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之路--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之路--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方式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2359(2000)02-0103-0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主要方式是在了解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知识,掌握现代传播技术手段的基础上,通过制作、传播和控制网络信息,引导网民(或受众)在全面客观地接触信息的基础上,选择吸收正确的信息,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它具有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特点,是计算机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现代方式。在现代信息社会,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信息网络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杰出代表,网络以神话般的触角伸向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吸引了各行各业众多的公众加盟网络。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现实生活,它通过联结个人计算机设备,从而将每个人互相联系起来,组成一个虚拟的网络社会。并且,随着电子商业、电子购物、电子教室、电子论坛等网络应用的出现,人们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诸多活动逐渐在网络社会得以实现。可以说,网络不仅改变着现实生活,而且通过模拟将现实生活转移进入网络,使虚拟的网络社会成为某种真实。在网络社会中,由于网络在以电子元件和“比特”创建一个神奇世界的同时,也制造了自身难以克服和解决的诸多问题,因而,同现实社会一样,网络社会的发展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介入。

1.网络社会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空地带。

网络社会是人的社会,人在创造网络的同时,也将各种思想价值观念带进网络之中。因而网络社会不仅充满了人性,具有个性,而且也具有社会性、政治性和阶级性,不仅具有有序性,同时也具有无序性,甚至充满了各种思想矛盾斗争。在电子元件构造的网络大厦里,汇聚着形形色色的人,纷繁复杂的思想,丰富多采的文化。网络不仅传播着知识技术,而且也传播着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网络社会不是人的真空地带,也不是人的思想的真空地带,因而,也不可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空地带。

第一,网络社会是由人主宰的社会。网络社会同现实社会相比较有许多特别之处,网络主要由电子元件和信息等基本元素构成,电子元件支撑起网络社会的物理空间,信息是网络的主体内容,网络是信息存储和传播的通道。表面上看,网络空间中似乎没有人的位置,但实质上,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都是不能缺少人的存在的。在网络社会中,网络和信息的操作都需要人来把关,人是信息和网络的主宰,正是因为人的主宰和操纵,网络才得以获得模拟现实社会的能力,从而成为网络社会。“网络人”不仅是网络技术的创造者和控制者,而且也是网络信息的“把关人”,他们既决定着网络技术的质量,也决定着网络信息的思想内容及性质。因而,“网络人”的思想素质与其技术素质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提高“网络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网络社会既具有个性,又具有社会性。在网络社会中,每个人面对自己的计算机工作,充分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展现自己的个性。但每个人又不是孤立的。网络将个人计算机联结起来,并以之为中介构成人与人的网络社会关系。网络社会不仅崇尚个体性和个性,而且具有鲜明的群体性和社会性特征,一方面,“权力分散”,“沙皇退位,个人抬头”,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以共同语为基础,社会“全球化”,谋求合作,追求和谐。网络社会中个性与社会性的实现以及这种两极性关系的协调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帮助。

第三,网络社会不仅充满了人性,而且也滋长了人性中的劣根性。在网络社会中,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张扬,人的自由、平等得到体现,人的隐私、尊严得到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性的优化,或许相反滋长了人性中的劣根性。个体性的发展导致孤独感、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人的自由让人无拘无束也助长无法无天,保护隐私给人安全感也使人陷入危险境地。网络社会中高科技的发展对人性的影响关系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予以研究。

第四,网络社会既是一个有序的社会,也是一个无序的社会。就电子物理空间或硬件环境而言,网络社会具有有序性;但对于软件环境以及诸多网络行为而言,网络社会却具有极大的无序性。现代科技用精密的电子元件和严密的电脑程序构建了网络社会强大的“经济基础”,但网络社会的“上层建筑”却不是科技手段能够建造的,网络社会从一开始就具有“上层建筑”先天不足的缺憾。网络开发者们构建了现代的网络社会,却没有为其同步立法。并且,由于“电脑空间的法律是世界性的”,“计算机伦理十诫”也很难制约偌大无比且具隐蔽性的网络社会,因而,网络社会是一个缺少规范且难以实现规范制约的社会。要有效维护网络秩序的稳定性,最好的办法是在人们的内心为网络社会“立法”,这项塑造心灵的工作理所当然应由思想政治教育来完成。

第五,网络社会也具有政治性和阶级性。由于电脑空间完全没有物理边界,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社会是“超国家”、“超民族”的社会。然而,就社会历史发展现阶段而言,一个全球社会共同体的存在只能是善良人们的妄想,社会历史现实不可能因高科技的发展而被超越,政治国家和各民族历史与文化价值观也不可能被超越。因而,网络社会虽然是“无疆界”的,但其与现实社会一样,仍旧存在阶级矛盾和政治斗争,只是斗争形式有了改变,从使用武力转向使用思想文化武器,从为疆土而战转变为信息而战。网络社会复杂的矛盾斗争不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网络社会现存的诸多网络行为问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

网络的魅力和破坏力均根源于人,因为人是网络最不能忽视的“软件”,是网络运行的主要操纵者。人是有思想道德的人,不同的人思想道德层次不同,人的思想和行为对网络系统及其运行会造成重大影响。正是人将社会既成的人伦关系和道德带进网络,带给“计算机”,从而造成诸多的网络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

其一,黄色信息污染。由于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制度不同,色情信息在西方有些国家视为合法,网络的国际化使这些黄色信息毫无障碍地在网络中传播,造成对网络社会的污染和威胁。黄色信息泛滥对我国青少年网民的严重危害应引起重视。

其二,文化霸权主义。由于世界还存在着对立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文化渗透和思想侵略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是主要的武器。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打破了过去的自然屏障,使恶意的政治信息在网络社会恣意横行。并且,由于西方某些国家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发展相对普及,英语是电子文本的最主要语言,因而滋生了网络社会的文化霸权主义。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对我国青少年网民的影响不容忽视。

其三,网络道德问题。网络社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虚拟”环境——电子空间,网民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操作,他们摆脱了现实社会诸多人伦关系的束缚,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社会责任,丧失道德感,出现如电脑黑客、信息垄断等严重的网络道德行为问题。此外,网络社会还存在更为严重的网上战争和网络犯罪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以全新的姿态介入网络。

网络社会是一个神奇的“虚拟”社会,也是一个问题多多的“真实”社会。网络社会的诸种特征和问题呼唤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介入。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问题的科学,理所当然应将网络社会作为研究对象,既要研究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又要研究网络人的思想与行为,还要研究网络社会的政治与道德等问题。网络社会除了需要计算机网络开发和应用的高新技术人员外,也不能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的学者和专家。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要意义

计算机网络不仅创建了全新的社会领域,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介入,而且也为思想政治教育超越传统开辟了现代方式。

计算机网络具有许多优点,其一,信息容量大,信息资源共享;其二,信息沟通交互化、全面化;其三,信息传播速度快、超时空。计算机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姻,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前所未有的优势,如:思想信息容量大,便于思想调查与分析;思想教育信息共享,有利于及时收集和迅速传播思想、教育信息;思想信息交流平等、自由、全面、及时,有益于进行自我教育;各领域、各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互相联系与沟通,有助于进行系统整合研究,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等等。而最为重要的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可以使我们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要素及其特点获得全新的认识。

1.关于教育主体。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是与受教育者矛盾对立的特定的教育者,他们是高高在上的思想权威,其主要职责是进行思想理论灌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思想教育主体是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他们制造、传播、监控网络信息,兼具信息传播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身份,他们具有高新技术和广博的知识以及良好的品质,但不一定是思想权威。网络中的教育主体不具有特定的身份,甚至可以不被称为“教育者”,他们具有非主体性特点,不进行“说服”,而提供“选择”和“引导”。网络中的教育主体不仅相互之间地位平等,不具有上级和下级的层级性,而且与教育客体(可称为“受众”)的地位也是平等的,因而,他们更具有人情味,更具有亲和力,也更具有取得教育效果的魅力。

2.关于教育客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网络社会中的“网络人”为主要对象,具体而言他们就是广大网民,主要分散在学校和企业这两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以青年学生和职工为主体,这是一支正日益壮大起来的队伍。他们的共同特点表现为:其一,年青,家庭经济条件好,追求高新知识,有理想,积极上进。其二,反传统,重时尚,思想开放,个性鲜明,行为独立,富有创造力。他们是一群充满好奇心和怀疑精神的现代人,同传统的受教育者相比,独特之处在于:其一,他们在教育活动中主动性多于被动性,在网络中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寻找信息,选择信息,接受信息;其二,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经常发挥教育主体性作用,喜欢交流信息,发布信息,常常通过操纵信息的行为影响其他网民网友,网络思想教育客体总想说服他人却不易被说服,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可以说是“业余的”或“兼职的”教育者。

3.关于教育内容。在计算机网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如下特点:其一,多媒体技术使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时空趋向超时空;其二,因网络的超信息量和信息的固有本质,教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并且具有客观性和可选择性;其三,具有极高的文化与科技含量,教育内容的政治性本质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因而,社会主义主旋律、集体主义价值观、爱国主义的主题这些政治性内容,可能由多媒体技术集声、色、光、画等多种现代手段而演绎,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其四,计算机网络也不可避免会有过滤不了的负面教育信息。

4.关于教育方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方式如下:其一,不使用传统的“灌输”方法,因为在网络中不可能对网民进行面对面强制性的信息灌输;其二,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一切手段,向网民提供信息,并引导网民正确选择思想信息;其三,将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现代化,在计算机网络中,为思想教育所使用的哲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方法穿上现代科技的外衣。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是一场具有积极意义的变革,它不仅打破了传统教育观念,而且能解决传统思想教育中曾经难度极大的问题,如:应用理论研究者、基本理论研究者、思想政治工作者三者之间可以进行网上交流,不再彼此封闭,各自为政;教育内容的衔接、教育效果的系统整合问题因思想教育的网络化而会得到有效的解决。所以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不仅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而且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方式。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初步设想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正确的观念指导和领导的重视,又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配合。

1.培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首要任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又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既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又要具有一定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担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首要而迫切的任务。

2.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机网络体系,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主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建立要讲究以下原则:第一,完整性原则,即网络信息应具有全面性和客观性;第二,积极性原则,即网络信息应是积极向上的,正面引导的信息应能阻挡、抵消消极信息;第三,主动性原则,即网络应保持教育者的主动地位,及时主动发布信息,主动应战各种不良信息。建立思想教育网络体系可设立总站、分站,如:全国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可以主办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总站,银行系统、商业系统、建筑系统等大型国有企业可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分站;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可主办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总站,下面可分设各大学网点、中学网点、小学网点。建立网络体系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条件。

3.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任务。首先,要发布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实现思想信息和教育信息共享。各网站要将本系统或本单位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现状、问题、经验等资料和信息公开上网,接受访问;其次,各网站可根据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设计富有特色的网页,向网民进行特殊的思想教育,如:学校系统可开设心理咨询网页,企业系统可开设政策和法律咨询网页,军队系统可开设军事博览网页;其三,可在网上开展一系列活动,如,通过开展思想调研活动收集思想信息,通过开展思想讨论活动以提高人们的思想水平,通过开展思想教育经验交流活动以提高教育效果。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关键。

4.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任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全新的社会工作,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有许多新课题。如:网络社会的特点及其与现实社会的关系问题、网民的思想特点及对网络行为的影响问题、网络伦理道德建设问题、网络规则与法制教育问题等等。只有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提供指导,从而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标签:;  ;  ;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之路--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