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高新区火炬实验小学 621000
2016年 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出炉后,众多专家学者作出了丰富纷繁的解读。火炬实小在深入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主体性,以课程为魂,落根课堂,全面探索核心素养的校本转化与表达,潜心探究在未来学校建设之路上,助推雅慧教育不断发展再续新篇。在这段精彩的历程中,师生们有如下感悟:
一、博悟世界、遇见未来
核心素养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圣园人眼中,学校既要全面育人,更要面向个体;既要心中有数,又要眼中有路。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应该包含着更多、更丰富的“可能”,因为,孩子的成长是无边界、无极限的,而传统的课程和课堂,无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课程资源和更大的成长空间。
“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是我们一直秉承的理念。“给”的核心在于:真正从彻底的儿童视角回归教育的本质。为了给成长创造尽可能多的“可能性”,我校从学生立场出发,重新思考学习发生的过程,让校园文化不是摆设,物化空间课程领导力,研发并实施了“童年梦工场”综合实践课程。
在童年梦工场,看、观、感、闻、读、研、玩、演、思、创,是学习的自由态;建筑、场境、艺术、人物、文学、故事、声音、光影、语意,是学习的无限态;知识、习惯、规则、关系、好奇心、想象力、探究力,是学习的新起点。师生们积极借助参观单元、阅读单元、创造单元进行综合化学习。
仅以慧园地球村的“脸谱墙”为例,我们开发了适合不同年级孩子的脸谱课程,积极开展感官探索脸谱模样,手工探索我做脸谱,历史探索脸谱演变与发展,地理探索脸谱分布及原因,艺术探索创意脸谱、说唱脸谱,文学探索脸谱特别的象征意义,数科探索脸谱比例、类别及脸谱动漫,博悟世界探索各地脸谱的异同。学校从“以物为阶、人在中央”这一原点出发,贯通生活与教育、以小博大,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沉浸、滋养和润泽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通识素养,并最终习得人与世界相处的智慧,朴素而谦卑地长大。
这样的学习,以孩子认知世界的规律重整课程逻辑,突破课程场域,实现时空融合;借助群文、主题和项目构筑课程元素,实现生态融合;以工作坊、研发团队和共同体的形式重构课堂协作样态,实现师生融合;以多样化成果展示与创造建构关键能力的过程评价,实现评价融合;以中国根基、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的纵横交错,实现文化融合。这样的学习,不仅打破了学科的概念,更实现了让每一处场景都成为学科融合支点的可能。在这里,孩子们通过中国馆、世界馆、艺术厅、雅慧书馆、梦想剧场、天空之城,不仅可以触摸到优秀的经典文化与建筑艺术,自信地展示自我的成长风采,大胆实现与伟人的时空对话,初步了解世界的博大精深,滋生无限的想象与渴望,更能让孩子真正实现察天地、顺自然、格万物、致良知的别样成长经历。这段经历与核心素养的各大要素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其实,核心素养这一词汇中另一个重要语素是“养”,相对于教和育可以解读为培养、滋养、涵养。它告诉我们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仅需要空间,更需要时间。学校在保质保量执行好国家课程的同时,为梦工场综合课程提供了明确的目标与充裕的时间。一二年级踏入梦工场初识场内景物,三四年级走进梦工场累积个人感受,五六年级深度解读并个性再现场馆精彩。在泰迪熊博物馆,三至六年级师生每学期研读两个场馆,最后一学期进行成果汇报展示。在四年中,语文老师通过阅读感悟人物丰富个性创编故事甚至小说,科学老师借助实验研讨动态原理,美术老师在指导描摹中引领学生进行场景再创设、动手设计制作泰迪熊,音乐老师设置音乐扫扫二维码即可让场景人物瞬间灵动起来,数学老师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在猜想发现里激发孩子对推理求证的极大兴趣,思品与生活老师在认知类比中积淀民族自豪感,综合实践老师在小论文、研究报告、连环画的创意里收获奇思妙想丰富智慧。
在成果展示中,孩子们竟然可以用3D设计打印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泰迪熊,代替绒毛泰迪,尤其最终以行为艺术实现穿越的场境让人无不赞叹。学校里所有的节日、仪式、参观及日常特色活动课,每天午读与每个假期,都为孩子们深度研发场馆课程提供了机会和可能。
我们始终期望:能以学习方式的转变来促成新型的教学模式构建,因此在课程实施时,我们着意于:
1.跨界式学习:
打破学科边界,实现多学科知识联动,将传统文化、世界文明与学科内容有效统整。
2.融合式学习:
淡化学科边缘,融合学科知识,以场馆设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猜想,并在求证过程中,调用多学科知识以获取多样化的可能。
3.情境式学习:
在儿童学习的范式中,图文结合式的学习,让孩子们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对学习内容留下深刻印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研学式学习:
以场馆内学习为基础,孩子们在感受和体验后,带上基本的感觉与初始的渴望在假期开启旅行走向实地,激发持续的学习兴趣,丰富立体的学习效果。当他们最终带着实地考察、游学感受再回到梦工场时,便更易激发点点丫丫对社会和世界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的探索热情与兴趣。
二、智慧校园、链接未来
今年4月,“阿尔法狗”首次战胜世界围棋冠军,这与其说是人工智能对李世石的挑战,不如说是人工智能对人类教育的挑战: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意味着人类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必须发生深度转向。对学校发展而言,这是危机,也是机遇。
火炬实小智慧校园APP经过学校管理层和研发团队反复论证精心设计,于9月正式启用,它将学校工作分为了十二大模块:基本概况、学校公告、行政中心、德育中心、教学中心、后勤中心、教师发展、学生评价、出勤管理、常规检查、工作计划及家庭作业等。一年多来,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团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结合学校工作特点一直都在持续不断地进行改进式研发。
“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这在过去无异于天方夜谈的学习方式,在“互联网+”的今天,早已经成为现实。这是本学期每月一次的教师集中例会,12月时的一个场景,一番简单的激情点燃后,全体老师拿出手机扫描大屏上的二维码,一个接一个开始安装教学资源APP。会场里热热闹闹,惊讶惊奇惊叹,好奇心被无限激发,求知欲瞬间爆棚。会议主讲者无需用声音传递信息,轻轻一点屏幕,就将会议课件与所讲内容发至每位老师的手机端,1个小时的会议浓缩至半个小时,辛勤工作一天的老师们,高高兴兴开车回家,闲暇之时再学习。网络研修已然成为圣园新常态,线上学习,提交作业,参与互动,线下切磋,老师坐在家里网络直播甚至召开家长会,完全突破时空界限,惬意地享受着“让教育慢下来”的幸福。
以上场景,只是我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微缩影。这一年来,我们在中国教科院的指导下,全面开启未来学校建设新篇,掌上圣园,CK小镇,中青创奥,VR/AR体验空间,智慧教室,未来班,翻转课堂,电子书包,平板电脑,3D打印、机器人、远程互动教学(与北川黄江义校)……纷纷问鼎圣园,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让圣园师生的成长方式全新变脸,让校园生活悄然之中链接未来。走进学校,校园中的每棵树、每朵花、每处景,每室每物都设置了独一无二的二维码,实现遥控开关设备。即使身处雅园,也能借助手机即刻了解慧园和巴学园的现场动态。更丰富更多元的数字世界,为美丽的圣园增添了别样的风采。这一年,伴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雅慧圣园开启了教育3.0时代。
不过,面对科技与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很清醒:信息技术毕竟只是工具,人应成为工具的主人而不是奴隶,所以最关键的是要赋予技术以人的温度,让工具服务于教育——“互联网+”只是工具,运用在教育上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育。比如基于知识、理解和实践等维度对学生进行的全面分析,以此来帮助老师和家长精确聚焦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发展的方案,制定更具个性化的教学策略,真正达成因材施教,最终实现让每一个孩子更加和谐、个性地发展,成为那个最好的自己。
三、素养落地、彩绘未来
每个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每所学校也是独一无二的。在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只有真正读懂孩子、读懂老师、读懂学校,并在价值中坚守、在传承中找到发展方向,才能有效地促进核心素养校本化落地。基于这样的理解,圣园人始终坚持用问题思维模式,强化目标意识和综合意识,立足课程、课堂和评价,转变研修方式,利用学科工作坊和社群,充分激发核心素养落地中“人”的内生与外在力量,借助丰富的起跑线课程、独特的挑战性课堂、润泽性德育模式和点燃式常态管理,真正实现国家核心素养到学校具体育人措施的转化,推动教学内容的大融合与教学进程的大优化,促进核心素养的积极应用和内化。而多样的展示活动、丰硕的教育成果,则大力彰显了核心素养校本化的效益与效能。
这几年,火炬实小成绩骄人。分别被教育部授予为“国家阳光体育示范学校”;被中央电教馆授予为“中青创奥实践基地校”,被中国教科院授予为“中国未来学校实验校”;被四川省教科所授予为“四川省首批教学改革创新联盟(小学)成员学校”;2016、2017年绵阳市这两届机器人创新大赛中,傲娇地蝉联了VEX-IQ联赛冠亚军,若干学生在运动机器人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校茉莉花管乐团荣获2016四川省中小学生管乐展演“一等奖”,绵阳市教育体育局校园管乐比赛小学组“特等奖”;2016绵阳市第五届中小学生合唱比赛获“特等奖”;2016“绵阳市中小学生十佳歌手”我校3名同学摘桂。这两年,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竞赛获奖近200人次,学生获奖近400人次;接待来自全国各级各类参观近千人次,达200多场。
其实,这些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进程,我们更加明确地意识到:这个世界每天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时刻提醒着我们——教育的深度、广度、可能性正被大大延展,重新定义教育、重新设计学校、重构师生学习,势在必行。但我们始终坚信——在学习情境的新重构中,在技术工具的新可能下,在评价考试的新探索里……教育质量始终是永恒的定律!这个定律包括学科分数、也包括成长故事,更包括人的情怀!那个我们必将奔赴的未来,正在向我们渐渐走来,或者说,我们正在渐渐地走向未来世界的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1]王腾 张金玲 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培育热背后的冷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8,(08)。
[2]彭炆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研究综述[J].教育科学论坛,2017,(20)。
论文作者:陈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7月总第1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8
标签:素养论文; 学校论文; 脸谱论文; 核心论文; 课程论文; 绵阳市论文; 老师论文; 《教育学》2018年7月总第14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