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与价值_自由主义论文

现代化与价值_自由主义论文

现代化与价值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观论文,化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05)03-0005-07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长期执政的党,现在正领导着全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 ,以求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在这个伟大的进程中,如何在推进现代化的同时,保持住 社会的稳定和谐与持续发展,如何维系国家积极的长治久安,并最终保证中国现代化是 一个真正复兴民族、造福万民、利及人类的成功的现代化,实乃一项必须深究的战略性 大课题。

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个问题?我们不都是在从事现代化吗!但是,我们要问:为什么要搞 现代化?现代化的终极目的是什么?用什么终极的标准去发展、去衡量?历史的经验说明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要想得到真正的成功,真正造福于人民、社会和人类,并得以稳 固地持续发展,不致中断或反复,必须要研究现代化的价值观问题,解决好现代化的终 极目的问题。人类近三百年来,许多国家先后走向现代化。在此过程中,现代化的价值 取向,可说是形形色色。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基本的价值观:激进主义的和渐进主 义的。大体来说,前者,是否定现存社会的一切,树立起一个理想的未来目标,采取推 倒重来的激进途径,期望建立起一个人类社会最美好的新社会。后者,是承认现存社会 利弊兼有,确立某种有限的目标,采取渐进改良的途径,通过各方妥协形成比现在更好 一些的社会秩序。这两种价值取向孰优孰劣,人们正在认真地探究。我也想根据已有的 历史经验和科学知识,作一粗浅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们的价值观选择问题。

让我们先介绍激进主义的价值观,其基本特质有四:

1.这种价值观的认识论基础是未来可知论。

它认为,人类可以预见未来社会的发展,因为人们可能掌握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正 是有了这样一种认识论基础,才会驱使一些哲人和精英去预测乃至设计未来的“理想社 会”。而且,坚信那种社会是“必然”要来临的,因为那是按照他们发现的规律来运行 的。在这方面,许多思想家,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到黑格尔的宿命论历史观,大多都有 这种认识论倾向。

2.追求“至高理性”。

由于认定未来是可知的,因而就十分相信人类的理性,甚至以为理性“万能”。而且 ,认为这种理性一般只有少数精英人物才能掌握,由他们根据理性设计出来的“蓝图” 自然是合理而且可以实现的。这方面,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最具代表性。有的学者认 为,笛卡儿从哲学上建立了近代西方反自由的传统,而黑格尔则把这一传统成熟化了。 在黑格尔看来,在有世界之前,包括在有人类社会之前,就有一种“精神”的东西存在 ,这种精神就是“绝对理念”。它是不以物化的东西为转移而存在的,是超自然、超历 史的,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这个“绝对理念”的派生物。这,就只能是“上帝”了。他 主张,这个绝对理念是超越一切的,至高无上的,人只能屈从于它。而且,一般平凡的 大众是不可能理解的,只有少数“世界历史的个人”才能理解,才能体现。而那些“只 进行生产的人”,是办不到的,只能处于不自觉的盲目状态。因而,后一种人只能听命 于前一种人。这种理论,实际是说,只有英雄人物才能有自由,人民大众只有服从的义 务,没有自由的权利。

3.强调“一元主义”。

既然按至高理性设计出来的目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那它就是绝对真理,就是代 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任何人不得违背。谁违背它,就是违背历史,就是背叛人民。强 调绝对的一元主义和排他主义。这里,卢梭的一元自由观和黑格尔的国家主义崇拜,有 极大影响。

卢梭是一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但卢梭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有他局限性的一面,甚至 是“悲剧性”的一面。这就是他出于对自由的高度热爱而创造出来的理论,被人们实行 的结果,却构成了对自由的严重危害!这种危害,突出地反映在大革命中,以雅各宾党 人为首的“革命”与“反革命”的镇压与复辟、血腥倾轧的大灾难之中。那一段历史, 可以说是自由被蹂躏、人性被毁灭的黑暗时代。

为什么在卢梭身上动机与结果会如此背离呢?根据研究,首要的原因在于:卢梭忽视了 自由的相对性和不自由原因的多样性。卢梭认定的自由,是一种一元性的、浑然性的自 由,无视自由的多元性与多层性,无视有许多“不自由”并不是社会制度因素造成的, 而是自然规律和人体自身的极限造成的。卢梭没有看到,在特定历史阶段,人的自由总 是有限度的,总是相对的。它不仅受到制度的掣肘,而且还受到自然规律的限制和人类 自身文化积累的局限。因此,要解决自由问题,仅仅依靠革命去摧毁旧的制度,往往是 达不到目的的。所以,卢梭的绝对自由观,就会导致把“摧毁旧制度的一切”作为途径 ,去追求一种“理想的社会”,乃至设计出一种“尽善尽美”的未来蓝图。但是,就卢 梭本人来说,这还只是一种“纸上谈兵”,是一种思想、一种学说,他本人并没有对自 由造成什么伤害。然而,一旦这种学说后来变成了政治集团和政党的纲领,在行动上要 付诸实施,问题就来了。法国大革命的雅各宾党人,把它作为革命的旗帜,作为现实追 求的目标,由于这种理想的社会范式,距离现实过于遥远,必然有一部分人会质疑或反 对。而政治家们为了忠于理想,是不会退却的。相反,为了显示忠贞,强制与镇压往往 就不可避免。为此,另一部分人的自由,就必然成为“至高理性”的牺牲品了。

黑格尔的国家主义崇拜,在客观上也会导致激进主义。一些学者认为,黑格尔与斯密 、康德、孟德斯鸠不一样,后三人是市民社会的维护者,他们主张先有个人,后有国家 ;为了个人,才有国家。国家,是为了保护个人才产生的。黑格尔则是反过来,主张先 有国,后有家;为了国家,可以牺牲个人。因此,世界上各种极权统治,几乎都是根源 于黑格尔的这种历史观。

4.激进主义。

表现在认识上,认为人类可以改造社会、创造社会,可以改造人、创造新人。对旧制 度采取否定一切,砸烂一切,彻底翻新,没有调和的余地。这种认识,必然在行动上导 致过激的政治行为,政策没有什么弹性,使一些社会矛盾推向激化。矛盾激化,又回过 来导致更为过激的压制。这,就可能成为极权主义滋生的温床。这里,不能不谈到卢梭 的自由悲观主义和违反人性的思想及其影响。

卢梭思想深处有悲观主义色彩。由于忽视自由的相对性,面对人类现实,差距又如此 之大,“希望太高,失望必大”,就会导致对人类现状与前途的悲观主义。卢梭在他的 名言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 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这几句话,充分反映了卢梭对自由的悲观主义情结。这种 对自由的悲观主义情结,极易导致对旧社会、旧制度的绝对失望与否定,甚至“否定一 切”。在行动上就会出现“砸烂一切”、推倒重来。一些本可以不破坏的东西、可以不 伤害的人们也都“一刀切”了!为什么历史上各种革命的过程中打击扩大化几乎难以避 免,原因可能就是这种“悲观主义”。卢梭,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良好的愿望 ,竟会在大革命中造成那种对自由的巨大伤害,我想这既非他所愿,也是他没有想到的 。

同时,卢梭思想中也有某种反人性的因素。卢梭在他的《社会契约论》一书中,有一 段精辟的表述。他认为,人性是可以改变的。为了实现新的社会,为了巩固新的制度, 必须把每个“单独的个人”转化为更大的整体的一部分(像机器上的部件那样),主张消 除个性,实现整体性。为此,就必须“抽掉”人类本身“固有的本质”,赋予他们“本 身之外的”而且是“靠别人帮助”才能运用的力量。而且,这种固有人性的消灭“越彻 底”,“制度就越巩固、越完美”。而这种转化与消灭,又靠谁来进行呢?卢梭认为, 要靠那些“敢于为一国人民进行创制的人”(也即是社会精英),并鼓励这种人“应该有 信心,必须觉得自己有把握改变人性”(注: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 印书馆2002年版,第54页。)。这段话很重要,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后来历史上屡屡出 现的那种“领袖万能论”、“螺丝钉论”和种种强制性扭曲人性的荒唐篇章的渊源。

综上所述,无论是卢梭或是黑格尔,他们的初始动机,应该说是无可非议的,是“善 ”的,是为了追求人类的自由平等。但是,为什么善意却可能导致灾难呢?

首先要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说起:世界是绝对可知的吗?科学地讲,是可知的又是不可知 的。或者说,是部分可知的,全部不可知的;相对可知的,绝对不可知的。在认识论上 表现为,人们只能掌握相对真理,无法穷极绝对真理;人们可能预见较短间距的未来, 却无法预见遥远的未来——今天,甚至10年以后的未来也难以预见。不幸的是,理性万 能主义的大师们,企图以有限的知识和智力,以十分局限与阶段性的客观事实作依据, 去预卜未来、穷极真理,乃至设计出美好的未来蓝图。这,本身就决定了它必定是乌托 邦,或带有乌托邦色彩。

历史的经验说明,思想家、政治家的明智态度,不应该去探求那力不从心的远大目标 ,更不应该去设计那尽善尽美的未来蓝图。原则上说,乌托邦并不可怕,甚至对启发人 类前进还有益。可怕的是,把乌托邦变成“行动纲领”,并且要决心去实现它。这样, 一切强制、专横乃至极权主义就不可避免了。为什么?因为这种“整体设计”超越了人 们主观的认识能力和客观实行的条件,必然会引起一些人们的置疑、反对甚至反抗。在 此情况下,往往就会出现两种做法:一是“宗教化”倾向,鼓励人们为了未来必须牺牲 现在,为了国家必须牺牲个人。一是把反对者划入“异类”,实行压制乃至镇压。这样 ,理想的激进主义就可能走向极权主义了。

渐进主义的价值观,基本特质也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概括。

1.这种价值观的认识论基础是:世界的未来是不可知的。

它认为,人类无论在任何时候,经验与知识都是有限的,甚至像休谟那样,对已有的 经验和知识都持怀疑论,即认为是不可靠的。其所以不可知、不可靠,是因为人们对客 观世界的认知,究竟是直接来自于认识客体,还是来自于他们头脑中已有的观念,是难 以说清楚的。特别是对于世界的未来,那是一个无穷的领域,而我们所掌握的经验和知 识,却是如此的有限而不可靠,所以对人类未来作终极的设想,是无此必要的。波普尔 认为,历史的未来是不可知的,人类历史的进程要受到人类知识的增长的强烈影响,而 人类在特定的阶段,又不可能预测到未来科学知识增长的准确前景,所以也就无法科学 地预测历史的未来进程。因此,他认为没有一种历史发展理论可以作为预测历史的依据 ,历史决定论是不能成立的。

哈耶克,在反对乌托邦与专制极权方面有合理的建树,但是在推崇个人自由方面却走 得太远。他这方面的理论,在以后的国际社会生活中,成为垄断资本全球化恶性扩张的 精神武器。不过他有一句话是有代表性的,他认为:“如果以为我们只须将各种当下指 导我们的理念付诸实施,便可以达致一个更高级的文明状态,那就显得大错特错了。… …我们根本不可能有能力构设出自此往后500年甚至50年的文明状况,恰恰如我们中世 纪的祖先或我们的祖父们无力预见到我们当下的生活样式一般。”(注:哈耶克:《自 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21页。)这句话, 是符合实际的。科技创新的速率愈高,未来愈难以预测。

2.实用主义。

注重现实的存在,认为“存在即合理”。既然存在就是“合理的”,那么现实存在的 各种不同的东西与思想,就应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应追求排他性的一元化。

3.多元主义。

多元主义的精华,在于“保护少数”。因而,反对多数压制乃至暴虐少数。特别要防 止国家假借多数之名去压制少数群体。密尔的自由观,正是这方面的基础。密尔是英国 的哲学家。他被西方誉为“自由主义之圣”。他的《论自由》一书,被看作“自由主义 宣言”。密尔主张,自由必须同限制联系在一起。因为,人是社会化的人,必须同他人 及社会交往,如果自由没有限制,那势必会妨碍和危害他人的自由与社会的秩序。但是 ,除此之外,每个人在不涉及他人的个人生活中,则是绝对自由的,任何人都无权干涉 。这就是说,在公共领域人人都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而在私人生活领域每个人都是绝 对自由的。而且,公共法律还应保护他们的这种自由和权利。这,就是现代宪法的理论 基础。

那么,密尔所说的私人领域里的个人自由是什么内涵呢?他认为应包含三个部分:一是 “广义良心自由”。亦即意识内向境地的自由,思想和感情的自由,意见和情操的绝对 自由。二是趣味与兴趣的自由。包括,个人安排自己生活的自由,顺应自己性格与爱好 的自由等等。即使那种兴趣与癖好是愚蠢和荒唐的,只要对他人和社会无害,就不应受 到干涉。三是个人相互联合的自由。个人之间,在法律限度内,相互的交往、友谊与合 作也应是自由的(注: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0页。)。

密尔还反对多数压制少数。他特别反对社会或国家利用“诏令”、“规定”、“守则 ”等,作出一些错误的指令,或者干预了不应干预的事情。认为,这是实行一种“社会 暴虐”,这比政治迫害还可怕,因为它使人无法逃避,而且侵入到生活细节中乃至奴役 到灵魂本身。

哈耶克也极力反对国家权利的扩大。在他看来,自由乃是人的一种存在状态,“在此 状态中,一些人对另一些人所施以的强制,在社会中被减至最小可能之限度”。为此, 他反对专制极权,看重公民个人的私有空间,认为尊重和维护个人的私人空间,既是自 由的要义,又是宪法的职责。而大凡专制极权社会统治者最为关心的,无不是在思想上 对国民的驯化,使全体国民由公民心理变为臣民心理,由公民人格变为奴隶人格。

列宁曾说过一句名言:真理逾越一步就成为谬误。这句话,也可以用在哈耶克身上。 哈耶克在批判专制极权的同时,却把个人主义推崇到极端,直至主张私人可以发行货币 ,甚至由此否定“机会平等”和工会的作用;也由此极端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并将它与 法西斯混为一谈,还无根据地认定社会主义制度会使人民都饿死。这也反映了他的阶级 本能意识。哈耶克的理论之所以走得如此极端,同他过分夸大了信息不全、知识不足对 人们认识未来的限制性不无关系。他和休谟一样,都犯了市场自然主义的毛病。认为人 们无法预见未来,只有让市场自发地演变。从而,绝对地反对非市场行为,认定一切制 度都可以由市场自然而然地“长成”,使市场成为神话般的“必然王国”,企图排斥一 切人的理智,并用“习俗”来代替理智。因此,必然就要反对一切“计划”、政府干预 乃至社会主义了。

4.渐进改良。

在国内政治生活中,倾向于渐进改良,不主张推倒重来式的革命。主张各种存在之间 ,采取折中妥协,积累式地推动社会进步。

波普尔的渐进论具有代表性。波普尔的政治哲学主张“渐进工程”,反对“乌托邦工 程”。认为人类的进步不可能通过未卡先知的“整体设计”去推进,而是通过“渐进的 技术”不断批判、改良而逐步实现的。当然,波普尔的渐进主义有其合理的、不可忽视 的内容,但对人类未来不可知的观点,则未免过于绝对化和悲观。

在我们剖析自由主义渐进主义的时候,必须注意到自由主义并非铁板一块,用约翰· 格雷的话来说,有“两张面孔”:乌托邦自由主义与权宜之计自由主义(注:约翰·格 雷:《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顾爱彬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应该说,这 两种自由主义,在基本理念——历史未来不可知、实用主义、多元与宽容——上,没有 原则分歧,而分歧主要在如何去实现这种价值观以及如何处理这种价值观与别的价值观 的关系。

乌托邦自由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是洛克、康德、哈耶克等。他们认为,自由主义价 值观是一种普遍的、理性的共识,是人类最好的生活方式,自由主义制度应成为世界普 遍的原则。“宽容”,在这里表现为对最佳生活方式的追求,而且要用自由主义的价值 观去“改造”一切别的价值观。这一点,同前面说的一般理念,显然有了差别。主要是 由“多元性”向“一元性”倾斜了。现代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是这种乌托邦的最新发展 。它在全球化的掩饰下,大力挞伐一些本是资本主义改良运动的产物,诸如混合经济、 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以及“带有人道面孔的资本主义”。极端地鼓吹市场万能、政府 退出、私有化和削减公共产品与公共开支,主张个人自治。所谓“个人自治”,即:人 们不必追求实现某种社会价值,不必关心历史发展的方向,只须关心自己的事,让社会 在无干预的情况下自趋佳境。这岂不是推行新的愚民政策以维护现代资本主义的秩序?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这种价值倾向,由于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和霸权主义野心,使新自 由主义走入歧途。当今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正在按这种乌托邦思维,戴着“宽容”的面 纱,打着“民主”的旗号,实行原教旨主义的霸权主义,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其 “三步曲”:第一步,确立“普遍价值”。认定自由主义价值观是人类最正确、最美好 、最优越的价值观;美国的自由民主生活方式是世界上最合理、最先进的生活方式,也 就是所谓“华盛顿共识”。第二步,宣扬“普遍文明”。花费巨大财力、人力、物力, 无孔不入地在全世界宣扬、传播美国文明,力图使之成为全球化的普遍文明。第三步, 推行“普遍政权”。用强力、阴谋乃至战争去改变不符合美国新自由主义方式的国家政 权,伊拉克只是其中一步小棋而已。

权宜之计自由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是霍布斯、休谟、伯林等。他们认为,自由主义 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主张共存的宽容。这些学者的共同特点是,坚持多元性,承认 生活方式、价值观的多样性是合理的,而且各种价值观之间是没有“公约数”的——即 无法比较其优劣。因此,人们不应去追求用一种所谓的最好的价值观去改造别人的价值 观,而是应该让各种价值观和平共处。在他们看来,人们的责任,不是去追求形成“共 同价值观”,而是寻求不同价值观、不同生活方式之间实现妥协与和平的思想条件与制 度保证。而宽容,则是和平共处的手段。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自由主义者认为,前一种 自由主义正在把自由主义引向死胡同。要挽救这一趋势,必须改弦易辙,改行权宜之计 。

根据以上分析,对自由主义的渐进主义价值观,我们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既要肯 定其合理、有益的方面,又要批判其有害、甚至是反动的方面。具体地说:第一,既要 肯定其历史未来不可知论中的合理成分,避免对未来“尽善尽美”的空想,又要防止实 用主义的绝对不可知论,而陷入机会主义的盲目。第二,既要肯定其多元性价值观,特 别是权宜之计的“共存的宽容”,又要批判其乌托邦的“一元化宽容”,特别要批判美 国式的霸权自由主义。第三,既要肯定其“存在即合理”的合理成分,避免追求虚幻的 “真善美”,又要看到也存在“不合理的存在”,避免迷失前进的方向。第四,既要肯 定其渐进性发展与改良——这对于一个执政党显得特别重要,扬弃破坏性的变革,又要 批判美国新自由主义的霸权主义改造。

我们前面介绍的两种基本价值观,可以从正反两方面作为我们的参照系,但却不可以 照搬。因为,我们既是一个东方后进的大国,又是以超越资本主义的弊端、探索社会主 义前景为己任的国家。因此,我们既要合理吸收前面那些价值观中积极的东西,又要在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进行可能的区分,还要继承马克思发展价值观的精华,以博大 的胸怀,兼容并蓄地来探索我国的长治久安之道。下面,我想循此思路,从三个层面进 行讨论,前两层是依据,后一层是设想。

1.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主义在基本价值观上的区别。

在当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都在变化之中。在二者的表层系统,由于信息化与全 球化的渗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趋势愈来愈明显。特别在物质生活层面,很难作出 严格的区分。所以,我在这里,只能仅仅就原生的基本价值观,从三个主要方面作一大 体的界别。

首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资本主义最本质的价值标准,是个人主义。认定个人是社 会的基础,国家与法律是为了保护个人的权利才产生的。前面介绍的密尔的自由观,就 是比较完整的概括。主张先有个人后有社会,先有家后有国。因此,个人的个性、个人 的创新、个人的隐私,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不侵害他人与社会利益,是绝对合理合法 的。这种个人主义,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来看,是良莠并存。从积极的方面看,它有 利于促进创新,有利于发展民主,有利于社会稳定。从消极的方面看,它易于滋生无政 府现象,难以保证社会公平,也较难形成社会共识。这种情况,必然导致社会的两极分 化,往往产生犯罪率居高不下,国家重大决策迟缓等等弊端。

社会主义,应该是在扬弃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探索自己的价值标准。资本 主义尊重个人的权利与创新的价值,应该基本保留;资本主义过度的个人放纵与社会分 权,应受到抑制与约束。逐步形成一种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个人发展与群体维护兼顾 并重的价值标准,最终达到使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其次,自由与秩序的关系。自由的市场竞争,是资本主义的基础。政府是为了保证市 场的有序而存在的。这种价值标准,一方面,在保证经济的充分发展、提高政府的效率 、降低公共管理成本等等方面,确实有其优越性。但在另一方面,在维护社会秩序、防 止经济危机与保证社会安全等等方面,却又有其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扬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政府效率和管理成本等方面的长处 ,又要克服其在秩序、危机和安全等方面的弱点,逐步形成一种自由竞争与和谐协调相 结合的价值观,既使市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全部积极因素得以充分发挥,又让市场的这 种积极作用受到政府的有效引导与调控,建立有秩序的市场经济。从而,使经济社会得 以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再次,强者与弱者的关系。生存竞争,优胜劣汰,是资本主义的社会法则。保证“起 点公平”是其优点;放纵两极分化则是其弊端。在资本主义社会,自由、民主、公平、 幸福,往往是或大多数情况下是倾向于强者的;处于社会底层的弱者,在这些发展成果 的分享上往往被边缘化。否则,就不会有社会主义思潮的产生。

因此,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标准,必然倾向于防止两极分化,在强者与弱者之间,建 立起一种共生共荣的机制。既不压抑强者的聪明才智,又可保障弱者的基本生存与发展 。使强者自觉支持公共事业与公益活动,使弱者保持自尊和自信。逐步形成一种强者携 带弱者、先富带动后富的有激励的共同发展与富裕的社会共识。

2.马克思的发展价值观。

马克思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十分精辟的价值理念。主要可以概括为三大命题:

第一,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在马克思看来,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人类社 会,由原来初始的野蛮愚昧到现在的文明发达,再到未来的高度发展,就是一个由被动 、盲目的“必然”状态,向主动、自觉的“自由”状态,不断积累、不断前进的漫长发 展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在消除中世纪的野蛮和愚昧方面,有伟大的功绩,但它并不 是历史的终结。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仍然受到“拜物教的异化”的困扰,使人们往往处 在不自由、不得已的“必然”境界,自由的实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本身就说明, 资本主义这种制度有待进一步扬弃与完善,它必将由社会的自身发展而被更好的社会制 度所取代。最后,逐步过渡到那种马克思所设想的“自由王国”。

第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所设想的——只是一种设想——那个“自由王 国”,它的核心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发展,不再受到国家的限制、财产的限 制、劳动分工的限制,得以充分而自由地实现自我;而且,没有人可以垄断资源而妨碍 别人的发展。因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将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第三,全面而彻底的民主。要实现那种自由王国的根本保证,就是全面而彻底的民主 。而且,这种彻底的民主,只有在逐步积累民主的过程中,最后让国家消亡。我们说马 克思是彻底的民主论者,其依据就在此。因为,只有真正的民主,只有社会自我管理能 力可以取代国家,国家才可能消亡。要顺利地推进这一过程,关键就是防止“人民公仆 ”异化为“人民主人”,要采取一切办法——包括取消特权、实行选举制、罢免制等等 ——杜绝这种“异化”。

3.我们的价值观应选择什么?

总的原则。

总起来说,应吸收人类已有的价值观中一切积极的精华,剔去其中的糟粕,确立有限 而可行的目标。包括:既要继承与发扬马克思的优秀遗产,又要扬弃其落后于时代的东 西;既要适度吸取激进主义的合理追求,又要避免其乌托邦倾向,还要防止其极权化的 异变;既要合理吸收渐进主义的求实精神、多元化标准和改良取向,又要防止其过度实 用主义倾向,还要批判其霸权主义趋向。

四大标准。

第一,有限的可知论。现代人类的文明进程证明,绝对的可知论和绝对的不可知论, 都不符合客观实际。应该是有限的可知论,或相对的不可知论。人的经验与知识在任何 时空都是有限的,但它确实在不断地丰富和提高;客观世界永远是在不断地变化更新, 但在一定的区间它也是有轨迹可寻的。因此,虽然我们不能穷极未来,但凭借知识更新 和现代科技手段,预测有限未来,则不是不可能的。

第二,辩证的现实主义。根据以上认识,我们不能满足于“存在即合理”。固然价值 的重心在现在,要承认现实存在的合理方面,注意保护与继承其积极的东西,但是又不 能停留在“现在”,要重视现实存在的不合理方面、落后于时代的方面,探寻改良与改 革。而,改良与改革的动力,则需要有“有限的远景”作为激励。否则,就没有前进的 方向,也没有群体凝聚力。

第三,有序的多元主义。西方人偏好自由,东方人偏好秩序。这种传承性的文化倾向 ,不是几代人就可以改变的。在东方,不在宏观上注意秩序取向,多元化就可能导致无 政府状态。所以,在实践层面必须注意“多元”与“一元”的辩证结合,做到“多而不 乱,一而不僵”。而且,在不同的层面采取有差别的政策。如,在文化领域实行尊重个 性的群体主义政策:公共领域讲秩序,私人领域保护个性。

第四,积极的渐进主义。我们从百年的长周期来审视世界各国的发展轨迹,便可以发 现,有些国家,如俄国、法国以及一些非洲国家,往往是大起大落,缺乏稳定的繁荣。 而有一些国家,如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相当稳定,很少出现大起大落,保持了持续的 发展。为什么会如此?据历史学家研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前者遵循的是一种 激进主义的价值观,多次爆发激进的革命,破坏了生产力,中断了文化的积累,往往是 周期性地“推倒重来”,事倍功半。而后者,是遵循渐进主义价值观,多采取改良式的 渐进革新,生产力与文化得以持续积累,没有被破坏与中断,事半功倍。在今天的中国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的党,必须从“革命党”的价值取向中解脱出来,认真吸收 这些世界历史的经验,探索积极的渐进主义之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社会和 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终极价值:人的全面解放。

根据以上原则与标准,具体地说,我们的现代化应选择什么样的终极目标?这里,首先 要说明一点,我们所说的“终极目标”,并非企图“穷极历史”,更不是什么“设计蓝 图”。这种价值目标,只不过是模糊地提出一个“有限未来”的努力方向,它基本上是 针对“现实存在”中一些可望而可及、需要加以改进的方面而提出的。同时,它又具有 可延伸性,带有激励前进的动力因素。这种价值目标,应该是:人的全面解放。

人的全面解放,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第一,从依附中解放,实现社会民主化。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这是一项基础性内容。 清除一切中世纪残余,把一切人身依附关系——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消除掉, 把人从各种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实现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民主。这是实现未来自 由发展的必备“可行能力”。

第二,从贫困中解放,实现经济富裕化。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只是一种基本目标,是中国人现代经济生活的初步要求。而在这方面,普及教育、社会 保障、自由交易应得到普遍而有效的保证。这,也可以说是脱贫致富的不可少的“可行 能力”。

第三,从愚昧中解放,实现文化科学化。要用开放与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与现代、本 土与外来的关系;要有开放的胸怀,从善如流;要有科学的精神,存真去莠。在一个开 放与宽容的氛围中,进行传统与现代的重塑、本土与外来的融会。做到外来精华中国化 ,中华国粹现代化。最终,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

第四,从冲突中解放,实现全民和谐化。冲突、倾轧、压制、剥夺直至其最高形式战 争,都是自由的敌人。由于阶级的对立,利益集团的争斗以及其在国际上的延伸,这种 由冲突到战争的无序变化,往往都会导致自由在不同程度上的被剥夺。我们中国现在, 在国内应该建立起“社会和谐化机制”,逐步实现一个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和谐社会。为 此,必须:建立有领导的阶层协商、协同机制,信息畅通传递机制,效果问责机制;防 止与平抑两极分化,逐步缩小阶层、地域、部门间的权利差别,维护社会公平;在全社 会提倡团结宽容。

第五,从污染中解放,实现环境生态化。推进与完善“新型工业化”的模式,尽力避 免过去工业化的破坏性后果,解决好开发与保护、经济与环境、现代与未来的协调发展 问题。

我认为,以上五个方面,不是孤立的,是一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共同形成促进人的全 面解放的有机结构:第一点是前提性目的。如果没有人身自由,没有在市场面前人人平 等的权利,没有对国家权力的制衡,发展就可能走入歧途。第二点是动力性目的。也是 发展的福利。要使中国人在全世界面前“不带羞耻”地、自尊而自信地生活。第三点是 灵魂性目的。整个的发展,是要靠人来推动的,是“以人为本”的。而人,是由思想、 观念、意识、理论来指导的。没有现代性的科学文化,如何能够实现现代性的发展?!第 四点是环境性目的。试想,一个经常被阶级冲突、民族纠纷、党派倾轧、地域争斗所困 扰的国家,如何能够有效地发展呢?第五点是持续性目的。这是众所周知的。这五个方 面,一环扣一环,都是发展长河中不可分割的内涵。既不可过分超前,也不可过分滞后 ,必须从总体上来把握它。

标签:;  ;  ;  ;  ;  ;  ;  ;  ;  ;  ;  ;  ;  ;  

现代化与价值_自由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