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镜与椎板开窗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比分析论文_荀传辉1,任周梁2,李卫平3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830054

摘要:目的:探究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椎间盘镜与椎板开窗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5月到2018年1月之间展开本次研究,选择对应时间段内的8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椎板开窗治疗)和观察组(椎间盘镜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优良率等情况,并实施组间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的优良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90.0%,组间虽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较高。结论:椎间盘镜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略好于椎板开窗治疗,因此更具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镜;椎板开窗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临床常见疾病,病发可对患者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临床需及时对患者实施有效治疗,目前以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经过手术治疗帮助其进一步恢复,选择何种术式则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椎间盘镜、椎板开窗等术式均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有着不同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则基于笔者工作经验,主要分析二者应用的详细疗效,现将研究详情做出整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6年5月到2018年1月之间纳入8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分别包括40例患者。对照组40例患者年龄为32-77岁,平均年龄(45.32±2.34)岁,其中男性有24例、女性有16例;观察组40例患者年龄为32-78岁,平均年龄(45.81±2.17)岁,其中男性有25例、女性有15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均相近(P>0.05),因此组间可做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椎板开窗治疗:在俯卧位下对患者实施麻醉,在患者椎间隙后正中部位行5cm左右的切口,将其腰背筋膜切开,并沿着棘突和锥板骨膜下剥离其椎旁肌,将其黄韧带和锥板显露,将上下位锥板适当咬除,并将黄韧带切除,而后使用尖刀将纤维环切开,将脱出或突出的髓核取出,彻底减压其神经根,使得神经根向内侧移动超过8mm,冲洗切口并留置导尿管后关闭术腔[1]。

观察组患者给予椎间盘镜治疗:俯卧位下麻醉,方法同于对照组,麻醉后使用注射器的针头在拟手术部位的中线旁1厘米左右插入,直至到患者的锥板,使用X线对其定位后做一2cm的直切口,将患者腰背筋膜切开并妥善置入手术套管,固定手术床和手术通道。直视下对患者黄韧带和锥板表面的软组织做一清除,而后调整通道管,以期通过通道可观察到黄韧带、锥板下缘、关节突等情况,后在内窥镜下使用锥板咬钳将锥板下缘咬除,将黄韧带纵行切开同时咬除,使得硬膜和神经根得到显露,而后显露突出的椎间盘,并将纤维环切开,用髓核钳将变形的髓核组织取出,用生理盐水冲洗其锥板间隙,椎管神经根的压迫完全解除后则可放置引流管,并逐层关闭术腔[2]。

两组手术后均合理用药抗生素等进行常规治疗,按照患者情况拔出引流管并适时拆线,后给予功能锻炼指导。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的优良率,即应用JOA腰椎疾患评分标准在术前、术后分别对患者实施评价,29分为满分,其恢复率在90以上表示优、75到89之间表示良、50到74之间表示尚可、49以下则表示差,组间统计其数据后实施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将SPSS25.0作为本次数据处理软件,使用n统计本次研究中计数资料,并采用χ2实施检验;检验后P<0.05均表示数据差异显著(P<0.05)。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且数据详情见下表1。

表1 两组治疗优良率对比[n(%)]

3、讨论

临床以往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用的治疗方式就是椎板开窗治疗,该术式操作相对简单,且在不同类型的患者中均可较好的适用,最终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该方法为保证手术操作的清晰度,常需对患者的组织进行广泛剥离和显露,最终使得患者手术部位难以及时恢复,影响其最终疗效[3]。椎间盘镜治疗则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的一种术式,其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内窥镜、显微镜等进行辅助操作,可在一定创伤范围内,应用辅助设备放大患者手术视野,利于临床对其进行准确的操作,且明显减小了手术对于患者所产生的创伤,而减少对患者原有组织的创伤,可使得患者脊柱的稳定性和正常功能得到保证,最终对于患者的及时恢复产生重要而深远的意义[4]。本次研究在开展过程中,则分别以椎间盘镜、椎板开窗作为两种方法,分析其对于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的优良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90.0%,组间虽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较高,因此观察组所用治疗方法值得优先选择,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如存在手术视野不清晰等现象,应该斟酌是否需要转为椎板开窗手术,以期在直视下合理清除其腰椎间异常病变和组织,促进患者恢复[5]。

综上所述,椎间盘镜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略好于椎板开窗治疗,因此更具推广应用价值,建议临床优先选择该方法对患者实施治疗。

参考文献:

[1]丁伟国,徐卫星,卢笛,等.经皮椎间孔镜与开放椎板间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4):43-48.

[2]金丹杰,徐南伟,赵国辉,等.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6):491-494.

[3]巩陈,呼国臣,申才良.椎间孔镜神经根减压松解术与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6,56(27):87-89.

[4]徐斌,安伟,方浩,等.比较椎间盘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6,13(4):46-48.

[5]郑军,辛宗山,操儒道,等.后路椎间盘镜手术与开放椎板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10):47-50.

论文作者:荀传辉1,任周梁2,李卫平3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椎间盘镜与椎板开窗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比分析论文_荀传辉1,任周梁2,李卫平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