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专家系统、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在电力系统领域,研制开发、系统运行、信息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与电子应用、电子电气技术等同样属于人工智能范畴,由此可见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所拥有的广阔发展前景。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
1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与智能技术概述
1.1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指的是在电力系统各个部分全面运用自动调整与控制技术,促使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得到提升,电力系统的控制效果得到增强。其中,配电自动化、发电控制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都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主要组成,通过自动化控制发电、输送等各个环节,可以对电力设备进行实时自动监视,科学调度与协调电力设备,促使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目标得到实现。
1.2智能技术
计算机技术是智能技术的发展基础,智能技术具有较多的接口,每一个接口的学习、适应能力较强,能够科学分析并学习产品、生产和生活过程,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优化完善措施,促使传统控制漏洞得到解决。如部分工作处于较低的状态下,传统控制技术无法发挥作用,那么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即可对周围状况、实际问题等综合分析,结合实际需求,做出科学的反应与决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应用智能技术,能够促使电力生产效率、控制精度等得到有效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保证。
2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
2.1对神经网络控制技术
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智能技术的新技术,该控制技术受到人体神经网络的启发,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基于人工神经理论和控制理论,该技术优于其他技术和具有强大的学习和管理能力,控制电源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可以显着减少人力资源消耗,简化人工操作,可以随时随地实时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可以控制运行参数优化和诊断电力系统,促进不同功能的有效组合,以维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神经网络是智能控制技术与先进控制技术相比,神经网络控制技术的新发展解决了非线性和不确定失真系统的非线性问题,不确定性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神经网络控制技术本身具有非线性并行处理能力。以独特方式相互连接的简单神经元。可以基于网络执行相对复杂的非线性映射。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有很多隐藏的信息。在神经网络控制技术的条件下,可以简化手动控制和管理,使电力系统得到良好的实时监控和实时控制,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其次,由于神经网络管理技术是由计算机设备实现的,因此该技术基本上属于电力系统的范围。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电力系统有效地增强了数据的收集和计算。如果电力自动化设备发生故障,则在网络上显示使用神经元记录的设备的远程控制系统配置,并且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错误分析确保能量系统操作的安全性。
2.2模糊控制技术
模糊逻辑控制技术是一种通过模糊方法来调控电力系统的技术,操作简便易行,掌握度较高。由于这种技术的不确定性方法和应用,也更使这种操作更灵活机动。和专家系统控制相比,数据不依赖对象,技术具有较好随机性,可以直接对复杂的逻辑进行推理和控制,保证电力系统顺利运行。这种技术能够较有效的提高电力系统质量,冲破传统智能技术的束缚,提高了智能系统应用的实用性。于常规控制技术而言,模糊逻辑控制技术虽然在智能控制品质上增强了对电力系统风险的控制能力,应变性和有效性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也还存在着一定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控制系统稳定性较差,超调现象明显,这也是它自身模糊方法影响。当电力系统遇到问题,模糊逻辑控制技术会对常出现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处理,进而不断增加系统运行负荷难度。为了促进模糊逻辑控制技术的实用性,可以同其他控制技术结合使用,以提高模糊逻辑控制技术应对常规问题的效率,和控制技术的稳定性,目前多技术相结合也是电力控制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
2.3专家控制技术
目前,专家系统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对电力系统做出决策和信息处理进而完成基础的系统控制规律。专家系统可处理信息和监测较为规律的动力系统。例如常见的电力系统故障监测、维修和隔离,系统负载识别和配电系统故障报警、电力、自动化控制和管理。综合性专家控制系统是电力系统广泛应用和控制的最大优势,能够对各部件最有效监测,保障系统的正确运行。这也是专家系统控制技术是电力系统智能控制技术最为广泛应用的原因。但专家系统控制技术的实用性还是存在一定制约,虽然专家系统控制技术有效实现电力系统整体控制,可却欠缺创造性,日常工作范围也有限,当电力系统出现突发状况,专家系统控制技术解决效果并不理想,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优化。
2.4线性最优控制系统
目前,在电力系统当中,线性最优控制技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优励磁控制就是典型的代表,系统通过对励磁控制器对发电机电压的测量结果进行自动对比与分析,在PID调节法的支持下,对控制电压科学计算,用成移相角转换励磁,可以对硅整流桥转子电压进行有效控制。实践研究表明,通过线性最优控制系统的运用,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自动态品质、输电路的输电能力,电力系统运行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和完善。如果在水轮发电机组上运用线性最优控制系统,则可以对发电机的机制电阻进行有效控制,进而促使发电机组运行状态得到改善。
3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发展趋势
3.1向高效、高速、精准方向发展
在智能化技术支持下,我国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将不断向高效、高速、精准方向发展,这是由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更为精确、高速、高效的电气工程自动化,全面提升其水平,因此智能化技术可直观增强系统电气工程性能,推动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3.2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多元化属于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一发展的实现必须充分发挥智能化技术具备的自动化控制功能作用,科学计算可视化、多媒体等技术的融入与运用也需要同时得到重视。以CAD可视化技术为例,传统手工操作存在的时间紧、任务量大等弊病可顺利根除,控制成本减少、产品质量升级也能够同时实现。
3.3向集成化、模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集成化、模块化、网络化同样属于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以模块化为例,电力系统电气工程的标准化、集成化水平可随之大幅提升,网络便捷性优势发挥、综合管理水平进步也会受到较为积极影响,这些均需要得到相关业内人士的重点关注。
3.4向最适宜运作方向发展
除上述发展方向外,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发展还需要符合我国市场发展实际趋势,并结合电力市场的理论与技术,这样才能够更好满足用户不断提出的新需求。同时,我国电力市场还需要不断转变运作方式,利用智能化技术收集不断涌现的新用电需求,结合市场运作原则,即可建立最为适宜的运作模式,进一步提高电力服务水平,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价值可由此实现最大化发挥。
4结语
智能化技术可较好地服务于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典型应用、发展趋势等内容,则直观地展现了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路径与应用前景,而为了更好地发挥智能化技术优势,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刘宏晔.新时代下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发展[J].中国新通信,2017,19(13):61.
[2]邓刚.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5):193.
论文作者:萧雪甫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电力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神经网络论文; 智能论文; 电气工程论文; 专家系统论文; 系统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