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543000
【摘要】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它含有婴儿出生后4-6个月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如含有适合婴儿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盐、钙、磷,有足量的维生素,足够的铁和水分,容易消化及吸收利用,使大便柔软易于排出。还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免疫抗体、溶菌酶)能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有效预防呼吸道、肠道及过敏性疾病。含有(胆固醇)婴儿神经发育的必须物,利于智力和身体的发育。但是我国母乳喂养率比例较低,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2000年80%以上的婴儿能有4-6个月纯母乳喂养,《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中提出我国2001-2010年婴儿母乳喂养率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达到85%。在2011年8月1-7日的“世界喂养周”期间,国际慈善机构救助儿童会所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纯配方奶粉喂养的比例超过纯母乳喂养的比例。其中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比例不足50%,36.2%比例是母乳加配方混合喂养,配方奶喂养的比例接近30%。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世界各国的母乳喂养现状并不乐观。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 综述因素 母乳喂养 影响因素
1 母乳喂养的优势
母乳喂养是人类繁衍过程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从20世纪开始,母乳喂养的意义就得到重视,母乳喂养对婴儿、母亲、家庭和社会都十分有益,促进母乳喂养成为全球性的行动。1991年WHO建议纯母乳喂养4-6个月,2005年,美国儿科学会再次推荐在孩子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纯母乳喂养【1】。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品,比配方奶粉更易消化,更能为婴儿提供所需要的所有营养。哺乳可以刺激大脑分泌更多的催乳素,而催乳素又能促进乳腺分泌更多的乳汁;哺乳可以增加催产素分泌,减少母亲产后出血,有利于子宫复原;哺乳可以抑制排卵,延长生育时间,并且可降低卵巢癌、乳腺癌的发病机会;哺乳可以加速因孕期堆积的脂肪分解,有利于早日恢复怀孕前体重,以及降低母亲绝经期后发生骨折和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哺乳可以增加母子感情,有利母子交流,降低婴儿的分离焦虑,增加婴儿的安全感。总之,母乳喂养是喂养婴儿最佳的喂养方式。
2 母乳喂养的现状
作为一种有益于婴幼儿身心健康发育的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是全世界所支持和推崇。美国“2011健康人”制定的母乳喂养目标是各种族6月龄婴儿的母乳喂养率达到75%。目前,虽然美国、加拿大等经济发达国家的母乳喂养有所上升,但仍未达到这个目标。Ryan【2】等在美国的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产后初期有69.5%的婴儿接受过母乳喂养,至6个月时纯母乳喂养为32.5%,与“2011年健康人”中制定的目标尚有差距。加拿大一项研究报道,产后1-6个月母乳喂养率分别为63%、56%、51%、44%、39%、32%【3】。一项来源于世界140个国家调查统计母乳喂养情况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6个月以内的婴儿仅有40%纯母乳喂养,非洲中部和西部0-5个月的纯母乳喂养为28%,非洲东部和南部0-5个月纯母乳喂养率47%,亚洲南部0-5个月纯母乳喂养为45%,亚洲东部除中国外0-5个月纯母乳喂养大约为30%【4】。日本,产前调查发现有95%的孕妇渴望进行母乳喂养,实际产后1个月的母乳喂养率只有42%【5】。在亚洲的其他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印度母乳喂养调查结果显示,产后初期进行母乳喂养的产妇已高达94.5%,坚持母乳喂养到6个月的母亲占21.1%,其中纯母乳喂养不足5%【6】。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婴儿的纯母乳喂养也在存在随婴儿月龄增加呈下降趋势。李俊艳【7】对486例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调查显示,产后初期纯母乳喂养率88.07%,至6个月仅为24.07%。王淑敏和林丹儿【8】在2004-2009年广州市素社社区进行母乳喂养随访调查发现,素社社区1-3月婴儿纯母乳喂养情况较好,4 个月以后婴儿纯母乳喂养显著下降。2010年7-8月在中国中西部12个省40个县的调查资料显示,6个月以内儿童母乳喂养率为18.9%,调查地区早开奶率、6个月以下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均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9】。近来香港地区母乳喂养始动率为76.9%,但4-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仅为12.7%【10】。我国母乳喂养率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农村母乳喂养率高于城市【11】。但与《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00年婴儿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达到80%的目标有差距,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中提出2001-2010年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产后4-6个月母乳率达到85%的目标差距更大。
3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
3.1 产妇个体因素
3.1.1 产妇缺乏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妇幼保健中心于2010年在全国17个省开展母乳喂养知识问卷调查,发现母乳喂养产妇组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程度普遍优于混合/人工喂养组,进行早期母乳喂养的可能性随母乳喂养知识得分增加而增加【12】。白秋芬,等.【13】研究发现,产前母乳喂养认知调查中,孕产妇对母乳喂养优势、早吸吮好处、按需哺乳、正确哺乳姿势、促进乳汁分泌、挤乳及母乳保存、乳房胀痛预防、母乳喂养充足指标、婴儿大便判断整体认知不足,均未超过35%,其中按需哺乳、挤乳及母乳保存,母乳喂养指标完全了解不足20%,挤乳及母乳保存、母乳喂养充足指标及婴儿大便判断的不了解超过50%胡冰等【14】调查发现,50%的产妇产前未接受过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培训,70%的产妇不知道早开奶对母乳喂养的影响,部分产妇认为在产后2d内乳汁分泌很少,而用代乳品奶瓶喂养,造成婴儿产生乳头错觉。有些产妇及家属对初乳的认识不足,误认为含丰富黄色免疫物质的初乳不能喂哺婴儿,用代乳品喂养,不能做到早吸吮、勤吸吮,使乳汁分泌量相对减少,直接影响母乳喂养成功,还有部分产妇缺乏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哺乳姿势不正确,婴儿未能充分吸吮到母乳或乳头皸裂而导致产妇不愿意进行母乳喂养,这些都是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
3.1.2 产妇身体状况
一些产妇自身发育不良,如乳头凹陷,乳头扁平导致新生儿吸吮困难。乳头皸裂、乳腺管堵塞、乳汁不通畅、乳房胀痛等导致产妇与家属失去信心而拒绝喂奶。产妇产后出血量多,营养不良,疲劳,以及遗传和个体差异等均可导致产妇乳汁分泌少而慢。金丽华【15】资料显示1/3的母亲早期认为母乳不足、无母乳、等母乳喂养困难,甚至有部分母亲由此终止了母乳喂养。所以早期产妇乳汁分泌不足会直接影响母乳喂养。
在产妇断奶的原因调查中发现,母亲患病是断奶的主要原因之一【16】。母亲在哺乳期间健康状况与是否母乳喂养关系十分密切,母亲身体健康则母乳喂养率高,反之,母亲患病则母乳喂养率低【17】。孕期有疾病史的产妇纯母乳喂养低于孕产期经过顺利的产妇,孕产期疾病导致产妇不适宜哺乳或新生儿暂不能进食,主要是因为母亲孕期患病后体力、精力等均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上药物作用,影响了产后母乳的数量和质量,而某些疾病本身就是母乳喂养的禁忌症,如产妇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或乙肝病毒,患活动性结核或上呼吸道感染等均不适合母乳喂养。这两者共同作用,使母乳喂养率降低【18】。
3.1.3 产妇的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也是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之一,产前无母乳喂养的心理准备,产后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及缺乏自信心等不良精神因素容易引起乳汁分泌减少【19】,郭莉莉【20】发现,各种分娩和哺乳对于产妇而言是一重大生活应激事件,如果不能正确应对,极易产生乳母角色缺如,导致产后抑郁、焦虑情绪,母乳喂养率明显下降,焦虑情绪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腺的调节发生很大变化,导致泌乳量明显减少,从而影响母乳喂养。部分产妇担心母乳喂养影响产后体型恢复、导致乳房下垂、身材肥胖,初产妇兴奋紧张、羞涩的心理等均会影响母乳喂养。
3.1.4 产妇年龄、婚姻、文化、职业及家庭收入
高龄产妇平均哺乳时限明显短于年轻产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母乳喂养率与产妇年龄负相关。产妇受教育层次越高,母乳喂养率越高,与文化水平成正相关。文化程度高孕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渴求高,通过各种新媒体方式,参加专业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培训学习班【21】,产后有积极的意愿母乳喂养。另外,家庭收入是纯母乳喂养的危险因素,家庭收入高并不会增加母乳喂养行为,反而由于经济能力充足更易受到人工乳制品宣传的影响【19】【22】。对于职业女性来说,产后工作也是影响继续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工作需要,产妇不得不把婴儿寄托给他人,给予婴儿人工喂养而放弃母乳喂养。研究显示,在产后3-6个月喂养方式改变原因中,有17.4%的产妇因为返回工作岗位而放弃母乳喂养【23】。
3.2 分娩方式
婴儿母乳喂养率受分娩方式的影响。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也是导致母乳喂养率降低原因这一。剖宫产术后的母乳喂养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研究评价产妇不同的分娩方式与婴儿4个月内全母乳喂养的关联性,结果显示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4个月内的全母乳喂养率是经剖宫产分娩产妇的2.15倍【24】。另一项研究中,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接受相同的产前、产后宣教,出院前对两组母乳喂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自然分娩组在正常哺喂、哺喂技能,纯母乳方面显著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剖宫产组在乳头皲裂、奶胀、新生儿奶头错觉方面问题的发生率显著多于自然分娩组【25】。剖宫产术后由于麻醉需去枕平卧6h,体位受限将影响新生儿与母亲早期接触,使首次吸吮乳头的时间推迟,错过了泌乳反射建立的最佳时间。术前及术后禁食水,导致产妇营养不足,影响乳汁的分泌。加上婴儿吸吮时刺激子宫收缩,腹痛加剧,使产妇对母乳喂养不积极。术后及术后的一些用药使产妇担心药物会通过乳汁影响新生儿健康亦影响母乳喂养。
3.3 婴儿因素
婴儿自身的一些疾病也会影响母乳喂养,如新生儿唇、腭裂,舌系带过短导致无法有效吸吮。有研究发现,唇腭裂患儿主要接受人工喂养的方式即奶瓶喂养,其中19.5%唇腭裂患儿从未接受过母乳喂养,25%接受母乳喂养时间不足1周,仅16.3%的患儿接受母乳喂养时间超过6个月,远低于正常婴儿的母乳喂养率【26】。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以及出生时Apgar评分<7分者,因吸吮无力或需要特殊治疗而与母亲分离的时间较长,会影响产妇泌乳【27】,进而导致母乳喂养难度增加。
3.4 医源性因素
医护人员的知识、信心及行为对母乳的影响也不容置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许多妇女在分娩之前已决定哺乳的方式,但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中宣导及传授母乳喂养知识是否到位是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关键。国外研究发现,出生后母亲接触婴儿时间少,使母亲不愿意选择母乳喂养【28】,故实行母婴同室在分娩后30mim内协助母亲给新生儿哺乳,实时纠正哺乳姿势是关系到产妇母乳喂养信心建立及母乳喂养能否成功的关键。
3.5 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
家人态度会影响母乳。产妇是否采用母乳喂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的态度和行为。尤其是丈夫的态度对产妇的影响最大,丈夫若对母乳喂养不支持,鼓励不够,就会无形中增加了妻子的心理负担和劳动强度,从而影响母乳喂养的施行。家庭结构与社会因素也对母乳喂养产生影响。Dewey【29】在加利福尼亚5所医院里选择了328位产妇,观察和寻找生产后1个月内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结界表明,单身母亲的母乳喂养率显著低于同配偶生活一起的母亲。虽然近年来我国媒体不断加强母乳喂养的宣传,但仍在一些婴幼儿食品公司“反宣传”,过分强调人造乳制品在功能上的优势,导致人们对母乳错误认识,从而影响母乳喂养。
4 总结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虽然近年来营养学方面的研究已获进展,但母乳替代品在添加了各种营养成分后,许多问题仍无法解决。母乳的健康促进效应可归于母乳中存在的多种生物活性因子。故母乳喂养是婴儿最佳的选择,它对婴儿和产妇均有益。令人遗憾的是:即便母乳喂养初期能成功进行母乳喂养的母亲也常在产后数周内开始添加奶粉或停止授乳;而所有负责围产期以后母婴保健的工作者在支持母乳喂养方面本应起关键作用,但他们之中很多人都不能够有效地做好这点,因为他们缺乏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训练,母乳喂养咨询及支持技巧在医生、护士和助产士的课程内容里占的比例非常少。从而使母亲只能获得有限的正确母乳知识与技巧,降低了母乳喂养成功率。综上所述,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影响母亲选择放弃母乳喂养,世界各国的母乳喂养现状并不乐观。,因此,创办爱婴医院促进母乳喂养制度的建立和产前产后措施的实施,是进一步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关键,要达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中提出的产后4-6个月母乳喂养率达到85%的目标,还需要家庭、社会、医护人员及围产期以后母婴保健的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Gartner LM, Morton J, laurence RA, etal..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Breastfeeding and the use of human milk. Pediatrics, 2005,115(27):496-506.
【2】Ryan AS, Wenjun Z, Acosta A. Breastfeeding continues to increase into the new millennium. Pediatrice,2002,110(6):1103-1109.
【3】Haiek LM, Gauthier DL, Brossrau D, etal. Understanding breastfeeding behavior:rates and shifts in pattrms in Quebec. J Hum Lact ,2007,23:24-31.
【4】Cai X, Wardlaw T, Brown DW. Global trends in exclusive breastfeeding[J]. Int Breastfeed J, 2012,7(1):12.
【5】 Haku M. Breastfeeding: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continuation of breastfee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Japan,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J Med Invest, 2007,54(3-4):224-230.
【6】 Foo LL, Quek SJ , Ng SA, et al. Breastfeeding prevalence and practices among Singaporean Chinese, Malay and Indian mothers. Health Promot Int, 2005,20(3):229-237.
【7】 李俊艳.486例产妇产后4个月母乳喂养情况调查.医药论坛杂志,2010,31(4):110-111.
【8】王淑敏,林丹儿.素社社区2004-2009年母乳随访分析.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6):3640-3641.
【9】 黄会堂,梁辉,胡健伟,等.中国5个地区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12,32(4):454-458.
【10】 Ip WY, Yeung LS, Choi KC, et al. Transla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Hong Kong Chinese Version of the Breastfeeding Self-Efficacy Scale-Short Form [J]. Res Nurs Health,2012,35(5):450-459.
【11】 李清,邢珺月,李香连.母乳喂养的现状及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0,25(6):376-377.
【12】 张悦,王惠珊,姚礼明.我国城市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态度与喂养行为的关联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5):363-366.
【13】 白秋芬,杨丽琛.母乳喂养认知行为现状及纯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调查.中国现代医生,2014,52(7):55-58.
【14】 胡冰,宋云亮,曾月兰。爱婴区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全科护理,2009,7:876-877.
【15】 金丽华.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和护理干预.全科护理,2011,9(8)下旬版:2181-2182.
【16】 白静波,黄慧桃,魏佳琦,等.大庆市城区婴儿营养与喂养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2,3(4):209-212.
【17】 陈希萍,向霞,伍燕梅,等.佛山市母乳喂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86-88.
【18】 顾斌.常州市婴幼儿母乳喂养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D]. 苏州:苏州大学,2011.
【19】 于海静,罗阳,刘兵.国内外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5):37-39.
【20】 郭莉莉.影响母乳喂养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0.
【21】 赵艳秋、孙美农.孕妇对母乳喂养认知情况的调查[J].中国病案,2012,13(7):72-74.
【22】付肖冰,廉洁、施萍.社区0-36月龄儿童家长对儿童健康管理知识知晓情况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34(7):519-521.
【23】 黄璐娇,曾果,李鸣,等.成都地区城乡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卫生研究,2012,41(5):760-764.
【24】 章月潇,王晓南,梅勇,等.中国产妇分娩方式与全母乳喂养关联性的 Meta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829-5831.
【25】 朱彩芳.住院期间分娩方式对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3):184-185.
【26】陈华,李秀娥,杨鹏远,等.唇腭裂患儿早期喂养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6):530-533.
【27】 聂含竹、李文平、田利平.早期母乳喂养护理研究进展.护理进修杂志.2011,26(24):2251-2254.
【28】 Hallbarer U, Grobler JM, Niemand I. Factors influencing a mother’s choice of feeding after discharge of her baby from a neonatal unit. S Aft Med J ,2002,92:634-637.
【29】Dewey KC, Nommsen-Rivers LA, Heinig MJ, et al. Risk factors for suboptimal infant breastfeeding behaviour, delayed onset of lactation, and excess neonatal weight loss. Pediatrics, 2003,112:607-619.
论文作者:李翠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2
标签:产妇论文; 婴儿论文; 母乳论文; 产后论文; 个月论文; 因素论文; 母亲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