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为了促进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大对乡村的建设和对乡村规划的设计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乡村规划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种普遍趋势,为了适应时代的潮流,就必须把眼光放长远,重视乡村规划。
关键词:乡村规划;设计;思考
1 乡村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宗旨
1.1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升级农村产业结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前提就是搞好农村的经济建设。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弊端就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消耗量大,经济发展方式几乎都是粗放型的。为了建设美丽乡村,在长期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外,要大力发掘农村的发展潜力,提高农村的生产能力,开发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让上游产业中的生产废料变成下游产业中的原料。大力发展城镇经济,转移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合理规划农村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1.2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美丽乡村规划要始终坚持我国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首先,发展农村经济要做到不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积极开发使用环保的新能源,如太阳能等。其次,已经存在的污染现象,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去治理。最后,自然灾害多发的乡村,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乡村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防止天灾给乡村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2乡村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许多地方对乡村规划还不够细致、深入,很多乡村规划还没有被提上日程,或者是没有自身的特色和个性,无法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许多一开始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也逐渐显露了出来。经过分析整理,乡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政府在乡村规划方面投入不够
有些地方的政府还没有意识到乡村规划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带来的生态价值和安居价值,根本没有把工作的重心放到乡村规划上来。
2.2 农户参与意识不强
乡村建设涉及家家户户,而农户对建设的认识还不够,更是对生态建设缺乏了解,对自己居住环境的价值认识不到位,对幸福生活的要求还没有提升到对生活环境的高要求上来。
2.3乡村规划过于单一,缺乏特色
目前,政府对于乡村规划的建设基本上就是走经济、实用的路线,过于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为了快速打造造价低廉的乡村,而忽略了乡村该有的观赏性和自身特色。
2.4乡村规划过于混乱,生态问题严重
乡村的规划缺乏一个有效且系统的管理,缺乏长远而有效的规划,对山、水、土壤的认识还处在索取阶段,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意识还不强。
3乡村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3.1 坚持整体规划原则
在对村庄进行规划设计时,要从空间结构、功用分区、交通路途、基础设施以及景象建筑物等多方面进行体系而全面的考虑,充沛尊重农人意愿,合理规划农人土地。首先,要明确乡村规划的主要内容,中国乡村文明历史悠久而且内涵丰富,它同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以及民族特色。中国的乡村建设有着特殊和复杂性,所以对于它的规划不仅要与民族、地区相适应,还要服从于城镇总体规划方向。进行科学的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点,力求将乡村建设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新型居住地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乡村规划要树立乡村发展适当集中的思想,积极稳妥地推进村庄合并和中心村的建设,加强乡村空间综合治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空间资源的集约程度,还可以通过人口规模的提高来促进乡村公共服务的改善和公共设施的集约利用。
3.2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村庄的建造与经济社会以及自然之间的调和开展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村庄规划规划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维,来满意广大人民的实践需求,然后促进新型村庄开展。
政府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布局,整顿优化农村面貌,实现现代化乡村建设。坚持乡村统筹发展,规划城市促进乡村发展,改善乡村环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前提,同时强化乡村村民的法制意识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推进社会新风尚,为乡村建设提供意识基础。
3.3 坚持发挥村民主体地位的原则
在乡村规划设计中,始终要明确村民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是应该全面而又充分地考虑大众的具体利益,通过积极发挥农民的主体位置,让他们自愿地投入到乡村规划建设中,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多听取群众的需求和建议,从而协调部门工作,发挥集体的力量,促进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使乡村规划设计得到完善,从而建设出具有活力和生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4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原则
我国是农业大国,做好城市带动农村,工业促进农业生产是十分必要的。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乡村的范围,加强各级地方政府对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要用工业化的手段不断开发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特色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将财政新增经费主要用于乡村的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同时城市也要采取多种形式支持乡村发展,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蔓延,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乡村建设,并且动员各方力量支持、关心和参与乡村建设。
3.5坚持乡村自然历史面貌保护的原则
要从实际出发,对于乡村规划设计并不是将乡村城市化,而是要实现乡村园林化,促进乡村生活现代化。乡村规划不能将原有的风土环境全部抛弃,关键还是要建设有特色的新乡村,不仅要体现乡土气息,更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我国有很多村庄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风俗以及自然景观,我们必须挖掘其中的精髓,延续村庄与山水田园互相存托的新格局。在对乡村建筑规划设计时,要选用具有风土特色的材料,保护好村庄中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物和设施,通过协调设计,使之更加符合现代化的乡村环境。同时要保持村庄内的原有地形和地势环境,充分挖掘当地的地域文化风情和乡俗乡风,体现人文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之美,人们可以在保护生态不受破坏的同时充分合理的利用这些资源,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以及民俗业为主的服务产业,形成有特色、有形象、有品位的乡村,为村庄带来社会经济效益和崭新的发展前景。充分根据当地土地资源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做到节省环境资源,因地制宜的进行建设,保证建设出来的居民房符合节约型社会的需要。规划好乡村的道路管网以及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让乡村拥有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的全新生活环境。所以在规划设计中一定要提倡科学、法治、文明的生活观,加强乡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营造新气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统筹乡村发展,实现乡村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相关部门应该重视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美丽乡村规划应该立足于农村的发展现状,以保护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基础,合理规划乡村的建设布局,积极转变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式,大力开发旅游产业,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倡导保护环境的绿色发展理念,不断优化乡村的发展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此来实现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陈仪.“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探讨———以广州增城萝岗区九龙镇为例[J]. 建设科技,2017(7):44 -45.
[2]赵洋波. 休闲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探究[J]. 安徽建筑,2017(1):20 -21.
[3]游洁敏. 乡村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J]. 智能城市,2017(1):221 -222.
论文作者:刘春梅,徐少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乡村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村庄论文; 农村论文; 环境论文; 美丽论文; 原则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