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满分的负面影响及对策_文学论文

高考作文满分的负面影响及对策_文学论文

高考满分作文的负面影响及消除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负面影响论文,对策论文,高考满分作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每年高考改卷一结束,各省的满分作文就纷纷在各种传媒上“登台亮相”,有的甚至改卷还未结束,就在网络上发表出来。这些满分作文,不仅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且更会受到在校学生的“青睐”,他们会把这些满分作文,当作法宝,奉为圭臬,反复玩味,刻意模仿,以便来日在高考的竞争中夺得高分。由于学生在学习模仿这些满分作文时,缺少“拿来主义”的眼光,往往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加上语文教师不能一分为二地分析其不足的一面,因此,这些满分作文对学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高考满分作文的负面影响

1.选材的古代化

由于这几年的话题作文实行的是开放性的“三自”原则(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因此,考生选择材料的范围较广,不少考生选择了古代的内容,其中也不乏成功之作,譬如,2000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问世间情为何物》,2001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朱贵开店》,2002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苏武与连奇的选择》,2003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宝钗鸣冤》,2004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忠与义的交织——走近宋江》等。这些考生对古代的某些人物形象比较熟悉,再加上取舍得当,因而能够博得阅卷者的好感。而许多模仿者往往无视这一点,只是学其形式,得其皮毛,滥用古代材料,画虎不成反类犬。在批阅作文时,我发现不少学生对古代材料并不熟悉,张冠李戴,牛头不对马嘴,东扯葫芦西扯瓜。

2.构思的虚幻化

1999年的高考作文话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显而易见,这个话题本身就要求考生进行虚构。大概是受共影响,这几年,许多高考满分作文都是虚构故事的,如2002年《语文月刊》第9期刊载了江苏7篇高考满分作文,其中就有5篇是虚构的,其标题分别是《状元凉粉》《谏屈原书》《〈小重山〉后的选择》《唐伯虎之梦》《夏夜蝉鸣》。由于高考优秀作文虚构的比例非常大,因此其他学生大量写虚幻的作文也就毫不奇怪了。在批阅作文时,我发现不少学生都喜欢逃避现实生活,不愿说真话,不愿打开自己的心扉,而喜欢随意虚构,有的还显得非常荒诞。

3.体裁的特殊化

只要稍加注意,我们不难发现,和以往高考的“非话题作文”相比,这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往往选用一些特殊的体裁,如话剧、书信、日记、童话、寓言、诗歌、小小说等体裁。除此之外,还出现了不少“奇怪”的文体,如实验报告、忏悔书、辩论稿、谈访录、病历诊断书、手记、网络主页设计录、数学证明题等。我想,阅卷老师之所以青睐这些文章,除了内容和语言方面的原因外,是因为其文体的特殊性。既然阅卷者看好这样的文体,那么其他学生对这些文体趋之若鹜也就可以理解了。在平时批阅作文时,我发现有许多诸如《某某某的病历诊断书》《一道数学证明题》《实验报告》之类的文章,让人哭笑不得。

4.语言的文言化和英文化

2001年江苏一位考生用文言文写下了《赤兔之死》获得满分,而且该考生因为该文被南京大学破格录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高考作文中就频频出现了文言文,于是中学校园内就很快刮起了“文言”旋风。这种情况,就连《赤兔之死》的作者也有些担忧,他说:“看到这么多用诗歌、文言文、散文诗写作的高考作文,并且有的还得了满分,如此会不会给以后的考生造成误导?”应该说,当代人用文言文写文章是一种倒退,更何况,用文言文写作需要有较好的文言文功底以及较长时间的写作实践,并不是想写就可以写好的。在批阅作文时,发现许多学生用文言文写成的文章,并不符合文言文的一般规律,只是加上一些“之乎者也”之类的文言虚词而已。另外,高考满分作文中运用英文词句的现象也不少,有的甚至在标题上就开始用英文,如2001年福建一考生的标题是《女孩,I am sorry!》。近年来,学生作文中英文词句不断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受高考满分作文的影响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受港台文学的影响,二是受近年来的“少年作家”(如郁秀、韩寒等)的作品的影响(他们的作品中英文分量较重)。

5.创新的盲目化

这几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增加了发展等级分,其导向性十分清楚,就是鼓励个性,提倡创新。综观这几年的高考作文,确实出现了不少有新意的优秀作文。但是,许多人盲目创新,以怪为新,连一些起码的规矩都不遵从。譬如,2001年四川一考生写的《潘金莲的选择》,文章描写潘金莲在武大郎与西门庆之间进行痛苦的“心灵的选择”,最终选择了西门庆。该文最初被评为四类卷(20分),认为“思想不积极”“选材不健康”,后经多次“翻案”,最终被评为一类卷。从中华传统的男女观来看,该文确实触犯了伦理道德,属于“思想不健康”。由于这样的文章能够得满分,因此,大家就有样可学,有形可仿,于是,另类文章频频出现,你也“剑走偏锋”,我也“打擦边球”,甚至越过起码的道德底线,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必须说明的是,像《潘金莲的选择》这样“劫后余生”的情况毕竟不多,大部分考生的“怪作文”,都会在阅卷老师的笔下“折戟沉沙”。

二、消除高考满分作文负面影响的对策

1.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优势,不要盲目模仿他人

作文源于模仿。但作为有多年写作实践经验的高中学生,则不能老是停留在模仿这一地步,必须向前跨越,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曾教育学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意思是说向老师学习时不可死搬硬套。古人在谈到抄袭时用“偷其句”“偷其意”“偷其气”来区分其抄袭水平的高下,只有“偷其气”才是一种了无痕迹的高水平的不是“偷”的“偷”的境界。这种偷法可以说是一种化用,是一种推陈出新,是一种创造。而那种“东施效颦”的机械性的模仿则是没有生命力的。写作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智力活动,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他人长处的基础上,寻找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优势,不要一味盲目地模仿别人,“克隆”他人的文章,更不要抄袭他人的作品。必须指出的是,一些高考满分作文也有抄袭之嫌疑,如2001年四川考生的满分作文《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系抄袭杂文作家苏中杰的《患者吴良知的就诊报告》;2001年江苏18篇高考金牌作文之一的《以生命践约》与女作家张晓惠《坐看云起》也差不多;还有2003年的海南高考满分作文《最美丽的鸟》抄袭的是《故事会》中的《爱的误区》;2003年陕西满分作文《豆角月亮》抄袭的是《故事会》中的《弯弯的月亮》;2004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抄袭的是《微型小说选刊》中的《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

2.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求真是做人的准则,求真也是艺术的永恒生命力所在。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让学生做真人,说真话,抒真情,首先要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只要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善于取舍,就能够写出优秀的作文,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古代的材料进行情节虚构呢?如果选择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一些事情,写起来会更加有激情,感情也会更加真挚。只有先感动自己的东西,才会感动别人。例如,写同学之间的事、师生之间的事、父子之间的事、父母之间的事、邻里之间的事、朋友之间的事、亲戚之间的事等。另外,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总是与个人的幸福息息相关,因此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许多社会热点和社会焦点问题也都是作文的好材料,如两岸的关系,飞船的发射,奥运会的申办,贪官的惩处,“非典”的防治,煤矿的倒塌,印度洋海啸的发生等等。

3.夯实语言基本功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三分人才,七分打扮——人的美丽离不开衣着打扮。语言是文章的外衣,好的思想只有穿上华丽的语言外衣,才能引人注目。而语言是一种硬功夫,需要长时间的磨练,而且必须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磨练,任何投机取巧的做法都是无济于事的。话题作文不在审题方面设置难度,而让考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文学才能,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取向。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要使文章有文采,必须要有丰富的词汇,有灵活运用修辞的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扎扎实实训练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切莫舍本逐末,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4.引导学生处理好吸收与创新的关系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著名作家王蒙先生说:“宁可创造出一粒沙,也不要套出一座山。套子是文学的大敌,死敌,有套子即无文学。”古人也说:“文贵出新。”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代社会,创新确实显得至关重要。不过,相对科学技术而言,文学创新的脚步要缓慢得多。在我看来,中学生的作文应该以凸现特色为主,而不是以创新为主。当然,特色也罢,创新也罢,不仅要吸收现代文章的精华,还要尽量吸收古代文章的优点,这样才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因为文无定法,但有定式,无规矩不成方圆。创新也得遵从写作的一般规律,不能胡来乱来。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作文创新必须“符合四项要求”:一是要符合文体的要求,千万不要将两种甚至三种体裁“杂交”在一起,弄成一个似驴非驴、似马非马的“怪胎”;二是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千万不要让人一看就觉得你是在胡编乱造;三是要符合科学规律,一些想象性的东西,千万不要违反科学的一般常识;四是要符合审美观念,千万不要为了标新立异,就故意不分美丑,颠倒黑白,甚至践踏伦理道德。

标签:;  ;  ;  ;  

高考作文满分的负面影响及对策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