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目前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整个社会对施工质量都有很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些要求,有效的提高道路路基的施工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为确保路基和整体道路的质量到达一定的标准,需要从施工的规划方案到施工的执行、再到施工技术的监督,优化整个流程,从而可以提高道路施工的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使其能够更好的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市政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路基施工;技术
1 道路路基施工概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因而人们对道路交通事业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道路路基施工质量之间关系到整个道路建设质量,一旦路基施工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后期各个项目施工困难, 为了确保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道路施工单位应当对路基施工高度重视。 路基结构应具备足够的水温稳定性、足够的强度以及较强的稳定性,才可以满足施工的质量要求。(1)道路路基受地下水和地面水的双重作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性能会明显降低,因此保障水温的稳定可以有效提高道路路基的性能。(2)路基结构应当具有一定的强度。 道路使用后路基在较强的外力作用下可能会严重的变形,因此,道路路基必须具备较强的强度。(3)路基施工需要达到一定程度上的稳定性能。 道路路基结构在受到较大承载力的影响后,容易出现路基结构变形的问题,为了确保道路施工质量, 相关工作人员勇当对路基施工的稳定性加以控制。
2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常见问题
常见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主要包括: 路基下沉、路面强度不足、平整度不达标等。其中路基下沉是由于施工不到位而引起。在通道及下水道的构造与路基衔接处,由于施工材料选用不当,在道路路基碾压时,压实密度不达标,造成路基下沉。在经过重物碾压之后,路基就会出现下沉,在进行路基施工中,路基土壤中的含水量,也是影响路基压实密度,进而影响路基下沉的关键因素。如果含水过多,道路施工时,就无法达到通道施工要求的密实度,从而留下安全隐患问题。导致下沉的另一原因,可能在施工中,对软如路基的处理不够合理,在施工前,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在施工时,使用不正确的工艺对路基进行处理,就会出现路基沉降等问题。其次,在路基施工中,路基填筑宽度如果没有达到标准要求,很容易引起市政道路出现裂缝等问题。对于填筑高度控制不够合理,在施工检查时,没有及时发现中线偏差等现象,然后在填补镶边时,没有进行分层压实,导致道路竣工后,出现镶边沉降,出现道路路基纵向裂缝。在进行植被清理时,或路基开挖时,没有完全清理到位,堆放在施工现场的垃圾没有全部清除干净,在填筑时,填挖交界处没有按照规定挖台阶,导致路基出现裂缝等问题。
3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分析
3.1 施工测量
根据设计图纸在工程开工之前及施工过程中,在现场进行恢复道路中线,并定出构造物的位置等称作施工测量。将图纸上所设计的建筑物平面位置、形状及高程标定在施工现场地面上,是施工测量的目的,在施工的过程中通过施工测量来指导施工,严格按照所设计的图纸进行工程建设,导线、中线及水准点复测都包括在路基施工过程的施工测量中。在工作中,测量人员应检查图纸与设计是不是存在一定的误差,认真熟悉图纸;应在中线复测中增设临时水准基点标高及加桩的地面标高,以满足路基施工期间需要;在每道工序的施工测量放线时,为使后期施工路基及构造物的定位和几何尺寸满足设计质量要求,要保证纵横断面定位精度;必须仔细查找路面下覆盖的各种管网路线,以避免施工时造成损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填方路基
在路堤填筑前,要先选择一填方路段作为试验段,土的松铺系数在试验段内测定出来,并达到压实遍数以满足不同压实要求的需要,测定出每台班最大完成工作量及每台班最合理完成工作量,以制定出设备的最佳组合等技术参数,用做指导生产。试验路铺筑必须在施工前进行,进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当试验路基的平均填筑高度为80cm 时,清理与挖除原地表面后,翻松表层30cm,然后平整压实(压实度≥93%)后填筑;当大于80cm 的填土高度时,原地表面清理与挖除后整平处理路堤基底,并在填筑前进行碾压(压实度≥85%)后填筑。
注意在摊平过程中保持每一土层的填筑要保持有一定的路拱,以确保路基的排水在施工期内疏通,每层填土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满足要求,每侧至少宽出50cm,应超过相应标高下路基宽度。平整完成后根据在试验段内所测定的在相应压实度要求下用20t 振动压路机所需有压实遍数进行碾压,第一遍碾压时不振动,然后由弱振至强振,先慢后快,碾压时小半径曲线由内侧向外侧、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按纵向进退式进行,碾压时确保无漏压、无死角,轮迹重叠0.4-0.5m碾压均匀。
3.3 路基的排水
(1)排水。通常的情况之下,根据施工之前情况要有临时排水的系统,能一定程度避免地表水渗入问题。在施工的路段上安放一定数量的排水板,也可以设50 cm 的砂垫层,促进排水。外设的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的拦水带,制造出集水槽来做排水工作。可以每隔20 m ~50 m 的间距,做好每一段排水槽的衔接工作后,将雨水引入设置好的水沟。特殊的情况下,比如超高的路段中,排水系统可以通过安装在中央路段已有的排水沟做排水连通工作。所有的施工时,必须保证排水设施的及时维修,一定要使得排水系统工作顺畅。
(2)降水。地下水,一般常用暗、盲、渗沟等来做排水,它的特点是以渗透排水,如果水流量很大,选择渗沟。滤层之中使用砂砾滤层,已研制的钢圈加滤布,还有合成纤维构成的软式透水系统管,直径为8 cm ~30 cm,能方便路基的地下排水工作。
3.4 路基防护技术
防护是提升道路寿命的有效方式,所以在路基的施工中应该不断的优化防护技术。路基防护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坡面防护、冲刷防护、支挡防护。坡面防护主要是在路基的施工中对坡面进行保护,例如在道路的两边种植一些草木,对于岩石风化的地区采用铁丝网或者是喷射混凝土进行防护,在坡度较高的地方采用砌石框格的方式种植草坪等,从而对路基进行有效的防护。冲刷防护主要防治路基受到雨水的冲刷而采取的措施,目前使用较广的是强土工格栅,可以起到极好的防护效果。支挡防护主要是采用拦土墙的方式。这些防护措施都可以有效的保护道路路基,保障道路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结束语
路基施工是道路工程施工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路基质量控制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整个道路工程的质量,其施工工艺对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的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必须秉承质量第一的原则,把好质量关,认真核对每一个环节的施工过程与规范要求,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志国.对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0):150.
[2]慕全松,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5).
[3]王义川,朱茹琳,何贻交.道路路基工程中常见的地质问题及处理办法[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2010(03).
[4]牟守国.市政道路路基的施工关键程序及质量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6).
论文作者:李丙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路基论文; 道路论文; 防护论文; 压实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质量论文; 测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