征,本文基于上述内容概括分析了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与解决措施。

关键词:地铁车站;建筑设计;问题;解决措施

1工程概述

师范学院站为徐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的第7座车站。该站位于北京北路的东侧,运河东路与海河东路之间的地块内。站位东南象限为彭城驾校、铜山农资公司;站位西侧为天赋广场在建工地;站位西北象限为万达广场在建工地;东北象限为汉府酒店。北京北路为南北走向,现状为双向6车道,规划道路红线宽50m,运河东路为东西向,现状为双向4车道,规划道路红线宽20m。海河东路为东西向,现状为双向4车道,规划道路红线宽28m。

2地铁车站建筑设计

2.1站址站位选择

①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线网密度以及换乘等方面;②城市规划的控制,具体包括了道路、占地性质以及远期规划等方面;③地面建筑地下构筑物的制约,主要指的是周边建筑物、高压塔与人防工程等;④管线的制约,尤其对电力、燃气与重力流等管线进行移改极为困难;⑤交通疏解的制约,大多数在主干道下进行,无法断交;⑥拆迁问题,房屋拆迁涉及大量的资金成本投入,且难以实现对工期的准确把控,同时,拆迁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人员的生活;⑦两端区间工法的影响,例如盾构、矿山以及明挖等问题;八是车站出入口以及风亭等的设置问题,地面空间、地块利用与附属建筑的结合。

2.2出入口及风亭

地铁车站的出入口建设位置一般位于规划道路红线以外,若难以实现上述要求则需要向先关部门提出申请。出入口的设置应该考虑客流量的引入问题,与周边建筑物的相对距离需要满足防火间距等方面的要求,或者与上盖物业结合设置。其次,在符合科学性设计的基础上,需要最大程度地设计出短且的地铁出入口通道,且弯折通道的数量应少于三个,弯折角度需超过90°。而当通道长度大于60m时,需要加设排烟机房,此时通道高度的设计需要为排烟管预留出安装空间;当通道长度大于100m时,则需要安装机械排烟设施。同时,安全出口的规划设计至关重要,安全出口应该直通外界并满足疏散距离等方面的要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装自动灭火系统。此外,当车站位于人员密集区域时,周边建筑对于风亭的具体布置有着重要的影响,并符合环评需求,且为了提升视觉效果,选择风亭时应优先选择低矮风亭。而对于活塞风亭以及排风亭等而言,相互之间的间隔距离不能少于5m,与新风亭之间的距离则需超过10m,若在水平方向上难以实现间隔要求,则在周边环境支持的情况下,可以从垂直方向入手。

2.3防灾设计

2.3.1防火分区

在车站大厅安装有齐全的防火设施,在站厅与站台等部分的公共区域则配备了消防栓,在置有重要电气设备的管理室则存在气体灭火相关装置,主要包括了车站控制室、配电室、通信与信号控制室以及电压变电所等,而其他设备管理室也配备有便携式灭火器。该车站的内部防火重点区域包括了以下部分:站厅与站台安全门公共区域的防火区域以及设备管理室内不同自然层对应的三个防火区域,对防火相关要求有着严格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地铁车站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安装200道厚砖防火墙,达到了一级防火登记,阻燃极限达到了4h,重要设备室则需要满足3h的隔墙耐火极限,房门、结构顶部以及中板砌筑等位置使用的为A级防火门。

2.3.2紧急疏散

对站台至车站大厅的自动扶梯与楼梯宽度进行科学计算与设计至关重要,是提升防火建设水平的重要保障,从而保障一旦发生火灾可以在6min内完成人员疏散。该站的疏散模式为两个单向上行扶梯,一个不参与计算。

2.4出入口与主体接口处净高问题

该站出入口通道的高度不能低于2.4m,排烟状态下吊顶内净空不能低于0.8m,与公共区高度存在高差。其次,为了确保通信以及其他专业管线顺利接入出入口,与主体的接口处净高应该设有一处过度区域,且当人防段与主体距离较近时,则可以将人防段垂直延伸至主体接口位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该站建筑设计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基于人们的行为与需求进行功能设计

该站普遍人流量大、人员集中,因此,对人员经过与停留的路线设计应该以通畅性为主要行为诉求,因此需要基于人们的行为研究,对客流线路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创新设计。该站隶属于交通运输行业,行李货物的携带与存放作为重要需求,是一个重要的设计立足点,因此需要对储物柜的设置做好科学规划。

3.2轨道交通线之间的换乘

①平台直接换乘,指的是乘客从一个站台以最短的转乘距离,到达另一个目标站台;②站厅直接换乘,此时乘客首先要从一个站台转到另一个站台,并登上站台,因此涉及到的换乘距离较长;③通道换乘,该方式具备最长的换乘距离,乘客需要从一个站台或车站大厅换乘到另一个车站[1]。相关单位及人员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在对客流目的地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乘客的出行方向与区域进行宏观把控,从而确定出短距离的出行方式,加快客流速度,减少人员拥堵等问题带来的影响。

3.3环境和空间设计需要满足心理需求

3.3.1视觉心理

绝大多数的地铁站位于建筑底端,需要借助人工照明改善建筑内部的采光问题,此时,光照亮度、环境与空间设计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视觉心理,通过柔和的光线与阴影打造温暖的氛围,优雅的色彩营造的环境则可以提升人们的舒适度,因此应该优先考虑提升人们视觉感受的元素。

3.3.2听觉心理

地铁车站作为人员集中场所,普遍存在拥挤嘈杂的环境,容易激发人们的烦躁情绪,甚至出现情绪失控等不良行为[2]。此时,借助优美舒缓的音乐可以缓解人们的负面情绪与心理压力,从而发挥声学环境的积极作用。

3.3.3嗅觉心理

借助井下通风系统等可以有效提升空间湿度,改善空气环境,提高人们的嗅觉感受效果,避免多种不良情绪与行为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3.3.4触觉心理

车站中与人们直接接触物质的触感也是车站设计的重要内容,例如,钢制座椅在寒冷天气尤其冬季,给乘客带来了极其负面的体验,因此最宜选择塑料座椅。

3.4环境和空间设计应兼顾人的感受

受地铁车站功能条件的限制,地铁站普遍建设于低下部分,因此普遍具备空间狭窄、缺乏自然光照耀等特征,而封闭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人们的心理压力,不利于人们保持良好的心情[3]。因此,对于地铁车站建筑的设计而言,需要重视对空间开放性的设计与营造。

3.5构建具有文化特色的车站

对于地铁车站的个性化设计而言,需要重视与地方人文与历史的合理结合,而对车站的装饰部分加以利用与重视,可以实现对文化氛围的体现、突出与变化[4]。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觉醒,个性化追求成为主流思想,实现地铁车站的个性化设计有利于保持新鲜感以及创造独特文化。

结语

综上所述,对地铁车站建筑的设计方案与理念进行研究与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而在与周围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地铁车站的功能,因此,一旦对装饰艺术或建筑功能的需求发生变化,现代建筑设计更应该立足于体现人文主义,切实满足乘客需求等设计方向。

参考文献:

[1]林崇浩.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37):232-233.

[2]段新甲.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分析——以西安地铁四号线凤城十二路站为例[J].四川建筑,2018,38(01):83-84+88.

[3]何文静.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理念与方法的实践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01):114-115.

[4]邓波.浅析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易错问题[J].中外建筑,2014(05):127-128.

论文作者:周新懿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  ;  ;  ;  ;  ;  ;  ;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_周新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