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和护理体会论文_吴晓琴

(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影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骨科接受单侧髋关节置换的患者203例的回顾性研究,从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术中是否应用止血带、肥胖、吸烟史、血液高凝状态,既往是否有无DVT或肺栓塞病史、下肢静脉系统疾病史、糖尿病史和血液系统疾病史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在不同因素条件下深静脉血栓的危险评估。结果 年龄(76.59±6.93)岁术后较好的执行了抗凝方案以及预防性护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大大降低。结论 在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中,易形成深静脉血栓,治疗和护理应综合进行。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因其脱落后常致心、脑、肺发生栓塞,产生后遗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受到医护人员的广泛重视。尤其多见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其发生率高达42%-57%[1]。DVT不仅会增加其他卧床并发症出现的风险,而且会延迟患者下床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的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消耗[2]。当栓子发生脱落,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对于降低此类患者术后致残率、致死率和减少医疗消耗发挥着重要作用[3]。回顾我院骨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单侧髋关节置换的患者203例,因术后较好的执行了抗凝方案以及预防性护理,203例患者中仅5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较显著,现作如下阐述。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共203例,其中男性患者98例,女性患者105例,年龄范围70-91岁,平均年龄(76.59±6.93)岁。血栓风险评估由分为入院评估和术后评估两部分构成(表1、表2)[4]。新入院将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应即刻接受入院评估,使医护人员对该患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解其是否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易发人群;同理,术后根据术中情况以及患者术后的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术中是否应用止血带、肥胖、吸烟史、血液高凝状态,既往是否有无DVT或肺栓塞病史、下肢静脉系统疾病史、糖尿病史和血液系统疾病史等。通过评估将患者分为低度、中度、高度和极高度危险。

1.2 方法

统计入院后和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度,从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术中是否应用止血带、肥胖、吸烟史、血液高凝状态,既往是否有无DVT或肺栓塞病史、下肢静脉系统疾病史、糖尿病史和血液系统疾病史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在不同因素条件下深静脉血栓的危险评估。

表1 入院血栓风险评估表[4]

表2 术后血栓风险评估表[4]

2结果

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共203例,其中男性患者98例,女性患者105例,年龄范围70-91岁,平均年龄(76.59±6.93)岁。其中5例患者术后超声复查发现现深静脉血栓,后经抗凝治疗,5例患者痊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2.1 临床用药

近些年,国内外的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明确了抗凝药物在关节置换术后预防血栓发生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后8h常规接受利伐沙班抗凝(10mg/d),疗程为5周[1]。利伐沙班主要通过对Ⅹa因子的抑制,增强了抗凝作用,这得到了许多专家及学者的认可[1][7]。

2.2 康复指导

在术后1-2天,患者引流管还未拔除,暂时还不能下地进行活动。此时,可以使患肢抬高置于下肢垫上使肢体平面高于心脏平面20-30cm,利用重力作用促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避免血液瘀滞[5]。此外,在术后卧床早期,还可以进行踝泵运动,通过踝关节上下左右的往复运动,挤压下肢静脉,促进下肢血液回流10-15次/min,每次10min。

待引流管拔除后,可以在康复师或是护理人员的协助下,逐渐开始床边坐立活动;通过不断的练习、适应,逐渐过渡到助行器行走,直至最后独立行走[6]。术后早期的活动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卧床并发症,还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的风险。

2.3 健康教育

2.3.1加强高危人群及其家属的宣教:(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DVT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后果,从思想上引起其患者及家属的重视;(2)指导患者进行低脂饮食,多食富含维生素和粗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一些常见的DVT的症状、体征,如果早期发现,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8]。

2.3.2在每天的基础护理工作中,护士的操作应轻柔,保持病房安静,多给患者一些鼓励。对于术后患肢疼痛的患者,应及时联系医生给予镇痛药物,同时可以指导患者看书、听音乐等方式分散自己对于疼痛的注意力,通过患者的自我调节,减少疼痛的刺激。这样可以降低疼痛导致血栓发生的概率。

2.3.3在皮肤护理方面,每次的护理巡视应密切关注患者下肢是否肿胀、增粗,是否出现皮温增高、颜色加深等DVT的初期症状。同时,保持皮肤洁净,床被无褶皱,最大程度减少外界因素对皮肤的刺激。在每个周期的翻身过程中,及时按摩受压的部位,如枕骨隆突、骶尾部、跟骨处,避免压疮的出现。

3 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根本上预防DVT,需从多方面对其产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指导患者抬高患肢,进行踝泵运动促进静脉回流避免下肢静脉血液瘀滞,协助患者早期下床运动,同时结合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的应用,以及相应的预防DVT护理措施的实施,是预防下肢DVT的必要措施。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下肢DVT的出现。

论文作者:吴晓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3

标签:;  ;  ;  ;  ;  ;  ;  ;  

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和护理体会论文_吴晓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