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TCD检测在耳石症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作用论文_马燕,吕操,钮燕,曹守明,杨晓红,白忠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 云南 昆明 650101

【摘 要】目的:分析TCD 检测应用于耳石症患者临床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耳石症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TCD进行检测,对比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动脉血流变化情况。结果:检测显示,治疗后患者脑血流平均速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经手法复位级进行循环治疗10天后,TCD复查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血流速度基本恢复正常。结论:TCD 可以准确的检测耳石症患者脑血流速度,为耳石症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TCD检测;耳石症;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2-161-01

耳石症临床上又称之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周围性眩晕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短暂性体位相关眩晕,呈发作性,通常持续几秒钟之后逐步缓解,患者体位发生变化时,症状会随之加重,常伴有恶心、呕吐以及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TCD检测是血管性头痛与各类脑血管疾病比较常用的一种诊断方式,以其无创检查的特点在各类脑血管疾病临床中得到了到广泛的运用。本研究显示耳石症与TCD呈密切的相关性,TCD检测可为耳石症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多科学依据。并作如下报告: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耳石症患者43例,将其作为观察组,使用TCD检测法对患者的颅内动脉血流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其中男性13例,女性30例;年龄在18—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34±14.87)岁;其中右-P-BPPV患者15例,左-P-BPPV患者9例,右-H-BPPV患者7例,左-H-BPPV 患者5例,伴耳鸣患者3例,伴头痛患者1 例,有头部外伤史患者2例。

1.2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美国MEDASONICS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检测频率为2.0MHZ,分别使用仪器对患者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BA)等血流速度进行检测,将收缩期的血流速度变化情况作为实际测定的主要观察指标,采用检验方式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再结合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TCD 改善情况进行的全面分析。

1.3观察指标

观察43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BA)等血流速度,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TCD收缩期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得到的全部数据都使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X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本组患者TCD 收缩期的血流速度发了生明显的变化,血流速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所示:

3.讨论

耳石症是一种常见眩晕疾病,多发于55岁左右老年群体,且女性患者的数量明显多于男性,大部分患者均为单侧性发作,双侧性发作患者的数量较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认为外伤、剧烈运动、缺血以及耳石膜功能退化是造成患者耳石脱落到半规管的主要原因,游离的耳石在半规管淋巴中的移动,对前庭产生刺激,从而引起强烈的眩晕症状。该疾病的主观症状十分明显,因此,大多数患者都会产生恐惧和焦虑情绪,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TCD检测方式可以对患者的颅骨进行无创性穿透,而且操作相对简单,重复性较好,可以很好反映出患者颅底主要动脉产生的多普勒回声信号、血管的阻力大小以及具体血流状态,在头痛诊断、各类血管性疾病、颅底异常血管网以及脑血管畸形等临床诊断中均比较常用,且为此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相关报道显示,TCD是临床诊断耳石症的一项重要因素[1]。正常情况下,耳石症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特发性疾病,称之为耳石病,还有一类为继发性,主要继发于突聋、梅尼埃病、病毒性迷路炎、头部外伤、内听道动脉缺血、偏头痛以及中耳或内耳手术之后、患者进行人工耳蜗术之后,患者的耳内受到毒性药物的损害,引发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以及颈性眩晕等并发症,上述各种疾病导致了半规管的炎症或缺血损伤而致耳石脱落。相关研究显示,耳石症患者TCD的变化主要以脑血管痉挛为主,有学者推测,引发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患者脑血管痉挛、内听动脉痉挛等造成的半规管不稳定变化,进而导致耳石脱落[2,3]。本次研究也显示,患者的脑血管痉挛与耳石症呈相关性,但经过手法复位与改善微循环等方式治疗后,对患者的TCD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患者脑血管痉挛症状明显好转,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呈显著性,表明脑血管痉挛解除之后,耳石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显示,经手法复位与改善微循环等方式治疗后,TCD收缩期的血流速度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根据TCD复查后的显示,TCD收缩期的血流速度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由此可见,TCD检测可以有效的检测出耳石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流速度变化,简单易行且准确性较高,能为耳石症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后疗效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韩朝,田亮,迟放鲁.耳石治疗仪诊断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 27(22):1243-1246.

[2] 李亚楠.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耳石症疗效对比[J].临床与实践,2015,13(25):32-33.

[3] 时国臣,韩增鑫.针刺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5,01:19-21.

作者简介:马燕(1977--),女,云南建水人,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耳鼻咽喉科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吕操(1978--),男,河南洛阳人,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耳鼻咽喉科临床研究。E-mail:403910848@qq.com.

论文作者:马燕,吕操,钮燕,曹守明,杨晓红,白忠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  ;  ;  ;  ;  ;  ;  ;  

研究TCD检测在耳石症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作用论文_马燕,吕操,钮燕,曹守明,杨晓红,白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