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伴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降低病例疗效观察论文_邢玉凤

阿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伴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降低病例疗效观察论文_邢玉凤

邢玉凤

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 154002

【摘 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对小儿EB病毒感染伴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降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入选我院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阿昔洛韦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 vs 80%,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两周后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4.0×10^9/L),异性淋巴细胞(<10%)和EB病毒DNA滴度降低到正常范围。结论:阿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伴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降低病例,效果明显,无明显副作用,可在临床安全使用。

【关键词】 阿昔洛韦;小儿;EB病毒;外周血白细胞降低

EB病毒感染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增加,它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急性期可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重症者可引发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1],个别情况下可出现慢性或复发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因其远期还与鼻咽癌及霍奇金病等恶性肿瘤相关,故当发现小儿感染EB病毒时,特别是近期感染,及时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部分患者感染后可伴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降低,阿昔洛韦作为一类广谱抗DNA病毒药,可导致患儿体内白细胞总数降低,限制了临床使用。作者对EB病毒感染伴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降低患儿运用阿昔洛韦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资料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儿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共60例。

1.2 诊断方法 抽取静脉血2 ml,用ELISA法检测EB病毒抗体。检测方法按说明书进行。

1.3 诊断标准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依据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2]。非典型EB病毒感染的诊断:有EB病毒感染证据及相应的临床表现,但未达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者。

1.4 试验方法 60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应用阿昔洛韦(商品名,公司生产)静脉滴注,5 mg/(kg?次),q12 h,疗程14 d。对照组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1.5 疗效判定 显效:用药后3 d,体温正常,肿大的肝、脾、淋巴结缩小1 /2或伴其他系统感染的症状明显好转;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② 有效:用药后7 d,体温正常,肿大的肝、脾、淋巴结缩小1 /3或伴其他系统感染的症状明显减轻,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③无效:用药后7 d,症状无缓解,体征未见恢复,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无改善。

1.6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两周后复查血常规,血片检查和EB病毒DNA,统计白细胞总数、异性淋巴细胞和EB病毒DNA滴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0例EB病毒感染患儿共60例,男37例,女23例,6个月至 1岁11例(18.3%),1~ 3岁32例(53.3%),3~ 6岁17例(29.4%)。

2.2 治疗效果 30例EB病毒感染的患儿经过阿昔洛韦治疗,显效19例(63.3%),有效9例(30.0%),无效2例(6.7%),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10例(33.3%),有效14例(46.7%),无效6例(2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 vs 80%,P<0.05)。

2.3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两周后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4.0×10^9/L),异性淋巴细胞(<10%)和EB病毒DNA滴度降低到正常范围。

3 讨论

EB病毒是一种嗜B细胞的人类疱疹病毒,主要侵犯B细胞,能够在B淋巴细胞中建立隐性感染,刺激细胞增生和转化,而且能够在已经产生抗体的宿主细胞内持续存在3]。恶性淋巴瘤与EBV感染之间的关系是EBV诱导免疫抑制,使免疫监视功能下降而使肿瘤易发[4],由于此病毒感染波及的脏器较多[5],所以寻找有效药物,尽快抑制EB病毒复制,对改善EB病毒感染预后十分重要。

阿昔洛韦为抗病毒药物,能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与体液中,包括呼吸道、肠道、肝、脾、肌肉、脑脊液等黏膜和体液中。体外对疱疹病毒具有抑制作用,进入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后,与脱氧核苷竞争病毒胸苷激酶或细胞激酶,药物被磷酸化,形成活化型阿昔洛韦三磷酸脂,干扰病毒DNA多聚酶或与增长的DNA 链结合,引起DNA 链的延伸中断,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EB病毒是疱疹病毒科中引起人类感染的淋巴滤泡病毒,属于DNA 病毒。副作用可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胃部不适、食欲减退、口渴、白细胞下降、蛋白尿及尿素氮轻度升高【6]。

研究发现,小儿EB病毒感染,以学龄前儿童为主,治疗组使用阿昔洛韦治疗,经过两周的治疗以后,有效率高达93.3%,两组白细胞总数、异型淋巴细胞数和EB病毒滴度均恢复正常,因此阿昔洛韦治疗EB病毒感染,疗效肯定。本研究发现阿昔洛韦对EB病毒伴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降低患儿应用后能很较快提升血液的白细胞数,分析可能是因为:EB病毒感染后在淋巴细胞增殖,导致淋巴细胞破坏,导致外周血白细胞降低。当应用阿昔洛韦后由于抑制了病毒的增殖,减少了淋巴细胞的破坏使血液白细胞能较快恢复正常,而其药物本身对人体的副作用相对较轻,不足以影响血液白细胞的恢复。故在临床上对这类病例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邢燕,宋红梅,李太生,等.慢性活动性EBV 感染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亚群变化特征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9,41(9):441-445.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19-827.

[3]吴葆箐.病毒的研究进展[J].中国小儿血液,2003,8(5):236-239.

[4]Fall er,DV;Mentz er,S J;Perr ine,SP.Induction of the Epstein-Barr virus thymidine kinase gene with concomitant nucleo side antivirals as a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Epst ein-Barrvirus-associated m alignancies[J].Curr Opin Oncol,2001,13(5):360-367.

[5]邓继岿,郑跃杰,袁雄伟.儿童非典型EB 病毒感染的临床回顾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2):123-125.

[6]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警惕阿昔洛韦和头孢拉定的不良反应[M].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2006,9.

论文作者:邢玉凤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5

标签:;  ;  ;  ;  ;  ;  ;  ;  

阿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伴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降低病例疗效观察论文_邢玉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