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想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常欢

哲学思想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常欢

西北工业大学启迪中学 常欢

【摘要】质量互变理论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这两大哲学思想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为了更有效的教学,将哲学思想渗透在化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把握其中规律,对化学教学产生质的改变。

【关键词】质量互变,实践,哲学思想,化学教学

哲学来自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规律提炼,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同时也是观察、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1]。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大分支,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2]。哲学和化学之间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每个哲学原理在化学中都能找到鲜活的例证。中学化学中渗透了哲学较多精髓部分,如何将此抽象的学科知识综合、分解、渗透于教学中,并结合事例加以生动活泼的讲解。将会使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和认识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并将哲学观点渗透、融合到日常的教学内容中去,那么它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和树立科学方法运用的意识。

一、质量互变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量变引起质变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小时候父母以及老师就常用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至理名言来教导我们,“跬步”与“千里”、“小流”与“江海”相比,前者无疑是很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后者则是巨大的、显著的变化。由“跬步”的积累到“千里”的巨变,由“小流”的积聚到“江海”的巨变,这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可见,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先以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经过逐步积累而达到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在哲学上,就把事物这种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而把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做质变。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发展过程和状态、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这就是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量互变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的变化只有超过一定的范围和限度才会发生质变。化学运动中量到质的转化包括两方面,因物质本身和结构在量上的改变,即物质的数量和运动的变化所引起的质变。如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元素周期律。物质浓度的量变也会引起性质的质变,如硝酸浓度的不同,与铜反应的产物也不同。例如合成氨反应:

3H2(g)+N2(g)?2NH3(g)

在低温下可自发进行,随着温度的升高,自发倾向降低,甚至温度增高到某一温度后变成了非自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原因是此反应的△H<0,△S<0,低温时△G=△H-T△S<0[3],随着温度的升高,-T△S越来越大,致使△G的值越来越大,故自发倾向降低,这是量变的过程。当温度增高到某一温度后,使△G的值变为了正值,所以反应变成了非自发,说明量变达到一定界限,就会引起反应方向发生质的变化。并且量变与质变并不是相互独立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扩张。

除此以外,化学中还有大量的量变引起质变的例子,所以培养形成量的观点,有利于深刻地理解化学的一般规律。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怎样区别真理与谬误呢?一八四五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4]。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真理的标准。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门德列捷夫根据原子量的变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赞同,有人怀疑,争论不休。随后,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种元素,它们的化学特性刚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预测。这样,元素周期表就被证实了是真理。在研究化学反应的自发性时,人们发现许多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有人曾因此提出以化学过程中的焓变作为判断化学反应自发性的标准的观点,认为“化学反应总是朝着放热更多的方向进行”。虽然对不少反应的确如此,但也有不少相反的例子。例如氢气和氧气混合时就没有能量变化,却也是自发的。因此,从能量角度出发,把焓变作为判断反应自发性的一种普遍标准是不妥当的,它虽然包含了相对真理的成分,但它是不完全的。后来,经过实践人们终于找到了判断化学反应自发性的正确依据:吉布斯函数。

尽管学生掌握了一部分哲学知识,但相当肤浅。况且以中学生的理解力掌握哲学知识的本质是不可能的。故在自然学科中很随意地引入部分简单的哲学知识,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能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所学内容。通过实践性教学,丰富感性认识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均抽象于实践,是以高度概括的形式出现的思维成果,要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必须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5]。因此,通过实践性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具有显著的意义。

化学中蕴涵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博大精深。在教学过程中将哲学观点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把蕴含于各种化学现象之中的辩证关系阐述清楚,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而且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去理解化学现象,正确把握其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及科学的思维方式,值得每位化学课程教师去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3.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4.马克思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化学教育期刊

论文作者:常欢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哲学思想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常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