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街小巷通大道——常德市街道党建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常德市论文,小街论文,小巷论文,党建论文,大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如何抓好街道党组织建设,街道党建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工作服务?就这个问题,最近我们到常德市9 个区县市进行了调查,总的认为,近几年来,常德市委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了街道党建工作,发挥了街道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街道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到1994年底,全市街道、居委会共办企业1020个,仅工业企业产值93135.8万元, 上缴利税6212.4万元,仅此比93年增长了39%。城市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社区服务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必须肯定这样一个实事:常德市各级党组织这几年抓街道党建,有投入有产出,成效是明显的——
——党组织设置得到了健全。一是尽可能建立独立党支部。全市10个街道办事处,都建立了党委(或工委),176个居委会, 建独立党支部的117个,占总数的66.5%。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企业均建立了独立党支部;各区县市还采取“引进、分配、调整、发展、选派”的办法,从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离退职工干部、党政机关干部等渠道输送党员到居委会和街办企业,使其尽可能建立独立党支部。二是改进和调整联合党支部。按照就近和便于活动的原则,对原有的联合党支部进行了重新调整,化大为小,改联合支部为独立支部,仅92年来,全市新建居委会独立党支部就有29个。三是合理设置离退休党员支部。全市按区域和地理环境及交通状况,分别在离退休党员居住集中、便于集中活动的办事处,单独建立了4个离退休党支部。在地处丘陵区、交通不便、 组织活动难集中的另外2个办事处, 按地域把离退休党员并入居委会支部参加活动。与此同时,还按照离退休党员的特长,建立了责任小组,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在经济工作中的作用。
——领导班子得到了加强。主要抓了两手,一手抓选拔输送。这两年,从市、县党政机关及市县重点企业选派到街道挂职、任职的干部有59人,其中担任街道办事处党政正职的有8人, 任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的有17人,任居委会主任的27人。此外,还帮助街道、居委会及其企业引进各类急需人才253人。武陵区委按照“缺什么干部、 输送什么干部”的原则,仅92年,就从党政机关、重点企业中选派了50名干部到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街办、居办企业任职,并下发了《关于选派国家机关干部到街道居委会及其企业任职的暂行办法》的文件,从而使这项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手抓培训提高,这两年,共培训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51人次,培训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1221人次。
——党员作用得到了较好地发挥。各区县(市)根据街道经济工作的特点,在党员中开展“争贡献、作表率”创先争优活动,先后在办事处机关、街办企业和居委会在职党员中开展了“带头为发展街道经济献计策,带领群众发展街办、居办经济”的“双带”活动,在离退休老党员中开展了“为发展街道经济献余热”的竞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党员发展街道经济献计出力的积极性。
——工作环境有了改善。近几年,全市以解决居委会党支部无办公地点、无活动阵地、无教育经费的“三无”问题为重点,努力改善街道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环境。34个党支部建起了高标准党员活动室。此外,全市采取市财政拿一点、党费拨一点、办事处挤一点、居委会创一点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居委会支部书记报酬兑现难、党组织开展活动经费难的问题。仅1993年和1994年这两年,市委、市政府从财政给街道、居委会拨款212.6万多元。与此同时抓激励机制,把哪些政绩突出, 群众公认的街道干部大胆地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三年来,先后从街道企业的厂长、书记中提拔了8名干部进入办事处领导班子,11 名办事处领导干部被提拔为部委办正副职;11名居委会的主要干部被录用为国家干部;4名街道企业的厂长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拔尖人才”的光荣称号。 在经济待遇方面,按照完成经济工作任务的好坏论功行赏。对个人申请领办、创办街道企业的领导干部,工资上浮1至2级;对效益好、工作成绩显著的街道企业负责人,予以重奖。
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状:街道党建仍然是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距市场经济的要求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党的力量薄弱与新形势党建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从党组织设置来看。无党的组织、无党员的“两无”“空白”单位仍然为数不少。全市176个居委会中,没有党员的居委会有21个,占总数的12%, 仅有个别党员的居委会35个,占总数的20%。街办和居办企业中“两无”情况更为严重。该市有一个区共有街道、居委会办的工商服务等企业186个,建独立党支部的仅1个。二是从党员的队伍来看,存在“三多三少”。仅以该市一个区为例,年龄大的党员多,年轻的党员少。 全区5个办事处564名党员,平均年龄在46岁以上,35岁以下的党员只有10 多名。而党员骨干的年龄更是偏大,该区50名居委会党支部书记,50岁以上的17人,占34%,而35岁以下的只占总数的5%。 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基本上是一支“白头发”队伍。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全区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的党员不足70人,占党员总数的12%,初中以下的占80%,文盲党员占8%。特别是50个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中,小学文化的20人, 占总数的40%,大专文化的基本上没有。离退休党员多,在职党员特别是生产一线的党员少。该区街道党员551名中,离退休党员有240多人,占了总数的44%,这些党员离退休后,年老体弱多病,想发挥带头作用,但力不从心。在职党员193名,其中办事处党政机关、 事业单位的党员156人,占在职党员总数的81%,而生产一线的在职党员仅37人, 只占在职党员人数的19%。大多数居委会党支部就是书记一个光杆司令。三是从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上看,存在四缺四难。“四缺”即缺教材和资料,缺学习场地,缺辅导老师,缺教育活动经费。“四难”即组织学习难,开展活动难,选苗育人难,发挥作用难。如有一个县13个居委会近3年来没有发展1名党员,有8 个居委会找不出培养入党的积极分子。上述情况表明,街道党建的力量是薄弱的,与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要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居委会实际地位的低下与法律界定的地位不相适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居委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地位、任务与作用,国家用法律的形式予以了界定。然而,居委会现实社会地位与法律地位有很大的差距,从某种角度来说,居委会成了“童养媳”,哪个部门的“婆婆”都可以指挥,多头管理,自治变成他治。居委会毫无权利,,办芝麻大的事,都要到处“化缘”求情说好话,在居民群众中也无威信和凝聚力。有的居民抱着“有摊有店不靠你,有吃有穿不求你,有了问题要找你,解决不了要骂你”的心态,不时找居委会党员干部的麻烦。有的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不仅经常挨骂受气,有时还挨打。有的居委会干部诉苦说:前八辈子不该来居委会工作。
——“三无”的工作条件与繁重的街道任务不相适应。一是居委会的办公用房问题长期不能解决。全市102个纯居委会中,仍有20 个无办公用房的提包居委会。如有一个区的居民小区,被人誉为三朵花的茉莉村居委会、玫瑰村居委会、芙蓉村居委会都是1990年建立的,迄今没有办公用房,只好租外单位的房子支撑门面。居委会党员干部不无伤心地说:“为争得一个办公用房,我们跑烂了鞋,磨破了嘴,但无济于事。”就这样,“三朵花”开了5年, 就是开不出一个让居委会挂牌子的地方。二是居委会干部工资来源无着落。仅以武陵区为例,该区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居委会8个,占纯居委会的10%, 这些居委会干部生活来源基本可靠,但还有90%的居委会日子很紧,其中又有25个居委会常常为发不出工资发悉。三是党组织开展活动无经费。
然而,与上述情况相反的是,街道居委会承受的各种任务相当繁重。街道职能已由以前的户政管理、民政优抚等单一型的民政事务管理转变为融经济建设、城市管理、社区服务、行政管理等为一体的综合型管理。特别是居委会承担的社会性工作烦多,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市卫生、计划生育、民事调解、优抚救济、文化教育等大大小小的社会工作80多项。“上面千条线,居委会一针穿。”居委会干部常年超负荷运转,每年有80多个晚上要突击加班。有时一些居委会的婆婆姥姥干部累倒在床。
——拮据的经济家底与支出费用缺口大不相适应。本来,相当多的居委会经济来源十分枯竭,在全市102个纯居委会中,就有27 个无任何企业的空白居委会,每年这些居委会干部的收入完全靠有限的财政拨款2000至3000元过日子。而居委会每年来自各方面的费用支出却令人吃惊:①由各条战线压下来的订阅报刊有20多种,其费用500至1000元。 ②居委会参加有些部门的会,每年累计要交1000元。③居委会要向办事处工业管理站交管理费,有的街道工业管理站14个人,完全靠居委会的管理费养活。④每个居委会要负担2—3名居委会退休干部的生活费。此外,还要负担一些民政对象走访慰问费,各种接待应酬费等。据津市反映,当地财政每年给每个居委会拨款0.56万元(按现在合并的居委会计算),而实际最低支出21000多元,每年经费缺口15000多元。
产生上述不适应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其一,对《居组法》宣传不够。现在基本上是哪个部门地位高、钱多,哪个部门的法律就宣传得多,影响就大。而街道、居委会势单力薄,拿不出好多钱宣传《居组法》,人们知道得少。其二,政策不能到位。在《居组法》和湖南省委、省政府1992年16号文件中都明确规定:“要设法解决居委会办公用房,各区(市、县)人民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途径逐步加以解决。今后,新建居民住宅区和改造旧城区,要把居委会的办公用房纳入建设规划。”但文件上写的就是不能兑现。如有一个区新建的紫桥居民区,有4万多居民,按规划设计有6个居委会办公用房,并且都进入了居民商品房的成本,但这些居委会的办公用房都被悄悄地作为商品房卖给了居民,这里新成立的10个居委会办公用房又成为泡影。又如,省委、省政府92年16号文件规定,每个居委会每年的经费由以前900元增加到3000元,由省、市、县(区)三级财政各拨1000元, 而津市每个居委会每年只得到2500元,武陵区每个居委会只得到2880元。其三,各级领导抓得不力。不少领导认为,街道党建不起眼,是搭头,上面谈得不多,催得不紧,抓不抓无关紧要。而农村、企业党建是大头,容易出经验,出特色,出成效。因此,在抓基层党建的天平上,重后者轻前者。其四,责权利不统一。部门趋利行为严重,有利可图的部门争着管,抢着干,无利可图的事互相踢皮球,一些社会服务性的工作,“街道出力,部门得利”。如“门前三包”提取的城市环境卫生费,原是由居委会收的,今年又被环卫部门收了,而“门前三包”的检查督促的责任在居委会,出了问题,“板子”打在居委会干部身上。居委会干部愤愤地说:居委会无权无利责任大,受苦受累又受气。
调查中,我们深深感到,计划经济体制沿袭而来的和发展市场经济引发的街道党建的“老疾新病”,严重阻碍街道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如不尽快解决,势必影响街道的改革、稳定和发展。
必须解答这样一个难题:新形势下如何找准街道党建的位置?如何更好地为街道经济工作服务?如何才能使小街小巷通大道——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要积极发展小城镇”。街道、小城镇的发展是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一项跨世纪的战略任务。城市街道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因此,各级党组织要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居组法》和省委、省政府1992年16号文件为指针,以帮助街道、居委会解决“四有”(有一个好的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有一支好的党员队伍、有一个办公用房和党员活动阵地,有一个效益好的骨干企业)问题为“突破口”,以广泛开展“三创三带”(三创:创双文明居民小组、创星级企业、创先进党支部;三带:带头发展街道经济、带头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带头搞好便民利民服务)的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更好地发挥街道党组织和党员在街道中的“两个”作用,促进街道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1.拓宽视野,挑将选帅,切实选好配硬顶起居委会这块天地的党支部书记。实践证明,一个居委会的各项工作是否出色,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党支部,特别是要有一个有胆有识有作为,会搞市场经济,热爱街道工作,年富力强,党员群众信得过的好党支部书记。“领头雁”怎么选?一要拓宽选人渠道,不拘一格选人才。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从哪里来。可以从现有街道、居委会干部中好的去留,从待业青年中去挑,从“五大”毕业生中去选,从邻近国营企业、倒闭企业中去拨,从离退休党员、复退军人党员中去找,从全社会中去招,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三定”的分流人员中去要。不是党员的,可采取“先入后养”的办法,先拿来边压担子边磨练边培养,条件成熟,及时吸收到党内,委以重任。对于哪些确实没有党员或一时难以选出合适的人当党支部书记的居委会,上级党组织要从县直机关和办事处派得力的党员干部到居委会任党支部书记。二要建立激励机制。要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任期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坚持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要大胆实行奖惩机制,对哪些党建工作、经济工作、社区服务和公益事业抓得好的先进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不仅要予以精神奖励,还要予以物质重奖,对那些在居委会连续工作20年以上,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居委会骨干,各区县(市)可在控制指标内划出一定比例转为国家干部,今后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要从优秀的居委会干部中选拔,特别优秀的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要予以重用。要狠抓保障机制。要采取区县财政、镇和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委会干部各拿四分之一的办法,对居委会干部实行养老保险,从根本上解决居委会干部“老有所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问题。三要健全党的组织。街道党组织设置的形式要和街道的经济组织形式相配套。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街道党组织要尽量减少或不设联合党支部,尽量做到一级居委会政权建立一级党支部。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较多的街道居委会,应单独建立离退休干部、职工党支部。党员比较集中,行业特点比较明显的街办企业、工商个体户,应按行业设置相应的党支部。党员较多的居委会,一般应设立支部委员会,以3至5人为宜,支部书记与居委会主任最好由一人兼任,另配一名专职副书记。管段民警是党员的,要在居委会党支部兼任职务,并发挥好作用。
2.狠抓培训,育用并举,切实建设好在街道、居委会各方面挑大梁的党员队伍。一是要抓好党员培训。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要加大党员政治理论和科学技术培训的力度,以街办党校为阵地,以街办企业为培训基地,理论联系实际,课堂灌输与基地现场操作相结合,努力提高培训效果,使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明显示地提高。特别是要抓好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的正规化培训。要充分利用县级党校或找大中专院校联网,以脱产、半脱产或自修形式,重点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党章》和市场经济理论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带领党员群众发展市场经济,搞好社区服务的能力。二是抓好街道党员的管理发展。要注意抓好离退休党员、复退军人党员、外出务工经商流动党员的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要针对街道党员少、力量弱的特点,切实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对那些无党组织无党员的“两无”居委会、街办和居办企业,要加大培养发展的力度,以余调缺,要把党员从较多的单位调剂到这些空白单位,尽快在一二年内消灭无党的组织无党员的“两无”“空白”居委会。三是要抓好“三创三带”的活动。要在街道、居委会党组织和党员中广泛开展“创双文明居民小组,创星级企业、创先进党支部,党员带头发展街道经济,党员带头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党员带头搞好便民利民服务的“三创三带”创先争优活动,要切实订好活动规划,根据街道党员年龄、文化、能力的情况,确定每个党员“三创三带”的具体量化指标,并纳入党支部、党员的“双目标评议”的考核内容,要经常检查督促活动开展情况,使“三创三带”活动富有成效地扎扎实实地开展,使街道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
3.多方出力,改善条件,切实解决提包居委会办公用房和党员活动阵地的问题。马克思、恩克斯的一个基本观点告诉我们:人类只有首先解决了衣食住行这个最起码的维持人们生存的条件,才能谈得上从事其他的活动。多年来,不少的居委会连一个起码的蔽风躲雨的栖身之地都没有,居委会干部提着一个袋子,装着一枚章子,游离街头,这怎么谈得上抓党建工作,发展经济?解决提包居委会的问题,已经喊了好几年了,现在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不是不能解决,关键是有没有决心解决。各级党委、政府要坚决落实国务院(1997)56号文件、《居组法》和省委、省政府92年16号文件精神,采取多种途径解决居委会的办公用房。新建居民小区,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居委会办公用房纳入基本建设规划,进入商品房成本,无偿地给予居委会使用。各级政府要责成房产开发部门调剂解决居委会的房子;区县(市)财政拿钱支持居委会修建或购买房子;城市孤老死亡后给居委会滕出房子;居委会所在地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尽量给居委会挤出房子;帮助无房居委会找邻近有房的居委会“挂两块牌子,合署办公”等等。总之,要想千方百计尽快解决提包居委会的问题。
4.发展经济,广辟财源,切实帮助街道、居委会办好一个效益好的骨干企业。帮助街道、居委会大力发展经济,既是抓好街道党建、搞好街道公益事业和社区服务的基础,又是城市经济的增长点和生长点。首先,要帮助街道、居委会党组织认真制度发展经济的年度计划和三、五年规划,落实好已经出台的有关资金、信贷、税收、工商、场地、人才、技术、项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重点扶植一批骨干企业,消灭无企业的空白居委会。其次,充分发挥城区优势,逐步走出一条具有街道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街道具有地理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大中型企业密集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劳力优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指导街道、居委会走宜商则商、宜工则工,宜劳则劳的经济发展路子。要充分利用第三产业具有面广分散、流动性大、投资规模小和以劳务为主的特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帮助街道、居委会到大中型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攀亲结友,借脑生财,借梯上楼, 逐步办1至2个效益好的骨干企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形成一街一业、 一居一品的经济特色。再次,各级各部门要为街道、居委会兴办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市(县)两级要从街道、居委会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每年新增税收中提出一定的比例,建立街道、居委会经济发展基金,各级财政应拨给一部分周转金扶植街道、居委会企业。
5.强化领导,“正名到位”为街道党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正名到位”,放权还权于居委会。法律及上级文件赋予街道、居委会的权利,要坚决兑现到位。要加大《居组法》的宣传力度,强化居委会履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职能,充分发挥居委会的自治作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侵犯居委会的财产所有权。要本着“精简、放权、搞活”的精神,赋予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与所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财力和行政管理权力。有关部门放在街道的分支机构,原则上都要下放给街道管理,党团组织关系一律转移到街道。今后,城镇行业青年招工、招干、招生、参军等,都应由居委会鉴定其表现,签署意见。当前,特别要抓好省、市、区三级财政对每个居委会每年拨款3000元的到位工作。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街道党建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街道党建要纳入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要象抓农村党支部建设整顿那样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抓街道、居委会党组织的支帮促工作,要建立街道党建的岗位责任制,特别是要强化一把手的责任,各级党政主职要带头联系一个居委会,培养一名后备干部,包一个企业,帮一个贫困户,以身示范,做出样板。要把抓街道党建工作的政绩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各单位各部门要为发展街道经济献策出力。要按照“责权配套,搞活街道、藏富基层”的原则,简政放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为街道居委会上项目,办执照大开“绿灯”;银行财政部门要提供金融支持;税收部门要继续实行“放水养鱼”的政策,对确有困难的街道、居委会要给予免税照顾;劳动人事部门对街道、居委会发展经济所需人才应及时办理手续,并给予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城建、房地产、国土、规划等部门要帮助解决街道、居委会开办小型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所需场地。四是抓好街道群团组织的配套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街道、居委会中的作用。街道居委会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综合性,各级党委除了认真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外,还要认真抓好街道政权建设,要健全共青团组织,要组织共青团、妇女、民兵、工会积极开展“三创三带”的活动,上下左右整体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围绕街道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