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信心,瞄准目标,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_大学论文

增强信心,瞄准目标,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_大学论文

坚定信心,瞄准目标 积极推进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点工作论文,高教论文,管理体制改革论文,坚定论文,信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在许多方面展开,特别是“共建”、“合作办学”、“合并”等形式的改革蓬勃发展,触及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原有高教管理体制的根基正在经受着强烈的撞击和震撼。1994年国家教委在上海召开全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座谈会后,确定广东省、上海市、机械工业部进行“一省一市一部”高教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上海的试点工作,得到了李岚清副总理和国家教委领导的直接关心、指导和帮助。目前试点工作正在逐步深入和推进。

三年来上海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回顾

上海高等教育的一大特点是部委属高校多,“条块分割”严重。据1992年统计,50所普通高校中,中央部委属高校有28所,分别属于国家教委和近20个中央部委;市属22所高校也分属市教育部门和其他十几个部门。“条块分割”的体制严重制约着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此我们认为,改革高教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要打破条块分割。在上海就要打破两个条块分割:即中央部委院校与上海市属院校之间的条块分割和上海市内不同部门之间办学的条块分割。

1.开展中央部委与地方政府共建高校的试点工作

自1994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教委签署共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协议后,1995年,又先后与卫生部、国家教委、财政部签署了共建上海医科大学、同济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的协议。上海市教委还与国家教委直属院校工作办公室对华东师范大学实行高质量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项目共建。此外,国家教委与中国石化总公司签署了共建华东理工大学的协议。

上海市人民政府对6所全面共建院校,1995年仅政策性补贴经费投入就近5500多万元,以后随着政策补贴出台,逐年还要增加。上海交通大学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综合教学楼的基本建设共建项目,上海市投入了5000万元。

2.积极慎重地做好中央部委院校划转上海市管理

《纲要》指出,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将分不同情况,采取继续由中央部委办或中央部委和地方联合办,或交给地方政府办,以及企业参与管理等不同办法。经与外经贸部和国家建材局商定,上海市于1995年和1996年上半年,分别完成了上海外贸学院和上海建材学院转由上海市管理的工作。上海市将这两所学校完全作为市属院校对待,补齐自1985年起上海市政府出台的全部政策性补贴,每年850万元。

3.做好市内不同隶属关系高校的划转工作

根据1994年市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将原市属各部、委、局的地方高校统一划转由市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的精神,上海市政府召开了市有关部门、委、局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统一思想,根据“积极稳妥,先易后难,分步到位”的原则,已将市建委的上海城建学院,市商委的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市卫生局的上海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相继划转至市教委。最近还将完成经委系统有关高校的划转工作。

4.开展隶属关系不同高校之间的合作办学

上海西南地区交大、华师大、华东理工、中纺大、上医大、华东政法、上农七校合作办学体运行一年多来,已在教师互聘、学生互相听课、图书资料共享、后勤服务体系共用、计算机网络沟通、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联合分析测试中心共建等诸方面尝到了资源共享的甜头。另外,以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水产大学等上海东北地区8校合作办学体制也在开始工作。从去年起,每年投入50万至100万经费予以资助,同时鼓励跨校联合申报市重点学科建设课题,组织跨校的多学科的大型合作科研。

5.学校与企业、企业集团和科研单位之间的联合办学蓬勃开展

上海财经大学与恒通、南德两大集团实行协作办学,建立起培养MBA的工商管理和国际经济管理两所学院,以及证券期货学院、国际投资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先后与电子部浦实电子有限公司等国内极具实力的4家单位联合投资组建了上海金桥网络工程公司;与上海科技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共投资2800万元,组建了全国首家投资股份制形式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上海星火制药厂联手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生物合成核酸药物生产基地;去年该校又先后与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齐鲁石化公司、上海化工控股集团公司等7家大型企业或集团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迈出了学校办学的新步伐。

目前上海急需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上海铁道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创建,就是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搞起来的。铁道部、建设部的科技司、上海市建委、科委和教委予以了很大关注,上海地铁总公司、市公用事业局、四方机车车辆厂、上海铁路局给予了经费投入。上海市政府通过支持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从而寻找高等学校“造血机制”形成的途径,使得高等学校的办学更加趋于活跃。

6.合理调整上海高校布局,适时进行院校之间的实体合并

改革高教管理体制,一定意义上讲,是一次新的院系(专业)调整。1994年,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和上海科技专科学校合并成新的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合并成新的上海师范大学。1995年,铁道部在上海的铁道学院和铁道医学院合并为上海铁道大学。1996年,上海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华东理工大学。机械部在上海的华东工业大学与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为上海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上海城建学院、上海建材学院三所学校学科门类基本相同,并且地域相近,原属三个不同管理部门,经过近一年时间的酝酿准备,已于1996年7月下旬,完成了城建、建材两校并入同济大学的工作,这是打破条块分割,实现同类学科院校合并的重大举措,也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一项示范工程。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国家教委领导多次肯定与赞同,李岚清副总理称之为“同济模式”。

目前,上海高校已从1993年时的50所,减少到41所(含民办杉达学院),基本实现了原定的设想。根据规划,我们还将进一步调整学校结构,到2000年或稍长一点时间,调整到30所以内,从而提高办学规模效益,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对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

既然是改革,就不可能没有阻力,去年“一省一市一部”试点负责人会议上,已经提出这个问题。上海高教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一年来的实践证明,确实有一些实际问题,主要还是认识问题。

1.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的财政拨款体制仍然是按照“条条”、“块块”,而高教体制改革要打破条块分割,变条块分割为条块有机结合,二者之间不吻合怎么办?

我们的观点是:教育投入也应朝打破“条块分割”的方向进行改革。

上海外贸学院、上海建材学院划转上海市后,仅仅是事业经费划转到地方,而基本建设投入的额度一点也没有转下来,这就加大了地方负担,如果转到地方后,再要安排基建投入,就要挤原来地方一块基建盘子,因此这个问题在整个体制改革中必须研究解决。一方面应扩大盘子,另一方面对盘子的分割应进一步优化。

加强对各类高校的统筹管理。逐步淡化和改革高校单一的隶属关系,加强省级政府对本地区所有高等学校的统筹管理,逐步变条块分割为条块有机结合,这是国家确定的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根据国家确定的规划目标,今后高等教育管理发展的走势已经非常明确,即管理的重心要下移,地方势必要加大统筹力度。上海市政府在制订上海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时,已把包括部委属高校在内的各类高校作为整体加以考虑,并在推进上海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注重部委高校,尤其是国家教委所属重点高校的领头作用。同时,教育经费投入要逐步打破原隶属关系的界限,从优化资源配置和办学效益的原则出发支持重点部委高校,争创一流先进。

2.第二种观点认为:体制改革不一定进行学校实体合并,一些小而全的学校也在培养人才,而且培养得很好,也能出效益,何必大动干戈,搞调整合并呢?

我们的观点是:为了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实体合并是提高办学规模效益的重要途径。

就上海来看,高校投资分散,难以重点建设。据1994年统计,上海45所普通高校全年教育事业费还抵不上香港一所大学的投资,45所高校中,在校生低于1000人的有11所,低于2000人的有23所,极有限的教育经费,众多的学校,势必分散现有教育投资,无法集中经费,加强重点建设。

中央提出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要求我们对上海高等教育资源(含中央部委院校在内)进行重组,以利资源的合理配置。1996年4月,江泽民总书记与四所交大负责人座谈时提出教育工作的两个重要转变,也特别提到了“要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调整好学校布局”问题。

就上海高等教育来看,一方面要发展,另一方面投资分散,规模效益不高,怎么办?只有靠有限教育资源的重组,集中办好若干所大学。对少数规模小、效益低的学校也可以撤消建制,人员分流。因此,体制改革,院校的实体合并是适应经济体制转轨和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我们在进行体制改革的院校实体合并中,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利益关系的大调整,既解决认识问题,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高校办学规模效益。据统计,按目前14万在校生规模,高校数量调整减少到30所,生均规模效益可提高50%。

3.第三种观点认为,体制改革就是把学校一个一个放下去,换一个婆婆。

我们的观点是:体制改革不是简单地改变隶属关系,而是逐步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使高校逐渐成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我们要通过改革,逐步淡化和改变学校单一的隶属关系,特别是中央部门院校单纯为本部门、本行业培养人才的格局;要通过加强省级政府对本地区所有高校的统筹规划、协调、调整和管理,逐步打破条块分割的格局,实现条块有机结合。中央部委院校转到地方来管理,不能看成是改变婆婆,而是转变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一个过程。

上海城建、建材两校并入同济大学后,新的同济大学从原来三个主管部门减少到一个主管部门,仍为国家教委所属学校,但与这个主管部门的隶属关系也还在不断淡化:主要办学经费来自国家教委和上海市两个渠道,每年招生计划的安排、基建项目的落实,很难再分清是中央的还是地方的,已开始朝着淡化隶属关系的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华东理工大学去年实现了国家教委与中国石化总公司共建,中国石化总公司除一次性投入1000万元外,每年还将投资650万元作为人才培养经费;另外,华东理工大学正在积极寻求与上海市共建,与若干大型国有企业或集团签订共建协议。我们预测,未来华东理工大学有可能从国家教委以外渠道获得的办学经费超过一半以上,到了这时候,学校隶属哪个部门将显得不很重要,校长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根据众多部门的投入,来满足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走向真正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道路。

建议与对策

国家教委去年确定上海市为全国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更坚定了我们加大对全市高等教育统筹权和决策权的信心和力度。根据一年来初步试点实践来看,体制改革不光是地方政府方面努力就能做到的,更多的是涉及中央部门制定的配套政策如何随之调整与改革,寻求中央可予支持的政策方针。现提出几点建议供研究参考。

1.我国现行高教管理体制已经运行了几十年,形成了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也形成了一定的利益格局,推进这项改革的难度很大。为了更顺利地推进这项改革,建议建立以国务院领导为主,国家计委、财政部等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参加的全国高教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对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尤其是对“一省一市一部”的改革试点进行有力的具体指导。

2.共建共管,中央部门院校转由地方管理,客观上都会增加地方财政的负担,如果中央院校下放,仅仅是事业经费经财政部划转至地方,而基本建设经费没有固定额度的划转,将会出现中央院校转由地方办越多,地方政府承担基本建设费用负担将越来越重。

我们建议,中央部委院校转由地方,应该有相应的基本建设经费的划转,具体额度可以参照这个学校的中央主管部委“八五”期间或前五年对这个学校基本建设投入的年平均值。据了解,除了国家教委直属院校每年有安排基建的额度外,其他部委不是每年都有固定额度安排的。为此建议由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确定一笔用于高教体制改革的专项资金额度,用于中央部门院校转由地方后基建经费额度的划转。

3.统筹力度加大以后,上海市地方财政对中央部委院校的投入也相应增大了,除了签约共建院校每年享受地方政府给予的共建经费外,上海市财政对所有非共建的中央部委院校都给予了财力上的支持。每年均达到1个亿以上,这主要是水电煤粮补贴、特困生补贴、高科技贷款贴息、免交所得税、科研经费的投入等,相当于市财政对地方直属高校经费投入的三分之一。

这么多的投入,中央部委院校也要相应加大为地方服务的力度,为地方的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根据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希望国家教委给上海市下放相应的管理权限,以加强对上海地区所有高等学校的统筹管理力度和权威性。例如:

(1)建立起与高教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相一致的高校招生计划管理改革新体制,即从共建院校开始,逐步做到中央17个部委在沪23所院校在上海地区招生计划的编制权和调节权下放给上海市,其中共建院校在上海地区招生比例提高到50%;

(2)共建院校的本专科专业设置、调整和全部学科的硕士点的审批,由上海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统筹、调整和审批;

(3)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设置审批权下放给上海市,等等。

4.鉴于人们对目前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做法与形式还不够清楚的状况,希望通过报纸、电台进一步加大正面宣传的力度,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

5.希望中央支持上海高教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中加大打破“条块分割”的力度,其中包括国家教委直属高校的体制转换。

标签:;  ;  ;  ;  

增强信心,瞄准目标,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