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封山育林模式;生态效益影响分析;技术管理措施;经验
1封山育林模式
1.1自然封育模式
该种模式适合应用在人类活动少、林地无法连片的偏远山区。林区被封闭后,主要是利用树木天然更新的能力,实现繁育。该区域特点是外界干扰性弱,树木多为天然林,更新能力较好,生态恢复效果较为理想。该模式封闭方式多为全封,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山口和沟口处相应的减少封闭设施。
1.2飞封结合模式
该模式主要针对飞播造林区域。飞播造林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变土壤质量、形成多种树种混交林,提高飞播效果。此模式可采用全封或者半封的方式,封闭时间一般在5年左右,飞播树种多以乔木和乔灌混合林为主。
1.3封造结合模式
该模式主要应用在立地条件差、林木较少、林木结构和层次较为单一、天然更新能力不能满足该区域覆盖的林地。可以在林木自然更新的同时引入适宜栽培的新树种,营造混交林,提高林地质量,增加树木长势,加快植被恢复速度,形成稳定的层次,提高生态效益。
1.4封养结合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人类活动较多且植被覆盖较好的区域,多采用半封闭方式,林区内可养殖家畜、种植中草药及粮食作物等有机产品,既可以实现封山育林,又可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和保护森林的意识。
2封山育林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1提高植物生长质量
植物生长需要大量养分和水分。被过度开发后的森林,其生态系统已经相当脆弱,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也已经无法满足植被生长的需要。封山育林可以减少因人类活动而给森林造成的危害,使森林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恢复生态系统,从而提高植物生长质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
2.2减少植物病虫害的侵害
植物病虫害一直是危害植物正常生长,阻碍森林资源发展的重要因素。封山育林在防治森林病虫害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在封山育林过程中,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森林内的植物定期进行巡查,保障植物的正常生长,若发现植物可能会感染病虫害,工作人员会对其实施一些预防措施,这能有效预防病虫害侵染植物,影响植物生长。
3封山育林技术管理措施
3.1检查验收
开展封山育林工作的目的非常明确,即封育一片、成林一片、收效一片。林业管理部门会安排林业管理工作者在每年的秋末冬初对封山育林工作依据封山育林计划及承包合同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的内容是当年计划完成状况及具体完成的封育成林成效面积。检查当年封山育林计划完成状况的内容主要包括封山育林的封育类型、封育范围、封育面积、承包合同、林木种类、林木生长情况、护林队伍、林木保护、管护措施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问题,一定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与解决。在对封山育林成林成效的具体面积进行检查时,要参照封山育林计划的完成年限来对封山育林成林成效的面积进行验收,计算出现有的符合成林标准的具体面积,并将其记录到森林资源档案内。检查验收的结果要以报告的形式逐级上报。
3.2封山育林成林成效的标准
由于不同地区对于封育区的立地条件、封育类型、林种和树种等都存在一定差别,加之封山育林的经验总结不足,现阶段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可以通用的标准,内蒙古林业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具体具体情况,来制定封山育林成林成效标准。
3.3定期观测、及时记录、不断总结规律
为了积累更多有效的资料,必须要固定标准观测记载,定期检验封山育林的成效,不断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在封育区范围内,内蒙古赤峰市林业主管部门要根据林地的不同类型来设置封山育林地的具体面积。一般情况下,一块封山育林地的面积为0.067~0.130hm2,通常以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标准地及对照区出现。在其周围埋设水泥桩或者木质号桩,每年定期观测1~2次,观测到的数据要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观测内容主要包括树种和草类组成、主要树种的生长状况、平均高度、地径、每公顷林地所包含的植株数量、鸟兽增减情况、土壤及水文变化等,通过认真观测上述内容,获取有效的数据资料,可以帮助林业工作者深入分析掌握封山育林的客观规律,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利用这些规律,不断提高封山育林效果。林业工作人员不仅要将观测固定标准地的相关数据记载下来,建立封山育林地区的技术档案制度,对检查验收封山育林的完成情况、封山育林所取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关的一系列图标资料等进行及时的整理、立案、归档、保存,还要对封山育林开始前的自然情况、生态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封山育林的总规划及年度计划等进行整理、立案、归档、保存,这些都将成为后期经验总结的重要依据。
4封山育林的经验
内蒙古地区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相应的规划。在综合考虑当地山林归属权、民众副业生产及经营需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封山育林总规划,最终确定封山育林的具体范围,同时也要明确封山开山的方法及具体的权益。封山育林期间,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到灵活封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依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及位置、林木种类、当地民众的实际需要和劳动力情况等,对封山育林区采取灵活的模式,如半封、轮封和全封,封山育林不单单是“封”,还要重视“育”,将“封”作为重要的手段,最终实现“育”的目的。在封山期间,要及时清除对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作用的各种灌木及杂草,同时适当补充相对稀疏的林木;对于密林区,要进行适当的抚育间伐,提高植被恢复速度及效果。在封山之后,如果发现林区内出现大面积虫害,林业管理者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同时针对当地病虫害的发病特点,提前展开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为植被提供一个健康、适宜生长的环境,也为封山育林最终取得喜人的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积极探索开发有关生态保护机制,不断革新管理模式,避免森林重大火灾事故。另外,在森林火灾控制上,要做好火灾隐患排查,确保森林火灾发生控制率降低为0.43%以下,积极推进森林管理改革工程,探索开发封山育林建设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封山育林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生态环境的质量,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封山育林工作,积极利用科学的封山育林措施,将封山育林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最大化,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潘玉斌.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8(20):171.
[2]艾斯卡尔·艾山.封山育林的技术管理及主要经验[J].农民致富之友,2018(16):85.
[3]商胜才.封山育林意义和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8,38(14):191.
[4]郭永锋,袁胜国.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18(08):141.
论文作者:赵建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38卷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4
标签:封山育林论文; 模式论文; 林木论文; 森林论文; 林业论文; 树种论文; 病虫害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38卷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